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故事大全民间故事
文章内容页

民间故事《钱三扣》

  • 作者:宋梅花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4-10 01:35:05
  • 被阅读0
  •   感谢梦在远方发布民间故事《钱三扣》,内容如下:

      民国时期的庸城,甚是热闹,各种手艺匠人比比皆是,各种小吃独霸一方。今天要说的是钱三扣的担子面。钱三扣的担子面算得上是庸城的一大绝活儿,且纯手工制作。人坐到粗壮的竹杠子上使劲压,那叫真功夫,压出来的面特别好吃。据钱三扣吹牛皮说,那手艺是祖传的,到他手里已是第九代。街坊们听了,嘴张得大大的,眼鼓得圆圆的,似信非信,又不得不信。因为钱三扣每晚必等夜深人静时,待在里屋独自一人揉面,连孩子、堂客都不许看,可神秘了。

      钱三扣在沿河街住了很多年,算是个老沿河人,长得忒普通,鸡腰狗背,精瘦矮小,挑起担子活像武大郎,嗓门儿不高,叫起来声音却和他揉的面一样,有韧劲:“担——子面,担——子面——哦——”钱三扣卖面的声音可以传大半条沿河街,每天早上,有很多老人听到叫卖声便拿着碗在街檐下蹲着,边聊天儿边等候他,或是远远瞅着钱三扣慢条斯理地在人家门口歇下担,下好面,端送到街坊手里。没有人跑到他面前挤,大家知道钱三扣会一家家卖,庸城的人吃着了钱三扣的担子面,就算是过了早。也有蹲了老半天却见钱三扣面卖完了怏怏进屋弄早饭的。钱三扣每卖完面,便会朝后面守着买面的人摆摆手,叫声:“没得了啊哦!”钱三扣生意一直极好。

      钱三扣的名字算是忒有味的,这是买过他担子面的人给他安上的恰如其分的绰号,为什么叫钱三扣?第一,因为他姓钱,钱什么?不知道。第二,因为他喜欢扣肉哨子。钱三扣每次下好面,揭开锅边那个黑色小鼎罐舀肉哨子时,手总是要抖,连抖三下,这是钱三扣卖面时的固有动作,抖三下后,瓢儿里的肉哨子看上去是在往碗里倒,实际没倒出多少。放进碗里的肉哨子,数量不多,但味道确实好,忒香,哪怕钱三扣手再抖,肉哨子再三被扣,大家也争着买他的担子面。钱三扣又是个醒闷人,见人一脸笑,一天到晚笑呵呵,能买到他的一碗面是天大的幸运,有时没走出沿河街就打烊了!庸城人说:“笑官打死人,真没错。”

      可是有一阵,接连好几天没听到钱三扣那晃悠悠的“担——子面——哦——”的叫卖声了。庸城的人,首先是沿河街的人开始打听,互相一问,原来钱三扣把脚给扭了,出不得门。没有了钱三扣的担子面,街坊邻居肚子里像少了什么,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直到几天后,钱三扣一瘸一拐挑着面担儿出来,嘴里吆喝着“担——子面——哦——”时,街坊邻居便赶紧招呼家里:“快点儿、快点儿!钱三扣来啦!快取碗来……”几天不见,钱三扣的面照样好吃,面却涨价了。钱三扣说,脚没好,压面都压不起,平时只要使两成力,如今要使七八成力才压得出面来,所以涨点儿价,说完咧开嘴呵呵直笑。买面的街坊一听,在理儿!涨点儿价就涨点儿价,只要东西依然好吃。那一段时间,钱三扣是瘸着腿做生意的,叫卖声依然悠长:“担——子面——哦——”

      钱三扣腿好了后,面摊儿后面便跟了个人,是他儿子。儿子十六岁了,不读书,得找个活儿,不能老在家歇着,所以,儿子成了钱三扣的跟班儿。然而,自从带儿子出来卖面后,钱三扣呵呵笑的日子少了,老生气,边卖面边生气,还骂人,骂他儿子。因为他儿子笨哪!如何下面、如何煮哨子、如何放哨子,怎么教他都学不会,不是面下多了就是哨子放多了。钱三扣气得用舀面汤的铁勺敲儿子的头:“老子做生意的讲究,你咋学都学不会!?那么多年的面汤白养了你啊!”儿子从来都是低着头,顺着眉,在众人同情的眼光中走回家的。街坊邻居们偷偷咬着嘴说:“这钱三扣是在培养接班人呢,凶得要死。”

      

      感谢梦在远方发布民间故事《钱三扣》,内容如下:

      是的,钱三扣是在培养他儿子做面、卖面呢,他不想他这手艺后继无人哪。何况堂客肚子争气,给他生了这个带把儿的传宗接代,那这担子面生意,理所当然也得传下去。钱三扣常对街坊说:“屋有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得教会儿子这门手艺。”在家里,钱三扣摸了摸他那扭伤过的脚,瞥着堂客:“当然,还得教会儿子扣三扣,做生意不扣,怎么赚钱?上回不说扭伤脚,面钱怎么涨得上去?以后要是扭着腰,也得再涨上一回价。”钱三扣站着、坐着都是这样对堂客说的,就是躺在被窝里,他也是这样对堂客说的。

      几个月后,钱三扣儿子出师了,也开始挑起担儿卖起面来。钱三扣儿子身段没接着钱三扣的脚,却完全遗传了钱三扣堂客的身材,长得高,块头大。平日钱三扣挑着担子走卖沿河街南门口,钱三扣儿子就走卖城墙路、北门巷儿。“担子——面——哦——!”“担子——面——哦——!”父子俩的叫卖声每天在庸城街上荡悠着。面好吃,也卖得快,卖完面回去,父子俩就在家用杠子压面、做面。有儿子做帮手,钱三扣轻松了不少。可月底一算账,钱三扣发现不对劲了,以前每月多少面卖多少碗,心里都有个谱,可现在儿子一卖面,这谱儿变了,怎么感觉面卖出去了,赚的钱倒没见涨?钱三扣不解,他要看看儿子是怎么卖面的,是不是贪了钱。这不争气的东西!钱三扣紧紧捏着钱,几天没刮胡子的脸都气歪了。

      钱三扣开始悄悄跟在儿子后面。面担儿也不挑,破大檐草帽一戴,身形就不容易被认出来了。钱三扣一连跟在儿子屁股后头走了三四天,远远看着儿子卸下担子,下面、舀肉哨。到第五天早上,钱三扣搬了一把板凳往门口一横,拦住了儿子正要挑出的面担儿:“你姓啥?”儿子不解:“钱啊!”钱三扣啪地照着儿子屁股就是一脚:“谁让你卖面那样实打实卖的?你不知道边卖边扣啊?边卖边扣!知道不?!不扣哪来钱?扣时还得笑!有句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懂吗?懂吗?”儿子被踢蒙了:“你说的,面要揉得好,有嚼劲,才有咬劲。那做人,也要有嚼劲、有咬劲,要嚼得好、咬得好才行啊!做长远生意,哪能扣?实在点,总是好的!”儿子说完,用脚拨了拨挡在门口的板凳儿,头也没回,挑着面担儿出门了。

      “这……这……这真是后养的先乖,这小子他不听我的话了!”钱三扣瞅着儿子的背影,使劲儿捶了捶胸口,像只泄了气的皮球,一个上午都没吭半声儿。钱三扣气倒了,那天儿子卖面回来后,他便不再让儿子出去卖面,只让儿子在家揉面、压面。钱三扣思忖着,决不能让自己的老规矩坏在儿子身上。就这样,钱三扣每天又独自挑着面摊儿开始叫卖了:“担——子面——哦——”声音有韧劲儿,传得远,钱三扣的生意照样是扣三扣,照样好,人们照样拿个碗蹲在门槛儿上远远守着。钱三扣这才稍微放心了些:“这钱赚得才有味啊!”

      可是没多久,一件事在沿河街南门口传遍了,这是钱三扣没料到的:“城墙路和北门巷儿都买不着担子面,特意赶到沿河街买,谁知一碗面只有那么一点点!怎么和那年轻人卖的不一样?可味道却是扎扎实实一样的啊!”大伙儿一听一思忖,顿时明白了为何钱三扣让儿子整天在家揉面、压面了,敢情想把这沿河街人家的几个面钱全扣光啊。街坊邻居们互相撇嘴横眼地一嘀咕,便再也不买钱三扣的担子面了,哪怕钱三扣挑着面担儿从他们面前走过,街坊们都不买了。

      故事说到这儿要结束了,那钱三扣的面还卖不卖呢?卖,当然要卖了。不卖,全家人吃什么?钱三扣还指望着卖担子面赚钱,存了钱给儿子娶媳妇呢。只是,每天挑面担儿出去的不再是钱三扣,而是他儿子了。钱三扣也不再生儿子的气了,钱三扣以前一天只卖一担面,现在儿子一天却要卖出两担面,生意出奇地好。沿河街人见着钱三扣,打趣道:“你试试,如果你再挑面出来,保证没人买你的。”钱三扣仰头呵呵一笑:“刀靠磨,面靠揉。我这面,就让儿子去揉吧,我还乐得轻闲呢……”

      

    【审核人:站长】

        标题:民间故事《钱三扣》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ushi/mjgs/158821.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