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读书感悟
文章内容页

凉风有信:在渣滓洞淘金

  • 作者:刘强强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5-25 00:11:20
  • 被阅读0
  •   继《巴倒烫》之后,左右之间老师重庆之行的又一组佳作《在渣滓洞淘金》火热出炉,读之深有感触。我向来认为,旅游和识人一样,是分深度和层次的:第一层是风景,看山水是山水,犹如识人之外貌,可能美则美矣,却难以印象深刻;第二层是人文,饮食生活、风俗习惯,犹如识人之气质谈吐,合情合性,则可引以为友;第三层是历史,在艰辛传承的背后,风雨千百年,湮没了多少故事?犹如识人之过往,父母对孩子舔犊情深,不也正是因为了解、陪伴了孩子从牙牙学语到逐渐成长的全过程吗?了解历史,犹如在过往岁月中携手而行,同经历、共感受,此种了解之深入、情感之投入、印象之深刻,远非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可比。而左右之间老师的这组《在渣滓洞淘金》,就是这样一次超越眼前景象的、跨越历史的对话,向我们展示了一段红色之旅的心灵沉淀。这一路,他“淘”到了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收获?他又有着怎样的“淘金之术”?这些都值得我们细究与叩问。

      ——山城处处有金矿。老师十年前在重庆工作过,对那里的山山水水饱含深情。这次故地重游,几乎所有的爱国教育基地他都走到了,看到了:歌乐山的群雕,小萝卜头的红领巾,周公馆和毛主席住的桂园;他还谒拜了张治中将军的故居三圣宫,并在解放碑、渣滓洞和挺进报社旧址等纪念地再次驻足;从更高处审视蒋介石的云岫楼;特别是将狱中八条,用显微镜放大着看,可谓情有所钟,用心良苦。比如,在歌乐山,当“归林的众鸟 吟起/向晚的小曲”,谁是“真正的亲人 和告密者”?他期待“忽然有个声音/揭开真相”;又如,“桂园的早晨 孕育/一场更大的雪 ”;再如,“有的竹签子已经腐烂/有的在我手指上/暗暗拔节”。当读到他淘到了“一本厚书/一封短信/一行暗语/一个血字”时,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现在我们有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缺乏对历史的充分了解,缺乏对当前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切身感受,这也是我一直心存隐忧的地方。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像左右之间老师这样,以深切的爱国情怀去感受身边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因为祖国的万里河山,处处有金矿,处处有故事。

      ——吹尽黄沙始到金。一般的观光客来到重庆,旧居、遗址也会看,但大都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而左右之间老师不然,他是倾注真情,潜心挖掘,所以精进深刻、收获满满。他“放缓脚步/风 竖起/七十年前的耳朵。”;他“沿 108 级台阶爬上去”,谒见“道、佛、 儒”集一身的张治中将军;他把自己当做“那个敲更的人”;随“步行街通往历史深处”,并“将无形之鞭/悄悄收藏”。老师是一位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革命战士,从小受到的传统教育和大半辈子的军旅生涯,培养了他对红色基因从自然到必然的“知、信、行”。他以诗歌为武器,一路吟唱,走向远方。十首诗歌中有多处提到英烈形象在他脑海中的烙印:“上小学的时候/我就见过/这个小男孩 不满八岁/江姐留着短发”“还记得 小时候/特别想当旗手/哗啦啦的声音有多美”。

      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人,老师也表现出对社会上一些忽视、轻视甚至藐视英烈现象的担忧:“可惜现在的年轻人/不关心这些/他们低头刷视频 吃快餐/将报纸垫在盘子下”。这个“快餐”,诚然也指文化碎片、垃圾速食!想到最近网络上闹得纷纷扬扬的笑果文化事件,看起来是个案,却也反映了很多深层次的问题。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小抓起,真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少刷刷短视频,多读一读诸如左右之间老师的诗!

      ——淘洗自有炼金术。红色诗歌是现代诗创作升华需有“难度书写”的空白地带,也有人涉猎,但大都过于直白,淡而无味。左右之间老师这次开掘,用他自己的话讲,“算个尝试,虽很艰难,但可告慰”。我一直认为,所谓政治诗,既要有政治的“色泽”,更要有“诗”的品味,两种境界都不可偏颇。实事求是地说,老师在这方面是有刻苦钻研和提升的。看《曾家岩五十号》对周总理领导八路军办事处战斗在敌人心脏的精彩描述:“从远处看 这栋房子/对于整座山城/可以算得上/一枚钉子//而雾都/又像牛魔王的肚子/只有悟空 才能进进出出/旁若无人”,点睛之笔,一语破的! 从艺术水准上衡量,《云岫楼》算是成功之作。“云岫楼”原来是蒋介石官邸,现为抗战遗址博物馆。这首诗站在政治的高位,立足事件又超越事件,写出了大视野下的历史观、唯物观,写出了诗与理的灵气与豪气。云岫楼立于山巅,就像当年的“蒋委员长”。的确,“比人高的/还有楼//云 有的时候/比楼高//有的时候 飘在/虚无处”。全诗 29 字,将一代枭雄拿捏得相当精准,既入木三分,又酣快淋漓!

      山顶之上

      山顶之上

      ——从《云岫楼》看左右之间的政论诗创作

      ▲紊冉一啸

      左右之间的作品中,是不是可以归纳出“政论诗”一类,还不能说得太绝对。但就《在渣滓洞淘金》这一组新作而言,应该能看出点端倪。

      说实话,“政论诗”并不是个人人喜欢的名词,至少大部分读者 天生有这方面的“厌食感”,而责任并不在他们。现代汉诗一百年的 历史长河中,让人怦然心动、久久不去的浪花并不多见。余光中的《乡愁》算一朵,他将对故乡的思念,上升为家国情怀,虽然落点很小,但却撞击到我们的软肋。

      袭承左右之间一贯的诗风,这组作品读起来还是那么明快、清朗。但是,不深奥、不晦涩,不等于浅如塘洼,淡如白水。这些作品中有许多还是值得反复咀嚼和品味的。

      就让我们从《云岫楼》说起。这首诗排在组诗的中间,初看并不太起眼。然再读,再再读,却有非常多、非常正、非常浓的味道。无疑,表面上是写楼,实则上在说人,在说楼与人的关系,在说人与世界的关系。这首诗短短 29 个字,确实是将这些关系说出来了,说明白了,说到位了。

      “山高/人为峰”,在这个地方可不是电视里的那句广告语。重庆的黄山,因抗日战争和重庆和谈而闻名。立于山巅,蒋介石的官邸云岫楼,因此为人们所熟悉。当年的“蒋委员长”住在这里,可谓是举世瞩目。尤其是抗战的果实被“摘”在手里,他一时确有“登峰造 极”之快。然而,事物又有本质的一面,人也好,楼也好,何不像一 朵云,它“有的时候/比楼高∥有的时候 飘在虚无处”。小诗到此,戛然而止。尽管关于这首诗的发挥,还可以有太多的好句子,但是作者相当隐忍。克制,是政论诗写作首先需要提倡的原则。

      从创作技巧来讲,诗者的站位又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只有在俯仰之间自由地切换角度,才能精准捕捉到情感的“爆点”。《云岫楼》是站在山顶看楼,更是站在山顶上看人生、看历史、看世界。同样,写 《曾家岩五十号》,也是用的此法。“从远处看/这栋房子/对于整座 山城/可以算得上/一枚钉子∥而雾都/又像牛魔王的肚子/只有 悟空 才能进进出出/旁若无人”。应该说,写周公馆,写当年战斗在敌人心脏的周总理,这样的笔法是觑巧的、灵验的。

      我们再看作者谒拜张治中故居的诗作。除简洁精巧,更写出了诗人与故地、故人之间灵魂交融的升华境界。“原以为/这里面 至少 /住三个人”,这当然指老聃、释迦摩尼和孔子。然而,诗人见到“三圣”了吗?“沿108 级台阶爬上去/为我打开法门的/是一位将军”。这是不是让诗人失望呢?“他身着道衣/面若如来 反过来/尊我为先生”。作者采用夸张、幻化以及角色沉浸的手法,短短数笔,就将张治中将军“三圣一身”的形象刻画得呼之即出、栩栩如生!总之,左右之间关于政论诗的写作,是从容的,是超脱的。他超越了历史,超越了人物,从而也超越了自身!我也期望诗人能永远站在现实的“山顶之上”,用奇幻般的诗行,引领我们去欣赏更加绚丽的风情。

    【审核人:雨祺】

        标题:凉风有信:在渣滓洞淘金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aiqingzheli/6310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