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校园英语作文
文章内容页

西河纪事

  • 作者:雨泽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1-12-27 21:12:08
  • 被阅读0
  •   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春,作为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首届大专生,我从芜湖师专中文系毕业。拿着介绍信到芜湖县教育局报到,当人事科那位上了点年纪的瘦长脸袁科长征求意见问我想去哪时?我说了一句五六十年代电影中常见台词: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于是,就给分配到了天老地荒的青弋江边古镇西河。

      记得到西河第一晚,看的一场露天电影《早春二月》,是跟据柔石的小说改编的,由孙道临、谢芳和上官云珠主演。电影里的场景就仿佛都是对自己的暗喻……但我绝不可能成为萧涧秋的。

      西河古称茶庵,位于芜湖、南陵、宣城三地交界处,因是落在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原为明初洪武年间百姓挑圩筑堤时搭棚歇宿之处,聚为村落,因是扼水运要道,南来北往客户商船络绎不绝,渐成繁华集市。顺流而下的竹木茶炭以及山珍,与下游来的日杂百货,每天在这里交汇,或就地贸易,或擦身而过。

      鼎盛时,镇上店铺有一百多家,光是中药店有六家,自制中药,诊病配方。浴池有“沧浪园”“大乐园”“新新园”,最有名的茶馆叫“金谷春”“柳翠仙”,还有数家糖坊、槽坊(酿酒)。街呈南北走向,都是前店后坊,青石板和鹅卵石交替的路面,在每一处街口或者岔道延伸着江南古镇的喧闹与繁华。

      由于傍堤筑舍,为防洪计,圩堤逐年加土,故街面亦随之壅积增高,形成两边店铺人家的窗户与青石板街面平齐的奇特景观。无论里坡、外坡的居家或店堂,均为数进串连,由街心踏青石台阶逐级而下,低于路面一人深左右。

      清代,这里设立军事防务机构“西河汛”。到咸丰时,太平军与清兵皆筑营鏖战于此,拉锯四年之久,百姓蒙难,店铺倒闭。民国初年,集镇复于繁荣,码头上常日停靠百多条船只,连绵排开,河里歇有多少竹排木筏和运粮船,岸上就建有多少竹木商行、粮行和砻坊。中街内侧的芮家巷,下街外侧江东巷和徐会兰巷,整天人流涌动。但是东洋日本人打来了,多次飞机投弹轰炸和扫荡,古镇再遭重创。

      现存的徽派风格的清末民初建筑物,一律的粉墙黛瓦,彼此勾连,高低错落着。曲曲折折的街道,最窄处仅容数人擦身过,抬头只见一线天。下街头临河住户的后屋,多以几排粗大木柱凌空撑起,要么便是如悬崖绝壁那般从河底用大条石直驳上来,高拔数丈,汛期时任凭水冲浪击。

      我刚来这里时,河水丰沛而清澈,波光粼粼,一渡摇摆两岸客,来去多是采买人。每当东方露出鱼肚白,整个镇子就活跃起来。那些酱坊、杂货店、剃头店、箍桶店、竹器行,都乓哩乒啷响着,清一色的槽门接连纷纷卸下……街上人声活泼,主妇蹲在路口生起小火炉,扇出滚滚的白烟。提篮、担筐、拉车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向此会集。

      早年,镇上的茶馆里,可以品茗吃早点,可以议事、叙谊、谈生意,或者什么也不做,泡茶馆只是每天的习惯。堂倌肩搭毛巾手提长嘴铜壶,迂回应酬,循环往复轮番给茶客续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嘴快腿快手快,方能照应周全。只要有人招呼,立即应声而至,立身一定距离外,右手揭开茶壶盖,左手拎高铜壶,长长的壶嘴冲下,一点,二点,三点,热腾腾沸水注满茶壶,桌上滴水不落,行话叫“凤凰三点头”,堪称一绝。那些气定神闲的老茶客,茶斟上来,端杯闻一闻,轻轻呷上一口,却并不急于咽下,而是闭上双眼,含在口中,尽心去融入彼此……

      同许多江南古镇一样,西河也是诗情画意的性灵之乡。女子容颜清丽,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别具风韵;男人心性极是灵慧,多喜欢莳花弄鸟、养金鱼、扎风筝。雕窗屏风的人家,条几上摆花瓶,壁上挂字画自不必说,天井里和深墙院落大多都植香橼树,四周摆上花草假山和鱼缸。墙角苔痕,落花盈阶,都是文人雅居应有之意。

      这个安静如画的江南小镇,一直是萦绕在我心头的梦里水乡。相见亦无事,不来常相思。多少人间过往已经沉淀,便是岁月弥久,相见,却不如怀念。

      月上西河

      江南古镇很多,但还没有哪个像这般高高建在堤埂上,循着一条青粼粼的江,屋舍环匝,列岸耸峙。外人过来,放眼一瞄,兴趣陡增,于是上上下下看遍。许多影视剧,都来这里取景拍摄。中街立有一堵赋墙,上面《西河赋》是我写的:“乌篷扁舟,酒幌飘摇;杨柳芳草,徽商成名。春来江水绿如蓝,青石古道幽且长。曾经是雕梁画栋,院落沉沉;曾经是芭蕉夜雨,筝弦悠悠。高檐挑月,洒辉半街之朗朗;佳人悦目,增美一水之泱泱。茶舍窗明,客栈灯暗,苔痕上阶绿,水流多少事……”

      当一轮圆月为古渡口洒满如霜的清辉,抑或是一弯古典的幽月转过高高马头墙耸成的巷口,照着那些翘角飞檐、小巧的庭院和优雅的月洞门,清风拂过,风铃摇响,传到耳底尽是往日的悠长余韵。还有那些有雨的秋夜,雨打芭蕉,纱窗寂寞,若是听到青石板小巷传来一串幽沉足音,该会唤起多少别样的心情意绪呵……

      去年深秋,我在古镇住了一晚。月亮很大,夜风生寒,瓦砾草丛间,偶有微弱虫声传出。看望了一位老友,他送我回住宿处时,特意到渡口处转了一下。一大片野菊黄花被月光照亮,时光之河,幽深辽阔,数点孤星远在天边,话题落到了我当年写下的一首《渡口送别》上,朋友的口里断续就诵了出来:“过客一样的黄花季节/在生命高高枝头闪亮/将照耀谁的小屋/仿佛前世/前世的前世/伊人临水/唯我翘首作别前路/这最美丽的河流呵/静静地漂流过/那年渡头送行的翠堤春晓……迢遥长路/帘幕重重/时近时远的容颜/可有缘分与风聚散……”

      一个古朴宁静的小镇,应是传承文化和记忆的地方。从芮家巷上来,是一家中西合璧的“西美咖啡厅”,青石门框上方还存留着“录像厅”三个仿宋油漆字,这是西河文化站旧址,我那时经常过来借书翻阅报刊。戴眼镜的方立中先生形容清瘦,是镇上文化名人,右派平反后担任文化站站长,他的三个女儿三朵花,明眸大眼,辫子长长,下河洗衣担水,腰身闪闪走得如同风摆柳。当年的“陈家大酱坊”,现在已改成一个高档客栈。保存在西河城市记忆馆内,有一块光绪二十九年八月的“西河公所”石匾,但方立中先生给我看过一方桌子面大的珩琅宝刹图,是更早的清人画的,也不知此图现在何处?新四军三支队五团曾在西河深入开展民运工作,同日军激战过,新四军纪念馆内有详情介绍。

      有一个北京的画家来古镇落户,门头牌子写着“朱明德画画的地方”,可以想见其内心是怎样的从容与安宁。还有一位姓杨的成名画家,常来画画写生,有时带一大群学生来,有时一个人来,什么也不画不写,只在河边坐坐,听听水声和鸟语。

      我一直认为,作为古镇,保留了原居民的西塘和南浔是最为出色的。西河也保留了原居民,保留了烟火气里真情况味。进出人家,看看,聊聊,仿佛是走访亲戚。老街有点灰暗破旧,但绝非仿品复制品,就如同万年台、文昌阁、吕祖庙、八面佛等遗址,它们都曾在日益远逝的年代里真实地存在过。下街头河埂内侧房屋店铺多为数进串连,实际上也是抄近路的通道,从街心青石台阶下来,穿过住户共用的锅灶厅堂,一直走到后门亮堂处,再下到埂脚底,踏上通往圩内的小道。眼下,很多房屋坍毁,院落里长满杂树,空地上种菜,荒凉和沧桑也是一种美感。

      将古镇历史化身为民俗集市,“月上西河”民俗文化节已经办过四届,有喷火变脸、汉服婚礼、皮影戏、放河灯、投壶等内容。去年的主题是“西河探秘•广寒相会”,游客与居民互动体验,在一起吃百家饭。有人穿一套汉服,行走在青砖灰瓦的巷子里,能拍出很多浸透文化气息的美照。

      晚风习习,河岸枕水人家窗户渐次亮起……月上西河,树影婆娑。月朦胧,鸟朦胧,犹如在梦中!

      渔 趣

      镇上早年有糕饼店“王义降”“元泰和”,加工糕点花色繁多,尤其是方片糕制作精细,片薄匀整香甜而远近闻名。现今名小吃,乃是西河馄饨、羊肉、蛋糕、油炸臭干子。这里,特别要讲一下青弋江小鱼。

      西河江清沙白,盛产一种当地人喊做“棉花条子”的小鱼。此鱼体狭长,圆滚滚的,大小如一根稍细的胡萝卜,鳞片上有迷彩麻点,头骨隆起,嘴前突,这样有利于在沙里啄食。有月亮的晚上,就成群结队跑到浅水处来觅食嬉乐,将水面拨弄得银鳞万点。所以,它们也就很容易被粘挂在渔人的丝网眼里。其肉细嫩,刺极少,以文火煎烤成焦黄色,下调料搁水煮透,入口香软,回味鲜,缠绵细致而挥之不去。当地人惯常以“棉花条子”炖糟,味道真是呱呱叫,鱼在饭锅里蒸出,盛在白瓷盆子里,褐黄的鱼体上,粘满白生生的被油脂浸透的糟粒,尝一口,又甜又咸的鲜嫩中溢满酒的醇香味,真是风味别致。若是把“棉花条子”用盐腌后,再裹上面粉炸酥,和骨吞渣,香脆可口。

      楝树开花、青豆鼓荚的初夏,我通常在早上踏着露水下到河边,寻夜渔的小船专买清一色的“棉花条子”。那是一种低平地贴着水的方头小船,头天傍晚就开始捕鱼,多是一双夫妻,有时是一对父子或兄弟,一人坐船头弄网,一人坐船尾划桨。捕到了鱼,或养在船前一个隔舱的水中,或装进篓里,浸入水中悬于船后梢。到了早上就把船停在靠近小镇渡口的沙滩边,有人来买鱼,就拎起竹篓,或拿一捞网去前舱里兜抄,抄得鱼噼里啪啦直跳,水花四溅。“棉花条子”这种鱼总是出水就死,当然享受不到竹篓或水舱的待遇,就搁在竹篮里,任你挑选。那些渔船,都有着陈年暮岁的色调,免不了这里渗那里漏的,总是当家的渔人弓着脊背拿一个硕大的蚌壳往外舀水。你挑挑捡捡弄好了,他才望一眼你,慢腾腾停下手来给你称秤,报账,收钱。

      夏天晚饭吃得早,就有许多人去看起拦河罾。拦河罾是在河道里安置的一张特大的网,有半个篮球场大。岸边栽着两根高高的毛竹撑杆,杆顶上有滑轮,升降绳穿过吊在撑杆上的滑轮与绞盘连接。大水过后,有些地方加固的草包一个个堵在那还没有清除掉。站在高高的堤埂上,清凉的水腥气扑面而来,河里有几条渔船,一些船民在堤边建了些矮小的房子,水都退到房子下边去了,但涨水的印迹却清晰地留在窗台上。罾网起水时,可以听到网里鱼虾的扑棱声,西下的残阳照射过来,一些网眼里银亮亮地一闪,这是被嵌住的小鱼——鳑鲏、餐条子多是给挂在网眼上。运气好的时候,碰上过路的鱼队伍,一网出水,能捞起一两百斤呢,河鳗粗得像胳膊,大草鱼有几十斤重,胖头鱼的鱼头比小孩的头还大。

      有趣的是,在拦河罾的上下游不远处,还有搬小罾网的,这种小罾网只有四五米见方,用两根交叉细竹竿对角绷起即成,有一根绳子直接拴在网架上,守株待兔似的等上一会儿,用力拉起绳子,罾网就出水,有时候很有收获,网心里有鱼儿乱跳,有时候什么都没有捞到。

      小馄饨

      许多人大老远跑来,就是为了尝一碗西河的小馄饨。

      早先,小馄饨都是挑担子人下的。镇郊戏台下,总少不了热气腾腾的馄饨担子。担子的一头,下面搁木柴,上面炉子上置一口钢精锅,锅里是待开或已开的沸水。另一头是个简易柜,里面盛有碗勺、铁丝爪篱,上面放一方型盘子,里面摆着包好的混饨和馄饨皮、肉馅、葱、胡椒、猪油、酱油、醋之类。平衡功夫好的人,挑着这样的担子,不要手扶,只管拿着两块竹片边走边敲打,嗒,嗒,嗒嘀嗒……想吃馄饨,就会闻声而来。

      深夜街头昏黄的路灯下,那担子的一头柴火红红,锅里热汽腾腾……旁有小桌小凳,有人过来,招呼一声,或是抓一把成品下到锅里,或是现包现下。包馄饨手法极快,左手托皮子,右手小竹棒挑点肉糜往上一抹,手指捏着一窝,扔到一旁。再看这边锅里,水滚,馄饨浮上,反复几次,皮薄得能看到馅心的一面朝上,必熟无疑。几分钟光景,一大碗热气腾腾、汤波荡漾的馄饨就下好端上来。这种皮子薄到透明的小馄饨,只须嘬吸,入口即化。那香气,那暖暖的感觉,总能诱惑夜归的人。

      馄饨下得最好吃的师傅住在一幢带天井的老旧的大屋里。有时阴雨天不出摊,我就拿一个大号搪瓷缸穿堂入户去他家中等候。去早了,看他剁馅打皮子,也就知道其中是很有讲究的。馅要用当天宰杀的猪前腿夹缝肉,八分瘦两分肥连筋带绊的,若是纯精的后腿肉反而不好。师傅双手各持一把刀上下翻飞,直把一小钵子肉剁成肉末。再用一根圆筒状的棰棒敲打,肉打得越久,越熟,越打越膨胀。打到最后,喷起的肉茸会起丝,极“粘”包馄饨的竹棒。擀面皮要入碱,分量掌握不好跑了碱,在猛火沸汤里一煮一冲,馄饨就会破皮。擀面时加入鸡蛋,能擀出最佳效果,所谓“薄如纸,软如绸,拉有弹性,吃有韧劲”,就是这效果。这边,他老婆把擀好的皮子垛起来,拿刀切成二寸见方若茶干子大小,一般十张皮放秤上称一下正好一两,再裹进一两馅心,便是一客小馄饨。

      小馄饨不似水饺和面条,不是用来撑肚子的。吃这种小馄饨,纯粹就为了味道,为了享受那碗热气腾腾的鲜汤——不求吃饱,只求口味。小馄饨要的是皮薄,肉馅不能多,多了就荒腔走调不是那味儿。小馄饨汤水甚为重要,先在碗里放好盐、酱油、猪油,尤其不能少了一撮焦黄油渣。用开水冲兑,以免汤水混浊,再用笊篱捞入小馄饨。十个似穿了柔软蝉衣的小馄饨在碗里还轻轻地打着转,几颗嫩绿的小葱撒在上面很是养眼好看,用汤匙稍稍搅动,但见一片片羽衣缥缈,裹一团团轻红,上下沉浮飘摇……舀上一个吹一吹,牙齿轻轻一叩,满口的汁水,真上香鲜透骨!

      珩琅山

      隔着青弋江,珩琅山在古镇东南一公里处。山不高,却实实在在是一座佛山,历史上曾经庙宇遍布,香烟缭绕,有“小九华”之誉称。因为天竺僧杯渡去九华山前,先在此修行,便又有“九华佛光出珩琅”之说。

      珩琅山突兀峥嵘,孤峰独秀,形若日本富士山。湾西公路由东北迤逦而来,铜南宣高速东西穿越,垂若织带;弋水西流,望之俨然的古镇西河似巨艨待发。这里的人家,户户广植桃李,烟柳三月,杏花的红霞,梨花的白云,掩映着青砖红瓦的屋舍,加上菜花黄麦苗青,远远望去,确有画中仙境之感。早先年年清明时节,从三县四镇来登山赏景的游人如织,商贩臻至,形同赶集。

      过去,山顶有白云池,池下有代明湖,天光云影,水清如镜,放生之龟鲤悠然乐游其间。山腰有八洞,洞洞有寺宇,暮鼓晨钟,香火鼎盛。最早庙宇兴云寺,为杯渡所建。杯渡吃鱼啖肉,衣不蔽体,破冰洗澡,趿履入市,唯身不离两物:一饮酒之芦管,一渡河之木杯。一日,云游浪迹至珩琅山,见幽壑深崖,云蒸霞蔚,紫翠万状,弋水环绕,碧澄如练,帆影缥缈,一时禅心大悟,遂住洞研修,深耕佛经。常去仙人石上仰躺,昼听松涛,夜观天象,时间长了,石面磨得光滑如鉴,后人称之为“杯渡岩”。杯渡后来又到九华,在大安禅山峰修建化城寺。只因佛门后世对此形骸放浪的酒肉僧讳莫如深,隐匿其功,推戴地藏为化城寺开山祖师。

      随着时事变迁,九华山名扬四海,珩琅佛地却寂寥堙沉。当年庙宇巍峨,僧众如云之盛况,至“文革”期间已无迹可寻,唯西南山坡残立七层砖塔一座,茕然兀立,独对远天。此为六面七层宋塔,我见过修复前真身,顶端斜倾,摇摇欲坠,塔刹是当年被日本鬼子三发迫击炮弹打歪的。老人们告知,民国年间塔下原有十王殿古刹一座,规模宏大,僧人过百。日军占据时期,挖壕筑垒达两年之久,十王殿古刹数遭兵燹,毁于炮火,就连后建的塔子庵,也成一片废墟。

      珩琅山佛踪不胜枚举,然真迹至今仍存者,仅珩琅塔与禅师洞。禅师者,杯渡也,洞深丈余,在南麓半山绝壁处,四周开满风车花和白檀花,空山啼猿,白鸟滞飞,于此洞绝世修行,该需何等定力呵!不知谁在洞内仿铺了垫盖,旁有稍大之斜跨岩穴,称之“精舍”。屋坡巨石上依稀沧桑有刻,记述梁武帝来此拜会杯渡之事。

      珩琅山眼下共有三座复建寺庙,山北观音寺、山顶灵观寺和西南半山腰华严寺。十多年前,华严寺有俗名胡六斤法号果青的僧人61岁圆寂,置塔后山坡,三年后开缸未腐,遂供于西侧平房石灰瓮中。一次,我陪同一批北京来客观瞻,几位报界大佬皆惊呼难得一见!眼下已修起应身宝殿,又称真身宝殿,移入镀金的“肉身菩萨”,让后辈修行者敬仰。

      去年记节下午,我在山顶灵观寺,正好赶上一场法事。法物幢幡,佛殿庄严,十多黄衣僧人时坐时行,礼忏诵经,超度亡灵。秋风飒飒,红日西坠,远望沉烟心似洗……而江水源远流长。一花一世界,一念一菩提,于是口诵四句:

      禅庙依珩琅,烟华秋复春。

      黄衣飘带处,杳邈木鱼声。

      来去流连梅溪塘

      梅溪塘依傍珩琅山,面朝青弋江,不远处就是古镇,流云徘徊,有梅临溪,清光照影,充满情调……当年梅尧臣笔下“梅花溪上村”,描绘的就是这里的美景吧。眼下,因有大面积花田在侧,繁花灼灼,青山四围,于是又称玫瑰谷。

      周边有我许多学生,他们中有人在珩琅山下养鹿、经营果园、建鳄鱼山庄,算起来也都是五十上下的人了。早先就曾听闻学生家长说过梅溪塘有来历,不仅梅尧臣后代世居,又传朱元璋二十世裔孙也埋骨此处,还附依了一个周瑜和小乔的传世爱情故事,算得上是历史文化深厚。

      江南暮春,一年最诗意动人的时节,绿柳堆烟,处处啼莺,水塘边开满粉红的野蔷薇和如雪如绫之白的金樱子花……我又一次来到梅溪塘,和几个朋友一道,为爱梅溪好,来寻玫瑰花。玫瑰谷花期会从4月底持续到10月中,“五一”期间是最惊艳绽放的盛花期。花期如此之长,花朵如此热烈奔放,真的是美爆了!其实它们应该就是月季,和玫瑰蔷薇一起并称“风流三姐妹”,玫瑰最香,月季最艳为“花中皇后”,但在欧洲,她们都叫玫瑰。眼前,这一大片炽热洋溢的花海,宛若张扬着万千姹紫嫣红的旗帜,把山野渲染得美艳至极!

      大朵大朵盛开的花,红的像火,白的如雪,黄的似金,粉红的如霞,还有轻白浅紫的小朵蔷薇,只一眼就让人心动,随手一拍便成唯美的回忆。走在田埂花间,醉人的芬芳,一点点渗入灵魂深处……抬眼蓝天白云,远岫苍苍,恍若遗世,每朵花每一蓓蕾都让人格外珍惜!想到孔子带着一群弟子远足沂水边,“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一路欢歌吧,可那春寒的沂地如何比得四月的江南?人生远旅茫茫,诸多劳顿,芳草斜阳,但醉情伤,何如赏花、歇心,找回这静态时光。

      回到白墙青瓦、庭院深深的村中,一盏清茶,足可洗尘。檐廊天井,临窗而坐,由花格漏窗看外面林木扶疏,正所谓构园无格,借景有因,如此纯美,能不依依?自梅溪塘徽派民宿村修建之初,我就多来流连。2018年盛夏,曾与几个年轻记者在相去不远的森林小木屋住过一夜,早餐就是从梅溪塘这边送过去的。去年柿红晚秋,在住过西河“金谷春”后,又陪几位友人游览珩琅山,至暮来此餐饮投宿,为的是次日早起踏露徜徉于花海。

      因山得灵,以水见秀,漠漠水田之上白鹭翩飞,有几匹马在悠闲地啃食青草。“归归儿——”“归归儿——”三声一度的杜鹃鸟在云端里一声递一声响亮地叫着,声音像被水洗过一样。村落已融入田园湿地和树林中,石板小路,花开野溪,清新的草木气息扑面而来,一步一景仿佛置身于古徽州一般。因为许多民宿是我取名,由著名书法家吴雪题写牌铭,看着诸如“梅溪坊”“沁芬阁”“溪语轩”这些檐头标识,心里自是颇为热乎。推门而入,幽清院落,簌簌落花,园蔬佐酒味更香。

      又回到属于我的月夜了,与前两次一样,我独自走在幽暗的林间小道上,月光像轻柔的白纱,将整个乡野都包裹起来。偶有从花丛中飞来的甲虫撞在脸上,蛙鸣阵阵,远处传来几下狗吠,一切是如此安静,朦胧而神秘。这份独一无二的寂静中,隐藏着我无比熟悉的乡村气息……在城市里,是找不到月夜的。而且,只有乡村的月光才是流动的,过滤尘世的喧嚣和繁杂,让人回归心灵的宁静。

      回到宿屋,推开窗,一轮明月,离得好近哦……苍穹浩浩兮,月皎然,愿今夕无亏兮,无亏我名“邀月楼”!

    【审核人:雨祺】

        标题:西河纪事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yuan/xiaoyuanaiqingwenzhang/693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