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生活感悟
文章内容页

刘仓:悬崖上的道洞——神仙洞

  • 作者:简单生活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3-18 12:46:25
  • 被阅读0
  •   河北蔚县,现保存着许多文化遗迹。在它们之中有一处古道观,虽然今人知之者寥寥无几,但是它身处悬崖半腰,环境清静雅致,历史传承独特,让身临其境者兴趣盎然,流连忘返。它就是悬崖上的道观——神仙洞。

      神仙洞位于蔚县大南山。从松子口峪进山,沿着石板沟一路前行,可见一山,名为卧云山。山间有一悬崖,宽约数里,垂直壁立,险峻岌岌,嶙峋弥高有千尺。群山环于其周,敛集瑞气于其身,俨然一羽客仙道遨游之地。悬崖半腰有一天照地设的山洞,山洞外女墙上聚仙旗飘飘,隐约可见洞内殿阁朱翠交辉,瑞气缥缈,这便是神仙洞。

      远观神仙洞,位于垂直的石壁半腰,让人觉得只有仙客羽飞而入,凡人夫子无可攀进。临近崖壁,忽见一鸟道隐藏于崖间,路回崄巇,百曲而上。

      沿小径向上攀援,猛然抬头,一座门楼凸现眼前。只见柴门紧闭,两边堆砌着一块块石条,石条上横铺石板,石板上顶着几片孤零零的老瓦,充满了古拙之气。小门前一棵古松高约数丈,挺拔苍翠,上挂道钟一口,钟声清澈悦耳,响彻山间,为这寂静的大山增添了一些跃动的仙音。

      踏门而入,可见齐崖女墙与山体形成数尺小径,小径平直,东西走向。小径之南,下窥深不见底,远眺峰峦呈瑞,霭云昙篆盈空;小径之北的高台上有一道洞,砖砌拱形门,拱门上书“具福神”三字。拱门内供奉者杨德明、李贵贞夫妇的仙骨。这杨德明、李贵贞夫妇何时在此修道,何时修成正果,成为具福神,已无可考究。不过从现存碑文可知,其羽化成仙应该在大清同治九年(1870年)之前。杨德明、李贵贞夫妇羽化后,其弟子泥塑肉身,供奉于具福神洞内。后不知何时,仙像破坏,只剩仙骨,安放在一柳条筐内。

      具福神洞东侧是修道之人居住的袇房,袇房是天然形成的石室,冬暖夏凉,宽敞明亮。袇房内土炕水缸、锅碗瓢盆等日常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不知道有多少道士在此炼丹修道,以求升天。

      袇房东边建一座三清殿。三清殿内供奉者最高尊神---玉清原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殿在保持原始风貌的同时,经过今人修葺,仙容金碧辉煌,宛然如在。

      沿着小径继续前行,进入一人工雕琢的隧道,隧道弯曲幽深,仅容一人通行。出隧道,又见一天然石洞。古人将这石洞建成二层楼阁,一木梯将两层相连。此处以前供奉者何仙何神,已无从得知,今人胡乱在此贴放些神仙图画,我想也不是古来之原貌。

      考神仙洞的历史,它古时不叫神仙洞。大清道光年间,其叫卧云山向阳洞,光绪年间,又改称为玄明洞,现在人们更多的称其为神仙洞,因为里边供奉者为人祈福的具福神----杨德明、李贵贞。

      具体何时开始有道士在神仙洞内修炼,现已无可考究。不过,在明朝早中期,随着蔚州人口的增长,蔚州南部山区兴建了大量的寺庙道观,神仙洞是否在那时开始有道士修炼,现在无从得知。不过我们知道的是,在大清道光十一年(1843年)之前,神仙洞内已建道观,且存在了很多年。也就是在这一年,一位来自“盛京奉天府辽阳千山无量观”的道士云游于此。这千山无量观,在当时可是全国闻名的道教活动之地。来的这位道士叫崔永慎,他少年读书,本希望考取功名,入仕为官,后受神仙点化,到千山无量观步入玄门,学成后云游四方。1843年春天,卧云山正是春暖花开、山桃怒放的时节,催永慎第一次踏入此地,一见到神仙洞,催永慎顿时感到这是宁静幽雅之所,离尘慕道之地,于是募化四方,重修道观,一心于此修道养性。

      继崔永慎之后,现知在神仙洞出家的道士有大清同治年间的王成来、光绪年间的苏成林。这苏成林,神仙洞附近的天罡山村(现在已无村)人,一心向道,多次参与重修神仙洞,后在神仙洞出家为道。同时,闫姓家族的众多善人也为神仙洞修建做出了贡献,这些闫姓人居住在附近的东花岭、达连沟、刺梨沟等村。闫姓家族在当地可谓“名门望族”,他们历代崇尚读书,一心向善。闫勤、闫秀等都曾经考取功名,多次为神仙洞捐资,为重修碑撰文。

      在蔚县众多古道观中,神仙洞山高路远,且规模不大,世人很少知道。不过,神仙洞建在垂直的悬崖之上,为蔚州之奇。同时,其环境清雅,树木繁茂,充满草蓼之趣,是今人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审核人:雨祺】

        标题:刘仓:悬崖上的道洞——神仙洞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shenghuoganwu/58707.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