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心情散文
文章内容页

舌尖上的新华老街

  • 作者:雨泽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1-12-10 00:04:03
  • 被阅读0
  •   终于有闲读崔加荣老师昨天发表在香落上的文章《人间的新华街》,相同的家园记忆,顿如家乡那条穿城而过滔滔奔流的沙颍河水,浅吟低唱着,萦绕在耳边心际。恍然之间,来浙将近一年,相守半生的家乡景物,渐渐披上朦胧外衣,而今目随字转,又鲜活生动起来,尤其弥漫在新华老街那浓浓的烟火味道,仿佛隔着千山万水,扑入鼻腔……

      正如崔老师文中所言,沈丘县府街和新华街交汇处是当年县城的中心点,以点向南向北纵贯形成新华南北二街,统称新华街。而它犹如一根擀面杖,擀开老城区这个巨大的面片,然后压在中缝,从面杖两头轻轻端起折叠,西关和东关,南关与北关基本相对叠压。如果说长安街是北京城南城北中轴线,那么新华街便是老沈丘城区的东西分界线。举足轻重的地理位置,自然赋予显赫功能,承担构建城市烟火暄嚣和市井繁华的重任。

      一街两行独有的姿态曼妙的法国梧桐,繁茂的枝叶掩映出惬意的浓荫。据县志记载,自建国初,县治从老城镇搬迁至此,历经大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这些酒杯粗的树苗长成如今这参天大树,见证了岁月流逝的痕迹,目睹了新华街由青春容颜到青苔遮蔽的沧桑变化。或许,唯一不变的,是新华街上那生生不息的烟火气息,一个个朴实无华但铭刻岁月印记的味蕾感受。

      徐牛卤肉铺位于交汇街口蓝宝石大酒店大门稍北。在绿荫如盖的法桐下,每天徐牛都会在店门前支起摊位,上面摆满各式卤肉,还有堆积如小山般金灿灿的卤面条,勾引着路人的馋虫。他自己则自己端坐摊位后面藤椅上,静等顾客购买。由于他肥头大耳,身体粗壮,活像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弥勒菩萨,故成为新华街上独特一景。至于他家的卤肉是否如崔老师所说“恰到火候,不破不碎”,我常年肠胃不好,不敢多吃油腻,基本没有品尝过,印象不深。唯有的一次,去他家斜对面土产公司楼下买“毕记酱肘子”,因早已售罄收摊,只好去他家买了一个,一尝之下,结果差强人意,远不如对面那家酱肘子软糯可口,酱香味浓。

      肘子摊很小,只有一部手推车,一个煤球炉,一个带篦子的大铝锅,和徐牛又是店又是门前摊相比,可谓天差地别。所卖产品也远不如徐牛家的琳琅满目,仅一种酱肘子而已。可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酱肘子,让他常年坚持做出了名堂。

      他做肘子十分讲究。先把原料边角切割整齐,刮净极难清除的外表绒毛,接着下入老汤,放进秘制料包,各种调料,大火猛煮片刻,然后小火细炖,时候到了手拿笊篱托举出锅,放进早已洗净待用的大不锈钢盆里,但见成品酱紫中透着油润的红亮,让人狼吞虎咽的欲望蠢蠢欲动。售卖时,提前取出几个放在铝锅篦子上小火蒸着,随卖随取随蒸,即使数九寒天,吃到顾客嘴里都是热气腾腾。此时的肘子经过数个小时的炖煮焖蒸,已经极烂极香,手捏住肉中那根独骨,轻轻一抽,顷刻骨肉分离,刀面稍微一压,再用刀刃轻剁几下,浇上原锅酱汁,撒点香菜末,一场饕餮盛宴就可拉开序幕。

      随着时光流转,酱肘子的香味愈加醇厚,知香而来的人们越来越多。老板审时度势,推出真空包装,装进精美礼品盒,销到更远的地方。逢年过节,礼品盒一堆堆一摞摞,摆满摊位,摆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生意越来越忙,老板也从年轻小伙,变得眉眼鬓角堆满沧桑,不过脸色红润依旧,神彩奕奕,语言敞亮。然而与此同时,徐牛和他的卤肉店早已消泯在历史的长河里。连同他旁边的蓝宝石大酒店,红玫瑰酒庄,太白酒楼,中州宾馆等等这些曾经风光一时的存在,也时过境迁,埋没在岁月的尘埃深处。

      矗立上述物业对面的沈丘老百货大楼,昔日正规的招牌叫“国营沈丘商场”,以及很文艺范沈丘工艺印刷厂也无限落寞的看着这精彩纷呈的一幕走向悲凉,显得无可奈何。时代发展的趋势,犹如滔滔洪流,谁也无力阻挡。属于它的时代也早如昨日黄花凋零不再,人头攒动的风光只能梦里追寻。可是它迷惑的看到,原本依附它而生的门前小吃摊贩,非但没有像它那样落拓不堪,反而活的相当滋润。

      浮子酒煮元宵,都来吃哟!

      五香羊脑热哩,好吃不贵!

      ……

      相同的人,相同的声音,相似的场景,伴随日出黄昏,伴随花开花落,一切都是最初的模样,三十多年的时光仿佛静止,又或者不曾来过,卖元宵的大姐还是热情开朗,活力四射,只是身材胖了些,衣服宽松了一点;卖羊脑的大哥依然精瘦,下巴刮得溜光。

      下五块钱的元宵,再打两个溏心荷包蛋!

      好嘞!大爷,您稍等,马上就好!

      边说,边麻利的舀勺盆里的浮子酒,倒进下铝锅,再加一勺旁边铁锅里沸腾的开水,抓起一小布兜提前数好的黑芝麻馅元宵倒进去,手勺推动转圈,一会儿功夫,白白胖胖的元宵浮出水面,浮子酒特有的酵香味混合着元宵的甜香味,顺着腾腾上升的水汽,袅袅弥散开来……

      大姐调小火,磕进两个鸡蛋,大概十来秒钟,手勺再次推动水和元宵转圈,两个圆圆的中间红黄心白嫩的荷包蛋浮起来,又过一分来钟,一碗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元宵荷包蛋放到大爷面前……

      就这一会儿功夫,一位奶奶带着孙子来了,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儿子来了……陆陆续续,围了一圈人。

      我来五块钱的元宵,打俩荷包蛋!

      我要……

      大姐应着,忙活着,圆圆的脸上带着和善的笑意……

      这时,羊脑摊上也在忙活着。顾客中,有孝敬家中长辈的,有带给孩子的,也有站在摊位前现买现吃的。吃的人无论男人还是女士,吃得小心翼翼,优雅而又矜持。手拿塑料袋,托着小而圆光溜溜的脑壳,筷子伸进顶部撬开的小洞内,挑一小块灰白色凝成固状的羊脑,送进口中,不待细品,一股浓郁的五香味裹挟淡淡的腥膻瞬间冲开味蕾的闸门……

      都说一个羊脑的营养顶半只羊,因为那股腥膻,我却无福消受。幸好,儿子爱吃,也算稍微弥补了缺憾。那时儿子幼小,身体孱弱,食欲不振,一家人围绕着能让儿子多吃点什么,绞尽了脑汁。这时,邻居三大娘说,让他多吃点羊脑吧,好喂还营养。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跑到新华街买了一个回来,喂给儿子吃。没想到,小家伙吧唧吧唧嘴,很快吃完了。我大喜过望,犹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隔三差五就给儿子买,儿子很快变的泼皮壮实起来。

      二十多年光阴弹指过去,如今快到三十而立的儿子,将近一米八零的身高,健壮魁梧,羊脑的滋补功效具体发挥了几分,无法确定,但我坚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家乡恩惠的感激和留恋,必像一颗璀璨夺目的宝石,熔铸在他的生命与灵魂深处。

      喝完元宵,品过羊脑,顺着崔老师文中所指的路线往南走,走过新华书店,邮电大楼,再前走一百多米,到了一个漫长的下坡。坡路两旁,坐落着县法院和著名的实验幼儿园,坡尽头,就是响水桥。桥下响水河,名不付实,一年四季难见淙淙流水。空有宽阔河滩与两边陡峭堤岸。不过河滩里青草茂盛葳蕤,有点唐诗“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意境,丰盛草木间,常有雪白的羊群出没。

      过了桥,到了新华街的最南端,套用一句《水浒传》作者施老爷子的话,“又是一个热闹繁华的去处”。这儿也有一个早市,批发零售新鲜疏菜和各种副食杂货。市井暄嚣里,烩面馆,糊辣汤馆,卤肉店,烧鸡铺应运而生。许多小吃店的夹缝里,一间简陋的房子内,一个个滚烫的芝麻烧饼出炉了。别人家的烧饼只有薄薄两层,表皮的芝麻星星点点,曲指可数。这家的烧饼光瓤就厚厚几层,表皮的芝麻密密麻麻,糊了一层,经炭火一烤,酥焦,喷香。

      买烧饼的顾客络绎不绝。每逢饭时,烧饼铺门前总会排出长长的队伍。这在当年县城是一大奇观。而且,延续将近三十年。

      后来,房主翻建门面房,这家烧饼铺撤走了。为此,许多人叹息了好长时间。但不管去了哪里,凭老板的坚韧与执着,朴实和匠心,他一定能另谱一段传奇。

      听群里朱保彰老师说,整个新华老街已经展开轰轰烈烈的翻建工作,因改造西菜河打造“一河两带”新景观,从以前的黑马白浪照相馆以南全部夷为平地,正在建造湿地公园。老土产公司也拉起了围挡进行改造。新华北街S湾通往被单厂的那条胡同也全部拆迁,捏直后连通菜河东岸的景观带……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华街将以崭新的面貌和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流光轻抚,沧桑荣枯,曾经的精彩和美好,早已在小城人心间落地生根,有关舌尖上的故事仍将一代一代延续下去。新华街承载太多的历史记忆,将在新的时代宏图中,带给人们更多惊喜。我静静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审核人:雨祺】

        标题:舌尖上的新华老街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inqing/633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