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生活趣事
文章内容页

散文||钩蛏的记忆

  • 作者:穆雨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3-12-04 15:32:25
  • 被阅读0
  •   十月秋风凉,潮涨蛏正肥。走进陈家港一望无垠的螠蛏养殖基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蛏田,碧水粼粼、波光荡漾。蛏田里,晃动着养蛏人忙碌的身影,挖蛏、出蛏、装车外运。逐浪的海鸥也闻讯赶来,围着蛏田上下起舞,描绘出一幅“燕雀同贺”庆丰年的繁忙图景。赶上蛏子收获的季节,一种亲近感和久违了的钩蛏往事翩然而生。

      在我懵懂的少年时,就听老人们讲过“美人蛏”的传说故事。历史上,陈家港广袤的滩涂湿地遍生螠蛏。善钩蛏者遂以此为业,养家居日,薪火延续,传承不息。那时,因鲜蛏不易储存,钩蛏人家只好搭架子、摊柴帘,晒蛏干售卖。南来北往的客商和船家过往灌河,看到岸上一排排洁白的蛏架子分外耀眼,别具风情,便以蛏而名叫作“蛏架港”。后来,因人烟渐趋稠密,渔港日臻繁盛,蛏干等海鲜生意红火,人们以为“蛏架港”名字草莽俗气、不成大雅、缺乏文化底蕴。而“蛏”和“陈”是谐音,“陈”字的本意是“年谷复熟而积陈有余”,包蕴内含,雅俗兼之,遂以陈家港之名代之,但搭架晒蛏干的习俗未改,乃至沿袭到上世纪70年代。每到钩蛏旺季,陈家港的街头巷尾炊烟袅绕,焯蛏晒干,鲜香扑鼻,四散弥漫,引人垂涎。

      沐天地之灵气,浴大海之芳泽,陈家港出产的蛏长仅四指,宽不过盈寸,壳如薄翼,小巧玲珑,晶莹剔透。它靠舌管吸取营养和吐故纳新,其一长一短的舌管称作“西施”舌,恰似那跳着芭蕾的小天鹅翩翩起舞,亭亭玉立;更如那欲眠似醉睡美人的一双粉腿,冰肌玉润,楚楚动人,惹人怜爱。1866年(清同治五年),李鸿章出任两江总督兼理两淮盐政,据传他视察灌河口时,为陈家港白如凝脂,细腻娇嫩,鲜香挂齿的蛏子所折服,赞之曰:“此物天生丽质,出淤泥而不染,听之悦耳,视之赏目,食之叫绝,美伦美奂,乃海之精灵,当唱一曲‘虞美人’以贺之。”从此,陈家港被冠以“美人蛏”之乡而饮誉遐迩。

      到了梨花带雨的清明时节,“美人蛏”告别了经寒的瘦削,变得膏腴脂肥,也迎来了钩蛏的好时节。钩蛏人成群结队往来于滩涂湿地、盐滩水库中,或许是基因传承,亦或是天赋使然,他们凭着一目十行的技艺绝招,钩入蛏穴,蛏出淤泥,如探囊取物,速度快于转瞬之间,让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

      诱人的新鲜感,好奇心,激起了我学钩蛏的兴致和欲望。

      记得十三四岁时,暑假一到,我和小伙伴们就准备好蛏钩、蛏创、蛏篮、浮托等钩蛏工具,到离家四五里远的盐滩学钩蛏。钩蛏要先学会识别蛏窟,如发现水面下松土中有两个紧挨着的蛏眼,“美人蛏”就藏在下面的窟穴中。用蛏创在两眼之间戳个洞,伸入蛏钩就可钩出蛏来。钩蛏是一门眼尖手快的技术活,要有心领神会的悟性,方可得心应手、事半功倍。钩蛏又是又苦又累的脏活,要经得住弯腰曲背的劳作。初学乍练,我难以驾驭眼手并用的要领,常会顾此失彼,导致卡壳而将“美人蛏”钩坏。俗话说“学贵心悟,熟能生巧。”经过一段心无旁鹜的磨练,我好似来了灵感,一下子揣摩出钩蛏的许多窍门,技术大有长进。当然,我这个初学阶段的爱好者,和那些钩蛏高手相比差之甚远。尽管如此,面对家中饭桌上的劳动成果,我还是有一点沾沾自喜的成就感。

      钩蛏学到精细处,能够摸到蛏子的生活规律和习性,读懂其发出的微妙信息。在“美人蛏”娇小孱弱的生命世界里,也蕴含着不尽的生机和潜能。它将自己深藏地下,当游上洞穴摄取微生物时,也保持着高度警惕,一旦发现危险,马上机灵地滑进洞底,再想将其钩出为时已晚。为逃避天敌,“美人蛏”还会故意摆出迷魂阵,用障眼法掩盖、迷糊赖以生存的蛏眼,让人难以分辩和定位它的芳踪。当蛏创戳进蛏窟对其生存构成威胁,“美人蛏”会作出强烈的条件反射,迅速喷射出半人高的水柱,这种本能的自卫反击,常常溅得人一身泥水,防不胜防。

      钩蛏需要好的天气,当微风吹散清晨的雾霾,浅浅的水面清澈见底,蛏眼清晰可辩,钩蛏得心应手,往往会带来喜人的丰硕收获,这时也是我们最惬意的时候。钩蛏之暇,我们常常坐在高高的海堤上,领略朝霞满天和从海上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欣赏夕阳西下茫茫滩涂的浮光掠影;追逐嬉戏在浪花飞贱的滩涂湿地中。徜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似有“陶陶然乐在其中”的飘逸之感。

      陈家港这方热土也许和蛏天生有缘,改革开放以后,螠蛏养殖业开始时兴起来。进入新世纪,养殖面积迅速发展到数万亩,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的飞跃,“美人蛏”之乡锦上添花,注入了历久弥新的诱人魅力。地以蛏而名,蛏为地争辉。小小螠蛏不仅成为人们发家的摇钱树、致富的金钥匙,而且成为展现港城海洋文化特色的一张靓丽名片。

      光阴荏苒,习俗流转。伴随着螠蛏养殖的发展,延续数百年的钩蛏传统仿佛一夜间风光不再,离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现今市面上野生的蛏子难得一见,近乎绝迹。前不久,有友人从盐圩带来几斤蛏子,说这是地道的“美人蛏”,令我非常惊讶。他饶有兴致地告诉我,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盐场夹滩送水道已经出现稀稀落落的蛏群。闲来无事,遂拾掇起钩蛏工具,过一过钩蛏的瘾,如今钩蛏已经是少为人知的稀罕事了。

      算起来,小时候我学钩蛏总共只有三个暑假,钩蛏的技艺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忘却。如今,“美人蛏”能够浴火重生,再现它顽强的生命力,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啊!愿家乡的海更蓝、水更清、滩更美,留住“美人蛏”原汁原味、鲜嫩爽口的野性味道,留住那一抹让人难以忘怀的淡淡乡愁。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散文||钩蛏的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shenghuoqushi/11951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