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刘军:竟有如此狠心妇——人格与学历的分离

  • 作者:美文苑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2-01-13 11:51:40
  • 被阅读0
  •   28岁的留美女博士陈丹蕾,把在美国一同留学的丈夫何磊给枪杀了。陈丹蕾作为一个高智商、高学历的女性,竟然亲手炮制了一桩凶杀案,而她的犯罪对象竟然是自己的丈夫,她因性格缺陷枪杀丈夫,作案后淡定与遗体共处一周。七天之后陈丹蕾将丈夫“分尸”,并且装进了四个黑色塑料袋中,开车载着丈夫的尸块抛尸荒野。虽然她女扮男装并用丈夫的护照回到了中国,但最终还是被上海浦东警方抓获,经过审判后判处陈丹蕾死刑,后来又改判为无期徒刑。2019年,陈丹蕾被提前释放的,虽然她蹲了十几年的监狱,但是却无法抹去杀人犯的恶名,更无法偿还死去丈夫的冤屈。重获自由的陈丹蕾仿佛并没有任何罪恶感,并且还对媒体放话希望找一份翻译的工作。

      “陈丹蕾杀夫案”虽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生活中却不乏这样的案件屡屡出现,作为一个清华大学的博士生,以及有留美经历的留学生,本应该拥有远大的前程。

      可是陈丹蕾却因为偏执的性格,就“以爱之名”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这样的人需要用一辈子去赎罪。

      掩卷沉思,是什么原因导致陈丹蕾残忍杀夫?其中有那些让人思考的问题?

      首先是家庭的负面影响。1977年,陈丹蕾出生在四川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她的爸爸是一位教授,而妈妈则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面对自身经济和文化上的差异,妈妈在生下陈丹蕾后,性格渐渐变得疑神疑鬼。她总觉得丈夫在外面有人了,有着极强控制欲的她经常偷翻父亲的私人物品,甚至在生活中还处处监视着他。父亲因为受不了这种生活,所以跟母亲提出离婚,但是遭到母亲强烈反对。随着矛盾日渐升级,整个家中充满了怨恨和疲倦,陈丹蕾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

      陈丹蕾的原生家庭,可以说光鲜的外表下,暗涛汹涌。随着她考入了名牌大学,陈丹蕾的原生家庭解散,父母离婚,之后不久,母亲去世,一连串的打击,对陈丹蕾来说都是致命的。

      家庭的不良影响对陈丹蕾的人格缺陷或性格偏执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后来她对何磊的做法几乎和她母亲一样,只是她母亲没有她那么狠。陈丹蕾幼时父母之间的矛盾,留给她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因为没有及时疏导而让她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可见,家庭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陈丹蕾表现出来的是偏执性人格,爱钻牛角尖,比较自私,不爱与人交往,以自我为中心。即使是自己的爱人,得不到的就想毁掉,而且心里丝毫没有负罪感,这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

      自私心狠。性格再偏执也是受思想支配的。说到底陈丹蕾的犯罪杀人还得归咎于她的自私。自己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丈夫对她再好,她也不记得,也不会感恩。在她的心中根本没有别人,没有社会,没有法律。杀了人,你还好意思回国,你怎么面对何磊的父母,人家何磊是为你才出的国,你竟然怕离婚,将人家给杀了。她的丈夫何磊倒是很宽容很善良,可惜眼瞎了,找了这样一个心狠手辣、无情无义的妻子。

      案发前一夜。陈丹蕾和何磊因“和朋友聚餐”一事发生激烈争吵。她冲着他吼道:“我不想出门,也不准你出门。我只想和你待在家。”何磊说:“咱们都老夫老妻了,难得周末,出去和朋友聚聚。”一来二去,彼此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到了晚上,陈丹蕾翻来覆去睡不着。比起闹矛盾,她更害怕离婚。而恰恰在争吵中,何磊表露出坚决的离婚意愿。她心想:“如果离婚,何磊肯定还会有其他女人,可我这辈子就完了,不能离!”于是,她从床头拿出枪,对准熟睡的何磊开了一枪。他走了,年仅28岁。其实,这不是陈丹蕾第一次对何磊使用暴力。

      2004年圣诞节,他们因小事发生争吵。陈丹蕾一时冲动,用刀捅伤何磊。何磊去医院包扎。医生察觉到不对劲,遂报警。经调查,警方认定陈丹蕾家暴。在美国,“家暴罪”可能会面临长达数年刑期。何磊意识到事态严重,他不忍心让妻子坐牢。他向警察求情:“我妻子是不小心的,当时我们正在过性生活。”他把刺伤谎称为“夫妻游戏”。他借五万美金钱去交保释金,陈丹蕾出狱。警方没给她定罪,但她被学校开除,在美国留下案底。这意味着,她在美国将寸步难行。可是何磊选择了理解与原谅,他把陈丹蕾从警察局保释了出来,虽然他内心真的想离婚,但是同时准备了2万美金,让陈丹蕾以后在国内生活。同时,他也想离婚之后回到国内。

      但是何磊做梦也不会想到陈丹蕾会要了他的命。就是因为何磊放松了警惕,并且放弃了警察的保护令,与陈丹蕾同住,才造成了悲剧。

      人格与学历的分离。我们的教育不能只管学历,只管灌输知识,只重视分数,猛力培养考试高手,而忽视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毛泽东早就讲要德智体全面发面发展。习近平也讲要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如果学校发现学生人格有缺陷,下气力加以矫正,陈丹蕾、魏永康、马加爵等何至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人格有缺陷,学习再好也弥补不了,会成为畸形怪才,甚至会成为次品、危险品。

      按理说,像陈丹蕾、魏永康、马加爵这样的高学历的知识分子,道德层次应该比普通民众更高一些才对,因为你读的书多,接受的教育多,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道德水平自然应当高。实际上,道德与学历并不成正比,不是你的学历高,你的道德水平就比别人高,甚至会出现相反的情况。不经过严格的教育,不经过自我在实践过程中的改造和修炼,道德素质是不会因学历增高而自动增长的,学历和人格似乎是两条既相互联系有相互区别的轨道。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对人格与道德的完善与协调,学校和家庭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只教知识不管人格,出了问题应该追责。

      学会与人交往很重要。现在有些家庭和学校,只注重让学生埋头读书,不注重学生的人际交往,似乎学习好了比什么都重要,学习好了可以代替一切,可以说这是一种偏见,容易把学生引入歧途,甚至害了学生。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斯洛也把交往、尊重作为人的一种需求。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想要走向成功,仅有15%靠个人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另外85%都是靠社交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事之术。

      可是我们的有些高学历的学生如陈丹蕾、魏永康、马加爵、王小龙等,在人际交往的能力上严重不足。有些家长怕影响子女学习,严格限制孩子与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造成学生在交往的认识和实践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陈丹蕾、魏永康不屑、不愿、不会、不能与同学搞好关系,这方面的能力严重不足。不仅如此,越不善与人打交道,自己的性格就越孤僻、偏执、冷傲,就会产生一些怪异的想法,甚至剑走偏锋,行为走极端。北大清华的马加爵、王小龙,留学的陈丹蕾都是与同学、与丈夫搞不好关系而走上犯罪杀人道路的,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想想都不值。自己还没有为社会做贡献,才能还没有发挥,生命就凋谢了。真让人痛心。

      何磊喜欢做美食,也乐于交朋友,很受欢迎。陈丹蕾是学霸,总是沉默寡言,没什么朋友。每逢节假日,同学都会邀请何磊去玩。但陈丹蕾讨厌热闹,只喜欢一个人坐在角落,埋头钻研学业,不与人打交道。渐渐地两人产生隔阂。几乎每次何磊外出回来,都要发生争吵。不管何磊说什么,她都觉得是在贬低她。

      “简直把我否定得一文不值。”

      大学时期,陈丹蕾好几次和导师闹翻。本科毕业后,她本来是被保送到清华读研究生。但不到半年,她又申请美国的大学。据了解,她是因为和清华大学的导师闹僵了。

      她同学说过这样一件小事。有一次,指导老师教她做实验,她很不耐烦地朝老师吼道:“叫我做这个做那个,你自己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做?”在美国留学时,她又一次和导师闹僵。她成了没有指导老师的学生。按照美国的教育制度,这种情况是不能毕业的。丈夫何磊只好出面,厚着脸皮去向一位华人教授求情。她才能勉强毕业。她和导师关系不好,和同学也相处不来。刚进大学时,她在班里当班委。但没过多久,她就不干了。原因是和同学关系不好。还有一次,上课时,她突然跑去中止同学的运行程序,并把其赶走。很莫名其妙,但同学早已见怪不怪。她的孤僻和偏执,贯穿了她的前半生。就连在狱中服刑时,狱友说:“她非常难相处,性格古怪,有重度洁癖。”狱警也表示:“有时候一些很细小的事情,幼儿园小孩都能解决,对她来说却是一个坎,完全过不去。”比如说,“谁刚碰了我”、“谁挨了我一下”。鸡毛蒜皮的事,她都会跟狱友发生争吵。

      陈丹蕾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一味地要求别人顺从自己,不允许别人做一点点伤害她的事情。可是她杀了丈夫,她自己的内心却给自己找了这样那样的理由,总之她认为自己这么做是合理的,说让这个男人不听话,不听话就杀了他解恨,别人的生命在她心里是无足轻重的,甚至比不过她的不高兴。

      陈丹蕾由于长期封闭自我,把事闷在心里,不能积极正确地看待事情,作茧自缚,最后伤害的只能是自己,还有身边最爱他的人。

      陈丹蕾表现出来的偏执性人格,自私、孤僻、猜疑、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即使是自己最亲近的爱人,得不到就要毁掉,而且没有丝毫负罪感,这种人是非常可怕的。

      本是令人羡慕的佳人才子,却因为性格不合而导致最终的惨案,着实让人可惜。

      在注重学历、知识教育的同时,我们在这里大声疾呼不能再忽视思想、人格、交往、心理的培养和锻炼了,不然生产出来的都是一些畸形产品,承担不了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在某种意义上说,思想、人格、交往、心理的培养和锻炼,比知识、学历更重要。看看老一辈革命家是怎样处理学问和人格等等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都曾出国寻找真理,学成之后无一留在国外。毛泽东本来也准备出国的,但他认为中国的问题还没有搞明白,还是下功夫把中国国情搞明清楚再说吧。把中国国情搞清楚,就不仅仅要读书,而且还要搞社会调查,参加社会活动。毛泽东不仅搞过学生运动、文化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而且最后搞起了武装运动,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使自己成为最懂得中国国情的职业革命家。这使得他比同期留过洋的周恩来等人,更懂得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更懂得如何理论联系实际。他自己说过,出国就能比在国内学得多?事实也证明他确实比王明、博古等空头理论家或教条主义者学得更扎实更有用。他有过顺境,更有过逆境。他在实践中意志锻炼得更坚强,才能更全面,身体更健康,交往更自如,更具备一个领袖的素质。人的能力不只是读书一个方面,而是综合性的多方面的,陈丹蕾、魏永康读书好、学历高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是做一个研究型的科技人员,他们的素质都有欠缺。不会与人打交道,性格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差,不懂得宽容别人-----估计在学术上也难有造就。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是很正直的朋友。”他每周末都和不同领域的专家在一起,天南海北地唠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比同行之间的讨论更有收获。康德从早上5点起床,...接下来他准备讲稿,并撰写著作,一直到七点。他的课在七点开始,持续到十一点。讲完课以后,他又继续写稿,直到午餐的时间,吃完午餐并散步。一位同时代的传记作者曾写道:康德每天都要拜访老朋友格瑞,“他下午动身去朋友家。到那时,格瑞正在躺椅上睡觉。康德坐到旁边,继续思考着,慢慢地也就进入梦乡了。过一会,银行家拉夫曼准时到来,他也和康德一样,坐在一边打盹。到了一定的时间,莫特白走进来,叫醒他们三位。一场热烈的交谈便开始了。七点正,聚会准时结束,朋友们各自回家。

      2022年1月11日

    【审核人:站长】

        标题:刘军:竟有如此狠心妇——人格与学历的分离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7958.html

        赞一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