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章桂兵:忘不了童年那些事

  • 作者:哈鱼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1-24 12:39:34
  • 被阅读0
  •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口唱大戏。搬闺女请女婿,外甥女子们撵着去……”

      “狼打柴狗烧火,猫在炕头捏馍馍,馍馍哩狗吃了,狗哩钻炕洞拉……

      这是前天我去家邻居借东西,刚到院里,这家主人一位神情饱满的中年大姐正给一伙正在她家玩耍的小孩子们念叨的几段顺口溜式的童谣。大姐那声情并茂的演说,让孩子们听得滋滋有味,于是我也站一旁舒耳聆听。

      当我再度听到这一段般耳熟能祥脍炙人口的童谣时,仿佛让我回到了无忧无虑忙快乐无比的儿提时光,这些童谣是流传在我们蔚县南山老家方圆几十里山村里原汁原味具有乡土气息的民间顺口溜式童谣。如此类似的童谣还很多数不胜数,虽说它没有音符规律,但自然流畅,深深地浓缩着厚重乡土文化元素,更充满了孩童少年人的无限快乐和情趣。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种具有乡土风情的童谣是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经常念念不忘的囗头语,当初有很多小伙伴都深记熟练,甚至记的滚瓜烂熟。不知道原创是谁?又是从何时留传下来的。我们才不管它的来轮去脉呢,每当闲暇或晚上总有一群孩子聚在一起,你一声我一句反复的咏诵着这些带着童声雅气句子,伴着节奏鲜明声音和高亢的旋律,阵阵回声响彻小山村前街后院。诸如此类的童谣演示还很多,如今天网络游戏一样,那一次次的欢聚,一阵阵的笑声喧闹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黄昏与傍晚,也为我们金色的童年时光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虽说不是什么经典佳作,但也不缺失雅韵委婉。不知道它流传了多少年,更不知道它伴随过多少代人度过了无忧无虑童年而慢慢长大。

      小时候,我似乎特别崇尚这些童谣,每当遇到一件理解不了的事,父母差不多都能用不同的理由给我作出一个完整的解释。告诉我一些待人处事的道理,从父母那简单的话语中和耐人寻味的童谣里我感到蕴藏在民间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正是那些不知经过多少代人精炼的话语,让后人从中体会出历代人生活中的乐趣。

      如今,随着网络信息时代发展,许多小朋友大部分都玩手机或看电视去了。诸如类似的童谣和童趣竟几乎失去往日鲜明感,如今大多数孩子们都不会这些了。就连我们这代人有些词句都记得不确切了。偶尔有上年纪的人在哄孙子孙女时再念诵出来时,依然感觉那么熟悉亲切美妙动人,百听不厌。是啊!人在时光里行走,难免失去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昔日里溜光溢采童谣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尽管社会如何发展进步,总觉得这些富有民间色彩的传统文化仍然弥足珍贵。

      入夜,回想着这些童年往事,浮想连篇历历在目,翻来覆去转辗难眠,思绪的激流瞬间冲开了我记忆的闸门,把我带回了那远去的童年时光……

      上世纪五零,六零后的人基本上都经历过一样的童年时光。那时还是生产队大锅饭时期,生产力很低,人们大多数都很贫穷,物质匮乏生活艰难,一年中几乎吃不上几顿白面大米,只有过年过节国家才每人供应二斤白面,生活水平相当落后。那时,交通很不发达,只有条件好点的生产队才有一套马车,行驶速度缓慢,效率很低,但当年也是运输物质的主要车辆了,宛如今天的大汽车了。最先进块捷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辆自行车,如果谁家有一辆,那是让人最羡慕的事了。最高挡的电器也就是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了,闲暇时,人们坐在一起听广播,听唱歌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住房很紧缺,通常一个院住两三家或更多家,每家都有四五个孩子,因此儿时的玩伴相对的多。孩子们多了玩的花样自然就多了,相信我们大多同龄人都还记得起。

      那时大人们很劳累,终年难有休闲时间,闹读书的孩子没有太多的作业。因为没有通交流电,晚上没事干,多数人睡得很早,小孩子们便躺在被窝里念叨几段欢快的童谣或顺口溜,也算是消磨时间的一种捷径。

      每逢周日的白天,玩的科目由自已决定了,那时没有课外作业,没有补课之说,时间自由支配。大家三五一伙,有时成群结队开心的玩游戏,多种多样的玩法都非常接地气,如今记忆犹新时时浮现在脑海里,如:

      (l)丢手绢

      若干小孩围坐一大圈,其中挑出一个人把手绢捏在手里绕着大家坐地上的外围转,趁某个人不注意就丢在其背后,若被被丢人发现了,马上起身飞快追上丢手绢人,那就认定丢手绢人输了,他就得站在圈子里面给大家唱歌或表演其它节日。反之被丢人没有及时发现,则被丢人输了,同样在圈子里表演,就这样反反复复,其乐融融。

      (2)捉狗(有的也叫老鹰捉小鸡)

      它的演技别具一格,由数十名孩子们竖式排队相互扯住前者后背衣襟,再挑出一名身健力强的孩子强行捉狗或是捉小鸡游戏。口中念念有词,(叮铃铛,叮铃铛,走到半路碰见一个王大娘,对方问你干啥呀,回答,捉狗来拉,对方又答我们家的狗不外捉,但对方要强行为之。所以就发生争执,后面的人来回躲避,场面非常隆重壮观。

      (3)捉迷藏

      入伙玩的人中选出一个人,用毛巾矇住眼睛等待,其它人立刻分头躲藏起来,(原则上不能太远)大约三,五分钟后被矇眼的人解开毛巾开始寻找,如果短时间内能找到了很多玩伴,则为赢了,反之视为输了,只能继续下一轮,如此反反复复,不易乐乎。

      (4)滚铁圈

      它是男孩常玩的一种。用一根扁铁做成园圈形状,再用一根较粗的铁丝巧妙地勾住,运用平衡原理在大街小巷来回滚动,哗啦啦的响声,让人烦而不腻。

      女孩子玩的更多的是翻花绳或是抓子,翻绳必须是两个人合作才能进行,用一段花绳套在手上,另一位用手巧妙的来回翻动,则变化着形状。抓子不限人数(道具是几粒杏核和一粒彩色玻璃球)。在手里上下翻动,哗啦哗啦地作响,一个回合接一个同合,至于怎么决定输赢,做为男孩的我们浑然不知了。

      (5)滑冰

      这是最让小伙伴们最兴奋和向往的活动了。寒冷的冬天,小河全部结冰了,流光溢彩,虽然天寒地冻也阻挡不了我们的滑冰性趣,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一样,只要有闲空大家三五成群,拿着各种各样自已制作的滑冰车(用几块木板用钉子连接在一块,底部钉上两根铁丝,以防侧滑)两根冰椎(用一节细钢筋竖钉在木棍子中间)紧握在手里使劲地在冰面上滑来滑去,寒冷的天气把脸冻的通红,手和脚都麻木了,仍然玩劲十足,几乎忘记了吃饭,堪至晚点了休息睡觉时间。如果没有大人催促,有时可能玩到繁星满天甚至通宵。真是废寝忘食了。如果当年的滑冰那种玩法放到今天算是冰雪运动了,说不定还能与冬奥之类的运动扯上关联呢。在寒风中,月光下一直玩到大人呼喊才恋恋不舍的回家休息。强烈的运动有时显得疲惫不堪,但也难掩饰心中的喜悦。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是它是留在我们心底一段想忘也忘不掉童年印记。

      童年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玩心眼,不勾心斗角。有时和同伴们玩恼了、甚至打架了,隔夜便忘记得一干二净。到了第二天又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那个时候沒有高压电,根本不知道电视是何物,朦胧记得出远门回来的大人们说收音机里能看见人了,当时感到特别的神密和好奇。等长大了才慢慢的明白了当初大人们传说中的收音机能看到人的传说只不过是电视而已。

      当年电影刚刚出现在我们农村时,一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看一场露天电影,影像是黑白的,那时也是最大的奢望和期盼了。那时候三里五村那里放电影,我们冬不顾寒冷,夏不畏炎热,那个年代用于照明的手电简也很少,只好摸着黑深一脚,浅一脚的跟随大人们去观看。每当看完一场电影,精彩的剧情便成了日后饭前茶后的热门议题,还常常模仿战争题材电影中的画面,和小伙伴们用木头做枪造刀,在村头巷尾,麦场上庭院里一次次的上演着別具一格富有儿童雅气的“游击战”,有时玩的还挺逼真。如今想起来特别有意思。

      当年农村里面沒有幼儿园,在上小学之前,大家都是无拘无束地玩耍。常常玩的连饭也顾不上吃。有时聚在别人家里听听收音机里广播(并不是每家都有收音机)

      那个时候男孩爱看连环画小人书、女孩子们喜欢跳皮筋猜迷语。夏天,常常下约几个要好的伙伴一起到野外玩耍,在村外小溪边捉蝴蝶追松鼠,草地上追松鼠,上树掏鸟蛋,采食野生草莓,麻荒里抓蝌蚪玩青蛙更有一番情趣……

      那些年里,虽然生活远不如现在这么好,粗茶淡饭照样吃的津津有味。一件衣服一般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打了补丁的衣服只要洗的干干凈净穿在身上,觉得还体面高兴、从无一点烦恼在心里。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过年……

      让人难以忘怀的是过腊八节,每年腊八节过的可有意思了、各家各户门前屋后总要摆放好多用冰块做的“腊八人”。天还不亮,大人早早做好了香甜可口盼忘多时的腊八粥了,吃饭前,在大人嘱咐下先要端上一碗腊八粥挨个地喂那些冰凌小人、大概意思是只要让他们吃饱吃好,才不会再吃家里过年买的好东西。据大人们说腊八粥要在太阳出来前吃完,要不然长大后要生红眼孩子,真是莫名其妙太有趣味了。

      腊八一过,接下来就开始掰着指头数着天数,倒计时的形式盼着过年。而把年味推向高潮的是孩子,过年是孩子们一种期朌和奢望因为只有过年才能换件新衣服,才能吃上肉。过年最大的诱惑是买几挂鞭炮了。死磨硬缠和父母要点零钱,然后飞快的跑到代销点(当时各村都有替供销社销售生活物品的小商店),一元钱能买三,四挂一百晌的红纸皮鞭炮或几十个二晌的大红炮,等炮竹拿到手上,如获至宝,乐得简直就要手舞足蹈了,常常把它们放在家中某个干燥地方,晚上又放在了炕席下面烘干。既使在外边玩耍,心思却放在了那堆炮竹上面,还时不时的拿出来去其它小伙伴面前显摆显摆,实在忍耐不住了,干脆把鞭炮化整为零,偷偷往衣兜里装几个,约几个玩伴在街道上,你点燃一个我点燃一个,噼哩叭拉响声一片,好不热闹啊。

      那时过年很有仪式感,大人孩子都起得非常早,起床后先点旺火后响炮,那劈里叭拉的响声震耳欲聋,也惊醒了多少更小贪睡的弟妹。然后再去叔叔大爷家磕头问好,接下来还有长辈们顺手给的那压岁钱。別说钱少、那可是一年中仅有的一单微薄收入啊。吃过早饭,一群小孩成群结队走街串巷给长其它长辈人拜年。东家进西家出,不大一会衣兜里便装满了花生糖果瓜子之类的东西……

      那时候过年还有让人丢人现眼丑态百出的事,做年夜饭时,母亲为了提升家人食欲增强过节氛围,在包饺子时往饺馅里包一枚硬币,意是谁吃出来就意味着谁这一年就算有福了。有时眼看一盆饺子快要吃完了,总不见那枚硬币出现,撑得肚子有些隐隐作痛,急的眼泪快要流出来了,为了让我高兴,多数是母亲背着我在即将要吃的饺子里塞进一个硬币,当咬到那枚硬币那一刻真是喜出望外不亦乐乎。想想当初这作法不就是为了满足我的虚荣心罢了……

      如今想起来真让人啼笑皆非……充满天真的童年乐趣就这样有滋有味,年复一年。

      光阴似箭,一转眼我们已不再是那些天真幼稚的孩童。暮然回首往事如烟、岁月无情地溜走了一代代人金色年华。无数次午夜梦回,无数次举头遥望,时光的流水线上送走了多少星辰暮色,退出多少童颜乳声。但儿时无忧无虑的印记深深烙在心底。让我固守如初,毕将成为一生最美过往。也让曾经的禧戏追逐、开心快乐变成涩涩记忆'……

    【审核人:雨祺】

        标题:章桂兵:忘不了童年那些事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5408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