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生活感悟
文章内容页

吕丽娟——孝义婆婆的面条

  • 作者:安欣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3-12 00:39:58
  • 被阅读0
  •   结婚生子以后,我婆婆便从山西孝义老家赶来福建,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说到婆婆的厨艺,我脑海的第一个画面就是面条。

      每次老公从外地出差回来,指定要吃的第一道食物,就是婆婆做的面条。平时即使他不出差,每个周六中午,他也几乎从不外出吃饭。因为那天他指定要吃的也是婆婆做的面条。

      面条,是和我老公和他妈妈关系最为密切的食物。对于他们来说,面条永远是吃不腻的,即使千年不变的味道和配料。用的是小麦面粉,搓出来的面条要粗,还不能煮太烂;配料当中必须有西红柿和鸡蛋;调味品中绝对不能少的是山西的醋。调味品是各自倒的,其中,山西的醋倒多了也不打紧,反正他们从来不嫌弃醋放得多。不像我,一点儿醋味就直呼牙齿要酸倒了。事实上,西红柿汤我都经常觉得太酸,非得加几勺面汤搅拌均匀才能接着吃。

      奇怪的是,明明我们所在的城市里一年四季有那么多新鲜的蔬菜,我婆婆每周做的面条,永远都要放西红柿,而且她做的面条本身也从不换个花样。这个和厨艺完全没有关系。我婆婆在春节或心情好的时候,偶尔露一手其他的面食,还是会惊艳到我的。比如“翻身火烧”、莜面、疙瘩面,以及闭着眼睛都会做的水饺。更奇怪的是,我老公从小吃到大,还是每周必须吃到这碗我看起来非常普通的、甚至一开始觉得难以下咽的面条。

      在我婆婆的老家山西孝义,每次说到吃“饭”,其实吃的都是面,而且基本上都是中午吃。记得我的福建亲妈来孝义参加我们婚礼的时候,婆婆也是每天大碗大碗的面条招待。我妈第一天觉得新鲜好吃。第二天就打听:你们说的吃饭,那饭在哪里?第三天她就受不了,满大街拉着我找米饭的“饭”吃。记得最后真是走了好几条街,才找到一家小小的川菜馆。那个时候,我妈妈也顾不上菜辣不辣了,直接先吞一口米饭。等到吃饱喝足了,才笑眯眯地跟我感慨说:“这才是真正的吃饭啊!”

      虽然都是中国人,但是我婆婆还说习惯把“面”当做“饭”吃。这是我妈妈一辈子都接受不了的知识。她曾经带着罕见的佩服眼神地问我,你能适应吗?

      我虽然是她亲生的,但是我妈还是不够了解我,或者说,她那么勤劳、顿顿都要自己下厨做饭的人,不够了解一个不会做饭的人对于食物的适应性有多快。我不会做饭,也不爱做饭。这样的好处就是我不挑食。无论是外卖,还说食堂,只要不辣不酸的饭菜,我都吃得下。更何况我婆婆做的饭菜,味道其实也还可以,只是经常重复吃同一款面条,我也有时候觉得索然无趣。

      和我老公婆婆他们比起来,我吃面的时候,除了不放辣椒和醋,还有一个东西是不放的。那就是大蒜。我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吃面条要配大蒜呢?而且是生的那种。他们都是直接放在嘴巴里咬的。不管旁人怎么皱眉,或者吃完是否流了满脸的大汗,他们反正是一碗面至少配三瓣蒜,雷打不动的。按他们的话说,“爽就一个字”。很显然,这样的“爽”,我是吃不消的。

      面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统治着我的婚后生活。一开始,我为了讨好婆婆,也为了不必接过厨娘的角色,我婆婆无论做什么食物,我都使劲儿夸,而且当面都吃了个精光。后来,我真的有点装不下去了,就尝试着建议婆婆加点其他的面食,或者配上不同的佐料。

      婆婆也是好说话的人。过不久,厨房里就多了好几个袋子。她说,那些是杂面,过几天跟你尝尝不一样的面条哈。

      我好奇地问,什么叫杂面。原来,在婆婆的知识库里,面粉和面粉之间是起了不同的名字。小麦面粉叫作“好面”,而玉米、大豆、高粱之类的面粉,叫作杂面。

      我老公对此有一番解释。他说小时候家里穷,经常吃不起小麦面粉。只有生日或者考试得了第一名这样的特别日子,他才能吃上一碗母亲做的面条。所以,他们习惯用“好面”来形容小麦面粉的珍贵。

      我问他,你怎么吃不腻这个小麦做的面条?再好的面,对于现在全面脱贫的我们来说,也是吃得起的嘛。他说:母亲老了。这几年也吵着要回老家。算下来,我能吃上她做的面条,吃一顿少一顿。我得珍惜这样的机会啊!

      我看了老公一眼。无意中我发现,他的白头发又多了一些。原来,我们也在一天天变老啊。好在,婆婆的面条,味道永远不变。

    【审核人:雨祺】

        标题:吕丽娟——孝义婆婆的面条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shenghuoganwu/58102.html

        赞一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