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谁,能自己想到会来到这人间呢。就像树,不知何时长;就像花,不知何时开;也像风,不知何时吹;也像雨不知何时下。
来了,来了就得生。生了,逐渐长大逐渐老。没人不老,一样,人都得病,没人不病。死,也一样,出生入死,没人不死。
从摇篮到坟墓之间,爬过多少山,越过多少河;经历多少风霜雨雪,尝尽多少酸甜苦辣。每一天,都得过;每一步,都得走。每一分钱都得挣,每一顿饭都得吃。这,并不是人生的全部,还有一些出其不意等着你:等着你欢欣,等着你悲伤;等着你垂头丧气,等着你趾高气昂。
坎坷波折麻烦的一生,末了,还回首眷恋;闭眼之前的长叹,依然是无奈的共鸣。
人生啊,就是生下一个人;一个人,要经历这一生。
二
宇宙是什么?就是天、地、人,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上的山川草木,人间的苦乐悲欣。
光,本是佳美。光照一切,才能看到一切。没有日光的夜,还有弯月、半月、中秋月。日月穿梭,织成时令岁月:春夏秋冬的往复,让人置身阴阳四季,让人置身冷暖人间。
江河总是在流动,星辰总是在闪烁,树木总是在发芽,花蕾总是在开谢。
物有物运,万物万运。人有人命,万人万命。天人怎么合一,彼此各有我你。乾坤怎样一体,上下左右东西。这一切从亘古到永远,不是人工乃神迹。
看看自己,一只蝼蚁,在苍茫与浩瀚之中,一代又一代繁衍不止,生生不息。面对宇宙,人啊,就是面对永远无解的难题。那也要:寻找“道路”,渴望“真理”,探索“生命”的秘笈!
三
严格意义上的孤独是没有的。孤独,没有统一的判评标准,无论是身体的,还是精神的。
人,从无形到有形,母腹是你起初的摇篮,人世是你发育的温床。将自己封闭起来又怎么样?在思维的空间:依然思念,依然探索,依然畅想。
就一轮红日,但有霞光万道。就一轮明月,但有万里清辉。就一叶扁舟,但有碧涛万倾。就一朵闲云,但有晴空万里。
自身给自身的宽容慰籍,他身给他身的体谅理解。如同:西湖和龙井走到一起,茅台和赤水走到一起,山寺与桃花相遇,钟声与客船相逢。
孤独是自我体验。风飘泊的心雨不知道,花凋谢的泪草不知道。你的凄楚我不知道,我的寂寞谁能知道。
当孤独邂逅孤独,还是孤独吗?
四
沉默的不一定安静,但安静的一定会沉默。
寡言是沉默吗?一言不发是沉默吗?闹市里有没有沉默的人?独居者就一定会沉默吗?是的,沉默未免寂寞,但寂寞不等于沉默。沉默不是刻意“修口”,沉默乃是自然“修心”。
沉默的宝贵不在于沉默本身,乃是沉默的价值,你看:沉默是金,沉默是无声的召唤,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沉默的是深水……连面朝大海看春暖花开,都需要沉默以对。
红尘虽然滚滚,但勿需遁世藏匿自我。独处方便沉默但不是沉默。坟墓中的沉寂较于沉默乃地狱天堂。挥挥手,你走你的;呷口茶,我想我的。惊澜之上的平波水面,不也是沉默的见证吗?
这个世界太喧嚣,需要沉默。宁静中的沉默,才是灵魂绽放出的美丽。
五
思想是人类与其它万物界别的标志性符号,人的思想是活跃丰富和自甶的。
花,想过自己是怎样美丽的吗;云,想过自己是怎样飘逸的吗;老虎,想过自己是怎样凶猛的吗;江河,又何时想过自己是怎样宽阔的呢。
人,就不一样了。人人有想法,各各有想法。理想、梦想、幻想以及奇思妙想,都是属于人的。
音乐是怎么产生的,美术是怎么产生的,诗文是怎么产生的,古今中外的科学发明是怎么产生的等等,都是人类思想文明的结晶。
难道战争与和平不是思想的果子吗,难道权力与财富不是思想的果子吗,难道爱情与婚姻不是思想的果子吗,难道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不也是思想的果子吗……
思想,是双刃的,一面是善,一面是恶。好树结好果子,坏树结坏果子。人类啊,一直在善与恶的交战中,带血含笑前行。
天地人间的历史,就是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编剧是谁呢,这编剧的思想真的是浩瀚丰富莫测高深!
六
好像“生活”也没有太标准的答案。“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对不对呢?一切动物都是生物。不错,它们也要生存和发展,也要进行各种活动,但它们有关于它们“生活”的完整思考吗?所以,对“生活”这一概念的界定,还是仅限于“人”更好。
人的“生活”:生下来,就要活着,为了生存而忙活着,为了生计而忙活着。上层有上层的生活,底层有底层的生活。上古有上古的生活,当今有当今的生活,未来有未来的生活。
丰衣足食怎么样,缺衣少食怎么样?开心怎么样,闹心怎么样?忙碌怎么样,轻闲怎么样?故乡怎么样,他乡又怎么样?都是生活,都在生活。生着,活着,生活着。
“生活”是人生一道永恒繁琐的难题。人啊,很难破解。因为,人人都是考生;考题,是谁出的呢?
七
爱情是普世的,全人类都和“爱”、和“情”、和“爱情”有关。
起初的男人和女人是谁呢?起初的男女是怎样男欢女爱的呢?如今,遍地满了人,是不是人多了,爱和情也多了呢?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爱,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是爱。古今中外的“爱”,千奇百怪。体验过爱情的人,可以神魂颠倒,也可以失魂落魄。不止息的爱情催生不止息的卿卿我我,也发酵不止息的悲悲切切。
一杯茶的爱情可以越饮越清醒,一壶酒的爱情可以越喝越迷蒙。爱情是一幅画,画如江山。爱情是一首歌,歌如岁月。
如果没有爱情,还有人吗?如果没有人,还讲什么爱情。
八
为什么有“灵魂”这个概念,为什么有“灵魂”这两个字?因为,灵魂存在!
谁能看见灵魂呢,就像谁能看见风一样。灵魂不是居住在你的肉身吗,你的肉身一死,灵魂是入地呢还是上天?
云在天上飘啊飘,草在地上摇啊摇。水在海上翻腾,雷在空中轰鸣。群星闪烁,灯火通明。这一切的有声有色有形无形哟,咋回事,谁的作用?
没有灵魂的身体是僵尸。魂在,命在;魂飞,魄散。人有人的灵魂,家有家的灵魂,国有国的灵魂。灵魂若高尚,人贵、家兴、国旺!
塑造灵魂的“灵魂”,不是指灵魂的本真,乃是“精神”。一个人灵魂的美丽,也不是指灵魂的本真,乃是“良心”。
宗教有宗教的“灵魂”,哲学有哲学的“灵魂”。而“灵魂”自己,常常在一旁窃笑:只要我离开你,你的研究终止,你就是“零”。
九
科学是人类认知进步的标记。
在迷蒙和透彻之间需要科学,在陌生和熟识之间需要科学,在繁琐和简易之间需要科学,在黑暗和光明之间更需要科学。科学是一座桥梁,从无到有,有始无终。
苹果落地给人带来了什么?“万有引力”。“化学元素周期表”怎么来的?一梦之功。谁又能想到“听诊器”的发明,是源于“跷跷板”的传声。联想的偶然乃是必然,长期思考,偶然得之,这就是科学的迷宫。
放眼当今的科学,异彩纷呈:上天、入地、下海,几乎无处不在。但很遗憾和可怜,据说迄今为止,科学对未知世界的认识,只占百分之五左右。
科学史,就是人类的文明史。
科学家,乃是人类的精华。
科学常常与宗教对立,因为宗教常常被认为是“迷信”。“信仰”呢,科学、科学家不需要信仰吗?
如果没有信仰,科学又能怎样。
常听人说:许多著名科学家是有信仰的。那么,信仰是科学的引擎还是科学是信仰的助力?
十
有人说:“幸福就是一种感觉”。你感觉幸福,才幸福。你怎样感觉,就怎样幸福。
对吗?也对。如果连感觉都没有,那幸福一定是陌生的。
但也不对,“幸福”就是“幸福”,“幸福”也是客观的存在,你感觉不感觉,“幸福”都有自我单独的时空。
人,可以承认“幸福”,也可以否定“幸福”;但,无论承认还是否定,“幸福”自在。
幸福和“企盼”有关。你的盼望成为了现实,这可能就是幸福。千方百计的努力,所盼望的却遥遥无期,失望只能与幸福背道而驰。
“快乐”,是幸福的一种表现,但不等同幸福。因为,快乐有时稍纵即逝,但“幸福”属于精神状态,相对稳定。
“知足”,是幸福产生的心灵土壤。知足常乐,常乐就常幸福。
“健康”,是“幸福”的核心载体;没有了健康的“幸福”,总显得悲凉。
“人约黄昏后”是一种幸福,“千里共婵娟”是一种幸福,“春风得意马蹄疾”是一种幸福,“踏遍青山人未老”也是一种幸福。幸福的人“白日放歌”,幸福的人“青春作伴”……
你幸福,她幸福,幸福千差万别,但个性独具。“幸福”,这福音的活水哟,已注入我心里!
2023年5月写于北京
作者简介:
“谕村”(李玉春),生于黑龙江省富锦市,现定居北京。务过农,从过军,亦在地方政界工作过,较长时间致力于新闻战线。有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诗刊》、《星星诗刊》、《文艺报》、《解放军文艺》及《黑龙江日报》、《吉林日报》、《辽宁日报》等全国三十余家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