首页人生哲理 读书感悟
文章内容页

王继如:《长安十二时辰》里发生了什么?

  • 作者:麦克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9-08 14:59:24
  • 被阅读0
  •   这是一册政治小说。

      有“文字鬼才”称誉的作家马伯庸选取天宝三年元月十四~十五日的十二时辰里发生在长安的反恐行动做故事底本,把大唐开元盛世下的治理虚空和官场乖戾做了全景式的描绘。叙事紧张曲折,矛盾冲突波澜迭起,人物形象丰满立体。在书的封底上有这样的提词:“唐天宝三年,元月十四日,长安。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节辉煌灯火亮起之时,等待他们的,将是场呑噬一切的劫难。突厥、狼卫、绑架、暗杀、烈焰、焚城,毁灭长安城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而拯救长安城的全部希望,只有一个即将被斩首的独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个时辰……”。68.1万字的长篇巨制吸引我连续两夜挑灯快翻,假期末端了让人读得疲惫不堪。

      出版商称《长安十二时辰》“突破真实与虚构界限,打造令人窒息的历史悬疑巨制”。毫无疑问,这可以是历史小说,然而我认为它是政治小说更恰切。历史是政治的观照,政治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小说在搭建故事架构的过程中,其中靖安司是个重要的平台,是故事发生发展的平台,也是人物关系和性格展示的平台;更重要的,它是朝廷实施城市治安管理与控制的新平台,也是政治平衡和权力分配的临时性措施。因此,在短短的十二个时辰里,它的存在与灭亡、控制与转移、授权与分权……更严格的意义上说,这是皇权与治权的博弈与平衡。

      小说的另一个看点是蚍蜉。靖安司与突厥狼卫的恐袭与反恐袭的斗争解决后,新的更神秘更复杂更有战斗力的敌人浮现了——自称是“蚍蜉”恐怖组织。这是一帮具备家国情怀和良好的战斗训练的人们,然而他们却成了受奴役受蹂躏的一群蚍蜉。于是他们紧密聚集在“龙波”周围,共进共退共生共死,并且成了血洗长安的最后实施者。从小说艺术来说,故事冲突的高潮在于恐袭组织者与反恐独行侠是打突厥的战友,是残酷的战场上的幸存者,却又是现实政治里的牺牲者;而从政治生活层面来剖析,则因为政治腐败延生了社会治理的失能,因此而孳生了一系列的不安定因素与反朝廷。他们自许“蚍蜉”,就是一种隐喻和象征,所谓“蚍蜉撼大树”么!

      小说结尾点晴很有意思,也是最有艺术性的故事设计,在于所有恐袭与反恐袭的操纵者,竟是靖安司令、当朝最有影响力的老臣——贺知章和他的养子贺东。小说虚构的情节是,不但给上元灯会埋了翻天覆地的猛火雷,还给自己的政治生命和生物生命准备了猛火雷,最后与这个世界这种政治同归于尽。

      小说通过独眼死囚、靖安都尉张小敬在这个特别的一天十二时辰里经历的惊涛骇浪与九死一生,把政治斗争血腥与残忍的一面彻底揭示出来,把政治的实质——利益交换这一根本性的特性做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在读着这部《长安十二时辰》时,恰是电影《长津湖》热映之际。影片得到观众出乎意料又是情理之中的热捧,长假7天票房达30余亿,一举夺得冠军。这是老百姓对于影片《长津湖》的肯定,更是对70年前那场战争的纪念与缅怀,还有对“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再次拷问,包括对于历史、战争和国家、政治的深层思考。在这个长假里,据有关方面披露,又有6只“老虎”被打,其中就有“从来没有”的典型,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之前网曝南通年青城管抛摔卖菜老人的视频,激飞一地鸡毛。把从来没有与城管抛摔老人联系起来,再听马伯庸借张小敬最后对李泌的追问,就有点醒醐灌顶了:“天子、太子、皇位、靖安司、朝堂、利益、忠诚……你们整天考虑的,就只是这样的事吗?”“这长安城居民有百万之众。就为了向太子献出忠诚,为了给父亲尽孝,难道就可以拿他们的性命做赌注吗?你知道从昨晚到现在,有多少无辜的人被波及吗?到底人命被当成什么?为什么你们首先关心的,不是这些人?为什么你对这些事,能处之泰然”?

      这是艺术的拷问,也是现实的拷问!

    【审核人:雨祺】

        标题:王继如:《长安十二时辰》里发生了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aiqingzheli/9747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