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用范文工作总结
文章内容页

指尖上的温柔:高中古诗文教学的新方法初探(下)| 志和

  • 作者:虎皮椒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3-03 00:32:11
  • 被阅读0
  •   3.2.3感受鉴赏的目标。

      学生学习古代诗文,在丰富语文基础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应在语言文学的熏陶感染中培养出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能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先进文化,增强文化底蕴,提高文化品位,使自己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开放视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初步形成自信进取的人生态度等。

      3.2.4发展“审美力”的最好途径。

      发展“审美力”的最好途径是阅读。阅读包括阅读文本,观看影视作品,欣赏艺术作品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扩大自己的视野,关注自然和人生,涉猎艺术、科学等广泛领域,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力、感受力和鉴赏力,通过发现美、感受美、领悟美,最终将外在的美逐步内化为自身美好的情感、高尚的情趣和良好的道德修养。讲授文本的时候,我注意结合观看影视作品、聆听音乐作品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的理解,如讲《永遇乐》的时候,我放了《铁血男儿辛弃疾》的影碟,讲《琵琶行》的时候,我放了琵琶曲〈十面埋伏〉的音带。学生通过学习古代诗文,在审美能力、欣赏能力、辨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可喜的提高。

      3.3培养学生的思考领悟能力

      3.3.1培养学生思考领悟能力的重要性。

      是不是感受鉴赏能力提高了,就能学好古诗文了?还不行。因为古诗文中有许多博大精深的东西,还要通过思考和领悟,才能更准确更深入的领会和把握。比如先秦散文,有许多篇目显得相当深奥,不好理解。象《论语》、《孟子》、《庄子》等著作中的思想,不通过深刻的思考,细心的领会,是不能很好理解的。先贤的观点,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有些至今还有现实意义,有些却明显过时了,被淘汰了。在学习的时候,如果不认真去思考领悟,就不能学为我用,提高我们的语文综合能力,指导我们的人生。庄子的《逍遥游》、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等课文,思想内涵都是相当的精深,在学习中,如果不认真思考领悟,就不好理解和把握。思考可以促进感受,领悟可以加深鉴赏。在新课程古诗文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每学一篇课文,都要学会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

      3.3.2培养学生思考领悟能力的方法。

      首先,我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高一时,学习每篇诗文时前,我都会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整体感知课文,研究课后的思考和领悟题,看看自己能否理解,能否找到答案,找不到的,要把疑问写在纸条上,到课堂上来和同小组的同学共同探讨,或询问老师。这样坚持做一年,到高二时就能养成自觉预习,研究思考领悟题的良好习惯。

      然后,我注意培养学生形成多种思维方式,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等。学到一篇课文,应多问几个为什么:老师讲的对不对?为什么会是这个答案?没有别的答案了吗?课文上的人物,如孔子、孟子、荀子等,他们的观点一定完全正确吗?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的说法会不会过时呢?会不会有缺漏呢?比如孟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百分之百正确吗?在当今社会,会不会有不同的答案呢?

      以学《孔雀东南飞》为例。我让学生在整体感知全诗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大部分学生认为,女主人公刘兰芝是一个有个性,敢于反抗封建家长,争取自己幸福的可爱可敬的女性,而她的丈夫焦仲卿却软弱、容易妥协,在面对母亲不满自己妻子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忍让,牺牲自己和妻子的幸福来服从母亲,真是太没用了,不配做男人,他的母亲更是可恶,利用家长的权力来压制和欺侮儿媳妇,实在是太专制霸道了。这时我鼓励学生可以畅叙不同的看法,就有人提出:在当时封建家长制大行其道的社会背景下,焦仲卿只能选择对母亲忍让和牺牲自己幸福的做法。因为他的母亲太可怜了,丈夫早逝,心情孤独寂寞,时间久了,看到儿子和儿媳妇的亲热,加上儿媳妇的桀骜不驯,难免嫉妒生恨,值得同情和理解,如果这时焦和刘对母亲多点关心和服从,那么母亲可能心情会好些而不会对兰芝生恨了。我觉得这个学生分析得有道理,一定是在认真分析理解了课文和主要人物的基础上才产生了这种看法。于是我表扬了他,并鼓励大家今后每学一篇课文,都要学会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领悟课文的内容和写法。我也要求自己在备课的时候,面对教学参考书,要敢于质疑,而不要迷信盲从,没有自己的主见。

      给《短歌行》备课时,我发现粤教版对“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的解释和原来人教版的解释不同,人教版认为“掇”读“duo”,解释为拾取,而粤教版认为读“chuo”,意为停止。我把这两种解释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去讨论。学生讨论得很热烈,大多数人能通过上下诗句的联系来思考分析,领悟诗人真正要表达的内涵,他们认为人教版的解释要准确些,是诗人感慨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月光的倾泻是不能拾取的,挽留的,于是就“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了,如果理解为月亮的运行是不会停止的,面对此景,难免生忧有点牵强。也有人赞成粤教版的解释。

      我没有强迫学生接受哪种解释,只是对他们积极思考,认真领悟的做法给予了赞扬,鼓励他们学习课文时就是要学会质疑,不要盲从。在讲析《离骚》时,有一学生提出屈原对国家的爱和忠是不是愚爱和愚忠,因为昏庸的楚怀王不值得屈原这么去爱去忠的。我建议大家可以讨论讨论。五分钟后大家发言了,有人赞成那同学的看法,有人认为屈原的爱不只是对楚怀王这个君王,更主要的是对楚国这个国家和楚国的人民,是一种孙中山式的博爱,而不是愚忠愚爱。我比较赞成后一种的说法,表扬了学生思考能力的出色,领悟水平的高强。

      我要求学生阅读古代作品时,一方面要联系现代思想观念来分析里面的人物、事件和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题思想,把握作品情感。

      讲授《阿房宫赋》一文时,我要求学生应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来思考分析秦朝建立前后的治国方略,看看唐代的作者杜牧是怎样分析秦朝的腐败和堕落的,我们今天又该怎样去看待杜牧的观点;上《过秦论》时,我发现,很多小组对课文的理解都有不同。有人认为文章通过对秦国与六国、秦朝与陈胜吴广、陈胜吴广与六国的对比论述,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显得雄辩大气,值得一学;有人说排比、对偶句的大量使用,显得文采飞扬,引人入胜,更值一学,还有人把当代建设和谐社会跟儒家思想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不错的见解;有人还指出秦朝的兴盛和衰亡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它的经验和教训,就是在今天也值得好好总结和借鉴。看来只要老师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学生就能积极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辨析是非。

      3.4.培养学生的应用拓展能力

      3.4.1、明确目标。

      学生常问,学习古诗文有什么作用?是不是只是为了高考呀?我耐心地启发他们,不只是为了高考,更主要的是为了我们的实际应用,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拓展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新课程教材所选的古诗文,都是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有独到之处的,对我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古诗文中有许多经典名言、出色名篇,内涵精深博大,长时间在人们口头传诵,学好了对自己以后的人生都会受益无穷。我鼓励学生注意积累,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和人际交往中去,反复强调学以致用是非常重要的。

      3.4.2、实施方法。

      我注意到了语文教学结合学生实际,形成学生自己的发展方向。对于写作好的学生,我就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征文比赛,抽空给报刊投稿;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我就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演讲比赛和诗歌朗诵比赛。我还有意培养几个平时胆小的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宣传活动,多说话,多写文章,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要能把古诗文中的精彩文句运用进去。这次学校举办了“热爱家乡”的演讲比赛,我班参赛学生在演讲稿中,就能把“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这样的名句用来赞美自己的家乡;还有学生在写作文时,能借鉴《过秦论》铺陈排比的写法,气势磅礴地倾吐自己的情感,描述身边的生活。

      我对学生强调要学会综合性地应用语文。一方面要做到内容的综合,拓展语文学习范围,实现不同学科间的横向沟通,如历史和语文的沟通,政治和语文的沟通,理科和语文的沟通等等,在作文中恰当地糅合各科知识,或在其他科目的答题中适当地运用古诗文;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做到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实现学习能力的横向迁移,比如把在古诗文中学到的知识能恰当地运用到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中。最后是强调在语文实践中发现和创新。

      3.5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新能力

      3.5.1、培养发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有句名言说得好: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有人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继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所有能力培养中最重要的能力培养。

      学生光有积累整合能力、感受鉴赏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有了思考领悟能力、应用拓展能力也还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最重要的在前几种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和提高发现和创新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才能够与时俱进,成为国家建设的拔尖人才。在新课程的古诗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这种能力的培养。

      3.5.2、培养发现创新能力的方法。

      以学习《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文章为例。我要求学生学习苏轼、王安石等先贤留意生活,细心观察事物,认真思考问题的可贵精神,对种种习以为常的现象留意观察,常问个为什么,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思考,从原来看不出问题,到后来能一次、再次地发现问题。这样,就慢慢养成了探究意识,逐步增强了对问题的敏感性;慢慢养成了写作习惯,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到的问题记录下来,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写出深刻、生动而有新意的文章来。

      有一次,布置写一篇话题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作文,就有学生写出了颇有新意的文章,他说有时己所不欲,也可施之于人。他举例说有一回同父母去餐馆吃饭,他父母准备弃剩饭剩菜携他离去,而他坚持打了包,给了餐馆外的流浪者,他还说他把一些穿旧用旧的衣物捐给了山区的贫困孩子。这就是己所不欲,亦可施之于人!我对这个学生作文的立意给予了称赞,并在班上当作范文宣读了。这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啊,我们应该为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并要求自己能教出更多这样的学生。

      我要求学生不但要乐于接受现成的知识,乐于和他人持相同的态度和见解,而且还应该敢于探索和他人不同的方法、结论等,寻找新的学习途径,探寻新的思维过程和新的表达形式。

      我经常鼓励学生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要尊重别人的意见或成果,不要轻率地否定他人;要乐于探索新事物、新问题,但要养成踏实、严谨的作风。

      在学习宋词四首时,我让学生先回顾以前所学的宋词,说出宋词不同的流派和风格,然后归纳出豪放派和婉约派的特点,讨论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姜夔的《扬州慢》和苏轼的〈念奴娇〉、辛弃疾的〈永遇乐〉、陆游的〈书愤〉之间风格的迥异之处,也讨论同流派中作品写法和情感的异同。我鼓励他们可以有相同的见解,也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注意不要刻意求新而随便否定别人的看法,研究问题要细心认真,要善于采纳吸收好的成果。有人提出同为怀古,苏轼和辛弃疾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我不急于回答,而是让别的学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结果同学们发言踊跃,谈出了自己较好的见解。这说明学生其实是善于思考的,只要老师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就能真正扎扎实实学到语文知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老话确实是有道理的。当老师的,就是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培养出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与时俱进,成为祖国的优秀人才。

      4.古诗文教学新方法实施的意义和努力方向

      古诗文教学新方法的实施,就是要求老师把握住新课程语文教材的精髓,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出学生的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和发现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学好古代诗文,学到先辈们的聪明才智,继承先辈的精神财富,汲取传统文化的宝贵营养。

      我深知自己对高中新课程古诗文教学方法的探索,只是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今后还需进一步努力,认真学习他人的教学长处,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目前在广东,对高中新课程古诗文教学方法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我希望自己的研究探索,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审核人:雨祺】

        标题:指尖上的温柔:高中古诗文教学的新方法初探(下)| 志和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aiqing/wangluoaiqing/57081.html

        赞一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