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校园大学生活
文章内容页

金蛇狂舞

  • 作者:逸鸿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1-11-28 14:35:11
  • 被阅读0
  •   ——欣赏北京2010端午音乐会

      很久没有听交响乐了,为了款待朋友专门去听了一次北京交响乐团的音乐会。只是音乐会标题有点牵强,名“金蛇狂舞”。

      演出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指挥由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国音协表演艺术委员会主任谭利华担任。这是一位中年指挥家,仪态翩翩,表情似笑非笑,指挥娴熟生动,给人印象不错。在音乐会现场,听的是音乐,看的就是指挥了。那种全局的把握,力度的释放,用近乎舞蹈的动作牵引着旋律,为交响乐本身增添了视觉的色彩。现代音乐厅是圆形的,我们正好就坐于乐队的后方,可以直面观察指挥者。而指挥不用回头,就可以与我们这部分听众意会交流,很有意思。

      第一首乐曲就是《金蛇狂舞》,这是将聂耳的著名民乐曲改编的,觉得有失原味。将民乐曲改编成交响乐,并不是都能成功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何必生搬硬套。甚感不妥。

      第二首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一奏响,方进入到交响乐的境界,这时才有感觉。

      施特劳斯的《拨弦波尔卡》好有味道,全部演奏都是小、中、大提琴的拨弦,指挥只有来点小动作,快失业了。而演奏到《快活波尔卡》,指挥才有了用武之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在交响乐中是不可或缺的,以致最后的结束曲都是以他的《蓝色的多瑙河》而谢幕。

      柴可夫斯基在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的选曲确实好听,如《长笛舞曲》、《阿拉伯舞曲》、《俄罗斯舞曲》极具特色,怪不得在北京一段时间发烧友们曾经风靡老柴的作品,以作为音乐的流行品位,似乎不听老柴就不懂音乐。挺有意思。

      舞剧《白毛女》选曲给人以亲切感,穿插在众多西方情调乐曲中恰给听众一种节奏的放松,一种熟悉的惬意,一种东方的清新。不过,管弦乐《茉莉花》还是不敢恭维,不明白要改编为什么不改编成小提琴独奏或协奏曲?生生地把江南浣纱女弄成虎妞的模样,这是否是把艺术当成技术的思维趋向,不得而知。

      歌剧《卡门》的曲子自然也有一席之地,最煽情的当然是其中的《斗牛士之歌》,弄得全场观众跃跃欲试……

      最后的结局很不错,献花之后,三次谢幕,三次献曲,出现了新年音乐会式的互动高潮。总而言之,台上台下,演员和观众都很满足,这也是别的艺术演出形式难以达到的状态。说句时尚的话,这就是和谐,美满,共赢。

    【审核人:站长】

        标题:金蛇狂舞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xiaoyuan/daxueshenghuowenzhang/582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