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歌赋现代诗歌
文章内容页

李津军||我来到了南泥湾(诗歌)

  • 作者:袁子凌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4-20 09:46:16
  • 被阅读0
  • 时间回溯到,
    一九三九年,
    全民族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经济困难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始显现。
    毛泽东敏锐地认识到,
    如果不能解决好边区数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饭问题,
    减轻压在农民身上的负担,
    将严重危及敌后抗日力量的生存。

    二月二日这一天,
    在延安宝塔山下,
    陕甘宁边区召开大会,
    动员根据地全部人员,
    投身工农业生产。
    毛泽东向大家发出了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克服困难”的号召,
    进行一场“伟大的经济战线上的斗争”。
    大生产运动,
    必须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毛泽东要以身作则带好头,
    他找来身边的工作人员,
    “党号召大家生产自救,
    我也要响应号召,
    请你们为我划一块地。”
    警卫员在杨家岭窑洞下面为他选了一块荒地。

    毛泽东常在办公之余,
    扛着锄头来到这里,
    开荒、耕种。
    在他的带动下,
    朱德、刘少奇、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
    也与群众一起开荒种地。
    很快地,
    一场大生产运动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为了解决土地紧缺问题,
    朱德总司令四处走访。
    他来到了南泥湾,
    发现了大片适合开垦的土地。
    此地距延安城十四五公里,
    位于延安与国民党顽固派占领的洛川之间,
    国民党军如果进犯延安,
    这里是必经之地。
    经他仔细考量,
    选定了南泥湾。
    就在这里放上一支部队,
    敌人来了就打仗,
    敌人走了就生产,
    既保障了延安的安全,
    又能执行垦荒屯田的任务,
    正可谓一举两得。

    于是乎,
    一九四一年三月,
    王震率领的第三五九旅遵照指示,
    分批开赴南泥湾。
    面对方圆六十里“烂泥湾”,
    令王震十分着急,
    他一面指挥部队先挖窑洞,
    一面抽调战士到几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以外去借粮。

    第三五九旅的指战员
    个个是好样的,
    他们没有被现实的困难吓倒,
    凭借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经过十多天的连续奋战,
    一排排崭新的窑洞,
    终于建成,
    第三五九旅在南泥湾艰难地扎下了根。

    从一九四一年
    到一九四三年,
    第三五九旅在南泥湾挖出了一千多孔窑洞,
    盖起了六百多间房屋,
    在三十二万亩良田里,
    生产出了九千多万斤粮食,
    使南泥湾从百姓口中的“烂泥湾”,
    变成了“粮食堆满仓,麦田翻金浪,猪牛羊肥壮”陕北的好江南。

    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
    为了宣传第三五九旅的艰苦奋斗精神,
    拍摄了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
    后来改名为《南泥湾》。
    拍摄过程中,
    毛泽东面对镜头,
    挥笔写就,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延安枣园,
    一排窑洞内,
    一架木制纺车格外引人注目,
    它的主人就是周恩来。
    一九四三年七月中旬,
    周恩来从重庆返回延安,
    立即响应号召,
    和任弼时一起领导并参加了纺线生产运动。

    就是在大生产期间,
    一九四〇年六月一日晚
    毛泽东用自己种的菜,
    在杨家岭的窑洞外,
    摆了一桌宴席。
    对远道而来的客人来说,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准备的饭菜,
    简陋的真的让人无法想象。

    餐桌搭在一张破旧的小方桌上,
    坑坑洼洼的桌面上铺上了几张旧报纸。
    毛泽东将自家菜园子里种的
    大白菜、豆角,
    端上了饭桌,
    所有菜肴中,
    最贵的,
    就是每人眼前的一碗鸡汤。

    这顿饭,
    吃得远道而来的客人,
    差点掉下了眼泪。
    毛泽东宴请的这位客人,
    就是著名的华侨领袖,
    陈嘉庚,
    作为当时南洋的首富,
    他这次真正的体会到了抗日根据地的艰苦。

    一九四〇年的春天,
    旅居新加坡的“南洋华侨总会”主席陈嘉庚,
    率领南洋华侨代表团回到祖国,
    慰问抗日军民。
    陈嘉庚的第一站,
    自然来到了重庆,
    蒋介石十分重视这位侨领在华侨中的威望,
    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接待工作。

    为了赢得陈嘉庚的好感,
    蒋介石专门成立了欢迎委员会,
    列支了大笔接待资金,
    光宴请费用就达八万余元,
    当时这笔巨款在重庆市场上,
    相当于八百头牛的价值。
    如此铺张浪费,
    让这位爱国华侨感到了痛心。

    大敌当前,
    战时首都的重庆,
    却还在“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这样的国民政府,
    又怎能领导全民共赴国难,英勇抗日呢?
    看到国民党如此的抗日场景,
    陈嘉庚愤然在国民党《中央日报》上连登三天罢宴声明,
    发出了“在此抗战中艰难困苦时期,望政府及民众实践节约,切勿消耗物力!”的严正警告。

    陈嘉庚在重庆的痛心疾首,
    在延安的潸然泪下,
    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
    让他迅速在国共之间做出了选择。
    从延安归来,
    陈嘉庚召开了记者见面会,
    他直截了当的告诉全国人民,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此时,
    我正站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
    端详着,
    南泥湾精神的介绍。
    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敢于征服困难的
    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为主要内容的南泥湾精神,
    是延安精神最显著的标志!
    【审核人:雨祺】

        标题:李津军||我来到了南泥湾(诗歌)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hici/xiandai/60491.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