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刘军:因标语的改变而使乞讨老人冰火两重天

  • 作者:美文苑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3-06-04 21:35:25
  • 被阅读0
  •   昨天一位领导给我发了一个视频,我看了至少五遍,大意是这样的:

      在国外繁华的街道上,一位老人在乞讨,有副标语牌在身后竖立着,上面写着:“我是盲人,请帮帮我。”路过的人群络绎不绝,但没有什么人肯帮他,只有零星的几个人仍几枚硬币,估计连一天的饭钱都不够。

      此时一位女士路过,她看到了老人,也看了一下标语,人已经走过去了又折返回来,拿出笔,反转纸皮,重新写了一条标语,老人很好奇,摸了摸她的鞋,想用这种方式认识她。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越来越多的人伸手帮助老人。那位女士下班后,又回来看老人,老人又摸了一下她的鞋,认出了她,连声表示感谢。老人很好奇,问她做了什么?女士告诉他,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而已。原来的标语改成:“这真是美好的一天,但我看不见了。”

      我怎么想呢?我觉得改后的标语更有感情色彩,更有温度,更容易打动人。这就是以情感人的力量。

      我还想,同样是文字,表达方式不一样,效果就大相径庭。而表达方式不一样,背后就是文化的差异。

      我又想,同样的事不同的人来做,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素质的差异。

      我还想,帮助别人一定要讲究方法,你可以给老人很多钱,但再多也是有限的,但改变标语的方式,会让更多的人来帮他,而且天长地久,这就是方法的力量。

      过去有“一字之师”,也有一字改动而使诗更有韵味、更生动的事例:王安石最为经典的一首诗,那便是他的《泊船瓜洲》。这首诗当年王安石写好了之后,对那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可谓是改了又改,一开始是用到,但是诗人始终不满意,接连用了好几个字,但是都无法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意境,于是才重新写过,最后以一个”绿“字,确定了下来。也正是这一个”绿“字,使这首诗显得更为有深度,读起来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这也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仅仅只是更换了一个字,便立马使得这首诗,生动了起来,充满了高远的意境,读来更是犹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画卷。

      1954年5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为了让与会代表和新闻记者了解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气象,中国代表团带去了国内新拍出的第一部彩色(越剧)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外国人对中国的越剧究竟感不感兴趣?”作为新闻联络官的熊向晖的心里很茫然。在无计可施时,技高一筹的周恩来指示在请柬上写上:“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如周恩来所料,《梁山伯与祝英台》受到了外国观众的喜爱。一位美国记者甚至说:“这部电影太美了,比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更感人!”

      可见文字的修养有多重要。20多年前,我在“三讲”办的时候,改过一位处长的文字,总共不到一页纸,文不从字不顺,改了大约一个上午,真把我累得够呛,改完后我说了一句话,还不如重写一稿来得轻松。

      2023年5月21日

    【审核人:站长】

        标题:刘军:因标语的改变而使乞讨老人冰火两重天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63821.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