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生活感悟
文章内容页

妯娌

  • 作者:陈彩芳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2-19 10:15:53
  • 被阅读0
  •   靠山一排六间正房,东西各一间配房。

      正房前面,正中间有一段半人高的矮墙,将房子隔成两个院落。矮墙的黄泥上稀疏地长着一些小草,没人拔,春生、夏长、秋黄,年复一年。

      西面的院落住着大哥一家,六个孩子,两个大人。孩子们念书,除了念书什么也不干,劳动力少。哥哥过于厚道,没什么经济头脑,日子过得紧巴。

      东面的院子住着弟弟一家,五个孩子,两个大人。孩子念书少,自立早。弟弟头脑灵活,善于交际,孩子种地,他自己时常做买卖,日子过得宽松。

      兄弟两个相差八岁,从小丧父。哥哥帮着母亲带大弟弟,弟弟因为离不开哥哥,当年有个做技术员工作的机会都放弃了。本来应该是相互扶持的兄弟俩,随着孩子们长大,杂事增多,随着年迈母亲对小儿子的那一点儿偏爱,仅有的一点儿私产全给了小儿子,引起了大儿媳妇的不满,兄弟两个的关系逐渐出现裂痕。两个媳妇常年的一明一暗地较劲,两家的关系渐行渐远。

      说起来,兄弟两个的媳妇都不是省油的灯。

      大嫂不识字,人漂亮、能干,而且性格泼辣。心里藏不住事儿,对心里的不平衡不藏着,不高兴了就会破口大骂,街坊四邻都能听见。尽管急公好义,善于助人,没一点儿坏心眼儿,因为这张嘴,也不招人待见。很多事情,不是你声高,善于掰扯就说明你有理,别人就理解你。况且,整天骂骂咧咧的,令人反感。看似嘴上不吃亏,其实,实际利益一点儿也没得到。

      弟妹年少时在教会学校读过书,文文静静,说话不高声,从城里嫁到农村,像个大家闺秀,凡事心里极有数。对于大嫂的高声大嗓的指桑骂槐,一辈子没搭过腔,没接茬吵吵过,只有冷笑而已。可是实际上一点儿没吃亏,悄无声息地协助丈夫把婆婆的金银细软拿到了手里。在街坊四邻的眼里,是个通情达理、被大嫂欺负的人。

      对于婆婆手中那点财产,明面上从来没提过,婆婆也没承认过。所以,也只是妯娌们互相猜测、防范、暗自较劲的事情,谁也没当面锣对面鼓地掰扯掰扯,算算,到底有多少,谁也不知道。只是在哥哥家的孩子们大一些的时候,纷纷回忆:奶奶的银镯子、金钗、金戒指、银元后来哪儿去了?这样一讨论,一人记住一件,凑起来就是一堆。在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农村,在孩子众多、时有粮食不够的家庭,就是不小的数目。所以,大嫂的心里充满了怨怼,可是又不得不照顾年迈的婆婆。那么,为了平衡心理,嘴上就更加不饶人。弟妹是个忍耐力超常的人,也许在没人听见的时候会回几句嘴,可是绝对没正面吵起来过。

      因为老人的那点儿东西,再加上十几个孩子间时常出现争吵,积年累月,让妯娌俩身心俱疲。慢慢的,由隔墙对话变成了谁也不搭理谁。

      和所有闹矛盾的家庭一样,兄弟不合甚至反目,除了个人的懦弱或私心作祟以外,多半是父母的不公正造成的。利益面前,为自己多想一些也许没什么不对,毕竟谁也不是圣人。如果父母在处理家事时不糊涂,不偏心,有原则,孩子多半也不会离心。可惜,很多父母总是在自己的孩子中间分出高低远近。当然,父母不给你什么,你就能指责父母不对吗?所以清官难断家务事。

      不再来往的妯娌俩也有共同的爱好:养花。这就是所谓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吧!

      大嫂养的花没什么名贵的品种,那些花草就像她的人一样:朴实、接地气,给点阳光就灿烂。屋里屋外、院里院外,凡是不碍事又能撒种子的地方,全部种满。一到春夏,就热闹了。你看那篱笆上,牵牛花、缠枝莲和豆角纠缠在一起,哪个也舍不得拔,就看谁能抢更多的养分了,自己凭能力活着。你看那扫帚苗(格桑花)、紫茉莉和夜来香种满了院外的小径,开花时引得蜂蝶乱飞。院内的夹竹桃一棵开白花一棵开红花,长成了树,下雨天不小心碰到就会淋一身水。“玉树”真给养成了碗口粗半人高的树。西番莲长一人多高,开淡粉色的花,花朵像海碗口那么大。除了这些,盆栽的花也很多,月季、海棠、绣球、仙人掌等。但是很奇怪,凡是农村不常见的品种,到大嫂的手里都只长个不开花,气得她时常因此骂娘。只有从娘家拿来的倒挂金钟养的特别好,开的繁盛,可是繁殖起来费劲儿,谁要走也没栽活。

      弟妹人精细,养的花也不常见。她把最初养的花全部摆在了矮墙上,就像要挡住大嫂的唠叨一样。那些花大部分大嫂是没见过的,又开的争奇斗艳,大嫂心里应该是很羡慕,可嘴上没说过。矮墙上摆不下了,院内墙台和墙根就摆满了。什么韭菜莲、郁金香、秋海棠、月季、杜鹃、紫罗兰,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凡是大嫂养着不开花的品种,在弟妹的院子里都开的热热闹闹的。

      妯娌俩一句话不说,从因为婆婆和孩子斗气变成了“斗花”,谁也没输给谁,谁也不服输。也许时间长了,最开始生气的那点事儿从心里已经过去了,只是因为谁也不服谁,都不肯放下身段先开口说话而已。

      大嫂刀子嘴豆腐心,不说话期间,如果因为琐事,有人对着弟妹家挑衅,弟妹要是忍着不言语,大嫂这边肯定不干。她一边开腔给怼回去,一遍磨磨唧唧地冲着墙那边叨咕:你就跟我的本事,人家骂到门口了,你咋不骂回去呢?弟妹虽然不搭茬,估计心里又矛盾又郁闷,可能也在无声地骂娘!

      有一年弟妹从城里的娘家拿回来一盆花,据说开得特别娇艳。看过的邻居和大嫂说起来,大嫂心里好奇嘴上却不屑一顾。大嫂最小的孩子和二婶挺好的,就故意去串门看花。那花,翠绿的叶子格外的厚实硬挺、粉红色的花,开了五六枝,二婶说这花叫“玻璃翠”。小侄女心里想给母亲要一个花杈,又不好意思说,小孩子的想法一般是瞒不住大人的。二婶咔嚓掰下一枝递给侄女:拿回去给让你妈栽上,浇水别太勤啊!看着弟妹给的花杈大嫂有些意外。过了几天,刚下过雨,又倒腾花。大嫂把孩子喊过来,递过来一盆繁殖成功的倒挂金钟说:去,给她送过去,她不是没有嘛!孩子愣了一下:给谁呀?大嫂指了指矮墙,那盆花就放到了弟妹的窗台上。

      后来矮墙拆了,弟弟家翻盖了房子。因为重打地基,矮墙成了高墙。哥哥家的房子成了老房,逐渐成了危房。两家十一个孩子,除了最小的、用来传递花草的那个刚成年,其他十个都已经开枝散叶,陈年的积怨没人再提起,可是妯娌俩照样不过话儿。

      孩子们长大后各奔东西,妯娌俩年华老去,共同的爱好没有放下,新旧两个院子的内外成了花的世界。新房盖成的第三年,弟弟的孙女病了,离医院太远来不及去,找哥哥给看看。听着东边院里大乱,隔辈的孩子牵着大家的心。大嫂出于担忧和同情,也担心老伴儿的技艺不能妙手回春,想去看看,第一次踏进了弟妹的家门。

      堂屋里,近二十年相互躲着的妯娌俩,第一次正面相对,都有些慌乱和不自在。愣了片刻,弟妹倒了一杯水,捧到嫂子的面前说:嫂子,你坐,喝水!嫂子看了一眼弟妹同样花白的头发,把水接了过来,顺势坐在了椅子上。妯娌俩开始说孩子的病情。

      几步路、一杯茶,湮没了多年的怨怼。可能多数时候,人和人之间,就隔着一个态度、一句话而已。

      妯娌俩明里暗里较劲儿近二十年,从黑发到白头,谁赢了,赢了什么?谁又输了什么呢?说不清。幸好在晚年的时候松开了那口气、那股劲儿,让各自窝在心里的事少了一桩。也许时间是良药,也是软化剂。

    【审核人:雨祺】

        标题:妯娌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shenghuoganwu/1089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