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人生格言
文章内容页

一曲用母爱谱写的希望之歌——品读《乡村纪念馆》之《母亲的早早饭》

  • 作者:蒲维英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2-06-19 10:56:07
  • 被阅读0
  •   《乡村纪念馆》是吴生泉老师的一本散文集,这本书正如他的性格,他的网名——土歌,是一首与土地和乡村离不开的歌,一首最接地气的歌。这首歌融入了满满的乡情、亲情,这首歌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惊人的音符,却总能牵动你某根神经,让人乐在其中,思在其中。

      喜欢吴老师的文字,正是因为它的“土”,它的通俗易懂,短小精悍,它满满的人情味儿。阅读《乡村纪念馆》这本文集,让人再一次领略农村的生活,虽然书里面的许多东西现在已经被淘汰,已经成为历史,比如烘笼、风箱、老水车……也正因如此,散文集中的一篇篇文字,才成了名副其实的纪念馆。

      如果你没在乡村生活过,在吴老师的文字里,你可以和乡村孩子们在河里《摸鱼儿》《泡澡》,领略没有空调,没有网络的时代;夏天,大家围坐院坝《纳凉》,用蒲扇驱蚊、消暑,摆着永远也摆不完的龙门阵;冬天用《暖暖的烘笼》取暖,享受老少相聚一团的天伦之乐,还能体会民间《杀年猪》《月光下打糍粑》《乡村婚俗》等等热烈的节日气氛。

      既然是乡村纪念馆,自然就少不了描写乡间风景的文字,让人读着读着,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在夜间《听取蛙声一片》,枕着蛙声入眠;在白天看《蒲公英》的降落伞风中飘飞,感受那份潇洒,那份诗意;也可以《走过苞谷林》,让自己全身心地浸润在无边的绿色之中,感受那份惬意,那份希望……无论什么时候,走到任何地方,散文集总能给人以安详,宁静,让人产生不顾一切要去体验乡村生活的冲动。

      书中最多的还是对亲人的描写,父亲、母亲、祖母、妻子……他们的忙碌、朴实、仁爱、勤劳、他们的生老病死等等,永远那么温暖,那么真实。让我感触最多的还是老师笔下的《母亲的早早饭》,同样生活在农村的我,知道母亲的早早饭到底有多早,就像老师说的,“太阳还没起床,露水还在睡觉,鸡还没打鸣,狗还没伸懒腰。”是母亲最早打破了夜的宁静,为什么要起这么早?当然是因为“不让孩子上学迟到,误了功课,误了前程”。那时候农村的母亲应该都是起的这么早吧,她们都没有文化,没有知识,所以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步她们的后尘,她们只想让孩子们以后生活得更好,这是她们最大的梦想,也是她们的精神寄托。为了这个梦想、这个寄托,她们每天都起得比别人早,努力着,坚持着。

      读此文,仿佛又回到了自己读书年月,仿佛又听见锅碗瓢盆的响动,仿佛又闻到了柴烟的气味,这种气味是柴火独特的味道,如今的厨房都已经电气化了,相比之下,比烧柴火方便、干净,不知为何,如今特别怀念那柴烟味儿。都说柴火烧的饭菜最香,殊不知这饭菜香里,还夹杂着浓浓的故乡情结。

      “听,哗哗,哗哗,是母亲淘米的声音;咔嚓,咔嚓,是母亲在砍红苕,然后是刷锅的声音,掺水的声音……”这些简单的词句,把一个农村母亲早起做饭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得活灵活现。曾经,这些农村的母亲不都是这样为孩子做饭的吗?“柴草有些湿润,浓浓的烟呛得她咳个没完没了。”忙活半天,只是一顿简单的红苕稀饭,但正是这顿红苕稀饭却花费了母亲多少的心思,只因“那年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能有稀饭喝就不错了。也不敢多抓几把米,母亲就多砍几砣红苕,她知道那东西实在,吃了才经饿。”难怪那时候吃饭总是觉得挺香,似乎永远吃不饱,吃不够,那是因为母亲用尽了心思做出来的,吃的不只是饭,更是在分享一份母爱,只是当时没有察觉罢了。

      这不由得又使我想到现在母亲们做的早饭。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母亲们的早饭也丰富多彩,但有一部分人却不再自己做,也不再像那时候的母亲起的那么早,总是睡到天大亮的时候才急匆匆地起床梳洗,再急匆匆地催促孩子起床收拾书包,睡眼惺忪的孩子动作稍慢,便对其大吼大叫,把个孩子弄得哭哭啼啼的,一家人一天的好心情就这么毁了,没办法呀,担心自己上班迟到,担心孩子上学迟到。同样是担心,同样是催促,给人的感觉,怎么就差这么远?老师笔下的母亲与孩子,怎么看都充满了爱,充满了幸福感,怎么看都有一种家的温馨,我想多少有点厨房的因素吧,老师笔下的厨房总是热气腾腾的,充满温暖的,厨房里永远都有母亲的身影,永远都演奏着锅碗瓢盆的交响曲。相反,一个冷冰冰的厨房有什么幸福可言?又从哪儿来的温暖?主动把幸福和温暖都拱手让给了店老板、摊老板。

      母亲“既心疼我们睡眠不足,又担心我们上学迟到。”给人一读就有一种亲切感,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怜爱,也写出了母亲的矛盾心理。“母亲就把吆笼子猪儿用的响篙弄得哗哗响。是不是不起来?再不起来,就给你来一顿斑竹笋子炒坐凳肉。”可以看出,母亲除了仁慈,更有严厉,因为她肩负的是“一项有关儿女人生的重大工程——希望工程。”所以,母亲在构筑“希望工程”上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是从来不敢怠慢的。耳边又响起母亲拿着响篙催促起床的声音。正是这样无数个的早晨,谱写了一首不变的“早早饭之歌”,多少农村孩子正是听着这首歌,走出了农村,走向了幸福,为社会、为国家,谱写着更美、更动听的歌。

      走进《乡村纪念馆》,你会爱上乡村,爱上贫穷落后却充满温馨的农家小院,爱上永远朴实而勤劳的人们;走进《乡村纪念馆》,你会留恋那片没有被污染的天空,留恋日夜流淌的小河……

      读《乡村纪念馆》,再一次走进乡村,去品尝母亲的《早早饭》,去欣赏用母爱谱写的希望之歌。(蒲维英)编辑:郭梦涵

    【审核人:站长】

        标题:一曲用母爱谱写的希望之歌——品读《乡村纪念馆》之《母亲的早早饭》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renshenggeyan/21821.html

        赞一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