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四大喜”的突破(二)——苏轼提出的“十六喜”

  • 作者:美文苑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1-10-06 00:32:24
  • 被阅读0
  •   四、雨后登楼看山。遥望青山,雨后风景最是清丽,也最是自在。一座座山峦连绵起伏,隐隐约约、烟雾缭绕,似人间仙境。一片片绿色深浅不一,像一片片绿意蒙胧的海洋。

      2008年初夏,我曾经雨中游过千岛湖,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巧遇,但过后细细品味一下还是颇有滋味。我两次去过千岛湖,晴天那次基本上没啥印象了,但雨中那次却永生难忘。我还写过一篇“雨中游千岛湖”的游记,那种美感真是笔端难以形容。登上不高的山顶,虽然雾蒙蒙的,但远看星罗棋布的群岛,就像画过的一样。雾在山间飘,气从水上生,天、水、山都呈现出蓝色。和黄山的景色可有一比。正所谓“人在画中游,情在景中留。”“山色空濛雨也奇”。

      孔子有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写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五、柳阴堤畔闲行。正如白居易所言,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苏轼在杭州的时候也喜爱在西湖边种满柳树的堤岸上散步。柳枝摇曳,清风轻拂,湖水微荡,闲步缓行,慢慢荡涤了身心,愈感舒爽!

      毛泽东专列停留最多的城市一个是武汉,另一个是杭州,一个是在东湖之滨,另一个是在西湖岸边。或许是南方的空气更适合毛泽东,每到这两个城市,他都特别愿意下车散步,甚至住上一段时间。毛泽东有诗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在长江里横渡,哪管得风吹浪涌,这一切犹如信步闲庭,轻松自如。毛泽东喜欢散步,更喜欢游泳,特别是在大江大河里游泳。邓小平、陈云、胡耀邦等都喜欢散步,散步既锻炼了身体,又与大自然接触,还欣赏了美景,更重要的是在散步中可以思考问题。陈云提倡度方步,一些重大的问题都是在散步中思考清楚的。邓小平在江西下放的将军院里,思考了很多关系到未来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问题。散步思考,是苦事也是乐事。

      六、花坞樽前微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陆游写道:兰亭酒美逢人醉,花坞茶新满市香。呷一口香茶,在涩而甜的回味里,那些岁月遗留的馨香如杯里的花茶香瓣儿一样清晰,淡如花香的记忆,也可沏一壶文字的香茶,偶尔品茗,愉悦身心。蔡力平以此句而作诗:“端起来:半杯酒半樽笑,蕊醉枝颤。一叶落地,心,好痛。满不在乎继续喝。咪一口,微微,笑三下。花开了,送一城堡,让她结坞自守。守住季节让她睡:入梦,成美人,忘记颤抖。”

      七、隔江山寺闻钟。苏轼一定到过寒山寺,一定读过张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虽然他科场得意但官场不顺利。我猜想,他一定很同情张继的遭遇。但张继落榜的那晚,心情是沮丧的,而苏轼遭贬的时候多了,权当是一次旅游,甚至把“隔江山寺闻钟”当做一件乐事,也是反其意而用之吧。

      八、月下东邻吹萧。战国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道:“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邻便是美女之称,皎洁的月光下,竹影婆娑,微风瑟瑟,箫声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

      蔡力平写过:“月下东邻吹箫”一诗:“从孔洞发出的声音,比竹子,更直更圆。东边吹西窗听,此刻,需要认真把玩——没有比那些没有吹响的细节,更能打动竹林,和招风的叶子,连吹箫人也摇摇晃晃,与他为邻,我至少数百年,没有理自己。有月就好哪怕月残,他每天吹,我每天准时,将西窗,搬到东面

      九、晨兴半炷茗香。宋·杜耒《寒夜》诗:“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苏轼清晨煮茶待客,观而赏其妙,闻而悦其香,何不快哉!

      徵决于墨染天下修筑一茶楼,名曰“沉啬”,供茶客们诉说心中事,徵决静听,若不弃嫌,徵决定倾尽全力给出建议。望广结天下各路英雄豪杰,才子佳人。徵决愿守一壶清茗,茶客南来北往,但沉啬永在,属于你的那一杯香茗永不凉。此后,即使鸳鸯飞去,残梦琴花深,然紫檀未灭,繁华依旧,沉啬始终以酒香袅袅,茶烟轻扬的姿态,成就你的惊鸿记忆。

      十、午倦一方藤枕。瞿秋白临刑前提笔写下“眼底烟云过尽时,正我逍遥处”此非“词谶”,乃狱中言志耳。书毕乃至中山公园,全园为之寂静,鸟雀停息呻吟,信步行至亭前,已见韭菜四碟,美酒台瓮,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酒半乃言曰:“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这里,瞿秋白是把休息当成一件乐事,把死当成大快乐,体现了他的视死如归。瞿秋白临死前还在赋诗,说出的话都极含哲理,可见肚子里装了多少东西?苏轼也是一位腹有诗书的人。他有诗:“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一首送别朋友的古诗,极力夸赞对方虽然生活清贫,但是腹有诗书。古代诗词都有这样的传统,一个人安贫乐道但是很有才华,会更加得到人们的尊重。苏轼对这样的朋友也同样如此。一个人只要腹有诗书,谈吐、形象都会呈现出和常人不一样的特点。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

      “午倦一方藤枕”。苏轼在这里决不是说读书读倦了,非得在藤枕上睡个午觉才惬意,还是鼓励人们多读书,认为这是人的一大享受。

      十一、开瓮勿逢陶谢。“四大喜”里面虽然没谈酒,可是那一样能离开酒呢?“酒逢知己千杯少”,离开了酒,四大喜、十六喜都喜不起来,都不能尽兴。深藏多年的好酒,怎能让陶渊明和谢灵运看到呢?更不能让他们独享,我得喝个畅快淋漓。

      李白曾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时饮酒必作诗,酒后之作能名传千古的人也很多。苏轼爱酒爱到“痴”的境界,三百多首词作中,酒出现了九十多次,他的名篇《念奴娇·大江东去》、《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都是酒后之作,酒给了他文思与灵感,又溶入他的喜怒哀乐。“使我有名全是酒,从他作病且忘忧”,可以看出苏轼与酒的缘分之深,他对酒的喜爱之诚。苏东坡爱酒,但并不沉溺于酒,他很少醉得像李白一样“长安市上酒家眠”。在他的诗文中,也甚少借酒浇愁的内容,更多的是对生活的赞美和祝福。《虞美人》就是最好的例子:“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坡。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十二、接客不着衣冠。孔子提倡“君子正其衣冠”,整齐是孔子穿衣戴帽的基本要求。但他也不主张会客时穿得太过华丽正规。《荀子·子道篇》中记述这样一件事,“子路盛服以见孔子”,被孔子说:你的衣服华丽,又满脸得意的神色,谁还肯向你提意见呢?子路羞愧地退出去了,重新换了朴素的衣裳进去,人也显得谦和了,孔子这才给他讲了一番道理。孔子认为,服装是礼仪的表现,以礼为标准,礼到即可,但不可穿着太过华丽,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疏远。毛泽东在穿着上就不太讲究。1957年仲夏,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他的老同学叫周谷城老先生,应毛泽东之邀,来到中南海游泳池和毛泽东一起游泳。一上岸,还没有来得及穿衣服,毛主席就披上一件睡衣和周谷城先生谈起读《汉书》的事。毛泽东参加陈毅的追悼会,也是穿着睡衣去的,但并不影响他的伟大形象。

      东坡跟真正熟识知心的朋友在一起,可以衣冠不整,说想说之话,谈乐谈之事。这正是他的真实之处,是他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十三、乞得名花盛开。苏轼有《海棠》诗作:“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首诗作于元丰七年(1084),是年春天,苏轼尚在黄州为团练副使。所咏海棠当是元丰三年在黄州定惠院所见之西蜀名花移植而来。贬谪于此的苏轼一到黄州,便把这株幽居独处的海棠,视为知己,并多次在花下小酌,为之赋诗。爱花之人自然懂得惜花,小心翼翼地照料,忽一日花儿开放,便满心欣喜,付出的精力总算有了回报。

      十四、飞来家禽自语。鲁迅诗云:“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家禽”是谦称自己的儿子。孩子会说话走路了,那种高兴的心情是没做父母的人所难以体会到的。蔡力平写过“飞来家禽自语”的诗:“何处飞来呆头鹅,同我掐架:谁的领地也不是我的。头颈耿直不会朝天唱,——世外之人。从陆地撵到水里,没有红掌,游狗刨式也不会死,大不了呛几口水。润润喉,自言自语:倒了大霉下次养自己,以一片青草地,种上几株桃花,便是桃花。再养一个陶渊明。”

      十五、客至汲泉烹茶。“晨兴半柱茗香,客至汲泉烹茶。”我以为,这两件乐事可以合并为一项。晨兴半柱茗香,说的是,早晨醒来,泡一壶香茶,在品茗中感受茶的清香,体验生活的舒适;客至汲泉烹茶,意思是,有客来时,取清澈甘甜的泉水,煮一壶茶与友共品。一壶香茶,聊聊人生,其乐融融,身心得以释放;此乃人生雅事、快事,何乐不为呢?

      十六、抚琴听者知音。宋代章甫的诗名就是这句“抚琴听者知音”。全诗的内容是:“千古牙琴遇子期,高山流水慰心知。而今也解琴中趣,漫说知希只自怡。”琴者,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圣人之器”,它包含儒道两家思想,《左传》“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弦外之音”是其宗精神宗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志同道合的知音,伯牙鼓琴,钟子期能听出其音中所蕴含的情感,所以说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后钟子期死,伯牙誓不复鼓琴。该故事告诉我们友情难得,知音难得,一旦拥有便要倍加珍惜,保存这份友谊。苏轼在这里表达的也是这种感情,既是羡慕,也是渴求。蔡力平写道:“音节正了,纯了,白天我听,晚上,星月聚拢为知音”

      苏轼谈的这些乐事都在日常生活中,官场上的事都没涉及,而且是人人伸手可及的事。苏轼所以能够发现、概括、提炼出这么多人生乐事,和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有关,和他的兴趣爱好广泛有关,和他的才学深厚、感觉敏锐、感情丰沛有关。他的这些生活感悟和总结,我们都不陌生,都曾感同身受,但只有他不仅能整合在一起,而且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把它们表达出来,而且被人们所认同所传诵。多次被贬黜,甚至到了不毛之地,有时连饭都吃不上,他仍然过得有滋有味。一次实在饿得不行,他却和儿子一起对着太阳吸收热量。苏轼不仅积极乐观,而且所到之处,不仅留下为民造福的政绩,而且把自己的创造和笔墨传至后世,不仅自己的生活过得诗情画意,而且让后世也来分享他的文才飞扬。

      还有比苏东坡更能总结的,东坡赏心乐事也只十六件,后来的金圣叹曾连写了三十三个“不亦快哉”,其中“重阴匝月,如醉如病,朝眠不起。忽闻众鸟毕作弄晴之声,急引手搴帷,推窗视之,日光晶荧,林木如洗。不亦快哉!”也都是日常小事而已。“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俱足;会景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菜根谭》里的这句话说得明白,乐趣处处都有,时时都有,只要你有这个清风明月的心境就行。林语堂写到:“幸福人生,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快乐就藏在生活中。

      宋代苏洵在《辨奸论》中说:“大凡为人处世不近人之常理常情的人,很少不是大奸贼的,正是竖刁、易牙、开方这一类的人啊”。又说:“古往今来能建立伟大的功业、写出伟大的文章的人,定有超世绝俗之情怀,磊落奇绝的风韵”。我以为苏轼就是这样的人。像苏轼这样有才学、有经历、有情趣、有正义的人,别说超越,学都很难。

      2021年9月30日

    【审核人:站长】

        标题:四大喜”的突破(二)——苏轼提出的“十六喜”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360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