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节日散文
文章内容页

诸纪红:欢团炒米岁时醇

  • 作者:柠北有琳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12-15 23:09:52
  • 被阅读0
  •   进入腊月,年味愈发浓厚。在忙碌的年货准备中,我思绪万千,想起了童年时的炒米糖和欢团。

      在老家高淳,每年一到霜降,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为新年的到来做准备。其中,制作糖稀和晾晒糁米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糖稀的制作过程首先需要麦芽的培育。母亲将洗干净的麦子用稻草或废旧棉絮焐起来,放在灶房的柴堆里恒温。

      “娘,麦芽要长多久才能用呢?”我好奇地问。

      “三四天后,细密的麦芽便长出来了,晒干就能用了。”母亲耐心地解答道。

      这个过程是糖稀制作的重要前置步骤,也是后续糖稀制作的必备材料。

      制作糖稀的主材是大米或者山芋,我们家一直是用山芋做的。

      在霜降时节,地里的山芋已基本收获完毕。为了确保食材的新鲜和品质,我的父亲和母亲在前一天晚上就开始挑选品相良好的山芋,进行清洗和去皮处理,以备后续使用。

      第二天清晨,父亲和母亲早早地起床,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将山芋用推刨推成山芋丝,然后将这些山芋丝加水煮熟,制成山芋丝汤。接着,他们将捣烂的麦芽拌入山芋丝汤中,然后将其倒入水缸中。最后,他们盖上水缸的盖子,等待其发酵。通常只需要半晌的时间,发酵过程就会完成。

      下一道工序是“熬糖”,母亲使用纱布对已经发酵好的山芋丝汤进行过滤和挤汁操作,然后将汁液倒入大锅中进行熬煮。在大部分水分蒸发后,她使用筷子在锅中轻轻撩一下,然后横着提起筷子,观察到金黄色的糖汁像一块布一样垂挂下来,这一现象俗称“挂牌”。这表明山芋糖稀已经熬制成功。待糖稀冷却后,母亲将其装入坛子中以备后用。

      小时候,我们总是能够敏锐地发现家人藏匿糖稀的地方,即使是在屋顶下也不例外。当我们趁大人不在家时,我们会偷偷地用食指在糖稀里蘸一下,然后迅速放到嘴里,吮吸食指,那种甜味直透心底,让我们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这种简单的快乐,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珍贵的回忆之一。

      接着是晒糁米。母亲将糯米淘净、浸泡、蒸熟,然后摊平在竹匾里降温,再放到户外晒太阳数日,直至糯米饭“还原”成米粒大小和颜色,这就是糁米。

      “母亲,为什么要晒糁米呢?”我又问道。

      “晒糁米是为了让糯米更干燥,这样做出来的炒米糖和欢团才会更酥脆可口。”母亲解释道。

      糖稀和糁米准备好,就进入腊月了。

      选个好日子,一般是腊月初十,或者腊月十二,村里会集中在一

      户人家生火炒炒米,每家每户会挑柴担米,有序前往炒炒米,有时会持续十多天,整个村子里都弥漫着炒米的芳香。

      炒米制作需要将米和细砂混合,然后在大锅中进行炒制。炒熟后,使用铁筛子将砂子筛出,以便下一锅继续使用。根据传统习俗,炒炒米的师傅是按照“锅”来计酬的。这意味着,如果需要炒制多锅炒米,那么就需要支付相应数量的工钱给师傅。

      使用糁米炒制的称为炮糁米或炮米,而直接使用糯米炒制的称为糙米。两者在颜色和口感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炮米呈现出白色,而糙米略显金黄色。在口感方面,炮米细腻滑溜,而糙米则略显干燥,但具有浓郁的米香。

      有了糖稀和炒米就可以做欢团和炒米糖了。过年做欢团是我们高淳一带的风俗。用糖稀和炒米做好的欢头,一个个小孩拳头一般大小的球状。小时候寒假到邻居家玩,邻居会拿欢团来“招待”我们的。过年到亲戚家拜年,亲戚家也会用欢团作为回礼,寓意欢喜、团圆,万事顺利。

      制作欢团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技艺,在我记忆中,在我们独木桥村,掌握这项技艺的人并不多。在我们家附近的叔伯和邻居中,有二十多个成年男性,但只有我大哥能够制作出松紧适当、大小一致、形状完美的欢团。

      在我们这里,制作欢头的过程被称作“抛欢头”或“搓欢头”。母亲会先将炒糁米与已经加热的糖稀进行充分混合和搅拌。接着,大哥会用手将混合好的炒糁米捏成小球状初坯,然后放在一个小茶盏或酒杯中轻轻抛动,使其变得更加圆润和坚实。当制作出七、八个这样的初坯后,它们会被放入一个一米长的毛竹片内,然后再盖上另一片竹片。这种毛竹片是由手臂粗的毛竹一劈两片制成的,中间的节疤会被刨掉。

      接下来,大哥会用两手各抓一片竹片,在咬合状态下反复搓动,直至搓紧成型。然后,这些圆形的米团会被抛入竹匾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欢头。如果再讲究一些,我们还会在每一个欢头上点缀上两三点红色颜料,这样制作出来的欢头就会更加美轮美奂,让人爱不释手。

      在欢头制作的同时,还需进行炒米糖的制作。相较于欢头的制作,炒米糖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因此大多数成年人都能掌握。在我们家中,这项任务通常由母亲负责。

      在制作炒米糖的过程中,母亲首先将加热的糖稀与炒米在锅中搅拌均匀。接着,她将混合物倒入一个无底无盖的木框中,这个木框的尺寸为长两尺、宽一尺、深两寸,并具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糖箱。母亲使用擀面杖在糖箱内部进行反复的滚动和辗压,以确保糖稀与炒米充分混合并压实。然后,她将糖箱提走,留下压实紧致的炒米在桌子上,让其静置降温。待炒米糖冷却后,母亲使用菜刀将其切成片状。最后,她将切好的炒米糖片放入炒米罐子中储存,至此,整个制作过程圆满完成。

      在相对富裕的家庭中,除了基本的炒米糖,还可以将炒熟的花生、芝麻、黄豆等食材掺入其中,制作出更具风味的花生糖、芝麻糖、黄豆糖。这些改良后的糖果口感更加丰富,香气四溢,往往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欢头和炒米糖制作工艺在许多地方已经逐渐消失。然而,在我们的高淳老街上,仍有商家致力于传承这一传统工艺,将欢头和炒米糖作为土特产销售给前来游玩的游客。这种坚持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地方特色的传承和发扬。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诸纪红:欢团炒米岁时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jieri/12258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