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心情散文
文章内容页

【散文】秦永刚:广州行

  • 作者:林翠华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1-08-01 09:27:07
  • 被阅读0
  •   2021年4月30日,我和妻子张万美,从贵阳高铁北站出发,乘坐贵阳北站—广州南的D2879次列车,前往广州,看望在广州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学习的孩子秦真。

      下午16:58分,高铁列车到了广州南站,我们下车后,按照儿子给我们发到手机上的信息,出站就乘坐4号线地铁,再在昌岗站换乘8号线,直达鹭江地铁B出口,就到达目的地——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对面的“国豪酒店”。因他当日也正去武汉中科院水生研究所,参加全国学术论坛演讲会,要在5月1日晚,才返回广州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我们顺利到了他先给我们从网上预订好的“国豪酒店”住下后,安静地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秦真的同学廖莹,就给我们送来一包水果:西瓜、葡萄、圣女果等。

      我和张老师约定,先去黄埔区参观“黄埔军校旧址”。

      5月1日早上9点,我和张万美老师一道,吃过早餐,就去鹭江地铁B口,乘坐8号线地铁,走到万胜围地铁口下车,转乘4号线地铁,去到大学城北D口出站,然后,乘坐383路公交车,到达黄埔区长洲路口站下车,大约步行10分钟的路程,就到了我们要去参观的“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民国13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为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而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迄今。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旧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走进黄埔军校旧址,参观了军校内当年的教室,办公室,校长室,总理室,学生课堂,学生宿室,饭堂,教务室等,我们和大多数游客一样,各自用手机或相机,拍了许多军校内的各种图片。看后,心灵为之感动,思绪万千。觉得当时黄埔军校的领导、教官和学生,都是非常优秀的人,值得我们后辈,永远学习和纪念!

      5月2日早上,大约9点,我和秦真及张万美三人,在广州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门口,等待广东佛山禅城区肯富来泵业有限公司的冯国昌部长,从佛山开车来接我们,陪我们到广东东莞参观“可园”。他到后,开车带我们三人,大约经过了1.5小时,我们就到达了东莞市“可园”。

      东莞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与番禺余荫山房、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合称广东近代四大名园。

      可园园林,以小见大,在三亩三的土地上,把住宅、客厅、庭院、花圃、书斋,艺术地揉合在一起,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俱全。整个布局高低错落,曲折回环,疏密有致,是岭南园林的珍品。

      可园是岭南画派的重要策源地,可园主人张敬修,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金石书画、琴棋诗赋皆精。画家居巢、居廉做客可园十余载,创造了撞水、撞粉没骨花鸟画法,并予传授,为岭南画派开创了先河。

      2008年4月,新馆舍建成并使用,经不断发展建设,馆区面积已近3万平方米。保护可园文物古迹,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如今的可园,更加美丽可人,成为了东莞文化的新地标。

      记得在2014年9月,我陪儿子秦真去广州华南农业大学上学,我们也一道去参观了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广州塔。该塔距离广州华南农业大学很近。

      广州塔(又称小蛮腰),建于广州市海珠区赤岗塔附近,距离珠江南岸125米,与海心沙岛及珠江新城隔江相望。它由广州和上海建工集团负责施工,于2009年9月竣工。广州塔塔身主体450米(塔顶观光平台最高处454米),天线桅杆150米,总高度600米。它是直立式电视塔,仅次于日本东京天空树塔(高度634米),它是中国第一高塔,也成为广州的新地标。它是一座以观光旅游为主,具有广播电视发射、文化娱乐和城市窗口功能的大型城市基础设施,为2010年在广州召开的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提供转播服务。

      其实,在2016年五一假期,我和妻子张万美一道,在冯国昌先生的引领下,我们就参观了佛山的“梁园”和顺德的“清晖园”。

      关于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与余荫山房、清晖园、可园并成为“岭南四大园林”。

      梁园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芦”、“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梁园由当地诗书名家梁蔼如、梁九华、梁九章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陆续建成,历时五十余年。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庭园”空间变化迭出,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园内果木成荫,富有岭南水乡特色。

      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1984年重修后改称梁园。梁园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芦”、“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其中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其他则位于松风路西贤里及升平路松桂里。

      梁园由当地诗书名家梁蔼如、梁九华、梁九章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796-1850年)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时至民初,一代名园已濒于湮没。鉴于其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1982年,佛山市委、市政府首先对现存的群星草堂群体进行了抢救保护,1990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而于1994年开始大规模的全面修复,总面积达21260平方米,使名园重光成为现实。

      梁园,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及东莞可园并称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园中亭台楼阁、石山小径、小桥流水、奇花异草布局巧妙,尽显岭南建筑特色。它素以湖水萦回、奇石巧布著称岭南;园内建筑玲珑典雅,绿树成荫,点缀有形态各异的石质装饰;不仅如此,梁园还珍藏着历代书家法贴。秀水、奇石、名贴堪称梁园“三宝”。

      梁园总体布局,以住宅、祠堂、园林三者浑然一体最具当地大型庄宅园林特色,尤其是以奇峰异石作为重要造景手段。其中,四组园林群体因各自构思取向不同而风格各异,各种“平庭”、“山庭”、“水庭”、“石庭”、“水石庭”等岭南特有的组景手段式式具备,变化迭出。与各建筑物和景区主题紧密结合的诗书画文化内涵丰富多彩,诗情画意比比皆是,园内精心构思的“草庐春意”、“枕湖消夏”、“群星秋色”、“寒香傲雪”等春夏秋冬四景俱全,各异其趣;展示文人园林特质的“石斋寄情”、“砚磨言志”、“幽居香兰”、“庄宅遗风”四景,将岭南古园林的多种文化意境,如雅集酬唱、读书著述、家塾掌教、幽居赋闲等多种文人文化生活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

      梁园的山石艺术。相传梁园奇石达四百多块,有“积石比书多”的美誉。其中,群星草堂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石庭”。它讲究一石成形、独石成景,在岭南私园中独树一帜。梁园的主人通过对独石、孤石的整理,突显个体特性,在壶中天地中表达了对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格的追求。园内巧布太湖、灵璧、英德等地奇石,大者高逾丈,阔逾仞,小者不过百斤。在庭园之中或立或卧、或俯或仰,极具情趣,其中的名石有“苏武牧羊”、“童子拜观音”、“美人照镜”、“宫舞”、“追月”、“倚云”等。景石大都修台饰栏,间以竹木、绕以池沼。

      梁园的山,都不是“叠”出来的,而是与整个造园质朴的风格是相统一的,不求恢宏的气势而求石的神态韵味,以小代大,表现山川之奇。梁九图在诗中描述到,“衡岳归来意未阑,壶中蓄石当烟鬟。”这种以石代山取代“叠山”的方法,摒弃了石块的积压堆砌,省却了石头纹理及形状的比照磨合,可以更灵活自由地表达不同思想情感。

      梁园的人文特色。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式式俱备、轻盈通透;园内果木成荫、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之巧妙脱俗而独树一帜,是闻名遐迩的粤中四大名园之一。梁园是研究岭南古代文人园林地方特色、构思布局、造园组景、文化内涵等问题不可多得的典型范例,展现了古代佛山文人对远离大都会凡嚣、享受林泉之乐的追求,也体现了“广府文化”中对花园式宅第和自然的空间环境的向往;其典型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是反映佛山名人荟萃、文风鼎盛的重要实物例证。

      梁园的现存建筑。由松风路先锋古道进入梁园,映入眼帘的是部曹第、佛堂、梁氏宅等和刺史家庙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全为砖木结构,饰以木雕、砖雕,高雅精致。造园者巧妙地将住宅、祠堂、园林和谐地连结在一起。

      梁园的景致。群星草堂为梁九华所建,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占地数千平方米。建筑群体由草堂、客堂、秋爽轩、船厅和回廊组成。建筑精巧别致,引人入胜。虽体量不大,但却小巧精致。“半边亭”结构奇特,首层六角半边,二层四方完整,屋顶平缓,飞檐斗拱,可称是“求拙”之作。“船厅”三面为大型满洲窗,四周景物尽收眼底,真是斗室容环宇。更为突出的是“荷香小榭”,精美纤巧、四周通透、里外交汇,把天、地、人完全融为一体。

      这些建筑物以石庭、山庭、水庭为基调,建筑宽敞通透,四周回廊穿引,采用移步换景之法引人入胜。如荷香小榭位于湖岸边,站立于小榭屋檐下,面对铺满荷叶和荷花的湖水,一片碧绿中的点点粉红,令人心醉。小榭高四米余,木结构,门楣及窗都饰以木雕,门窗缕空,图案则是荷叶、荷花,既优雅,又与湖中的荷叶、荷香真假互相呼应,令人对设计者的用心良苦赞叹不已。

      走过一座设计精巧的小石拱桥,就到达汾江草庐群体。这里的水石运用可说是别出心裁:既有一般的叠石置景,又有独石成景;既有潺潺流水,又有一泓湖水,碧水中,成群的金鱼、锦鲤时浮时沉,湖面涟漪连绵,这静中有动的景观,令人赞叹。岸边有一座造型优美的石舫。遥望湖面,则见一块形态奇特高约三米的石块屹立于湖中,此石名叫“湖心石”。湖心石周围有白鹅及鸳鸯在戏水,“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之意境毕现。

      群星草堂群体和汾江草庐群体都用松、竹、柳和盆景于以点缀。园中除有十余株古树外,还种有富岭南风韵的玉棠春、鹰爪兰(即鹰爪花)、鸡蛋花等。正是:“两处园林都入画,满庭兰玉尽能诗”。

      沿着柳树成行的堤岸走约五分钟,便到达松竹寮景观。这里的建筑物以竹、木为基调,显示出缚紫为扉,列柳成行,一水画堤的意境,展示珠江三角洲特有的田园风韵,体现造园者追求远离烦嚣、贴近自然的独特构思。

      关于清晖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它是始建于明代的岭南园林建筑,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岭南四大园林之一。

      清晖园,构筑精巧,布局紧凑,建筑艺术颇高,建筑物形式,轻巧灵活,雅读朴素,庭园空间,主次分明,结构清晰。利用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集中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

      清晖园,清乾隆年间(1711—1799年),大良进士龙应时购得旧址,修葺扩建,植花莳草,渐成规模。清嘉庆十年(1805年),龙廷槐建小方园。嘉庆五年(1800年)辞官南归,筑园奉母。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龙廷槐之子龙元任扩建,称“清晖园”,请同榜进士,江苏书法家李兆洛题写园名。后龙元僖建龙太常花园、楚芗园,几经周折转手,龙太常花园后来改称“广大园”。

      清晖园,布局是大园包小园。清晖园的三大块大体为:由原正门进入的东南角区,中部的旧园区,西北部近年兴建的新园区。区域间虽有分隔,但却以游廊、甬道以及各式小门相互勾连,融为一体。以旧园区为例,其西部以方池为中心;中部偏北的船厅等是精华所在;南部的竹苑、小蓬瀛、笔生花馆等组成庭院,形成园中有园,即大园包小园的格局和韵味。

      清晖园,格局形成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独特布局,但疏而不空,密而不塞,建筑造型轻巧灵活,开敞通透。清晖园园林空间组合是通过各种小空间来衬托突出庭院中的水庭大空间,造园的重点围绕着水亭。

      清晖园,主要景点有船厅、碧溪草堂、澄漪亭、六角亭、惜阴书屋、竹苑、斗洞、狮山、八角池、笔生花馆、归寄庐、小蓬瀛、红蕖书屋、凤来峰、读云轩、沐英涧、留芬阁等。

      在花木配置方面,园内花卉果木逾百种,除了岭南园林常用的果树,还栽种了苏杭园林特有的紫竹、枸骨、紫藤、五针松、金钱松、七瓜枫、羽毛枫等,并从山东等地搜集了龙顺枣、龙瓜槐等北京树种,其中银杏、沙柳、紫藤、龙眼、水松等古木树龄已百年有余。

      清晖园的主体建筑是船厅,是仿照珠江画舫“紫洞艇”建筑的两层楼舫。清晖园的船厅纯为旱船,相传是模仿昔日珠江紫洞艇建成,与惜阴书屋真砚斋南楼组群,借带廊旱桥连通,以百年紫藤相系,曲折通道两侧饰以水波纹。园林中部的“船厅”是清晖园的精萃所在,是清辉园的主体建筑,船厅为二层楼屋,据说原是小姐绣阁,故又叫“小姐楼”,绣阁与南楼形成船的前舱后舱。船厅外观为双层船式砖楼,兼备昔日珠江紫洞艇与江苏无锡寄畅园名舫之特色,各处饰以翠竹、芭蕉、蜗牛、波纹等雕刻,上下迂回的楼道,犹如登船的跳板。楼前有清池,池畔有百年紫藤,绕古沙柳树而上。船厅对面池塘边有临水建筑形成“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影换”的景色,建筑形式仿苏州园林。

      船厅前有两口池塘,似将楼船浮在水中,船尾有丫环楼,船头栽有一株沙柳,柳边有一紫藤。船厅后边,还有一株白木棉树,以其花淡黄近白而称奇,另有一棵单株结果的百年银杏。与船厅跰足而建的惜荫书屋和真砚斋,惜荫书屋和真砚斋是供公子、小姐们读书的场所。

      澄漪亭与船厅互为对景,可平视房舍亭院,以及东岸花亭,还可近望远眺玉堂春以及千年活化石——银杏树。澄漪亭名为亭,实际上采用的是典型的水榭做法:临水架起平台,平台部分架在岸上,部分伸入水中,平台上建有长方形的单体建筑,临水一面是常用落地门窗,开敞通透。观者既可在室内观景,也可到平台上游憩眺望。

      碧溪草堂,据传是清晖园最早建筑。早先应是龙氏供母之处,可能老人西去之后才定名 “草堂”。

      在碧溪草堂明间,设有一座镂空疏竹木雕圆光罩;两侧玻璃屏门的裙板上,用隶书、篆书和鸟虫书体镌刻有四十八个形态各异的“寿”字, 称为“百寿图”。通常“百寿图”都是百字构成,而龙家子弟所作此“百寿图”只有九十六个“寿”字。草堂槛窗下嵌着一幅题为"轻烟挹露"的百年阴纹砖雕,刻有幽篁丛竹。砖雕题跋:“未出土时先引节,凌云到处也无心",表明筑园者志向心迹。

      池廊,六角亭与碧溪草堂之间以池廊相接,池廊多半是当年龙氏老母、小姐及女眷活动之处。亭边设有"美人靠"。池廊上的每道横梁都雕有菠萝、杨桃、香蕉等岭南佳果。亭柱楹联书的是:“跨水架楹黄篱院落, 拾香开镜燕子池塘”,恰可解释六角亭“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李白《清平调》)

      清晖园,整体风格为雅致古朴,尽显了岭南庭院的精髓与江南园林之特色。清晖园内龙家故宅与扩建新景融为一体,利用碧水、绿树、吉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集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画、灰雕等艺术于一体。

      我们大约游了1.5小时,参观才算结束。然后,冯部长带我们去附近一家“重庆火锅”餐馆,吃中餐,餐毕,我们三人继续闲聊,等待秦真,在一间有wifi网络的包房里,接受上海郊区某单位的一个招聘面试。

      他面试结束,冯部长又带我们前往佛山。去看看张老师公司的主管潘照明总经理。

      冯部长细心地驾驶着他的小轿车,天空正下着大雨,烟雨朦胧。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长途奔跑,终于在下午7点左右,到达了佛山南海区东苑酒店。

      早在佛山市东苑酒店安排接待我们的刘宗奖经理,已邀请前来作陪的有,遵义肯富来泵业有限公司的领导潘照明夫妇、徐海胜及他的女儿,冯国昌、刘宗奖夫妇及女儿刘宇伊,方师傅、颜师傅等。

      在进餐过程中,老朋友相见,畅饮闲聊,十分高兴。然后,刘总又安排我们,在傍边的亚朵酒店住宿。

      5月3日上午,大约9点,我们一家人在佛山亚朵酒店吃过早餐,颜师傅开车来酒店门口接我们,去潘总的新家。他的新家是位于顺德与佛山禅城区的交界处,保利新城区西月湾公园。一见面,他们夫妇二人,热情极啦!琴姐急忙拿出香蕉、苹果、核桃等食品,潘总也兴奋地给我们冲茶端水。我和张老师除了与他们寒喧家常外,也不停的夸赞他家新居美观、漂亮!还拍了几张客厅的装饰美图,打算以后装饰新居,也参照他家新房的款式。

      中午12点,潘总夫妇及他们的女儿,一起邀请我们一家人,在他家附近的餐馆,吃了中餐。在聚餐时,认识了他们的女儿。与他们女儿交流得知,她在佛山汇丰公司工作。她工作积极努力,言谈中,觉得她很有成就感。她是一位热情好客,情商智商都很高的优秀人才。

      下午,我们在潘总一家人的陪同下,在一家餐馆吃了晚餐,又从佛山乘坐地铁广佛线新城东—沙园,再换成8号线,到达鹭江地铁站B口出站,就回到了广州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斜对面的“国豪酒店”住下。

      5月4日早上,大约9点,秦真和他的同学廖莹,一道来到我们住宿的酒店,邀请我们去附近的一家早茶店,吃广州早茶。因还等两天,就是秦真的25岁生日,所以,这顿早茶加中餐,必须由我们来请他啦!

      我们4人边吃边聊。虽是两代人,尽管年龄学历差距大,生活方式也有很多不同,但也有许多共同之处。闲聊时,也就各自寻找相同的话题罢了。

      吃茶聊到中午11点,秦真和廖莹,带我们去找了一个中等级别的餐馆进餐,4人共消费了234元,吃了一顿中餐。餐毕,我们又喝茶闲聊了一会儿。然后,他俩再陪我们,从客村坐地铁3号线,到汉溪长隆,再从汉溪长隆转坐7号线,到达广州南站,乘坐13:18—19:38的高铁,从广州南—遵义的D1834次列车。我们用身份证验证,顺利通过了安检,踏上了返遵的高铁列车。

      高铁列车缓缓启动滑行,我们透过列车明净的窗玻璃,向他们俩挥手再见!向美丽的广州塔,挥手再见!向美丽的广州,挥手再见!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散文】秦永刚:广州行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inqing/213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