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笔下文学杂文精选
文章内容页

时光日记里的珍珠(原创)

  • 作者:塘中水仙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2-10-21 20:32:56
  • 被阅读0
  •   时光日记里的珍珠 侯桂珍

      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已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因为数学老师那一次的冤枉,彻底伤了我的自尊,也从此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之路,我从此不再学了数学。于是利用姐姐在中学里的一张借书证,我读到了那时姐姐从中学图书室所有能借到的书:《苦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暴风骤雨》《青春之歌》《红岩》《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渔岛怒潮》《红旗渠》《红旗谱》,以及外国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母亲》《大卫·科波菲尔》等等。

      在读书的同时,把里面觉得好看的内容,都抄在日记本上。日记本便有了一点笔记本的意思,而我把被拧巴了的自尊,以这种方式再拧巴过来。毕竟童年的天空是狭窄的,心地是单纯而脆弱的。

      我不知那个数学老师是成全了我,还是害了我。

      而在镇子印染厂做大师傅的姑父,常常当工作在城里的父亲回家休班时,就会到我们家来喝上二两。而在母亲忙活着做下酒菜的时候,早年上过几年私塾的姑父,就会迁就这个空里,问一些我学习的情况,尤其语文方面,让我拿出语文课本来——那是一本刚发不久的新书,从前到后,从后到前,指哪一篇,我就能背出哪一篇,而且已经能够倒背如流了。

      姑父便笑了,说:“行,长大了一定能行。可是得要学会记日记,三年级了吧?可以记了,就从现在开始。把每天经过的事,看过的书,觉得好的句子都记下来。将来以后,你写在日记里的那些日子,就再也不会有了,回过头来再看看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但是吃饭呀,睡觉呀,上厕所啊,这样的事天天重复的没意思的就别记了。记就记新鲜的,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或者以后也不会有的。”

      从此,我记住了姑父的话,并且按照姑父所说的去做。

      至今记得第一篇日记的内容:“今天,晴。我和弟弟去给姑姑家送菜了,其中有芹菜。因为姑姑家盖房子了。”

      姑姑家离镇子六里地。那时的农村盖房子,还没有引入经济意识,都是于农闲的时候,找一些要好的邻居和亲戚朋友们来帮忙,并不付工钱,只是管饭吃,也算是借此改善了一下生活。

      从此后,在数学课上,我可以明目张胆地打开来长长的大部头小说看,而数学老师究竟讲的什么,我完全不去顾及。也胆大妄为地在读书的同时,做着笔记,而且有种奋笔疾书的气势,且乐此不疲。而老师即使看见了也懒得管我。因为在他眼里,我已经是一个并不诚实的孩子了:明明不是自己写的作业,却死不认账!

      而在我们兄妹的做事为人上,是一直按照父母所教的“人心要实,火心要虚”来办的,我自己写的作业就是我自己写的。但是数学老师却一意孤行地就以为,不是哥哥替我做的,就是姐姐替我做的。无论我再怎么说他就是不相信,干脆我就默不作声,但内心依然坚持自己。由此没有不闹掰的。

      然而,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家长也都是为着生活而奔忙,根本顾及不到我们,更不要说在学习上有什么建设性的指导。所以自己写下来的一本本日记,早已不知扔到哪里去了。但却是因此,我将自己受到的强烈的自尊心的打击,做了最好的转移和消化。

      至今保留下来最早的日记是高中时候写下的,距今有了三十几年的时间。今天再偶尔打开来看,未免不是口号的聚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和在单纯的生活大环境里的青涩和幼稚。那时的情感世界,是单纯的天空,是井口上面的那一片天。自己便是一个全世界。

      而真正开始关注现实,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的,还是高中毕业一年中的徘徊与探寻,是有关高中时朦胧初恋的幸福回忆与心疼,是对人生的苦苦追问与孤独无助和无奈。

      然后有幸赶上社会办学热,唱着《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和《希望的田野》,把一片新天新地新景象和爱情的美好、理想的闪光、精神风貌的朝气蓬勃,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来回穿梭,同学老师的音容笑貌,没有围墙大学的教学模式、每次考试的考场、科目等等,都一一记录在册。那真的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是一个村姑特有的青春,依然还有着的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徘徊,但显然比刘巧珍的没有上学进了一大步,也比李春波的《小芳》幸运得多。

      后来是教学,是以非正规大学的专科学历报考上海华师大研究生院现代文学专业的艰辛与骄傲,到发表cn作,到通过自己一篇广播稿的播出而有了嫁进城里的机会,都是我日记中点点滴滴的记载内容,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个不服输的村姑的奋斗足迹,也是接触市场经济、整个社会城市化进程中的点滴再现和高度浓缩。

      由此当我出嫁时,和许多嫁妆一起进城的,除了历史文学和哲学外语之类的书籍,便是那一本本厚厚的日记了。只是,带进城里,也就带进城里了,与书籍一道沉睡在箱底,我被时光裹挟着,得要适应他乡新的生活。

      而当我心累的时候,心生新的迷茫的时候,想找到心灵的皈依,便只有回首往事,回头去看看来时路,从而为自己继续前行找到一份勇气和继续坚持自己的理由。而当我准备为渐行渐远的青春搭一个祭台的时候,那些厚厚的日记,就成了我的第一手资料。翻开渐趋发黄的日记,走进或正规或潦草的文字里,我仿佛在读别人的故事,那音容笑貌,那内心的波澜起伏,那爱得死去活来却爱而不能的遗憾和苦痛,那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与探索中的迷惘,都那么真实而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自己面前:或让我哈哈大笑,或让我泪流满面,或让我掩卷思考……

      哦,日记,它留住了我的青春,留住了再也不能重新经历一遍的生活,也给这个社会在从贫穷走向富裕的路途中所经历的丝丝缕缕都做了最真实的记录与描述。那是我心灵的絮语和欢笑,不屈的诉说和坚韧……

      当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在2013年,我开始了日记的摘抄与整理。手写,稿纸三百字一页,竟然有了两千六百张。一向不服输而追求完美的我,一张稿纸当中,有一个错别字,也会把整张稿纸撕掉而重新开始。断断续续里,整整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手写稿终于完成。堆在床头,不知以后该怎么办?是要留给后人吗?仿佛还有点早。

      而那句“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在今年三月份也用在了我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征文,恰恰符合其中第一条要求。于是,已经落后于时代的我,开始日夜兼程,将两千六百张稿纸输入电脑,9月30号截稿,到9月中旬还有三四万字没有输完,我已筋疲力竭,开始怀疑自己这样的努力是否值得?用电视剧《渴望》中的一句话不停地问自己: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

      毕竟我也不再年轻,心里再是不服输,年纪在那里摆着,而我早已与这社会脱钩,“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管春夏与秋冬”。爱好,只是爱好吧,又能做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来?高兴时只与网友调侃:我不过只是一个“专业坐家”罢了!

      无奈而自娱自乐!

      然而此刻多亏两位网友的点播,虽没有按照扫描等方式将剩下的字处理完——这些我依然不会用,可是我用标准的普通话录音然后变成文字,也依然省了许多力气。在接下来几天的修改中,人几乎是在咬牙坚持了,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脸上一向保护得较好,还没长鱼尾纹的时候,头发仿佛是在一夜中,几乎全白了,成了让邻居们都惊讶的白毛女。这八十多万字说是“生命之作”,一点都不为过。

      八十万字,发的时候邮箱一再显示“发送失败,请重新再试”,而查看了“邮箱已发送”,却又显示“发送成功”。而究竟对方收没收到,也没有回复,所以至今令人忐忑难安,毕竟“行百里者半九十”,仿佛只有确信到了编辑和评委老师那里,才算一块石头落了地,而现在不过只是将一块石头抛向了半空……

      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终于像模像样地写完了,还在电脑桌面上保留着一份,这就够了,算是真正给了自己的内心和青春一个交代吧!韶华已逝,能够留得下的,只是那些发黄的日记和这摘录下来的文字了。

      “水滴石穿”,哪怕是花岗岩;“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不论时光过去了多久,也不管经历过为媳妇时的多少委屈与隐忍,也不管写出来、发出去是否会有自己想要的结果,但一天天量的积攒终于有了质的飞跃,让自己的身心跃上一个更高一级的台阶,对自己是一个挑战,也让自己的灵魂得到一个升华。而曾经只属于自己的日记,今天可以有了“大白于天下”的可能,终于在今天让内心感到稍稍轻松,多年间的一个心底之愿,暂做了却。

      走回青春的岁月,站在那时看今天,是“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惹人醉”的美好憧憬变成现实的历程回放。八九十年代那种文凭热,那种“为了振兴中华而读书”的热情,依然澎湃在今天的热血中。

      时光的力量巨大,将一篇篇几十字、几百字、上千字的日记,积攒到八十多万字的“鸿篇巨著”——这还只是一种主题下的摘抄;时光改变着我们的容颜,也改变着我们所赖于生存的环境;时光能毁掉一切,也能重建一切。它亦能将日子里被忽略掉的东西,在我的日记里,都变成了散落的珍珠。当我依然继续捡拾的时候,用时光这根金线串成串儿,挂在自己心中的项子上,辉煌的却不是我自己,还有我生活过的那个时代……

    【审核人:站长】

        标题:时光日记里的珍珠(原创)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rwj/zw/4123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