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心情散文
文章内容页

毛汉琼:家之有谱

  • 作者:顺华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9-18 11:03:47
  • 被阅读0
  •   从来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韩子云:莫为之前,虽美不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凡事之可传必后先之相承。而派谱尤宜讲也。

      水有源,木有本。我毛氏始源于陕西岐山。周文王之子被封于毛国。毛公后代以国为氏故毛氏也。文王姬昌是后稷的后裔(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射日英雄)后稷是帝喾之子,帝喾是黄帝的曾孙,故毛氏是正宗的黄帝子孙。

      宋人郑樵在《地理。氏族略》中云:“毛姓,周文王之子,毛伯明之后。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按此说毛姓为以地为氏之类。但唐人林宝《元和姓纂》则说”毛,周文王第九子毛伯受封毛国因以为氏。”这也将毛列为以国为氏之列。又《广韵》曰:毛,本自周武王母弟毛公,因以为氏。

      综而观之,武王克商分封诸侯,国中有两个毛国,都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的封国。受封者之一姬明(毛伯明)是周文王第九子,为伯爵,故为毛伯明。据《辞源》及多种辞书记载,伯明所建毛国在今河南宜阳东北。伯明曾在周朝任司空。(掌管土木工程及建筑之官)为成王六卿之一。(成王皇叔)其子孙世为周卿士。子孙以封国为姓氏,即毛氏。

      另一受封者为姬叔郑。《辞源》曰:文王第八子为公爵,世称毛公。叔郑所建毛国,<<辞海>>云文王第八子,为公爵,世称毛公。叔郑所建毛国《辞海》曰,在陕西岐山附近。遗物有毛公鼎。“毛公鼎”是清朝道光末年在陕西岐山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共497字,记叙了周宣王时宣王褒奖毛公匿之事。这说明在西周晚期,岐山毛国还存在。历史上出现了两个毛国。但毛公鼎确系有之,被蒋介石运到台湾。现在台北博物馆。

      至于《广韵》所言,周武王母弟毛公,书载甚少,具体不详。

      我们天门张港毛家巷(旧地图上称“小毛台”毛巷村祖名地,卫星地图毛巷唯一标示点)之毛姓,源自毛家岭(旧称毛老坡)分家搬迁而来。毛老坡位于古云梦泽汉江边古夜汉河(今东荆河)之対岸,即现东荆河与汉水交汇处之对岸的汉江边上。

      老祖谱云:“吾柤之初自豫章(南昌)来,徙楚北公安,其旧籍也。昔陈(指陈友谅)贼猖獗,三湘为最!我祖公渡江北迁。卜筑斯所(指毛老坡)瓜瓞绵绵,历百余年,盖今之潜邑之旧族矣。昔猎户散居四方,不下百余,绵绵至今……”

      由是观之,这篇谱序所述是我们先祖从豫章(今南昌)溯长江而上定居湖北公安后,为避陈友谅乱,由公安渡江北上,卜居潜邑汉水边毛老坡(今天门张港毛岭村西头。昔有有信公墓和碑,后崩于汉江。如今毛龚大道边的新碑为近年建。)据族谱载,起初从豫章来的是兄弟五人,即:毛友仁,毛友义,毛有礼,毛有智,毛有信。早先这兄弟五人都在湖北公安落籍,而四伯祖有智公我祖有信公二人北上。我祖有信公定居毛老坡;四伯祖有智公则落籍天门龙尾山。

      同任何一支落难的民族一样,创业之初的艰辛是可以想见的。而我的始祖有信公们大约秉承了祖先克勤克俭,逆来顺受的美德,在恶劣环境里总是选择避让!而少抗争。昔者公刘由邰迁豳(陕西彬县),历十世古公亶父由豳迁岐……毛老坡作为云梦泽的北部边沿,虽然商周时就已“云土梦作刈”((尚书)语)然自元末明初,仍然是芦荻茫茫的水浒之地。《尚书》曾云:“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好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丰富的水草资源为野生动物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古书上曾说“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犀兕麋鹿满之。”我的聪明的祖先选择江汉边定居是十分明智的选择。这里犹如世外桃源,官家和土匪因这荒野水泽而少涉足。而我的祖先则可以渔猎而生民。我是六零后之人。我清晰的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汉江的泽口码头和红庙码头边全是芦苇湖荡。每年春夏之交大人们就带着我们到芦帐里挖芦笋,野蘑菇,野芹菜充饥。(那年代学大寨搞集体,剁鸡头鸡尾,没收自留地,没菜吃。)农闲的秋冬时节,男人们便结伴拿了土铳到芦帐里打猎。有野鸡野兔猪獾等。那时还有少量的金钱豹。记得七十年代,我们后头的龚王村就有个猎人在滩上麦子地里打死了一只花豹,还在县里戴了红花这要撂在现在却是犯法!据说那只豹子是从大柴湖下来的。族谱上所载我的祖先大都是猎人,以狩猎为生是有其原因的。自然环境养育了我的祖先。

      从谱上可知,我的祖先自有信公八世才有人识字念书,开始取字派。云:“佑凤必士,正大光明,志修道德,声振朝廷,秉纲立纪,尚义崇仁,荣家华国,显祖扬亲,承先启后,建业树勋,。”我虽不敢恭维我的祖先取这些字派有多少学问,但忠君报国奋发图强的儒家思想却显而易见。(我属“德”字辈)。说真的,我对儒家思想不那么为然。我更欣赏法家,譬如苏秦,吴起,商鞅,李斯……尽管他们的思想有些剋,往往触及权贵的利益,但却能给底层民众带来好处。至少可以带来些公平。更主要的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哪怕他们知道自己将不得善终然凛然为之。仁义礼让虽能于乱世中苟全性命,却是碌碌无为。我说这些话并非无中生有,大凡我们毛姓的字派没有不是这样譬如天门马湾毛家拐毛氏字派”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忠孝尽信,富贵恒贞”再比如湖南韶山毛氏字派:“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起远敦圣学,风雅列名章”。(毛主席亦此派系)

      莫不如此。

      我们西河堂毛氏始于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武王克商,周文王第八子武王弟叔郑被封于毛,即现在的陕西岐山扶风一带,世称毛公。秦汉以来,由于战乱,毛姓也随大多数姓氏一样大量迁徙。所以秦汉唐宋毛谱牒莫稽。殆至明清方有记。据老谱序言:自浙江三衢或以官为籍或经商寓,瓜瓞越之东西。暨金陵各属,江西豫章,吉安,抚州郡县等地。洪武及永乐初,中,支分入楚。散赴武汉荆黄。郢涢,衢常之间。虽礼陈五服,而情协一家……从这老谱序中寥寥数语的描写我们能知晓毛姓南迁后最先是在江浙三衢繁衍,而后遍及越地,后西入豫章。这样说来江浙的江山衢州当与江西毛姓同支,故而成了我们湖北天潜,公安,麻城,京山,应城,枝江……以及湖南的平江,长沙,湘潭,岳州,河南的信阳(因谱中有”散居荆黄”字样,荆为楚:黄,则为古黄国。在信阳一带。包括武汉东新洲黄冈)等诸多据点。

      这些有限的族谱序述,我后来从毛启国先生的网文中得到了补充证实。毛启国先生毕竟是作过专门的调查研究,启国先生在充分考稽了《中华毛氏通书》,《寻根问祖——毛氏》,《江南毛氏六大分支》后认为西晋毛宝为江南毛氏一世祖。毛宝,字硕真,公元282年河北鸡泽人。永嘉之乱时携家室避乱河南荥阳阳武县,为之始祖。娶妻田氏生四子———穆之,安之,俊之,继之。西晋末年护送晋王室南迁秣陵(今南京)建立东晋。曾与中书令温峤,征西将军陶侃共同平定苏峻叛乱。因功封州陵侯,辅国将军,南中郎将征虏将军。后任庐江太守。公园339年8月毛宝戍守邾城(今武汉阳逻附近)时遭叛军残余所围毛宝帅6000多将士在突围中溺死江中。公元359年穆帝下诏恢复毛宝的世袭爵位。长子毛穆之承袭州陵侯:次子毛安之任魏郡太守,右卫将军……因其子孙多从军被誉为”将军之家”。

      考稽族谱,实则是一件有趣的事,他往往除了真实地记录族人的绩业宗脉更多的是一种关乎古历史古地理,古风古俗以及传承至今的民族人文精神的探究和学习。通过对自己先人的追踪考稽使我们了解了先人们创业的艰辛,继而发奋志强,开拓自己的人生之旅……至少我在阅读古代史书时就会不自觉地与我的毛姓祖先们的生存生活联系起来。感到无尽的乐趣。

      众所周知,盘古开天仅为神话。华夏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考古发掘的北京人,丁村河套人,山顶洞人等就孕育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等古代文明。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古代文献譬如《山海经》《尚书》《左传》《二十四史》……保存了丰富的历史传说和史实。通过这些传说,我们可以推想中华文明的原始面貌。《吕氏春秋。恃君览》说”昔太古尚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太古时没有国家,也没有阶级。君主和常人是平等的关系,不存在伦常和礼数。一夫一妻制尚未出现。因而子孙认母不认父生存状态是群居。起先是树上(有巣氏),继而进山洞。《礼记。礼运》说:“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所以上古人类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过着与鸟兽相差无几的生活。《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人,人民少而禽兽众……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民悦之,使王天下,曰有巢。民食果蔬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去腥臊。民使王天下,曰有燧氏。”据史载上古黄河流域生活着许多这样的部落。譬如在关中平原就活动着姬姓黄帝部落在淮河流域就活动着姜姓炎帝部落。山东东蒙(后东夷)的地方,有蚩尤领导的九黎部落,后来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欲向东发展联合起来战胜了蚩尤部落,并杀了蚩尤。再后来继续向东兼并了太昊氏和少昊氏。通过兼并战争男人们越来越显示其在生产生活及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人群开始由母系向父系转化。男人也越来越显示其聪明才智。比如黄帝发明了衣服舟车:炎帝发明了种地治病:太昊伏羲氏发明了网罟:(网罟是一种比结绳更进步的记事方法。也叫八卦。)那个被杀的蚩尤还发明了金属冶炼……据说这些部落最后都被黄帝炎帝统一成了一个大部落。这样生产力就加强了。人民的生活相对有了改善。到传说中的唐虞时代,大的部落逐步形成了国家雏形急需一个领头人物,人们就推举一个贤明有才的尧来做头儿,尊为酋长。这个时代人们集体劳作渔猎和采集的果实大家平均分享,称谓大同社会。后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劳动果实有了节余人们就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天下为家,货力为己。这个时候称为小康。所以直到今天我们所追求的小康,也不过是庸俗的“果腹”而已,没有高尚的精神享受。因黄帝炎帝(据说是俩兄弟炎帝被黄帝战败后,谋求与之结盟)开辟了中国的上古文明,被推崇为中华人文始祖受到后世子孙顶礼膜拜。人们起先以口头传颂方式(因为没有文字)记诵先人,继而编成神话歌谣流传。殆及仓颉发明文字后,始在兽骨龟甲竹简上刻文以及再后来的青铜铭文,用以祭祖。于是有关祖先的丰功伟绩得以真实地记录下来。宋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出现人们更是将之印成家谱永世流传。然而由于时空迁徙,岁月悠悠,即便是刻印成册的族谱也会因战乱迁徙烛火霉变而散失损毁,而失传,而断代……历代续谱的值年族长在续谱时也会渗透些自己的主观意识,而使族谱失真!这都有待后生研究勘正。

      譬如毛叔郑和毛伯明和武王姬发母舅究竟咋回事?文王第八子毛叔郑文王第九子毛伯明与世系表均有出入且找不到毛伯明?毛国与毛地?后世子嗣是否因了毛伯过与毛伯得(王子朝奔楚)的不齿事而有所避讳而使族谱或者口头传谱有意失真?

      以下是毛姓始祖毛叔郑的直系谱序:

      黄帝→玄嚣→峤极→高辛→帝喾→后稷→石窟→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

      长子:太伯

      古公亶父→次子:虞仲 姬昌第八子:毛叔郑→毛懿公→毛公旅→不知名→毛伯班→不知名

      三子:季历→姬昌→姬昌第九子:毛伯明

      毛公歆→不知名→毛公音→毛伯翌父→不知名→此后断代无考→毛伯过(?—公元前524年)→毛伯得(公元前524—公元前516年在位)

      这里既有断代也有无考。须待考古或者研究后补缺。

      有关黄帝的传说,汉司马迁《史记。本纪卷》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绚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是说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姓公孙名轩辕(当然司马公描述的是否属实也只是他一人之言毕竟他生活的年代较黄帝相去了几千年!且以前没有文字记载全凭代代口传。)有关皇帝的生平有人说其出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和郑州附近亦说山东曲阜)近年河南考古在郑州市区发现了黄帝六世孙后稷的都城,说明黄帝的有熊氏部落确实在郑州一带生活过。另一种说法是因为黄帝发明了舟车。而轩是车的围棚;辕,是车前的木杆,故以车之器件命名黄帝。关于有熊氏也有一段传说:皇帝之父少典有一次带领族人打猎,遇到一只极大的熊向他求救,少典拉开弓射杀了扑向大熊的怪兽,熊立即匍匐在少典脚下,从此守护着少典部落。其他部落便称少典部落为有熊氏。

      如前所言,历史,家谱总有断代。黄帝嫡系的一支传至二十一代孙至姬发(周武王),攻克了殷商而有天下。于是大封诸侯。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同姓诸侯都是文武周公后裔。《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宗戚以藩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鄷,文之职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说明文王武王周公后代尽得其封。以上”文之昭”,即文王子嗣封国中有毛,即毛国。毛公之封国。但时隔三千七百多年,我们对当年毛的最初封国及始祖十分不明。姓与氏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起初并非同一概念。姓在前氏在后。姓,产生于母系社会,认母不认父(不知)。最初八大姓:姬赢姜姚,姒妘妫妊便都是以一个老祖母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后来的几百个姓,也是由这八个姓派生的。后来男子地位的提高,开始以父亲为中心形成“氏”。产生父系社会。故“氏”为“姓”派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姓氏混用。秦汉时合二为一才统一了。我国有姓氏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千年以上。姓的取名盖源于图腾崇拜。譬如我们毛氏圖騰则为牦牛。据《风俗通义》毛叔郑封于毛(陕西扶风岐山)立毛国以国名为氏。故岐山曾出土青铜器毛伯敦毛公鼎等文物。足以说明毛国存在的真实性!毛姓繁衍变迁:

      黄帝之后裔。初在陕西岐山发迹。春秋时“王子朝之乱”入湖北。汉代时,山西河南毛姓散居全国。唐末南迁江西。明初山西毛姓由大槐树移迁湖南湖北河南山东江苏北京等地。

      此为毛姓之由来。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毛汉琼:家之有谱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inqing/9977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