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人生感悟
文章内容页

人生师友缘

  • 作者:星语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1-09-10 14:32:31
  • 被阅读0
  •   相册里,有幅发黄的老照片。上面,一张张青春的面孔,洋溢着灿烂笑容。瞬间,把人带回旧日的时光里。这是一张近40年前的合影,我们一帮大学同学晚上聚于天安门广场。照片虽已模糊,但后面上方的背景霓虹闪烁,“振兴中华”四个大字标语赫然入目,清晰透亮,带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门大开后特有的初心印迹。

      那一年我17岁,从皖西北穷乡僻壤来到首都北京读书,大学对面是钓鱼台国宾馆。沿钓鱼台东侧,穿过一条长长的银杏路,就到了玉渊潭。多少个冬日的早晨,我们冒着刺骨的寒风沿湖长跑。来自山东的李守宁、河北的王志丹同学都是班里长跑健将,快步领头的则是体委杨希平同学,他是来自首钢的铁骨柔情的北京哥们,对伙伴们的体育活动总是热心热肠。白天我们在湖面上上体育课,学习溜冰,还不算太冷。但早上气温很低,一身运动裤褂早冻得缩头缩脑,胡子眉毛结冰,呼呼喘白气。不过一听到湖畔不远处有人“啊-嗷-”地吊嗓子,目睹湖边三三两两的汉子光着膀子破冰冬泳,冻人的寒意立马就跑到爪洼国去了。

      当年正是女排为国争光,不少同学课余打排球。经济日报资深媒体人徐涵同学在班里苗条出众,出手虽比不上国家队“铁榔头”的威力,但对排球的热情很高。她与班里王立平、陈亚萍、赵素洁、杨惠荣、黄子龙、陈光朝、李丰威、解正林、陈红以及其他几位同学时常一起分组对垒。只见球网两边闪转腾挪,低接高扣,喊打喊杀,好不热闹。

      除了体育锻炼,我们还成立了各种兴趣学习小组,三五成群,自由结合。我的兴趣偏向于思想理论方面,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人民日报海外版党委书记李建兴、中国商报总编室薛士启同学都是当年共同切磋的学习伙伴。《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等几部名著,都让我们痴心钻研爱不释手。我平生拿到稿费的第一篇处女作,就是发表在校报上的《反杜林论》心得体会,重点阐述你我普通人如何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现在看来,文笔虽显稚嫩,观点却不过时,这大概就是经典之为经典的魅力吧!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严肃的理论探讨之外,轻松愉快的时候更多,尤其是猫在宿舍时。有人床头放着英文版《老人与海》《悲惨世界》等等,方便随手翻看;也有人痴迷俄罗斯文学,普希金的诗集、托尔斯泰的小说以及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文学名著《怎么办?》等书籍,都能从学校图书馆借阅到。当年有不少流行歌曲脍炙人口,你听,“阿美阿美几时办嫁妆,我急得要发狂”,不知哪位兄弟荷尔蒙爆棚扯着嗓子低吼;“我要美酒加咖啡,一杯再一杯”,又不知是谁嗓音沙哑哼着曲儿,透着几分爱的忧伤;“假如我不是真的喜欢你,早已经把你忘记”,甜美的声音似乎很陌生,细想又似乎很熟悉……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萧伯纳这句名言,从某个角度道出了文化创造及教育传承的意义。历史的潮头浪尖,在浪奔浪流中时不时会涌现出朵朵浪花,催生出各行各业中流砥柱的人才。振兴家国靠人才,人才靠教育。上文提到的我在北京读书的两个安徽老乡解正林、陈红同学,他们一位擅长数学,后来到社科院深造并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高管;一位富有语言天赋,出国后当了翻译。他们都出自无为一中,这所学校与我的母校阜阳一中一样,历来人才辈出。比我们高两届的中关村知本家丁传宽师兄,《同步悦读》签约作家叶静也都毕业于这所中学。叶静是位很有文学天赋的年轻作家,从《老屋》《盲叔》《草儿》到《映山红琐忆》,她的字里行间透着灵气,充溢着一股悲天悯人的脉脉温情。这些并非过誉之词,实是有感而发。记得我曾在其作品后面这样留言:“虫儿草儿,叶儿静儿,呢呢哝哝,这种独具魅力的叙事方式似曾相识,与《红楼梦》的大观园叙事一脉相承,成为21世纪文坛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们阜阳一中,与地处长江的无为不同,属于淮河流域。知名作家戴厚英、原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院长邵国培将军,都出自这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名校自有名校的传承,在这里师生们教学相长,勤奋好学蔚然成风。当年我们文班班主任陈华富老师挑大梁主抓数学,他是从颍水之滨走出来的一位可敬可爱的仁厚长者。陈老师身材高大,声音洪亮,不怒自威。讲课时面含微笑,和蔼可亲,生动吸睛。在抓班级工作上有态度有温度,威中有慈,慈中有威。好学的同学如沐春风,极少数调皮捣蛋破坏课堂纪律的家伙被秋风扫落叶。所以当年我们文班高考的数学成绩,取得了大丰收。我这个小学五年级就对数学犯怵的偏科生,居然只差5分就考得满分!如今,仅从陈老师所教的我们这个班,就走出了世界五百强企业高管陈朗同学,青海省领导干部刘涛同学,光大银行山西分行行长王林同学,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骨干。陈老师泉下有知,当欣慰含笑了。有一年我回母校看望老师,陈老师身体尚健,谈笑风生,还给了我王林等同学的联系方式。那时我已离京多年,还是大学期间去过北大几次,为的是跨专业报考费孝通先生的研究生。王林当时北大在读,热心帮我买到北大编辑出版的几本社会学教材。我们还一起去了社会学系,见到了年轻的孙立平老师。孙老师穿着朴素,显得清瘦精干,很有指导性地介绍了一些专业报考及复习方面的事项。社会学在我们北商是选修课,由刚走上讲台没几年的刘菲老师授课。她是刘晓光师兄的太太,特别注重鼓励同学们多讨论多提问。

      记得更早些时候教过我初中化学的吴玉仁老师,后来任职我们当地师范学校校长,也毕业于阜阳一中。伯父吴玉琢曾提起过,他当小学校长时,邻村我的这位聪明绝顶的叔叔因家里穷,地里活又没人干,读着读着就辍学了。伯父仁心仁德,几次登门家访,硬是把他从家里拽回学校上学。后来玉仁老师和我父亲一样,先后考入阜阳一中。毕业后都教书育人,当上了光荣的人民教师,课教得特别好,同学个个竖指称赞。

      年年岁岁教师节,岁岁年年人不同。祝福可敬可爱的老师,曾经为我们茁壮成长辛勤浇灌的园丁们!感谢您!赞美您!

    【审核人:雨祺】

        标题:人生师友缘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renshengganwu/291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