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从红杉树又搬回屋内谈起

  • 作者:美文苑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1-11-28 14:27:54
  • 被阅读0
  •   今年10月22日我写过一篇杂谈“从一颗放弃的红杉树长茂盛了谈起”,侧重讲了人特别是年轻人,要经受艰苦生活锻炼的意义。我觉得似乎言未尽意,还可以阐发别的意思。

      去年还是这颗红杉树,因为长得外表不美观,勾勾曲曲,形象萎缩,被夫人扔到了凉台。我跟夫人说,红杉树很珍贵,有吸甲醛、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等功能,放到凉台有冻死的可能,太可惜了,她并不理会。本以为经过一冬,这颗红杉树,怕是冻死了。可没想到,一冬醒来,它憋了一股劲想证明自己,叶子也舒展了,腰也抻直了,一个劲地往上长,长得郁郁葱葱,亭亭玉立。这一下子让我夫人改变了对它的看法,每天又是浇水,又是整形,煞是喜欢,精心伺候。今年11月8日下大雪那天,夫人竟然将它从凉台搬回了屋内,说是怕冻坏了。我说你就是以貌取人,去年我怎么说你都不听,非要拿到外边;今年看人家长漂亮了,又非要搬回来。真是冰雪两重天呢。

      看来一件事物只是内容好还不行,外表也得好,这样才能引起人的注意、重视和喜欢。其实这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比如,吃菜,如果只吃营养而没有口味,或口味不错但没有营养,都不可取。看人用人也是这样。有貌有才是最好的,有貌无才也不可取。问题就发生在简单地以貌取人上。以貌取人往往不是看人的内在才华,而只是看人的外表,这样往往会埋没人才,也会给事业带来损失。

      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叫澹台灭明的武城人,字子羽,求学到孔子门下,想侍奉孔子。

      孔子收徒之时,澹台灭明走到孔子的跟前,孔子抬眼一看,顿时皱起了眉头。这个澹台灭明不仅相貌丑,而且他的体型也七扭八歪不端正。所以孔子当时断定,这个澹台灭明没什么大的出息,不过孔子老夫子还是很厚道的,心想人家既然求上门来了,就让他跟着学吧。但又觉得整天看着个丑人,心里难免不爽,就免了让他随在身边侍候的工作。就这样,澹台灭明在这里跟孔子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掌握了孔子学会的大义后就回去了。虽然澹台灭明没有受到老师的重视,但是他回去以后却脚踏实地地领悟和实践了孔子的仁德理念,他处事光明正大,不存偏私,宽谅别人无心的过失,却对自己的品德严格要求,不是为了公事的话,从来不登公卿大夫的门。澹台灭明修身养性,传布仁德的名声,很快在四方诸侯之间传开了,愿意追随他的门人弟子越来越多,在他去楚国讲学时,跟随他一起去的弟子超过了300人。孔子听说后,不由感慨地说:“我当时以貌取人,真是失之子羽啊。”这就是成语典故“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来历。

      提到三国谋士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两个人,他们分别是“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虽然两人的才华差不多,但是在知遇前的待遇,二人可以说是天地之别。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才请来了诸葛亮;反观庞统却差点因为自己长的丑而得不到赏识。

      庞统,一开始是在周瑜手底做谋士,但是在周瑜去世之后庞统也面临新主的选择,于是他被朋友分别推荐给了孙权和刘备,就在庞统以为自己能在新主的手底大干一番业绩的时候,现实却狠狠地打了他一记耳光。当庞统来见孙权时,孙权却看他长相“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的样子立马就变得不高兴了。于是还没等庞统介绍自己的才华谋略,孙权就让人把庞统给打发走了。

      庞统转而想投奔刘备,他认为刘备肯定不会以貌取人,毕竟刘备是以仁义闻名天下的,而且求贤若渴,诸葛亮就是先例。但是现实又一次让他失望了,在他和刘备交谈了一阵之后,刘备也觉得庞统是有才华之人,但是他却不打算重用他,原因也是因为他长相太丑。因为在那个纷争的年代,不仅要求“能人”有过人的才识,同样也需要面容姣好才能被众人欣赏。我们所知道的周瑜和诸葛亮都是符合这两点的顶级谋士,但是庞统却只占了才华却没有样貌。所以在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各个君主们就没有时间去考验一个人的实力,往往仅凭初次印象来判断一个人。后来刘备也只让庞统去耒阳做了一个小小的县令,反观诸葛亮刘备不仅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而且职位直接就是军师中郎将。虽然庞统寻主不得志,但也没能掩盖其才华横溢的特点,他从一个小小的县令做起,被张飞赏识力推给刘备,几年之后庞统和诸葛亮同为蜀国军师中郎将。

      人有两张脸,一种是天生的,一种是后天修炼的。虽然是同一张脸,由于后天修炼的不同,看上去会不一样。天生不很漂亮的脸,如果是一个很注重内在修养且刻苦培养才能的人,初看上去也好,接触一段时间也好,你就不会感到有丑的感觉。不注重内在气质的修养,有的人虽然看起来并不丑,但也会有丑陋、丑恶的感觉。这就是“相由心生”的道理。

      接触人多了,越来越发现相貌丑陋、丑恶(不仅仅是长的不漂亮)的人,其品质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我们看电影或电视,为什么坏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就是他们自己修炼的结果,并不是人们主观上硬给他们打上的标签。你看皮旦、陆建设、傅长明、钱荣成等,一看就不是好人,言谈举止、举手投足都能看出他们内心险恶、奸诈狡猾、轻浮浅薄;而齐本安、张继英、李学习等一看就是刚直正派,坚持原则、嫉恶如仇、值得信赖的人。

      林肯亲自面试一位应聘者,却没有录用他。幕僚问其原因,他竟然堂而皇之地宣称:“我不喜欢他的长相!”幕僚非常不解地问道:“难道一个人天生长得不好看,也是他的过错吗?”林肯回答:“一个人40岁以前的脸是父母决定的,但40岁以后的脸却是自己决定的,他要为自己40岁以后的长相负责。”四十岁以前的脸是爹妈给的,是指容貌主要由遗传决定的;四十岁以后,人要对自己的脸负责任,是指你的容貌会因你的心理状况、人生态度、人生经历等而变化,即所谓“相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即便你是一个天生的美女,如果你整天愁眉苦脸,消极悲观,或者不注意修炼,品行败坏,也会越变越丑。同样,即便你是一个天生的丑女,如果你总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自信开朗,就会有好的心情,好的表情,当然容貌也会越变越漂亮。

      事实上,外貌与心理并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心理上也会逐渐影响到外表,也就是俗话说的“面有心生”。同时,一些过于注重外表的人也会因为自己的外表影响到自己的心理。西英格兰大学外貌研究中心的教授尼古拉·拉姆齐和黛安特·哈考特基于多年的研究,发现很多人都会对自己的外貌产生忧虑,甚至为此痛苦。这些人包括相貌普通的正常人,以及有生理缺陷的人群,他们都因为外貌产生了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并长期陷在这种困扰中。

      《外貌心理学》对外貌心理学的研究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深度总结,提出了批判性的观点。作者阐述了普通人产生的与外表相关的担忧和苦恼,以及那些先天有缺陷或后天因各种原因导致外貌缺陷的人的痛苦。作者指出,目前研究者在方法论上面临着很多挑战,我们需要通过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帮助大家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克服因外貌带来的心理障碍。

      社会对外貌不太理想的人不要过于苛刻,关键还是要看人的品质和才能。但作为个人来讲,不要太在意自己的长相,要相信“相由心生”的道理。

      红杉树被搬到凉台是因为它长得丑,形象萎缩;后来长开了,变美了,又被人搬回来家里。植物尚且可以变化,人也是可以变化的。长得好坏是遗传决定的,但长得丑陋则是修养不够造成的,修养不仅是道德的修身养性,也是人的才能的锻炼和培养。修养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修炼自己的内心和形象,也使才能不断增长。

      修养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读书。古人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宋代黄山谷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初看此言,觉得突兀,不读书,怎会可憎?黄庭坚说过: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说明不读书人是会变丑的,换言之,常读书也可以改变人的容颜和气质。现在很有些热门,虽然很有钱,也有的人很有势,但就是不读书,没文化,没修养。有些垃圾人,一言不合,大打出手,社会风气大大恶化。腐败分子的检讨有一共同点就是不学习,没信仰。不读书有多可怕。林语堂也说过,你三日不读书,别人就会觉得你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往往是乏味的因而是不让人喜欢的。周国平解释为,自己三日不读书,就会觉得自惭形秽,羞于对人说话,觉得没脸见人。

      读书,不知不觉受熏染,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同时在谈吐上也自然高远不俗。不读书,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语言有味?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阅历终归有限,通过读书,和前辈先贤进行一次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才能越活越智慧,越活越从容,越活越明白。曾国藩曾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三毛也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以我们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还是读书。钱再多,思想龌龊、行事粗鄙,也只能叫“暴发户”;权再大,内里空无一物,也不会为人所尊敬。一个人的气质不在穿金戴银,不在豪车洋房,也不在艳丽的容貌,而是得体、自信、从容的为人处世之道。正如苏轼在一首诗中所写:“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养才气,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严歌苓曾经在《读书与美丽》中写到:读书这项精神功课,对人潜移默化的感染,使人从世俗的渴望(金钱、物质、外在的美丽等等)中解脱出来,之后便产生了一种存在。

      人的气质好了,好运就来了。“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当这些融为一体的时候,人就会受到赏识。

      2021年11月21日

    【审核人:站长】
        上一篇:收获

        标题:从红杉树又搬回屋内谈起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581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