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读书感悟
文章内容页

张亚平:《卖米》勾起的情思

  • 作者:阳阳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12-09 00:11:51
  • 被阅读0
  •   我是一名地道的农民。自从告别泥腿,走向市场再也没有重温过口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因为爱好阅读,一篇巜卖米》的文章不禁勾起我爱农悯农的无限情思。

      庄稼一枝花,全靠勤当家。这是农民增产创收的要诀。你看:琼宝的父亲在酷暑难挡的天气下,不辞辛劳的病倒了。农家看病需要钱,那卖米兑钱就是他们的唯一来路。

      为了卖米,一大早母亲在厨房里忙活,父亲在咳嗽声中交待,小弟弟在滑稽可爱地顶嘴,这一连串的声音动作都是经过琼宝赖床时的听觉感受展示出来的,它反映出这户小型农家勤劳朴实以及苦中有情、苦中有乐的和谐氛围,这些描写也为后来琼宝在卖米中体验市场的无情作了很好的垫铺与比对。

      一个学生嫩妹子,一个家庭老主妇都是女人,她们的柔弱可想而知。从家里到卖场,四里的路程足足走了一个钟点。等赶到卖场时,眼前的光景,让琼宝这个学生妹子的炎热身子一下子凉了半截,只见卖米的,“谁会来买米呢?!”作者抓住她的这份担心,用直描的手法,让母亲与女儿在一问一答的闲聊方式中,不仅放下了担心而且增加了女儿心中那份懂甘苦的人情味。母亲的讲述,让琼宝的心里先是一紧"心疼起自己的父亲来",紧接着又看看身旁的母亲……触景生情,琼宝的心里又是一阵难过。父母为了家,为了她和弟弟上学读书,其中的艰难与劳苦是要多大的付出才能承担得起啊!

      “不还价,一口价,爱卖不卖?”

      “每斤一元五分!"

      她知道米贩子开着车来了。她们家的米好,但没有一位米贩子愿意出到她母亲想要的每斤一元一毛。有位米贩子可以出到每斤一元八分也就再也不往上涨了。面对这样的行情,母亲不卖,琼宝着急。她算了一下:“我们一共才一百五十斤米”两分钱的差价,"也就是三块钱的事",琼宝的算法让她的母亲很生气:"三块钱不是钱?"

      为了三块钱,做娘的不断地讨价还价,米贩子不仅不买还拿些尖酸刻薄的话语來刺激,你们不卖,“就留着点气力把米担回去吧!”这样的话让站在一旁的琼宝气不打一处来:“不买就不买,谁稀罕!不买就别站在这挡道。"火气归火气,价格是跟着市场走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买卖才能成交,没办法!散场了,娘俩挑来的米一粒也没卖出去。

      按说卖米卖到这时,此文好像可以结束了。其实不然,作者更像有意安排着要让这位学生妹子再明白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他抓住娘俩回家的过程紧追不舍。可能是情绪使然,琼宝挑着回家的担子“只觉得压着一座山似的”,突然脚一滑"洒了好多的米出来”。如此,她的母亲"只顾心疼洒了的米”,她要颗粒归家,"不然多可惜"。琼宝的母亲用行动把唐朝诗人李绅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诠释得淋漓尽致,这就是一位农民的珍惜之心,珍爱之情。

      回到了家还得要卖米啊!琼宝父亲的病还等着钱呢!于是他们决定赶下一趟离家十多里的场。父亲交待少担点出去,琼宝害怕又卖不出去,母亲说:"明天一块零八也好,一块零五也好,总之担去的都卖了"。一番对话述说着农民的辛酸与无奈,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你没有能力阻止它、改变它,你就只能更新思想观念去面对它、适应它,这方是符合现实的明智选择。

      读完整篇文章,农民的美好品德,农民的艰辛生活在我的脑子里不断闪现。他们以勤劳为根,以节俭为本,忠厚诚实,吃苦耐劳,不怨天怨地,不牢骚满腹,他们深知"一粒一饭来之不易,一分一毫强求难得”。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农民一生朴实无华忍辱负重,这些可贵的美德在巜卖米》里展露无遗,拿来一读犹如经风的春雨滋润心田,唤醒良知;悲天悯地,情思悠悠。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张亚平:《卖米》勾起的情思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aiqingzheli/12037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