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生活趣事
文章内容页

军校轶事

  • 作者:王中意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1-12-18 18:37:21
  • 被阅读0
  •   军校——顾名思义是指专为军队培养军事指挥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院校。1988年8月,当兵四年后,我有幸考入石家庄陆军学院,成为一名炮兵指挥专业的学员。

      01

      石家庄陆军学院,是亚洲最大的军事院校。这所被誉为“亚洲西点”的军校,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西郊,环境优美,气势宏大,以“先进的教学、规范的管理、高强的训练、严格的考核”著称,闻名华北、享誉全军,是培养我军基层指挥官的一流院校,也是当年我们这批军中热血男儿最向往的军校之一。

      学院分生活区、教学区和训练区,有各类建筑物400余栋,排列有序,尤其是学院超大的操场,就像一座美丽的花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用水泥跑道从中隔成一个个方方正正的区域,纵横贯通。操场四周是水泥地面的训练场,能同时容纳万名学员操练。

      走进校园,展现在眼前的是大大小小的花坛,和那花坛里的美丽景色。花坛里有月季花、牡丹花……还有一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花,这些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千姿百态,有的花瓣展开了,有的则含苞待放。

      带着亲人的祝愿、战友的鼓励和对人生的莫大希冀,也带着对“亚洲西点”的莫大向往,开学前的头天晚上,我独自从山西运城乘坐绿皮火车,绕道太原,再转石家庄,直到第二天上午辗转到达学院。

      至此,我的军校生活开始了。我的人生也从此打开了崭新的一页。

      02

      报到后,我被分配到八中队十二班。班里的同学分别来自北京、河北、内蒙古、湖南和安徽等省份。

      坐下不久,并接到通知,让我去领被子、衣服等生活物资。衣服从里到外、从夏秋到冬季,发了十几套(件),还发了军用胶鞋、“三节头”皮鞋等。

      军装是八七式的,是当年那种四个兜的军官服,这也是军校学员配发的唯一区别于士兵的服装。

      领回服装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换上新装。当我穿上这身笔挺的四个兜的军官服、戴着红五星军帽和穿着黝黑的“三节头”皮鞋时,心里是何等的激动啊!

      站到军容镜前,我是左照右照,整整衣服领、再整整帽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一双眼睛,那一刻真的是有种全身上下焕然一新的感觉。

      第二天,我便早早去学院军人服务社照相馆排队,拍了几张彩色照片,寄给家人,展示一下穿上军官服后的勃发英姿。

      我最喜欢的是那双“三节头”皮鞋。军校期间,我极为爱惜它,有空就拿出来把它擦拭得锃亮。穿了几天,我又找修鞋师傅给鞋掌前后都钉上鞋钉,走起路来,嘎吱嘎吱,很是威武。

      报到当天晚上点名,在120多名学员中,我被队长确定担任队部文书兼通信员,正课时间跟班学习,平时负责队部日常事务和对外宣传。

      队长姓白,山西原平人。在我们这届学员报到前,白队长在中队已工作了12年,送走六届学员。他干事认真、敢于较真,雷厉风行、说一不二,不喜欢玩“虚”的,是学院领导公认的放心干部,也是学员们心中最尊敬的好兄长。

      熄灯的哨声吹响,室内顿时寂静下来。尽管我知道所有人都没有睡意,谁也不敢说话,第一天聚在一起,免不了怯生生的,躺在各自的床铺上,甚至连翻身的动作都不敢搞大了。

      那天晚上,思绪万千,我想了很多也想了很久,想起老部队文化补习班的学习时光,想起临行前首长、战友和家人送别的情景,盘算着如何面对未来两年的军校生活……

      031

      进入军校第一周,中队天天开展内务卫生评比。内务卫生整理大致包括打扫室内外环境卫生,擦拭桌凳门窗,摆放生活用品,整理床铺被褥等。

      军校内务评比标准比部队更高更严,所有物品都要精确定位,精准到位,整齐划一,包括床板底下鞋子的数量、品种和摆放顺序,脸盆里毛巾、牙刷、牙膏的朝向一致,柜子里的衣服必须折出棱角,表面要做到完全平整。

      叠被子是新兵的一项“基础课”,也是简单易学而又重要的军校学员生活的必备技能。刚从军需仓库领出来的草绿色军用被子表面有些褶皱,要想叠成“豆腐块”效果,必须先要将它抚平、压实。

      被子发到手,区队长就要求我们整理,重点是压平被子。常用办法是把被子铺到地板上喷水,用胳膊肘一点点擀平,再将两边这些褶皱用手抚平。新被子太厚,刚开始实在捏不出棱角,要天天压平,压个半把月后被子棱角才能分明,这样,方方正正的“豆腐块”被子就叠成了。

      这周里,无论是早上起床后整理内务卫生,还是课间休息,回到寝室,有事没事便捣腾自己的新被子。

      白队长是位抓内务整理的“高手”。他有“三宝”:尺子、秒表和手套。尺子,是用来测量踢正步的高度和步幅的;秒表,是用来掐我们跑步时间的;手套,则是用来检查内务卫生的。

      内务卫生检查时,白队长常会戴上一双雪白干净的手套,把手伸到你的桌子、凳子底下和犄角旮旯处,检查你的卫生打扫得是否彻底干净,有一丁点灰尘都瞒不了白队长的那双眼晴。

      我们中队的学员大都来自于北京军区各兵种、各部队,有的来自于基层一线连队,有的来自于后勤保障分队,更有的则刚从老山前线换防下来,甚至未来得及休整,就来学院报到了。

      大家虽都来自于部队,但素质参差不齐。来自基层一线连队的,他们起床后会快速把被子叠好,板板整整的平放在床铺上供我们“观摩”,来自于老山前线“猫耳洞”的,他们中有的人在新兵训练结束时就随部队上了前线,两年多时间呆在阴暗潮湿的“猫耳洞”里,别说整理内务、叠被子,就连有个像样睡觉的地方也是一种奢求。

      睡在上铺的学员更是手忙脚乱,站着头顶天花板,跪着时间长了腰酸腿疼,无论如何都不方便,到吃早饭的集合哨音吹响,被子还没叠像样。有时费好大劲把被子叠整齐,对比来自基层一线连队学员的“豆腐块”,自己的被子简直就像是块大“面包”。

      对来自部队后勤机关的我来说,平时住惯单身宿舍,内务卫生也没啥硬性要求,被子叠得更不咋地。

      为在内务卫生评比中不拖了全班后腿,一有时间,我就跪在床头不停地去捏、压被子,让被子有棱有角。为把那蓬松的新被子压实,我经常放上小板凳、马扎等重物来压;为把被子褶皱抹平,我不惜往被子上喷洒热水;为省时省力,午休时,我舍不得拉开被子,而是把被子轻轻挪放在桌台子上,自己合衣而睡,常被冻醒,起床后,又小心翼翼地搬放回原处。

      那段时间,中队里每天都要组织内务卫生检查评比,卫生整洁、尤其是被子叠得标准的班会获得流动小红旗,评比差的班自然会受到通报批评,对个别被子叠得实在差的学员,会责令整改,直到通过为止。

      有次,我的被子没叠好被白队长在内务检查中发现了,他丝毫不留情面地“处罚”了我,被子被扔到床铺上,责令我立即整改。为此,那天的早饭我没有吃上,饿着肚子训练了一上午。

      军校是非常注重内务卫生的,一方面是部队高标准形象的体现,通过整理内务养成标准意识;另一方面是通过抓内务卫生整理,从点点滴滴上促进军人作风纪律的全面养成。

      04

      军校,也是培养学员优良作风的土壤。学员的一日生活永远伴随着口令、歌声和哨声,要始终保持着精神抖擞、整齐划一、秩序井然。

      练嗓子,也是军校学员重要的必修课。我们的大嗓门都是从喊口令中练出来的。每个学员毕业后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指挥员,如果嗓门不大,又不会喊口令那是无法带兵打仗的。

      除了队列训练有口令,平时集会、上课和吃饭也要有口令,这是我们每天都要重复的训练课目。

      中队有四个区队,分四个方队列队喊口令,练唱歌,比嗓门,看看哪个区队嗓门响、声音亮。学员们谁也不服谁,人人都伸直脖子、瞪大眼晴、较着劲儿拼命喊,犹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誓比一浪高,唯恐被对方比下去。

      每比完一轮,值班区队长或队首长要作点评,评出个一二三四名次来,再由各区队带开继续点评,被点名的区队,区队长还要训话,训完后再带领本区队继续练,直到满意为止。

      嗓子练习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不经历多次的沙哑锤炼,是练不出声音哄亮的嗓门的。

      于是,我每次都卯足劲的喊,不记得嗓子喊哑多少遍,只知道嗓子哑了还要继续喊,有时还故意把嗓子喊哑,目的是掌握由内向外的胸腔发声要领,早日练成大嗓门。

      军校里吃饭也是有讲究的,学员不能随随便便进出入餐厅。我们学院是一个中队一个食堂,食堂里的餐厅能同时容纳150人就餐。

      每天,每个班安排一人轮流小值日,即提前进餐厅为班里学员盛饭打菜。其他学员在就餐前按班级顺序列队、唱歌,再陆续进入餐厅,站到自己座位前,待值班区队长下达“坐下”口令后才能开始吃饭,吃饭时不准随意走动,不准交头接耳讲话,更不准在餐厅里大声喧哗。

      军校里,哨声基本是在起床、熄灯、楼道里集合时用的,刺耳的声音穿透力极强,绝对震耳欲聋、全楼层无死角。

      大凡有过军旅体验的人,对哨声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敏感。无论在何时何地,听见哨声,立刻会觉得热血喷涌、心潮澎湃,会产生持枪奔沙场的特别冲动。

      军校几年,我们听惯了这样的哨音。

      军校也是歌声的海洋。凡有学员集结的地方,就有嘹亮的军歌声。最常见的是饭前要唱歌,队列行进间要唱歌,开会和看演出、看电影前也要唱歌。像《学习雷锋好榜样》《打靶归来》《一二三四歌》《团结就是力量》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等是每天必唱的曲目。

      每当我们整齐划一地站在门前的操场上进行歌咏比赛时,这边歌声刚落下,那边又响起,一浪接一浪,形成歌的潮水、歌的海洋。

      吼声震天,地动山揺。我们扯着嗓子吼,直吼得浑身上下血脉鼓涨、喷张,血液加速流动、翻腾,直吼得整个骨节都在咔咔作响,嗓子眼火辣辣的灼热。

      虽说,脱下心爱的军装已经有十多年了,如今每当听到那铿锵有力的军旅歌曲时,就会把思绪带回那火一样热的军旅生涯,想起那些曾朝夕相处的战友们。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每天无数次的歌声和无数遍的“一二三四”口号声,经过两年的锤炼,我们人人练就了一门“狮吼功”,初步具备了一名基层指挥员应有的指挥本领。

      05

      军校寄托希望、赋予情感最多的是写信,书信承载了太多的美好回忆!

      那时候,学院和外界没有过多的联络,更没有网络视频,唯一就是打电话,但打电话也很不方便,且长途费用又高,写信可以说是最好的通讯方式。

      入学不久,我就到学院军人服务社购买了一沓印有“石家庄陆军学院”字样的信纸、信封,放在桌柜里。有时每周写一封,有时一个月寄一次。军校学员的信是免费寄的,只要把写好的信拿到队部盖个“三角戳”就能直接寄走。

      每天,大家都盼着自己有无来信,收到信尤其是收到心中期待已久的“她”的信件时,那感觉真的是妙不可言!

      06

      军校比部队是更加严厉的圣地,比部队是更能磨砺人的意志,比部队是更能学到知识的殿堂。

      军校里,最重要的课程就是训练。对于从部队后勤系统考上陆军学院的我来讲,无论是体能还是军事素养,基本上都是“零”。所有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一点点学,一点点练。

      记得第一次上军体课,军体教员想检验一下我们的体能。他让我们围着操场跑了5圈,大约是5公里左右。我跑了不到三圈就败下阵来,面如死灰,气喘嘘嘘,腿肚爆筋,肺要爆炸,身不由己,被大家搀扶着送回宿舍。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过,“……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的意思我明白,他是鼓励在逆境中拼搏的人,要把现在的艰苦或磨难当作成功的必经之路。我想,既然我报考的是陆军学院,再苦、再难、再累,那也得坚持,必须坚持,不下一番苦功,是过不了军体训练这一关的。

      第一学期,我和其他学员一样,似乎都在拼着命为增强体能而奔跑,不论刮风下雨,不论酷暑炎热,不论数九寒冬,早晨跑,中午跑,晚上跑,周未跑,节假日也跑,每天至少跑10公里,从未停歇过。渐渐的,越跑越快,越跑越远,越跑越觉得来劲。

      不仅练体能,还要练军体项目,军体拳、单双杠、仰卧起坐、俯卧撑、跳马、400米障碍;练技能,战术、手枪、步枪、40火箭筒、班用机枪、防毒器具、爆破器材,凡是步兵需要的,全部练个够,此外还要练82迫击炮、100迫击炮等专业技能;练指挥,队列指挥、战术指挥,单兵战术、班战术、连战术和营、团战术,从地图使用、图上作业、野外作业到野外生存等军事技能;学文化,从大学语文、数学,到思政课,党史军史,政治工作方法,战时政治动员,等等。

      07

      每年国庆节,学院都要组织大阅兵,那种阅兵分列式的仪式感是最能感知军人荣誉的时刻。1989年国节庆那天,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李铁映同志到学院视察并检阅。

      阅兵前一周,我们就没有了休息,没有了早、中、晚,全天候泡在训练场上。早操、午休、晚饭后都要在操场上组织单练、合练,各中队较着劲、拼着命组织学员阅兵训练,以最好的状态、最佳的训练成绩迎接中央首长的检阅。

      严抠每个动作要令。中队干部们常把连续的踢正步动作分解为折臂、踢腿、“一步一动”“一步两动”。迎着寒风、顶着烈日,天天“三点一线”,训练场、饭堂、宿舍,一天下来,我们的衣服后背和“三节头”皮鞋上常会渗出一片片白色的盐花。

      一阵激昂的军乐声响起,中央首长乘车检阅参阅队伍。随后分列式,由40余名学员组成的仪仗队意气风发通过检阅台,紧随其后的是各中队学员组成的受阅方队,精神抖擞、步伐铿锵地通过,接受检阅。那整齐的动作、震天的吼声,无不展示着新时代军校学员特有的青春风采,场下的观众响起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08

      军校期间,中队还经常组织紧急集合演练,紧急集合也是学员重要的必修课。

      通过紧急集合演练,使每位学员掌握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到达紧急集合地点,并以最有效的方法控制事态发展,或保证出色完成上级交办的临时任务。

      紧急集合往往是在夜半三更,人人都睡得正香的时候,“嘟嘟嘟……”一声尖厉的长哨声加连续短促的哨声突然响起,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随着一声“紧急集合”的命令,全体学员要在5分钟内起床、穿戴整齐、打好背包、带上单兵装备、下楼集合、跑步带到指定地点,迅速完成人员清点、火速集结任务。

      刚入学时,训练强度大,一天下来,浑身疲惫不堪,惊醒后睡意全无,在黑灯瞎火中完成各种动作,待跑到舍外后,有丢鞋子的、有掉缸子的、有衣服没扣的、有被子散开的,总之,不少人狼狈至极、洋相百出。

      后来,我们就养成了提前做好紧急集合准备的习惯,在睡前就把背包绳放在枕头边,被子扎好铺在床上躺着睡,比较胆小的,披挂整齐抱着打好的背包坐在床上等,然而越是做了万全准备,越是平安无事,往往是抱着背包白等了一夜……

      09

      在经受风与雪、冰与火的“焠炼”后,让我永远难忘的是,在酷暑烈日的训练场汗流浃背操枪弄炮的身影;在灯火通明的教室闵思苦想绘制战术标图的身影;在窗明几净的宿舍一丝不苟把被子叠得像“豆腐块”的身影,更不能忘记的是在巍巍太行山中八百里拉动演练的身影……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北起北京市西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绵延400余公里。山高岭大,逶迤弯曲,地形复杂。

      每年五六月份,华北的天气干燥且逐渐炎热,八百里太行山上的综合演练是对即将毕业学员的一次“大考”,也是毕业前最后一次的淬火和洗礼。

      八百里,除一百里是摩托化乘车机动外,其余全靠我们的双腿双脚来完成。路线基本是围着石家庄市周边的几个县,印象中有获鹿、灵寿、平山、井陉、赞皇等,全是连绵不断的山脉、崎岖不平的道路,弯弯绕绕的河流。

      行军时需要身背被褥大衣、手榴弹、水壶、防毒面具、子弹袋、军用挎包,肩扛82迫击炮或100迫击炮等,每个人负重大概在40-50斤左右。

      出发时信心满满,斗志昂扬,唱着嘹亮的军歌、迈着整齐的步伐,越走越觉得“路漫漫其修远兮”,渐渐地,双脚上磨出了水泡,大腿内侧磨出了血印。

      拉练期间,要穿插山地攻坚、阵地防御、耐饥觅食等演练。最难忘的是耐饥觅食,时间2-3天,在这段时间里没有食物供应,每天只有热水一壶。

      没有食物供给,没有野味可猎,没有乡村可寻,只能在光秃秃的山头上,挖出地坑,铺好被褥,就着满天黄沙尘土,沉沉得睡去,饿醒了就喝几口冰冷的水充饥,喝完了再睡,熬到晚上6点钟再出发。

      最后一天到达目的地后,中队食堂给每人发二两米、一点肉丝、一点白菜,就地挖灶埋锅,炝锅、炒肉、加水的程序全部乱套,只有一条标准,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将手中的食物做熟,填饱肚子。

      这是我有生以来没有吃饭的最长纪录,也是我有生以来吃到的最香喷可口的饭菜……

      10

      两年的军校生活,让我受益匪浅、难忘终生。在这座钢铁大熔炉里,是它磨炼了我坚韧的性格,给予了我能力素质,教会了我为人处事,找准了我人生的目标,让我扛得住艰辛、受得住煎熬、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寂寞。

      谨以此文纪念我已逝去的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审核人:雨祺】
        上一篇:都搞不清白
        下一篇: 青菜命

        标题:军校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shenghuoqushi/667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