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校园中学作文
文章内容页

蛙声十里出山泉(中考作文的构思怎样创新)

  • 作者:文大侠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1-11-07 16:19:30
  • 被阅读0
  •   据说画家齐白石曾有题为《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作。“十里蛙声”何以能“出山泉”?为了表现这一深刻抽象的内容,画家没有直奔画题,而是独辟蹊径,曲径通幽,占尽风情。只选择画了莽莽苍苍的山林和一条幽深狭长的山涧。但见涧内溪水清澈,似闻淙淙流响,不时能看见许多小蝌蚪随着溪流嬉戏翻滚而下。看后细思,不禁为画作的创新构思而拍案叫绝。文画同源,细嚼这段画坛轶事,会对中考作文的构思创新带来诸多启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很显然,角度不同了,感受就不同,感受不同了,表达就不同。中考作文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有新点有亮点有巧点。具体而言,要突出四点创新。

      一、标题创新

      古人曾言简意赅地作出了解释:题者,额也;目者,眼也。这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其意是说,题目犹如人的额头和眼睛,以此来强调标题的作用重要。

      标题是传递作品主题的艺术形式,是彰显艺术魅力的独特工具,也是作者情感的出发点及读者阅读的原点。总体而言,标题要准确,这是基本;其次要简洁,这是关键;最后要新颖,这是手段。如:

      平中出奇的标题:《因为爱,所以爱》

      欲扬先抑的标题:《您的课堂对我打了烊》

      催人联想的标题:《秋尽江南的时候》

      自相矛盾的标题:《这么近,那么远》《17岁,老了》《熟悉的陌生人》

      巧用公式的标题:《闷—门=心》

      反弹琵琶的标题:《后悔药是“药”吗?》

      修辞出彩的标题:《别谋杀秋天》

      元素杂糅的标题:《GO,GO,GO,青春》《1+1>2.》《危→机》《勇敢?不勇敢!》

      学科嫁接的标题:《几何人生》《酸甜苦辣都是歌》《梦的小夜曲》

      化用诗词的标题:《谁持彩练当空舞?》《天凉好个秋!》《掀起语文的盖头来》

      相反相成的标题:《窗里窗外》《生活的毛衣不是乱麻织的》

      深情款款的标题:《母亲的诗与远方》《雨打芭蕉夜挑灯》

      二、立意创新

      有调查资料显示,中考作文的呈现形式无外乎以下四类:

      (一)全命题作文。在命题作文中约占65%,分为“导语式”全命题作文(即一段画龙点睛的材料+题目+写作要求)和标题式全命题作文(即题目+写作要求)

      (二)半命题作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选择补充完成的作文。相比较全命题作文,该类作文更有利于考生较灵活自由的进行写作,进而发挥真实的写作水平。而与话题作文相比,又适当做了特定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又可避免考生人云亦云的套作。

      (三)材料作文。在历年中考中,这类作文也占据了一定比例。它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即材料+要求)。其中的材料按形式又可分为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四)话题及其他命题形式作文。此类作文可分为:话题或“材料+话题”式作文、“材料+情境”式作文和“材料+任务”式作文。

      不管哪一类中考作文,都要求考生应对时,要真事叙述真言表达真情抒发真理呈现,要把“切题”和“扣题”放在首位。随后才考虑稳中求变,大胆创新。

      众所周知,古人为文有“意在笔先”之说,即动笔写作之前先得要构思立意。作为立意,首先要正确,然后才是深刻、新颖。要想立意切题正确,就必须选择准确的立意角度;但要想立意高远,那就得强调创新了。

      1、关注“具体事物”与“抽象事物”

      请看下面的试题:

      请将题目“我找回了……”(母爱、快乐、尊严、自信)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因为我找回了的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所以立意的角度也应该如此。从具体事物的角度立意,可能把稳,不至于偏题跑题,但也容易陷于平庸。如可以结合“我找回了我家猫咪”的经历,来表达“人类要对动物施爱”的呼声;可以通过“我找回了那张照片”的故事,来发出“还是家最温暖”的感慨等。而从抽象事物的角度去构思立意,虽然增加难度系数,但成功了便是佳作。如以“我找回了勇气”的艰难历程,来揭示“勇气源于不断地历练摔打”的主题。又如,可以围绕“我找回了尊严”这件事,来阐叙“堂堂正正做人比什么都重要”的道理等。这样立足于抽象事物去精准发掘,一定会引出立意的“汩汩清泉”。

      2、关注“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请看下面的试题:

      对待生活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等待阳光,等待甘霖,等待花开,等待成长......

      等待是一个过程,等待是一种心境。

      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因为“等待”这个词可以是及物动词,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所以从及物动词的角度可以表现“待到山花浪漫时,她在丛中笑”的主题;可以抒发“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慨等;而从不及物动词的角度可以揭示“等待需要耐心”的道理,也可以书写“苦苦等待之后未必就是苦尽甘来”的遗憾等。很显然,有众多的立意义项可供选择,考生才能找到自己最钟情的立意。

      3、关注“本义”和“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请看下面的试题:

      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清新和谐是自然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睿智哲思是佳作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沧桑是历史的味道......

      只要你细细咀嚼,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

      请以“味道”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这是一道导语式全命题作文题,因为“味道”这个词,既有丰富的本义,也有着缤纷的引申义,所以立意的角度必须能求广求新求深求高。如从“五觉”的角度立足本义,可以是舌尖上的味道,也可以写鼻子里的味道等。如果立足引申义,就可以是“那场比赛很有味道”,也可以是“踏马归来马蹄香”,还可以是“絮絮叨叨是妈妈的味道”等。这样的立意就不会落入俗套,而且还拥有鲜活的生命力。

      三、布局创新

      布局也指文章结构。它是在作者掌握了材料明确了主旨后,对全文的构架所做的一个整体安排。这种安排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必须遵循客观事物固有的逻辑、条理、秩序,既强调客观规律性又突出主观灵活性和多变性。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满分作文,其行文结构往往都有布局精巧奇特出彩之处。,梳理一下发现,以下五种布局法因为富有创新特质而倍受青睐。

      1、抑扬迂回法

      所谓抑扬迂回法,就是指在文章中对所写之物,或先抑(扬)后扬(抑)的一种艺术手法。一篇文章,如能做到百转千回,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就能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产生跌宕起伏的艺术魅力。运用这种方法来构思写作,往往可以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生姿,从而到达“峰回路转而柳暗花明”的至美佳境。

      如中考满分作文《历练》:

      开头先用抑笔,嘲讽了大爷大妈招揽生意时的夸张之态。

      接着继续使用抑笔,用“苍蝇”来表达自己对大爷大妈的厌恶之情。

      随后再“抑”一笔,一个“扣”字精准表现出这群人的无理。

      接着转折,写出了“我”对大爷大妈态度的转变,原来他们那么夸张是有原因的。

      结尾“扬”起来,表明热情的大妈大爷并不可恶,也就是为生活奔波而已。

      这种布局的基本结构模板为:抑(扬)→突然一转→扬(抑)

      2、悬念释疑法

      设计悬念,即在文章的某一部分(开头或中间)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用来吸引读者产生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注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因为悬念是探求兴趣不断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所以悬念设置得好,就能激发读者始终怀着紧张情绪和关切之情迫切读下去的兴趣。

      如中考满分作文《消散的烦恼》:

      “老邓是我的父亲。但从记事以来,我很少叫他父亲,一直叫他老邓。”

      寥寥数语的开头就设置了第一个悬念:为什么很少“叫他父亲”而把父亲称作“老邓”,是和父亲关系好到像朋友,还是和父亲关系不好?

      随后设置第二处悬念:父亲脸上的伤疤从何而来?

      进而设置第三个悬念:上文写到父亲喜欢陪着“我”,可为什么在“我”过生日时反而避开?

      接着揭示悬念,收束前文,为下一段主题引入做铺垫;

      揭示悬念,说明老邓脸上伤疤的由来,为下文揭示主题做铺垫;

      文末揭示主旨——烦恼因爱而散。

      这种布局的基本结构模板为:设置悬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

      3、情节反转法

      “情节反转法”是指叙事过程中,情节出现反差变化,使原本正常的情节出现让人始料未及的颠覆,借此增强读者阅读的期待感和趣味性。一般事件的逻辑顺序是:起因、经过、结果。而反转情节则为:起、承、转、合

      如中考满分作文《放假》:

      起因:首段仅仅两句话,就出现了三个“放假”,点题扣题;

      承接叙事:第二自然段“八(1)班教室沸腾起来,引发了一场小小的风波。”“沸腾”“风波”二词,为下文具体叙事定调;

      反转情节1:通过“找不到与放假有关的蛛丝马迹”“刘老师眉头一皱”等描写,故意营造“不放假的氛围”,再通过神态描写,表现我们得知不放假后的失落,为后文的反转埋下伏笔;

      反转情节2:从“交”到“不交”,点名明天要放假,情节再一次发生反转。又通过神态、语言、心理描写,将同学们愉快的心情展露出来,与反转前形成对比;

      结尾:“风波”一词,照应上文。

      这种布局的基本结构模板为:起因→承接叙事→反转情节→结尾

      4、画面剪辑法

      在文章的布局谋篇中,围绕一个中心,将经过选择取舍后的相对分散、独立的几个不同场景下的剪辑画面集中呈现,给人以电影蒙太奇式的感觉,这就是画面剪辑法。其中的画面,有的是不同人、不同事的横向剪辑,有的是同一人、不同事的纵向剪辑。

      如中考满分作文《那些灿烂的细节》:

      开篇将生命的亮点记忆形容成闪耀的波光,引出画面;

      接着在文中间部分依次并列呈现三个精选剪辑画面:

      (1)清明节外婆做艾草团,选取艾草汁染绿指甲这个细节,表现外婆的爱与温暖;

      (2)老吴揉面、拉面时的细节构成了充满动感的画面,体现了老吴几十年如一日的匠人精神;

      (3)通过描绘轮椅滑来滑去和最终被固定的画面,凸显陌生人的善意;

      结尾点题,呼应标题。

      这种布局的基本结构模板为:扣题起笔→精选几个画面→总结扣题

      5、借物喻人法

      写作时,采用拟人、象征等手法,把写物的文题延伸到对人生的感悟,即借物喻人法。由咏物到咏人,首先作者是在记叙的基础之上自然引入要描写的对象,即咏物对象,对要写的物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这种描绘不是涉及全部,而是抓住其主要特点,体现其精神内核,作者的感情在描绘时已经渗透其中,或者在描绘之后再加上抒情性质的语言。作者描绘物的目的是为了引入与之相似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物的内在品质就是人的内在修养。

      如中考满分作文《有一种甜》:

      起笔自然引出写作对象——甜豆花;

      接着先写生活的苦,为后文甜豆花的出场做铺垫;

      第一次借物喻人,由招牌的朴实平凡联想到黄师傅的朴实温暖;

      “苦涩的豆子”“反复打磨”,体现了“甜”的精神内核,第二次借物喻人,揭示人生也是如此,必须先苦才能后甜。

      结尾点题,暗示“我”能坦然接受生活中遇到的“苦”,并坚信这些苦最终会化作甜。

      这种布局的基本结构模板为:物的描写+物的特点→借物喻人

      四、素材创新

      素材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运用。新颖的素材是摇曳在寒风里的第一抹柳绿,是眺望在早春之头的第一束桃花,总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同一素材,如果反复使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一句话,素材选用时,需要一双慧眼,更需要一颗匠心。

      1、诗化

      在素材运用中,灵活引用和化用古诗词警句、格言名言,或为题记或为行文小标题或解释作品内涵或点名文章主旨,都会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举头已觉满眼春”的体验。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皎洁的月光透过纱窗,婷婷袅袅地洒进屋子。静观掌心如水的月光,恍惚间仿佛听到有人在轻轻吟唱。推开窗,探出头,睃巡着,聆听着......

      例子引用李白诗句,引出写作对象——月光图。然后以生动的拟人手法,配合整齐的句式,展示出优美的想象,反映出深刻的意蕴。

      古代诗词,名家佳句,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性。行文时,可选择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佳句作为“切入点”,通过诗化美化,可以将一个情境或一缕情思演绎开来,并赋予其审美意蕴。如《等待》开头: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是满怀希望的等待,等待归人回来之后的喜悦;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这是肝肠寸断的等,等千帆过尽,等心里的人出现。

      2、拾旧

      在素材选用时,一些广为人知的名人轶事材料最好慎用。如司马光砸缸,家喻户晓。不是不好,实在是例子“熟”透了,用多则“俗”。但司马光的“警枕”一说,却知之甚少。话说司马光奉旨编撰《资治通鉴》,即用圆木做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贪睡。当他枕在圆木上睡觉时,只要稍一辗转,“警枕”便会翻滚,将其唤醒。例子新颖,写进文章,会使文章生动。尤其是作为议论文的事实论据,更是新颖独到,富有说服力。

      3、翻新

      经验表明,对于那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倘若能从写作体式及视觉上进行一番包装打造,“新翻杨柳枝”,“旧知”也会变成“新闻”。如“飞蛾扑火”,一般人都赞美其为了追求光明而殉身不恤的精神,而如果巧取新角度,活用素材,便会使人产生别有洞天的感觉。请欣赏经翻新后的习作片段:

      飞蛾,固然勇敢,可是光和热并不可能属于它,飞蛾固执,只能留下一堆烧焦的碎片。流星的确让自己发光发热,可是那只是一闪而过,之后便灰飞烟灭,除了给人们增添弧线瞬间划过的记忆,别的什么也没留下。有人正是为了追求自己不可能得到的东西而自取灭亡,正如飞蛾扑火一般;有人正是为了追求那一时风光而付出过高的代价,正如流星幻灭一般。由此看来,有些追求,不要也罢。

      4、逆袭

      针对一些同质化的素材,不少学生因为缺乏独创的意识和能力,使得司空见惯的素材堂而皇之地进入到自己的作文中,活脱脱地做了“旧瓶装老酒”的尴尬事。如写歌颂怀念老师的素材多如牛毛汗牛充栋,但多数都以正面素材完成对主题的揭示。即便有采取抑扬迂回法成功刻画老师的好作文,仍然不难看出其中雕琢的痕迹。这主要表现在抑扬转换的突兀与不自然。然而也有人却反其道而行之,逆袭构思,一抑到底,主角身上的光亮似乎穿越了幽深的暗洞投射出来,照在读者的脸上,却暖在读者的心间。这样的创意写作,不得不让人为之惊叹复惊叹!请欣赏该文对素材的巧妙处理艺术。

      您的课堂对我打了样

      戈老师教过我一年物理,他高而瘦,一口黑黄的小牙,一副小眼镜架在鼻子尖上,看人时不经过镜片,而是低着头翻着眼睛越过镜框,目光如烛地盯在某个目标上,颇有喜感。他邋里邋遢,总爱光脚趿拉着鞋。

      升初三那年,姐姐到了我的班上。我总觉得有双眼睛在身后监视着我,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不紧绷着,那种感觉让我彻底崩溃了,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留级。费了一番周折,我来到了戈老师的课堂上,跟他学习了一年物理。

      戈老师是个有意思的人。我记得那天上课,戈老师突然叫端午来回答问题。班上从来没有一个叫作端午的学生,我们在下面左瞅瞅右看看,你看着我,我看着他,没人抬屁股站起来。他忽然又喊了一嗓子“端午”,小眼睛跳过小眼镜在同学间扫视,还是没有人起来回应。他拿起本子,凑到眼皮底下,往上推推小眼镜,眯起小眼睛仔细看了又看,忽然两手一拍脑门,老脸一红,说:“唉,眼真花了,不服老不行喽,是瑞许,我看成端午了,怪不得......”同学们都笑起来,瑞许便成了端午,在同学间叫开了。

      戈老师本名叫戈群乐,瑞许作为回敬就把中间的字省去,把名与姓颠倒过来直呼他“乐哥”。每当戈老师来上课,瑞许便蹲守在教室门口,远远地瞄着,等戈老师一转过拐角朝教室方向走来,就大声跟同学们报告“乐哥来了”。

      没有不透风的墙,戈老师很快知道了瑞许这一报复行为,他却不动声色。那一天,他故意走得快了点,瑞许喊完想跑来不及了,被一步踏进来的戈老师一把抓住领子摁在了当场。

      山洪一触即发。戈老师揪着瑞许走到讲台边,一如往常地讲起课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力学,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力。”说完,他用右脚鈎住瑞许的脚往前猛地一推,推得瑞许身子前倾,说这叫推;待瑞许身子前倾到快要趴下了,他又使劲往怀里一拽,说这叫拉;不等瑞许站稳脚跟,又抓了他的两肩用力向上提,以至于他呲牙咧嘴地不得不踮着脚尖着地,说这叫提;然后又按住瑞许往下压去,使他蜷着身子缩成一团,说这叫压。

      做完这些,戈老师也有些气喘了。他扶起瑞许,把他搂进干瘪的怀里,挠乱他的头发说:“谢谢瑞许同学的配合,回到你的座位上,我们接下来要细细地讲力学,你一定要认真听,不然......”没等戈老师说完,瑞许早龇着牙跑开了,边跑边喊“俺不叫端午”。同学们都嘻嘻地笑,除了再次加深了对端午这个名号的记忆,还牢牢记住了“推拉提压”的力学。戈老师与瑞许俨然成了一对欢喜冤家,一对“不打不相识”的忘年交。

      戈老师,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也成了过去的您,真想再听听您讲力学,也想跟你一样在课堂上撒撒欢,您的课堂却对我打了烊。

      这是一篇有关师生情的文章,构思角度新颖,情节生动。开篇先勾画老师的外貌,再写老师误读学生姓名,在班里闹出了笑话。然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也就此打响了。学生称老师为“乐哥”,甚至监视他的行动,最终受到惩罚。文中,作者一边写老师惩罚学生,一边介绍知识传授,可谓妙趣横生。至此,作者似乎都是用抑笔刻画戈老师。只是在文尾抒发了对老师的怀念之情,起到了升华主旨的作用。

      实践证明,一篇创新品质高的中考作文,不仅表现在标题、立意、布局、素材层面上的创新,其他的如开头、结尾、语言等诸多方面,都会有其非凡独到之处。对此,该文不再赘述。期待在以后的文章中,能够与大家进一步交流分享。

    【审核人:凌木千雪】
        下一篇: 镜子

        标题:蛙声十里出山泉(中考作文的构思怎样创新)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yuan/zhongxuezuowen/488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