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校园英语作文
文章内容页

史红雨先生律诗赏析(十八)

  • 作者:皋南抱朴子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3-03-15 15:24:28
  • 被阅读0
  •   (69)短歌行(一三六)

      春风常识面,秋水惯传神。

      四季心灵动,吟诗应创新。

      史公好诗!首联“春风常识面,秋水惯传神”的“惯”与“常”可以互训。首句“春风常识面”,是拟人也是比喻,主要是为做人立高标,此句也可以看作是“常识春风面”的倒装,而这种倒装完全是为了因应诗词格律形式的需要。“春风”自古至今多用来比喻富有朝气的面容,比如“春风满面”,比如王半山在《明妃曲》里写王昭君,就有“画图省识春风面”的句子。当然也可以比喻一种虚怀若谷的情怀,比如“春风大雅能容物”。因此,诗人的“春风常识面”既是说待人接物要面带春风,要和蔼可亲,也是指一种和气可亲的人生态度。第二句“秋水惯传神”,也是拟人和比喻,主要是为艺术创作立高标。句中的“秋水”一般是用来比喻绘画或吟诗作文要格调高雅,要不落俗套,比如“秋水文章不染尘”。总之,这一联是强调在待人接物方面要给人以春风般的温暖,在创作诗画等艺术作品上要雅致,要保持纯洁而清新的艺术风格。事实上这一联作者所立的做人和艺术创作的双标是很高的,是德艺双馨的高标准,一般人只怕是不易做到。但这应该成为我们所有人所努力追求的目标。第二联“四季心灵动,吟诗应创新”里的上下句间,有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即是说诗人只有有了一颗四时都“灵动”的心,才能在艺术创作中不断创新,不断推出好作品。可是这“条件”之高,非人生修养和艺术修养高深的人很难企及,因此这“结果”也就不容易达臻。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要向这个方面努力。这首诗以拟人比喻和对仗出之,既高雅又灵动。好诗!大赞!

      (70)进九吟

      进九不寒沐暖阳,身舒令我结愁肠。

      异常气候敲钟警:低碳达标使命长。

      :史公好诗!首句写对“暖阳”的“舒适”的感受,第二句,如舵急转,以“结愁肠”三字提出问题,诗在一起一转之间,力道千钧,令读者迅雷不及掩耳。笔法新奇,不落古人绝句法则之窠臼。第三句因天气“异常”提出“警示”,诗舵再转。末句提出今后在碳达标上的使命不容乐观,乃是任重道远。

      诗的特色是寓一重大主题于短小的篇幅之中,且游刃有余。诗在结构上一转已奇,再转更奇。诗在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和针砭时弊的社会责任感令人钦佩!

      (71)问雪

      冬梅满树红,笑脸唤春风。

      白雪何来晚,莫非要旷工?

      诗的首句“冬梅满树红”,以浓墨重彩,用铺陈描写的赋笔描绘了春意盎然的红梅形象。第二句“笑脸唤春风”是用拟人化手法,是赋可爱的形象和满腔的热情于红梅来呼唤春天的来临。第二联以首联的梅盛开,春将至为背景,逼出下联的疑问:“白雪何来晚,莫非要旷工?

      ”,莫非这“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的白雪今冬莫非是真的要缺席吗?

      全诗区区二十个字先赋笔再比拟,再以梅花盛开为背景设疑发问:于第二联转接一气呵成,结构严谨。全诗以满树红梅衬托想象中或许就要旷工了的皑皑白雪,形象艳丽,画面灵动,设疑发问,引人入胜,读后,使读者获得满满的审美的愉悦和新奇的精神满足。好诗!

      (72)红雨随心

      桃李成蹊径,江山入画图。

      东风来问我,有否创新无?

      史公好题!沈德潜有“相题”之论。谓“猥琐尖新淫猥之题,可无可作也”!就是说,如果诗文的题目不好,使人宁可不作。史公这首诗,首先是有好题,而好的诗题会启发诗人发抒美好的情思,题出正能量的诗词作品。所以,好的题目即是使人可以写作成功的一半。“红雨随心”,题含双关。一是诗人自道也,因为诗人自名为“红雨”;二是暗引毛公诗句“红雨随心翻作浪”。古人有引成句为诗题的习惯,并每每于成句前冠以“赋得”二字。史公不加“赋得”二字,是因为他这题除是引文之外,还与自己名讳相关。

      首句“桃李成蹊径”,句有双关意,一是说春至深酣处,桃李纷游,人如织,百花园中,早已被游人踩出一条道来。二是来自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成语。意思是说,人们可以但凭自己努力做去,得失不必计较,社会自有公论。在这里,这句诗既是公论,亦诗家自况语。凡诗得双关意,便是好句,寄寓越多,诗意就越深邃。第二句“江山入画图”,这是写春天的祖国山河美丽如画。但凡美者,皆曰如画。一说山河如画,就能勾起读者无限的想象:它让我们想到山之美,让我们想到大别山的灵动,和五岳的峥嵘;让我们不由吟诵起辛弃疾的“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诗句来;它让门我们想到水之美,想到长江的婉约,黄河的奔放,西湖的秀气,太湖的温良,大海的深邃,让我们吟起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和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来……诗家立意之高,足令凡庸辈难以望其项背,又更何谈继其后尘。自古诗文每以山河为念者,十之八九,皆是格高之作;纵是小诗,亦堪称大作!史公是矣!第三四句,转接一气呵成,诗以拟人出之,气势不凡。又将求新求变之诗心跃然纸上!诗人在诗的结尾处不以力道取胜,而以新颖为标格,令人赏心悦目。好诗!

      此诗立意高远,正能力作;每以双关语出现,寄寓良多;诗人立足高处,着眼大处,家国情怀,纸短情长;又于诗的转结处富于新颖情调。高!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精华:落叶半床

    【审核人:站长】

        标题:史红雨先生律诗赏析(十八)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yuan/xiaoyuanaiqingwenzhang/58409.html

        赞一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