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笔下文学杂文精选
文章内容页

 走进红岩村  

  • 作者:大漠顽人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3-08-05 23:21:52
  • 被阅读0
  •   上世纪六十年代,长篇小说《红岩》面世后,引起了巨大轰动,后又在刘亚楼将军的亲自指导下,将小说中描写的原型江竹筠烈士的故事改编成歌剧《江姐》,再次轰动全国,成为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剧中的主题歌《红梅赞》更是经久传唱的经典歌曲。其中首句歌词唱到了“红岩”,不过这是文艺作品里的红岩,但实际上在重庆还真有个“红岩”,就是位于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街道的"红岩嘴",因其地质成分主要为侏罗纪红色页岩而得名,后更名为“红岩村”。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原是饶国模女士经营的"刘家花园",抗战时期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

      我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前来参观过红岩村。在红岩村前边的三岔路口上,有一棵黄桷树,是党内、外人士寻访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一个路标。我也正是先到了黄桷树下,然后才进入红岩村的。

      到了里面,就看到一幢灰白色的楼房,这就是八路军办事处和中共南方局的办公,生活驻地。这也是红岩村唯一的较大建筑,整幢楼房外观二层、另有底层,实际是三层,为土木穿逗结构。两楼一底共有大小房间54间,占地约800平方米。办事处的原驻地是在渝中区机房街70号,后被日机炸毁,所以董必武、博古等率领南方局和办事处大部分同志迁往红岩,散住在农场工人宿舍和堆放柴草杂物的几处茅草房里。是年秋天,由办事处同志自己设计并修建的办公住宿大楼竣工,周恩来才率其他同志全部迁此办公。地方当局将这里的门牌号编为红岩嘴13号(1945年改为红岩村13号)。这片红色的土地从此就成为革命的象征。

      我首先走进楼的二层,是南方局机关和领导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其中一间是周恩来的办公室兼卧室。房间的陈设非常简单,除了办公用具和生活必须用品外,一无所有。这里也是南方局负责同志经常开会、作出重大决策的地方。二楼最大的一间屋,是南方局和办事处的图书室。闲暇时大家都会来这里阅读。三楼是南方局、办事处的机要科和秘密电台,主要负责与延安及各地的联系及机要文件的传送。从二楼可下到底层,这是对外公开的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机关(皖南事变前新四军驻重庆办事处也在此办公)。因为国民党不允许共产党公开活动,所以南方局的工作是隐蔽进行的。

      底层的外面是一个空旷的院落,有一个蓝球场,是当年同志们的主要活动场所。除此之外,红岩村再无其他建筑设施。当然,我看到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景象,现在的红岩村已成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新建了“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内有《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陈列》,楼前矗立着周恩来的青铜雕像。反映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抗日战争时期所进行的伟大革命斗争。此外还先后修建了樱花园、桃花园和盆景园。

      从1939年1月,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结庐红岩,到1946年5月内战爆发后离开。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王若飞、邓颖超等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在此生活、工作了8年,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重庆谈判时,毛泽东主席曾坐镇红岩四十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红岩的历史增添了最为光辉的一页。

      从红岩村出来,又到了那棵黄桷树下。这棵树由始至终地见证了革命先辈们的艰辛和业绩。年复一年,黄桷树又增加了几十个年轮,至今仍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这棵常青树,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蒸蒸日上,也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审核人:站长】

        标题: 走进红岩村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rwj/zw/8394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