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笔下文学杂文精选
文章内容页

6、【书房、书籍征文】我与“书房书籍”的缘分(支持贴)

  • 作者:黄皮人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3-02-24 12:54:43
  • 被阅读0
  •   癸卯年前,逸飞网站领导与我商量,正月十五搞一次征文活动,考虑再三,我拒绝了。因为此前我有个初步想法,搞一次以书房书籍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相信这个活动接地气,能够火起来。

      其实原因很简单,一则三年疫情大家都没过一次像样的春节,好不容易“浴火重生”,何不让大家痛痛快快嗨一回。二则春节氛围喜庆,不容易静下心来,钟爱文字的“书生”一般对书籍书房怀有一份圣洁、虔诚的情感,不愿被躁动所困扰。

      在逸飞做版主近三年,时常被作者撰写的书籍书房之类的文章感动得唏嘘不已,难以自禁!因为从字里行间我分明感受到了一颗颗砰砰欢跳的心脏,那是发自于心底深处的情感。就像深山流淌的泉水,密林掠过的清风,草原飘过的白云,清纯、深邃、柔美!于是,我想何不搞一次以书籍书房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呢?因为我相信,这类活动最能引起文友的共鸣,最能打动文友的心灵,最能激发文友的创作热情。

      相信每一位热爱文字的朋友曾经迷恋过书籍,不管是铅印的、手抄的,抑或是绘画的。毫不夸张地说,启蒙我的老师是小人书,引导我学习的是课本,令我最感动的是小说,激发我写点文章的是这一系列经历。

      小时候我生活在胡同里,胡同中间有一块空地,空地中心有一棵大树,大树一侧有一户人家,一年四季租看小人书。依稀记得花一分钱可看两本书,两分钱可看5本,倘若花5分钱可看半天。于是,这里成了附近胡同孩子们的聚集地,非常招引人。照看书场的是一位老爷爷,他在树下圈了一块地,用挡板围成圆形,挡板内侧悬挂着一本本封面插图精美的小人书。只有花钱才能进入场地内,否则只能站在场地外。

      那个年代一分钱可买一砣糖,二分钱可买一根冰棒,五分钱可下一次饭馆。花一分钱看书既是一种奢望,又是一种享受,尽管只是一种无意识地看热闹,但幼小的心灵却在无意识的氛围中滋润了知识的甘露。不知有多少个春日夏阳、抑或是秋风冬雪的白天,我们端坐于浓密的树萌下,专注于三国的箭风枪雨,水浒的侠肝义胆。不知有多少个月明星朗、抑或是夜黑云乌的晚上,我们依偎在老爷爷的身旁,感受于西游记的神通广大,红楼梦的儿女情长。

      稍大,当我走进窗明几净的教室,稚嫩的双手捧起小学课本时,随着朗朗的读书声,感觉知识的大厦正在夯实坚固的基础。那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境油然而生。至今有一个场景是那么清晰地铭刻在脑子里,此生不知有多少次出现在梦境里、虚幻中,似乎成为生命的某一部分。老师在黑板上公公正正地写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公公正正地记录在课本上。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个画面呀!这是多么深邃的一句名言啊!仿佛在崎岖的山路上,莘莘学子背着沉重的书籍在艰难跋涉;又宛如在茫茫的大海上,芸芸学子满载一船书籍,在拼命地摇桨。

      再稍大一点,读中学时,我接触的第一本小说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已经在上一篇文章中写过,此处略)。读完这本书我的感受是那么地强烈!那么地激动!我既羡慕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战斗的青春和光辉的人生,又嫉妒恨作者为什么是一个苏联人,应该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如果说一本书能够改变一个人,那么就是这本书影响了我,至少在那个年代,我心中树立了偶像;那句名言是我励志的座右铭!

      不知什么原因,从读初中到高中,在所有的课程中,我的语文成绩最好,任课的语文老师也特别青睐于我,指名让我当语文科代表。一次我去他家玩,进门后令我十分震撼,因为房间里四面墙壁摆放着高大面精致的书柜,里面装满了书。此前,我特崇拜他,因为他不仅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上课从不用讲稿,而且还隔三差五地有文章见诸报端、登载于文学刊物。我想起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句,立即将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与其拥有的从书籍画上了等号。从此,在我的意识中,书房是知识的仓库,书本是知识的载体。就是从那时起,我多么渴望拥有自己的书房、自己的书籍啊!可能当时我的表现太露骨了,脚不由自主地在书房里蹀躞,手情不自禁地在书柜上抚·摸,眼睛里放射出贪婪地光芒。以至于两年后我高中毕业临下乡时,老师、同学们送了我许多书。

      插队两年,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我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书,并且开始练习写作。收工后,尤其是家闲时,许多人不是打牌就是聊天,借以消磨时光。而我则阅读唐诗,翻看当时少得可怜的几本书,甚至背诵样板戏的剧本。记得我不断向报社、期刊投稿,几乎都是石沉大海,只有一篇文章被市文化馆录用。

      当然,那时我既没有书柜,更没有书房,只有一张简易的条桌,桌子的一角用书架供着10多本书,这是我的全部家当。因为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绝大多数书被列入禁书,只有几个作家、几本书,比如浩然的《金光大道》,张永枚的《西沙之战》。

      再后来,我上大学,学的是理工科;投身军营,从事的军工产品。这些基本与我所爱好的文学毫无关系,于是中断了10余年。从部队转业回到北京成了一名交警,虽然承担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但都是业务性十分强的机关文书。倒是经常写通讯,被北京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单位聘请为通讯员,还能够与钟爱的文学沾点边。

      退休后,有大量的时间需要打法,于是第一个念头就是从事写作。于是,写作后面需要的知识积累就是书籍,书籍多了就需要书柜,书柜多了就需要书房。北京寸土寸金,要想有一间单独的书房那简直太奢侈了,只得将就一点。于是,买了3个书柜,将从中学、大学时期,以及军旅、警营时期积攒的书籍进行清理,淘汰了绝大多数业务书,保留了少数的文学精品,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书柜、“书房”。

      之所以书房打引号,是因为我的书房与客厅连在一起。白天“书房”是家人共有的,看书、尤其写作需要安静,于是基本每天凌晨3点至6点,当家人熟睡了,我才有了属于我的书房空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深知,书房再大,书籍再多,那只是表面现象,关键还要多看、多写,不断提高文学素养。虽然已经远离了名利的诱惑,但作为一种生活的乐趣,至少可以丰富业余生活,充实人生经历。

      相信逸飞网站许多文友与我一样,对书籍书房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能满怀激情书写自己内心的感受!

    【审核人:站长】

        标题:6、【书房、书籍征文】我与“书房书籍”的缘分(支持贴)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rwj/zw/5642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