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校园校园趣事
文章内容页

叶剑秀——村戏

  • 作者:叶剑秀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4-16 22:04:25
  • 被阅读0
  •   村里人爱看戏,祖上传下来的习惯。

      正月过大年,请来县市剧团唱几天大戏,村里人没看够,就到三里五村追着看,过足戏瘾。出正月,大戏不演了,村里的小戏却不断,拉拉扯扯延续到芒种时节,春耕大忙,村戏才算告一段落。

      所谓小戏,是村民自发生成的表演形式。在村子文化广场一角,放置一个两米多高的大音箱,配置一个点戏机和几支手持话筒,村里人都愿意去吼两嗓子,或听上几段,人人都是演员,个个都是听众。

      这个点子是李家儿媳妇二凤想出来的。她家就在广场旁边,开了个小型超市。出资置办这么一套设备,一是满足了村人爱戏的愿望,二是盘活超市的生意,最重要的是二凤也爱戏。

      村里人爱听的戏不外乎河南豫剧、曲剧、越调,传统段子居多,比如《清风亭》《程婴救孤》《花木兰》《卷席筒》《诸葛亮吊孝》等,百唱不烦,百听不厌。偶尔也唱现代戏,比如《朝阳沟》《焦裕禄》《任长霞》等,常听常新,提神养心。

      村里能唱戏的人很多,大都能跟着自动伴奏唱下来。虽然唱得好的不多,但生旦净末丑的角色一个不缺,有时一个人唱,有时两三个人搭档同演,演绎得像模像样。白天种香菇的、养猪养鸡的、承包果园的男人女人各忙各的,一到晚上广场上就热闹起来,高亢激昂地唱上一段,解困消乏,清丽婉约的情戏对唱,抒缓压力。固定的听众有那么二三十个,大都是上了岁数的老人,赶上节假日,放假的孩子、返乡探亲的儿女也会前来围观。时间久了,村里的戏迷演唱会人气飙升,名噪乡里,吸引邻村的戏迷一波一波地前来过把戏瘾。那一方不大的民间乡村舞台,成了展示才华、休闲娱乐的人脉集散地。

      周边的名角或专业演员慕名而来,村里人就热情地留下,管吃管住,恳求他们指点示范,从身段到唱腔,教的专业规范,学的一丝不苟。久而久之,村里戏迷的表演水平日渐成熟完美。

      村里唱得最好的是春梅。春梅四十来岁,是两个孩子的妈了。她爱唱戏,又天生一副好嗓子,身段柔美,模仿力强,尤其那双明媚的双眸,像会说话似的,演啥像啥,是村里公认的“角儿”。

      二凤和春梅同龄,也是村里的台柱子,喜演生角,唱腔宽厚优美,一招一式,尽显章法。

      春暖花开时节,县电视台举办戏剧大赛的海报贴到村里,村里人鼓动着春梅和二凤去参赛。一开始春梅是不愿意去的,家里两个蔬菜大棚,丈夫忙不过来。春梅的丈夫二宝听说后,直挺挺撂下一句话:“放心去吧,家里有我扛着。不去比试比试,咋知道咱的水平?我已经在网上给你报名了。”春梅听了,感动的直流眼泪。

      比赛那天,春梅和二凤稍作妆扮,村主任亲自驾车,带上村里几个戏迷直奔县城。电视台的演播大厅,春梅一曲《大祭桩》选段下来,把人唱得眼泪哗哗的。二凤的大嗓本腔,高亢流畅,赢得观众掌声雷动。

      春梅和二凤把金灿闪光的奖杯抱回村里,全村沸腾,男女老少都像自己得了奖一样兴奋、喜悦。

      又一个喜讯传来,省电视台“梨园情”戏剧大赛拉开序幕,村里人再次把春梅和二凤推举出来。这一次村主任放下话:“如果能在省里拿大奖,村里出资给你们定制两套高档戏服。”

      乡情难以辜负。春梅和二凤带着村民的厚望,迎着春风出发了。

      比赛当晚,村民们早早围坐在电视机前,二凤家的超市里挤满了铁杆戏迷。

      春梅登场亮相,一段“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如行云流水,字正腔圆,一气呵成。现场与家乡小村的轰鸣掌声,通过电视信号连在一起,经久不息。

      比赛结束,春梅拿了金奖,二凤喜获优秀奖。二人带着省级比赛获奖的光环荣归故里,从此,原本自娱自乐的村戏有了自己真正的“角儿”,越发红火。

      春梅成了名人,不断接到各地剧团商演的邀请。春梅哪儿也不去,与二凤精心商议谋划,在网络上开了个抖音号,穿上艳丽的戏服,凭着俊美扮相和迷人嗓音,开始直播带货,村里的农产品一路畅销。

      各路媒体进村采访,春梅说:“村里的好戏还在后头呢。”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叶剑秀——村戏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yuan/xiaoyuanqushi/16149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