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晓荷·奖】云朵下的白云寺(散文)

  • 作者:芹芹森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3-01-14 15:10:36
  • 被阅读0
  •   一

      云朵聚在天边,欲动不动。那样的洁白,恰似盛开在白云寺头上的棉花,天空的底色更蓝了。白云寺的脚下,田土的轮廓线,在日光中显示出来。

      哥哥牵着一头水牛从白云寺脚下的东边走到西边,等牛儿吃草的功夫,做了一把简易的竹笛。一个翻身跳上了水牛的脊背,竹笛声声,引得牛儿不时地停嘴张望。

      姐姐在田埂上扯猪草,两只小手沾满了泥巴和猪草的姜汁。

      父亲挑着麦穗,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浑身冒着热气。

      我还小,被母亲绑在背上。母亲弯着腰在地里收割小麦,身子一会儿朝左,一会儿朝右,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再加上手脚被布条捆绑着,也许是饿了,也许是难受,我突然扯开嗓子放声大哭。哭声在白云寺回荡,传进村民的耳里惹来议论,他们数落母亲不给我喂食。母亲被冤枉了,乡亲们哪里知道母亲坐月子时只吃了几根白水面条,根本没有奶水。

      母亲没有停下挥舞的镰刀,我的哭声依旧惊天动地。以后的很长时间内,乡亲们看见我时不叫我“小芹”,而是叫我“哭霸龙”(爱哭的人),想不到我竟然因哭而出名。

      那样艰苦的日子,父母却生养了四个孩子。我不知道父母是有怎样的动力,才把我们四姊妹精心养大。

      村子里的叔叔婶婶们,全心教导自己的孩子学习农耕。父母却恰恰相反,他们一心想让我们上学,争取金榜题名跳出农门。

      到了上学的年纪,哥哥、姐姐先后背着书包走进学堂。看着他们的背影,我总感到一阵失落,今年我都八岁了,父母还没有安排我上学。母亲总吩咐我呆在家里,看护老屋,以防贼娃子推开木栓,把那罐猪油偷走。

      父母扛着锄头、背着背篼挖红薯去了。我先是来到柴火边,黑狗和花猫一左一右地躺在柴堆里,我用手抚摸他们柔软的皮毛,听它们鼻腔里发出“吽吽”的响声。然后坐在门前的小木凳上,晒太阳。偶尔抬头看看头上的天空,无聊地数着空中的麻雀。

      日过晌午,肚子饿得咕咕叫,却不见父母回家。

      “快去白云寺,你父母打起来了……”堂妹人还没到,声音就急吼吼地传来。我猛然起身,凳子被我右脚绊了一下,晃了晃,摔了个四脚朝天。我气喘吁吁地跑到父母面前,看见父亲的脸上有一道指甲划痕,正渗着血汁。放在土里的背篼面目全非,一根根篾条散落一地。

      “说吧,为什么?”我朝父母吼道。父亲说我八岁了,应该上学。母亲坚决反对,说等到九岁的时候才上学。父亲的理由是不能耽误了孩子的前程,母亲说要汲取教训,姐姐上学时年龄偏小,所以学习成绩一直很差。看到父母为了我费尽心思,我的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二

      我们四姊妹都如父母所愿,跳出农门,在城市里安了自己的小家。我们回老家看望父母的次数越来越少,工作忙碌时,甚至几个月都抽不出时间来。

      今年冬天,我一直小心翼翼地生活,却还是没能逃脱新冠病毒的魔爪。站立不稳,咬着牙坚持走到床边,鞋都没脱,身子就“咚”地一声栽在了床上。昏昏沉沉地睡去,又迷迷糊糊地醒来,脸烫得像个火炉,嘴唇开裂,浑身像是毒蚁针扎,无论怎么扭动,都没法减缓神经传来的疼痛。

      我开始想家,想念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父母的笑容浮现在眼前,听着窗外飘来的歌声——《家乡的月亮》,我禁不住泪流满面。

      记得小学三年级时,我得了一场重感冒,发着高烧,说着胡话,父母左右陪伴,整夜不眠。他们连哄带骗地给我吃药打针,我却哼哼唧唧地奋力反抗。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我真是一个生在福中不知福的孩子。

      小时候总盼望着长大,离开家乡,去享受城市的繁华。可长大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乐!儿时,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可以依靠父母,随意任性、撒娇。

      身体稍微好点,我就急忙约上哥嫂回家。

      到家时我大声呼喊父母,却听不到他们的回应。急忙推开父母的房门,只见父母躺在床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真没想到住在农村的父母也逃不过这一劫。我和哥哥立刻分工:他到白云寺去摘些野菊花回来给父母退烧,我则立刻淘米打火,给父母煮稀饭。

      一晃眼,父母都快八十岁了,哪有精力照顾后人。翻然醒悟,该是儿女尽孝侍候父母的时候了,我还在幻想着接受父母的付出。

      安顿好父母后,我就想到白云寺去走一走。童年虽然再也回不去了,但白云寺终究见证着我的成长,目睹了我的喜怒哀乐。

      三

      白云寺是我家屋后的一座奇山,隔着垭口连着万宝寨,南与真佛山相望,北与明月江呼应。说来奇怪,方圆十里的乡民没有哪一个不知道白云寺。父母总爱鼓励我登上白云寺的顶峰,一是练练胆量,二是看看山顶的风景。其中原委,说来话长。

      青山有诗,石壁刻名。享有诗仙美誉的太白先生来过白云寺。

      一生喜欢游览名山大川的唐代浪漫诗人李白,在20岁时,游览了巴蜀各地。这一年,他从四川省江油市出发,在游览了成都市、峨眉山和重庆市后,乘坐乌篷船,沿着嘉陵江、渠江、州河、明月江,来到四川省达川区麻柳镇白云寺。

      眼观白云寺,灵秀俊逸,云雾缭绕。它虽然没有黄山的雄伟壮丽,没有华山的惊险奇特。但它树木茂盛,泉水甘甜,野花芬芳,野果飘香。山脚有一处开口朝上的神秘洞穴,直通山顶。

      在祖辈的记忆中,白云寺有一座大型石制古庙和两棵古树。两棵古树高耸入云,倒影在千里之外的嘉陵江上。当时盛行这样一种说法:石庙是家乡的赈灾之宝,古树是嘉陵江的风水之树。

      流水有声,岁月留痕。尽管随着时代变迁,古庙和古树已经无踪可寻,但是它们的意象却给白云寺增添了几许神秘的色彩。

      在白云寺的山顶,准确地说,应该是接近山顶之处的石壁上,刻有署名为李白的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是为家乡的两座奇山:白云寺和万宝寨而作。一首依然清晰可见,一首已经模糊不清。

      在我的记忆中,勤奋好学的大哥在中学时期,屡次带着不同的学友回家。他每次回家,都会与学友们一起攀登白云寺。

      每攀登一次,他们对李白的了解就加深一次。他们对石壁上的古诗读过,背过,讨论过。更多的是在他们内心深处,早已立下雄心壮志,一定要向诗人李白学习,做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受李白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哥是我们村里第一个靠读书走出农村的文化人。

      白云寺虽然海拔只有400多米,可是想要登上山顶却并非易事。山脚到山顶仅有一条宽约1米左右的石梯,有一段路程的坡度几乎形成九十度直角。石梯两侧均是悬崖峭壁。

      每一次攀登白云寺,我都会惊出一身冷汗。

      虽然如此,登上白云寺的山顶,却是别有洞天,趣味盎然。山顶没有突兀的棱角,平整得像个球场。站在山顶,张开双臂仰望蓝天,只见白云漂浮,恰似——人在天庭走,脑生万里云。顷刻间,自己也仿佛变成了一朵游走的云。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时更是艰险,需要将整个身子贴着石壁,一步一步地往下挪。

      登山过程虽然如此艰难,但是邻里乡亲却毫不畏惧。他们抱着不到山顶誓不罢休的决心,迈着坚强的步伐向白云寺走去。

      慕名而来,在白云寺的石壁上欣赏李白自提诗的人很多:有挎着书包的儿童,拿着镰刀割草的少年,背着背篓在场上卖东西回家的青年,扛着锄头的大嫂子,用扁担挑水的大哥大爷们。更有麻柳区中学的学生和方圆百里的青年教师。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村里人家每次新媳妇或新女婿上门时,家里的主心骨一定会领着新人去看白云寺石壁上的古诗。

      场面壮观、气氛活跃的时辰当属每年正月初一上午,络绎不绝的行人穿着新衣服和新鞋子,哼着歌曲,大踏步地向白云寺走来。他们勇敢地爬上山顶,大声地吟诵着、谈论着,陶醉在优美的诗歌中。

      行人呼吸着山间清新的空气,听着村庄里燃放的鞭炮声,摸着石壁上的字符,大声地吟诵着:

      “一支凤凰落南崖,两条真龙戏珠沙。白云连声万宝寨,红日高照七里峡。”

      “一片白云横碧落,山奇水秀来仙鹤。金彪号吼玉龙吟,此曰谪仙成殿阁。”

      读这两首古诗,体会到优美的意境。李白真是文学天才,只用寥寥数语,就能惟妙惟肖地勾画出家乡的地形地貌。

      两首古诗使白云寺有了灵魂,给白云寺的花草树木增添了风韵。土地花草的芳香,和着柔柔的风弥漫飘散,沁入人心灵深处,深入远望的眸子里。罩上诗仙的光环,白云寺成了家乡的名胜之地。

      樱花开了,李花白了,白云寺的农民心里亮堂了……

    【审核人:站长】

        标题:【晓荷·奖】云朵下的白云寺(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5376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