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心得体会
文章内容页

读古诗,感悟人生

  • 作者:语琴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1-12-24 12:05:28
  • 被阅读0
  •   古人多才俊,吟诗赋人生。

      杯酒英雄论,蕴深思无穷。

      今参圣贤意,九曲心自明。

      如今,从娃娃们开始呀呀学语起,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就买来大量的算术、识字类玩具或书画,填“鸭”式地对孩子进行强制灌输。尤其是会些简单话语后,教其背诵古诗、三字经成了必选之项,《唐诗三百首》更是独占鳌头,不可忽缺。尽管不解其意,但只要能够流畅地背颂下来,老头老太们高兴得好像是自己考取了“状元”一样,逢人就说,极力炫耀。这种情形成了中国家庭式教育的又一大特色。

      这种现象,咱姑且不去评说到底是对是错?是利大于弊,还是害胜于利?单从知识层面讲,益处占多。通过背诵,潜移默化中,古代中国文化元素逐渐渗透到了孩子们的心灵。诗词语言的丰富美妙,诗词涵义的深奥无穷,从小激发出一种强烈的向往意愿,对以后的文化成长将会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受此氛围的影响,又重新点燃了我对古诗词的兴趣。还别说,时到暮年,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与年轻时有了极大的区别,从中更加体味到了历史背景下,各种生存环境中,不同阶层和不同身份的人们的不同心理活动,以及对官场、社会、政治、人生等诸多方面的认知、立场和情感坦露。尽管表达的方式、角度和深浅不同,但无论是直白的,还是隐喻的,都给人以一种启迪和引导。也正是在这些诗词作品的影响下,既繁荣了传统的文化,又推进了历史和社会的向前发展。

      1.人生谁能无坎坷?坚信前行见光明。

      面对挫折和困难,以什么态度面对?如何保持坚强的信念?将是注定成败的关键。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此诗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景象:嶂水迂回曲折,身处此境中的人,心中起疑前面没有出路,几近绝望之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重新燃起了希望。清代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中之意告诉我们:竹子虽然出身寒微,生长在贫脊的破石岩中,经历过风雨的磨砺和数不清的打击,但它依然坚强不屈,奋力向上。尽管在成长的过程中,还会有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也难以摧毁它的意志,改变它的信念。人生同样如此,前进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坎坷挫折,都应初心不改,按照既定的方向和目标,矢志不渝,顽强拼搏,终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李白的《行路难》更是直接启示我们:前途无量风光好,应知步步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读着这样磅礴激昂的诗句,再艰难的道路上,我们还能以任何理由半途而废,畏缩不前吗?

      2.从古至今,励志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有关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不虚度年华的古诗很多很多,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告诉我们:只有怀大志者,才不会碌碌无为。在我耳熟能详的诗词中,当数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来得直接和明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夕阳西下之时,作者豋上鹳雀楼,遥望一轮西沉落日,在视野尽头缓缓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滔滔东流入海的黄河,心潮澎湃,激昂难平,一首励志绝句喷涌而出。提示自己,如要更赏千里风景,就必须再豋上更高的一层楼。只有站得高,才可看得远。很好地诠释了:人生,想要创造更多的辉煌,更大的成就,没有其它捷径可走,只有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不断树立新的目标,用更高的境界和更勤奋的精神,去为之不懈奋斗,才会达到事业的顶点。

      印象中,明朝诗人钱福的《明日歌》,既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如同阅历丰富的老者在和年轻后生促膝谈心,循循善诱,娓娓动听。“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从中,我们不难理解到:活着,一定要珍惜时间。今天的事情今天做,不要懈怠推拖,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或失而复得,唯有时间不能挽留,一去将永不回头。只有紧紧抓住今天,才能有充实的明天,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否则,只能落个一事无成,悔恨莫及。

      唐代的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颜真卿的《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汉乐府的《长恨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时陶渊明的《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饶人。”等等古诗,都各具特色,力劝人们不负青春,不负时光,勤奋努力,建功立业,不要留下遗憾,读来确可让人感慨万千,不敢懈怠。

      3.如何做人?做个什么样的人?历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作为一个人,都不甘愿寂寞,总想出人头地。正如常言所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是应该怎样去做?答案选择各不相同。唐李商隐一首《无题》,道出了做人原则:“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怨方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春蚕一生很短,但无怨无悔,直到生命尽头仍在孜孜不倦地吐丝作茧,将全部奉献给人类。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只要存有一丝能量,就善始善终地完成使命。人,无论身价几何?不管能力大小?也应该具有春蚕和蜡烛的精神,为这个世界做出点什么,不求流芳百世,也要刻上一道自己的印迹。

      宋朝著名将领文天祥,在被俘落难时,仍不忘忧国忧民,吟出了一首《过零丁洋》的豪迈悲壮之诗,不但成为经典永世流传,而且也成为了激励后人的精神支柱。“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后两句,更是昭示了文天祥如火的赤胆忠心,不惜用自己的生命照耀史册,点亮世界。

      先秦的论语十则,通过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们的言论,向我们揭示了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又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再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复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十则,细致入微,柔雨润土,足可以当作行动的指南。

      4.亲情必然,人皆需之。古往今来,无一例外。

      亲情,是一条看不见的“纽带”,将亲人间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无论身处何地,不管春夏秋冬,每时每刻都不离不弃,互相牵拉着,惦记着。读杜甫的《春望》,更能被其炽烈的情愫所感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在烽火战乱的年代,面对国破城残,仍不忘家乡亲情。此时如能有一封家书,可以说抵得上万两黄金。真切地表达了乱世中思念离散的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强烈意愿。

      时至今日,国强民富,安居乐业,但对于那些因故而远离家乡、亲人的人们,虽身在异乡,漂泊不定,但心一直还在家乡,还和亲人在一起。好在现在交通、通讯便利,随时随地可以快速回家或建立联系,大大减少了相思之苦。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把一个孤身在外,到了佳节良辰时那种思乡思亲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重阳节兄弟们相逢,身上佩戴茱萸,准备豋高时,却意外发现少了一位兄弟,悲伤遗憾不已,让本该充满高兴氛围之事,一下子变得五味杂陈了。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将一位久离家乡,老来回家,却被村中后生不相识的尴尬局面和复杂心绪跃然纸上,惹人为之唏嘘。

      5.警世、劝世皆有明言,时刻牢记方为圣贤。

      民间有一俗语“听人劝,吃饱饭。”还有一句“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这两句话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要行稳致远,除了主观努力之外,要能够听得进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不太入耳但寓意深刻的话,更要耐心倾听,细细琢磨,虚心接受。古代名人在这方面有过不少的古诗杰作,一直起着警示后人的重要作用。像明代唐寅就有两首《警世》之言,其中的劝世警世皆为忠告,让人受用无穷。其一:“万事由天莫苦求,子孙绵远福悠悠。饮三杯酒休胡乱,得一帆风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其二:“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东。几回缺月还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日红。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

      魏晋时期曹植的《君子行》,同样不失为一首警世典作,句句字字,都充满着哲理性,都是经过反复验证的经验总结。“君子防末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古诗,充满着智慧,充满着辩证。将读古诗与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你会惊喜地发现,时过千年,仍对我们的一言一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多读熟读,定会获益匪浅。

    【审核人:雨祺】

        标题:读古诗,感悟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xuexichenggong/685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发布者资料

        语琴语琴
      • 会员等级:文学秀才
      • 发表文章:123篇
      • 获得积分:1374分
      • 访问Ta的个人空间
        给Ta留言 加为好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