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人生格言
文章内容页

生命深处的书香

  • 作者:夏孟珏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2-04-24 11:16:54
  • 被阅读0
  •   □夏孟珏

      从小喜爱阅读,有人说是因我生长在书香世家。的确,父母都是教师,“书香”应该是有的,但“世家”却说不上。祖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且过世得早,全仗当家的大伯有远见卓识,耕种着十来亩薄地,节衣缩食倾力培养他的小兄弟——我的父亲,艰难地读到了大学毕业,当上了中学教师。在此带动下,此后家族中也就出了好些读书人。

      我出生在新社会,生长在红旗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发蒙读书。识字伊始,我就对阅读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课外的一切书本我抓着就读。放学后和星期天,我常常拿着好不容易得来的几分钱,去街边的小人书摊看书。差不多到小学中年级时,全城的七八个小人书摊上的书我基本都已看遍,我也从只看图文并茂的小人书过渡到开始啃大部头小说了。

      我家当时住在广安师范学校的教工家属院,隔壁家的承志大我两三岁,与我和胎弟在课外时间几乎形影不离,我们三人一起玩,一起找书读。年长的承志已看过些书,他把有些书的内容讲给我和弟弟听,引得我们也千方百计找这些书来读。大概男孩都特别对“打仗的”小人书感兴趣吧,看战争系列小人书如《红日》《林海雪原》《平原枪声》等,已引起我对阅读原著小说的极大兴趣,于是我最开始捧着阅读的小说就是这些红色经典。一发不可收,后来短短几年,我竟把新中国前十几年出版的红色经典小说读了个遍,当然还读了不少其他中外书籍。

      书颇不易得。本来师范学校的图书馆有很多藏书,承志的父亲和我的父亲都帮我们借书,又与同学、街坊小伙伴交换书来读,就读了不少。到我初中一年级末,一场政治风暴突至,文化被“革命”,许多好书遭了殃,葬身火海。而因某些正直而又聪明的人以“留着供批判性阅读”为名,也有不少书保留了下来,真该好好感谢他们。接着,社会上搞起了“武斗”,学校都停了课,师生四散,师范学校空旷的校园成了我们这些教师子女的乐园。图书馆也没人管了,十四五岁少年的我们,觊觎着里面的藏书,心痒难耐。我们不敢撬门敲锁,逡巡周边,终于发现有一扇窗子的玻璃是活动的,20多公分高、30多公分宽的窗格,刚好可以容纳我们瘦小的身躯钻进钻出。我们就像阿里巴巴获得了“芝麻开门”的秘诀,终于能够进入宝库的大门,去获取精神和知识的珍贵宝藏,自然喜不自禁。我们钻进去“窃书”完全不存心据为己有,也不贪心,承志和我两兄弟严格约定,每次每人只取两本,互相交换着读,读完即钻进去将书放回书架原处再另取两本。就这样又读了好多书,一直到1968年“武斗”基本平息,各方面慢慢恢复常态,师范学校的教职工也上班了,我们“窃书”阅读活动才无奈停止。过了一段时间,刚满16岁的我下乡当知青,从此,书更不易找,读的书就少了。

      到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以后,虽然阅读环境、阅读条件极大改善,我也仍然醉心于阅读,可是,工作、家庭如两头都沉甸甸的担子压在肩上,心有余而时间和精力实在有限,就只有带着潜心阅读的渴望而望洋兴叹了。

      现在已记不清少年时具体哪本书先读后读了,反正能找到的书都千方百计找来读。现在所说的什么“三红一创”(《红旗谱》《红岩》《红日》《创业史》)、什么“青山保林”(《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那时都读过,还读过反映抗日战争的《平原枪声》《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野火春风斗古城》,以及“三花”系列的前两部——《苦菜花》和《迎春花》(《山菊花》为“文革”后才出版)等等。当时读书着迷,不忍释卷,一卷在手,物我两忘,常常废寝忘餐,以至挨妈妈疼爱的嗔骂。书中的一些经典情节深深入心,到现在仍记忆犹新,譬如《红旗谱》中“朱老巩护钟”那无畏的形象、《创业史》中“梁生宝买稻种”那描写细腻的情景、《烈火金刚》开头描写的“反扫荡”战斗的惨烈、《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杨晓冬与银环那若有若无的浪漫爱情等等,至今犹历历在目,鲜活呈现。一部部作品中的动人篇章,各类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都彰显了人民至上、矢志兴邦、敢于斗争、不惧牺牲的伟大精神,生动诠释了各时期革命斗争的深刻内涵。这些,都深刻地影响和塑造着我的灵魂,永久地铭刻在我的心中。

      在读这些红色经典的同时,还读了不少中外名著。基于十多岁年纪的认知水平,国内古典作品中,记得四大名著当时只读了三部(《红楼梦》未能坚持读完),还读了部分“三言二拍”等。外国名著中主要读了《一千零一夜》,还有马克·吐温的《王子与贫儿》《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等。最让我们这些少年兴味盎然的是凡尔纳的系列科幻小说,先读了《神秘岛》,就让我们欲罢不能,又再读了《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等作品,让我们在科技知识方面眼界大开。

      当时只是凭少年的兴趣阅读,却不料,书香浸润,我在各种知识及语言文字能力方面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大量阅读使我了解到更多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我刚走上工作岗位在乡下任教时,学生及同事都常夸我是“百事通”,好像什么都知道。大量阅读也使我爱上了语言文字,以至后来以语文教学及研究作为终生职业,且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在发表论文与专著出版方面成为令同行羡慕的佼佼者,也获得了教育界难得的“特级教师”称号;业余尝试文学写作,特别是退休后更用心于此,便常有拙作见诸报刊。

      书香熏染,我的认知水平逐步提升,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那些作品大都正能量充足,使我对国家对人民爱得更加深沉,使我正直善良,永求上进。从众多作品表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斗争中,我也学到些对事物的观察分析的初步方法,逐渐构成自己的思考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不断阅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是非观念,在人生道路上行得正,走得端,绝不阿谀取巧,拒绝旁门左道,尽力研学,尽力做事,求解困惑问题,做好于事业、于社会有益的事情。如今早已退休了,阅读仍是我生活中的最大乐趣和享受,而且愈读愈感觉自己思想、知识的贫乏和欠缺,看来,只好死而后已了。

      沉浸于书中,与作者真诚对话,与书中人物心灵相通,谛听历史脉搏,参悟人生真谛。永远忘不了少年时代的阅读,它是人生最宝贵的经历,犹如雪白纸张初绘精美图画。虽成年以后也多有阅读,但远不如少年时的阅读那样开启心智,犹如打开一道道宝库的大门,因而其所得也记忆深刻,永不淡忘。少年时的阅读收获伴随那淡淡的书香,永远储存在了生命的深处,历久弥新,受用无穷。

      编辑:李玉朗

    【审核人:站长】

        标题:生命深处的书香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renshenggeyan/17359.html

        赞一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