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笔下文学文学评论
文章内容页

黄淳:红色三线印记——3539文创园

  • 作者:倪小婷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3-08-10 01:46:03
  • 被阅读0
  •   正月二十五上午,应江津三线建设研究会之邀,到3539文创园参加“红色三线文创文旅交流座谈会”。会前,文创园负责人老刘陪同与会者参观了3539老厂区,滔滔不绝地介绍起了3539厂与“三线建设”的历史。

      “三线建设”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央鉴于当时国际形势日趋紧张,为加强国防战备,逐步改变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所谓一、二、三线,按我国地理区域划分,沿海地区为一线,中部地区为二线,后方地区为三线。三线主要包括西南和西北。“三线建设”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白手起家创大业,为国防建设,为国家发展,奉献青春,奉献毕生,甚至奉献子孙,而无怨无悔。他们也是一代最可爱的人。

      说起3539厂,江津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都简称39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39厂生产军用布鞋,江津有半城居民在为之纳鞋底。纳布鞋底,为城镇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帮助低收入居民增加收入,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

      (为生产布鞋纳鞋底)

      前些年,坐落在江津城大西门外的3539厂生产车间搬迁了,留下的老厂区规划改建为文化创意园。

      39厂是百年老厂,创办于民国元年,前身为北洋政府陆军部北京被服厂。民国22年迁武昌,与湖北被服厂合并,改名为军政部武昌被服厂。抗日战争爆发。民国27年南迁江津,在原几江丝厂旧址设厂,改名军政部第一被服厂,民国35年又更名江津被服厂,隶属国民政府联勤总部重庆被服厂。

      (北洋水师舰队)

      (军政部武昌被服厂南迁江津)

      1949年11月28日,江津解放。195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被服三厂接管了江津被服厂。1953年2月,江津被服厂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后勤军需生产部布鞋工厂。

      二野被服三厂历史悠久。抗日战争时期,原名山西第三专署缝衣组,20多人,6台人力缝纫机,主要为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一纵队制作服装。民国27年,编入太岳决死一纵队供给部,扩大为被服所,以后归属八路军太岳军区。解放战争时期,改为中原军区供给部被服局三厂,并随军南下。南京解放后,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被服三厂。1950年1月,被服三厂职工80余人,加上15军一个班组成一个连,接管了江津被服厂。

      (太岳军区被服总厂)

      (506厂)

      1953年8月,江津被服厂改名为506厂。1967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39工厂,隶属总后勤部,以生产军用棉鞋和布鞋为主多品种经营的综合性工厂。如今,39厂已改制为际华三五三九制鞋有限公司,为国资委直管的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的全资子公司,并已发展成为了国内橡胶鞋靴制造大型企业。39厂入住德感园区后,新厂区占地200亩,拥有国内一流的制鞋、制衣、橡胶加工、机械加工等专用设备,形成了年产各类鞋靴5000万双的能力,打造出了“军旅、户外、劳保、休闲”系列用品知名品牌。

      39厂从创办之初到如今,牢记使命,为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为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特别是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自卫反击战、中越自卫反击战和国防建设提供军需保障,功不可没。

      (际华三五三九制鞋有限公司)

      39厂生产区搬走了,留下来的是重庆市首个历史文化名城——江津城市文脉中,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展示平台。昔日机器轰鸣的老厂区,又在悄悄迎来脱胎换骨的嬗变。

      3539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创园”,把一个新的名字、一个新的文化载体、一个新的时代飞跃融为了一体。走在老厂区,几十幢老建筑虽然陈旧,但它的故事依然那么吸引人,依然充满无穷魅力。

      漫游老厂区,随行的老刘,还有老刘的老领导——年过八旬的龙厂长,如数家珍地讲述着一幢幢厂房崛起的不凡过往,讲述着激情岁月工人们忘我劳动的感人故事。

      (39厂后营门)

      39厂所在街区,曾有一道清代兵营的后门,清末民国初,称之为后营门。为了不让人们忘记中国近代工业的崛起,文创园用老青石原样复建了后营门。当年,老被服厂曾有一只牛皮大鼓,敲响它,时时警醒人们忽忘国耻,勿忘国难。文创园修建了一个鼓亭,准备重新安放大鼓,用它教育后人,也可成为文娱活动的乐器。

      (39文化创意园展品)

      在小广场四周,陈设了一些老机器、老设备。这些39厂老物件,静静地伫立在苍穹之下,无声地述说着英勇将士们身穿这些机器制作的军服军鞋,义无反顾地奔赴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硝烟战场。

      (自行设计制作的传送带)

      六层高楼原来是生产车间。窗外,从上到下倚靠着一条钢铁斜道。这是工人们自行设计制作的土传送带。有了它,高处的产品包装箱放在传送带上,用力一推,就可滑行到装卸平台上,既减少劳动强度,又能提高产品转运效率。这是三线建设时期,聚集职工聪明才智,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经典之作。

      (3539厂水塔)

      高高耸立的水塔,是见证39人艰苦创业的历史丰碑。红砖塔柱是聘请专业施工单位修建,塔柱里的水电管线、机器设备,则是自己的工人安装。仅此一举,节约了不少经费。

      老刘是39文创园的管理者。他介绍说,通过对外招商,一大批新一代开拓者怀揣梦想,步入了文创园。他们传承老三线人艰苦创业精神,以文化创意为引领,正在让这些陈旧老厂房焕发青春,让百年军工遗址华丽转身再放异彩,也在为江津新增一处集三线建设文化遗址与多功能业态为一体的文旅商业街区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如今,占地100余亩,厂房54栋的文创园,已经拥有了网红书屋、音乐酒吧、茶艺花卉、摄影体验、艺体培训、运动健身、儿童乐园、美食广场、品牌宴餐、主题酒店等场所。

      (3539文创幼儿园)

      (3539文创餐厅)

      老刘满有信心地说,通过大家的努力,社会各方面的支持,39文创园在不久的将来,聚人气、聚财气,一定会成为江津最具魅力的城市文旅小镇,最融时尚的文旅产业示范园区。

      听了老刘的介绍,大家都对39文创园充满了期待,期待它能成为红色三线精神的传承地,成为江津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地标,成为江津文旅产业的新名片、新品牌。

      (3539文创书屋)

      (3539文创茶室)

      (3539文创电竞茶吧)

    【审核人:雨祺】

        标题:黄淳:红色三线印记——3539文创园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rwj/zw1/8568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