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校园英语作文
文章内容页

访金寨

  • 作者:笑君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3-06-02 23:46:25
  • 被阅读0
  •   金寨,地处大别山腹地,是著名的将军县。

      金寨虽属六安市,距合肥并不遥远,也就是150公里的行程。可是,我很多次到六安,或是到六安地区的其他地方,都因为错过了机会,而没有到过金寨。

      2023年的“五·一”假期,跟随着儿子、孙子们的短暂出游,总算实现了到金寨的愿望。

      一、拜谒红军广场

      到金寨,不到红军广场,是不可想象的!

      自1929年5月6日立夏节起义的一声号角,中国红色革命的又一个策源地便在大别山地区,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地蔓延开了。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金寨,先后组建了11支主力红军队伍,有10万儿女为国捐躯。著名的红25军,红28军都是在这里建立的。而且,经历了重建、再建的艰难岁月。这里,走出了洪学智、皮定均等59位开国将军,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

      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在这里建立了前线指挥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到处都留下了革命者的足迹。

      红军广场,占地25万平方米,由塔、馆、堂、碑、墓园、广场等组成,是一处红色革命的教育基地。

      我们是中午时分到达的,阳光明媚,清风徐徐。站在广场的一角,抬起头来向上看,只见台阶一级一级地向上延伸着。此时的气温有点高,脱掉了外套,穿一件短袖衬衣也感觉满身是汗。

      看着台阶,我那十多岁的大宝贝孙子,有些发杵。五岁的二宝贝孙子是天生的牛犊,还不知道什么叫累,愣愣地缘台阶而上。我看了看大宝贝孙子,说道:“一定要上。因为,这里纪念的人和事,都是我们不能忘记的。”

      我指着正在登台阶的二宝,说:“要像他那样,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才能上到最高处,才能看到我们应该看到的过往!”

      大宝贝孙子点点头,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抬腿便向上登去。

      这一组台阶有49级,寓意49年人民获得了江山。台阶之上,一组浮雕迎面而立。浮雕的主图案是杜鹃花,也叫映山红,讲述的是立夏节起义的故事,两面红旗迎风招展,红军手持钢刀、长矛,愤怒地向着敌人冲去。画面栩栩如生,精彩生动,准确地刻画了起义队伍的英勇与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浮雕的背后,是一个圆形的平台。站在平台上,既可以眺望广场及其远处,也可以让瞻仰的人在此小憩片刻。

      平台向上,依旧是台阶,共59级,寓意金寨县走出了59位将军。台阶之上,便是烈士塔。站在台阶下看塔,感觉很高,高到耸入云端,气势宏伟,庄严肃穆。塔顶是平的,与蓝天相谐,与白云相融。塔面的上方,镶嵌着一枚红五星,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塔的正面,镌刻着刘伯承元帅的题词:燎原星火。字体端庄、厚重,深沉,如同元帅的为人,坚毅、果敢、睿智。

      烈士塔的背后,依托着一座青山,便是红军纪念堂。一座八角形的二层建筑,酷似红军的八角帽,寓意红军精神永放光芒。红军纪念堂几个金字,是由洪学智将军题写的,金光璀璨,典雅凝重,是在告诉着世人,当年的这里,发生着怎样的血雨腥风!

      纪念堂两侧的长廊上,镶嵌着许多领导人题词的碑石。纪念堂内,陈列着老红军的照片、英名册、雕塑,还有11支红军队伍的列表。

      纪念堂的后面,就是红军烈士墓园,安放着182名革命先烈的忠魂。

      凡是来到红军广场的人,无不怀着崇敬的心情。我领着两个宝贝孙子,在浮雕前,在烈士塔下,在纪念堂广场上,分别留下了这不能忘却的记忆。两个小家伙,真正的顽童,不知道革命的概念,更不懂得烈士的含义。拍照时,总是要做出一些调皮的动作。然而,他们却在无形中受了浮雕上英雄形象的感染,一个伸出手臂,似要冲锋;一个打着手势,还用眼睛瞄准,做出要射击的姿态。我没有阻止,认为英雄们不会怪罪他们的不恭。英雄们期待的不是温室里的小苗,而是能够继承他们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与志向!

      二、翻越大别山

      辞别红军广场的所在地——梅山镇,下一站便是天堂寨。

      天堂寨,位于金寨县的东南部,两地相距约120公里。按说,这个路程,对于驾车来说,也就是一脚油门的事儿。然而,在大别山区,即便不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样有着说不尽的行路之艰难。

      从梅山镇,去天堂寨,有两条路。走西线,有一段高速,再走环山线,路程稍远些,也错过了许多景点。走东线,清一色的盘山道,既近了一些,还可以走走停停,看看歇歇。无论走哪条线,都是翻山越岭,跨过大别山。

      大别山的最高峰白马尖,就在金寨县与湖北省的罗田县交界处,海拔1777米。大别山的许多山峰,海拔也都在1500米以上。

      出了梅山镇,绕过梅山水库,便是山道了。这条路的前端,叫映山红大道。接着,便是G529国道。据说,这条路很早以前就有了。当然,早年间只是一条羊肠小道。近几十年来,经历了不断地截弯取直、劈山凿隧、填涧拓谷等多种方式的改造,已经成为柏油铺面,双向两个车道,如一条玉带似的山间旅游干线。路面平整如镜,标线清晰如虹。尤其是路边靠悬崖的一侧,修成了高约50厘米的防护墙,垛堞分明,稳固似长城。而靠山的一侧,要么绿植覆盖,要么张网护石,使得驾驶安全有了充分的保障。

      路在山间延伸,车在路上穿梭。车,一会儿在山的左侧,一会儿又在山的右侧。一转眼,车子在下坡;还在愣神呢,车子又上坡了。让人的视觉,总是离不开山的阻碍。但是,车子一直是在向上攀爬着。坐在车里,感觉不到人在山的什么位置,倒也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偶尔,透过挡风玻璃、车窗,会看到前方,或左右两侧的远处,一条如蚯蚓似的路就盘绕在山腰间,上面距山顶还有看不见的高程,下面离山涧更有无法预测的深度。顿时,便觉得头皮发麻,手也在不知不觉中紧紧地抓住了座椅的边儿。好在,防护墙阻挡了看不见的危险,心底里依旧是坦然的。

      车子行驶到了什么地方,若不看路边的指示牌,坐在车里的人根本不知道。可是,渐渐地,我的耳朵却有些闭气,只有吞咽一口汢沫,才觉得耳门被一股气流给撞开了。这时,只听儿子说:“这里是西风口,差不多就是大别山的山顶。我们停一下,看看风景再走!”

      车子在路边的一块缓冲地带停下了。下得车来,站在防护墙内,一缕缕的风扑面而来,很是清爽,即便阳光灿烂,只觉得晒人,却不感觉热。放眼向路外望去,路下是看不见底的绝壁,吓得我和太太不约而同地拽住了两个宝贝孙子的衣服,还使劲地往身边拉,仿佛一不小心……

      看天,蓝天白云就在头顶上,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摸着了。当然,手只能在空中挥舞,却什么也够不着。

      看山,远处的山,高的低的,依旧是一峦又一峦的连绵不断。近处的山,树木、石头,清晰可辨,却又无法说得清,是什么样的树木,是怎么样的石头。

      回过头来,看脚下的这条路,向前要穿过的,正是一个山涧。路的两边,依旧是山。站在我的位置看这山,就是两个土包子。可是,两山夹峙下的一条路,如同一条深深的巷子,向远处延伸而去。两座山的外侧,非悬崖即绝壁。人走在这条路上,就好似在走独木桥。两座山头上,各驾一挺机枪,或是放置一些滚木雷石。试想,这样的一个关隘,什么人能从此通过?

      我暗自思忖:名曰西风口,真的是名副其实。然而,西风再烈,恐怕也不如人烈吧!

      忽然,我的眼前闪现着当年的红军,当年的新四军,当年的解放军。这里,一定是一处战略要塞,一定发生过生死存亡的战斗。

      凭感觉,吴焕先军长,许继慎军长从这里走过。徐向前总指挥,李先念军长从这里走过。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也一定从这里从走过。

    【审核人:站长】

        标题:访金寨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yuan/xiaoyuanaiqingwenzhang/63643.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