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日记大全
文章内容页

跟着陈哥去行吟

  • 作者:清泉石上流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1-09-13 19:51:50
  • 被阅读0
  •   跟着陈哥去行吟

      曾佐然

      近日,见到陈哥发的美篇《江西行原创诗词六十首》,读后久久不能释怀,总有想说又难以表达的感受。

      陈哥携友八人,历时十六天,共游揽了江西省的庐山、鄱阳湖口、景德镇、婺源、三清山、龙虎山、井冈山、武功山、南昌等景点和城市。共写传统格律诗词六十首,其中七绝诗四十二首、七律诗九首、五律诗一首、排律诗一首,填词七首。诗用《平水韵》,词用《词林正韵》。旅行期间,发朋友圈二十八首,回家后写三十二首。集成美篇享给大家,望美友们提出宝贵意见。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我们称这种诗称为行吟诗。

      行吟诗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是旅游诗、风景诗,是一种借景言志、以景缘情的诗歌体例。简而言之,就是旅途中所见所闻所思的抒情之作。行吟诗,中国古已有之,意为边行走边吟唱。《楚辞·渔父》言:“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只不过,陈哥的处境比屈原好多了,故诗风多欢快。“试问行人何处去?吴头楚尾觅诗魂。”——七绝《远行》。

      江西行中,庐山是陈哥一行第一站。一切都是新奇的,激发了陈哥的无限诗情。七绝、七律、词足足有二十七首,接近六十首半壁。既有“迎赤日,望苍穹,悠悠云海渡江东”登山的喜悦,也有“匡庐连日雨绵绵,翠柏青松伴客眠”留宿山中的惬意。既有“身在庐山思国史,如烟往事泛心中” 、“昔日胡公来创业,高膽远瞩是人才”、“应知北宋三陈建,仰慕前人品德高”等抚今怀古之作,也有“游庐山仙人洞重温毛主席《七绝 .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并奉韵习之、游庐山花径重温白居易《七绝 . 大林寺桃花》步其韵偶得”等步韵唱和之作。

      客观的讲,步韵之作虽然意境尚有差距,但勇气可嘉,实应为我们后生学习。历史的前进不也是不服输,敢亮剑中前进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实际上,陈哥在词《浣溪沙 . 庐山锦绣谷》中,“九江为夏此为春”一句写出了白居易《七绝 . 大林寺桃花》的诗意了的。

      在陈哥写庐山的诗作中,我比较喜欢《七绝。游庐山》。“人说庐山无好天,我来正值雨绵绵。雨中自有瑶池景,一炷心香天地宽。”绵绵细雨本是令人忧愁烦心的,但在陈哥心中却满是欢喜。这让我想起“我们不能改变现实,却可以改变心情。”

      对于第二站是鄱阳湖口,陈哥有这样的交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读高中时,就学习过苏轼的传世佳作《石钟山记》。这次到江西,就一定要去石钟山看一看。石钟山位于江西湖口,即鄱阳湖流入长江,同长江的交汇处。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周瑜在鄱阳湖操练水军,带兵大破曹操于赤壁,也经过湖口。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并射杀陈友谅于湖口。当年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湖口也是西线的起点……”写有两首七律一首七绝来思慕先贤。

      特别是《七律 . 鄱阳湖怀古》“碧湖季夏浪滔滔,大肚能容五水潮。雾里云中留雨韵,吴音楚调领风骚。玉贞跳水思陈汉,公瑾排兵念小乔。往事悠悠千载过,拈诗沽酒颂英豪。”对仗工稳,实为佳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陈哥在行路前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浮梁的历史悠久,还是读高中时,就学习过唐朝白居易的《琵琶行》,在《琵琶行》中,听琵琶女讲述自己的故事,就有‘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的诗句。”

      “我是冲着明代徐霞客‘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这两句诗才去武功山的。”“滕王阁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由初唐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而闻名天下。”这无一不说明对景点都做足了功课,给出了游览的理由。

      陈哥在作者简介中说,他喜欢传统古诗词、摄影、唱歌、跳舞、旅游以及姓氏文化、民俗文化研究探索,多种爱好的集一身,让他的作品兼收并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行万里路,融万里情,发万端思,吟万行诗。江西行陈哥采写了九个站点,历时十六天,也可谓行色勿勿。但创作如泉涌,足足六十首,而且体裁丰富,循着他如影随形的足迹,他的诗行也便如影随形地印烙在大地上。

      陈哥在诗意的行走中,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立体的审美空间。我们情不自禁也想动起来,走出去,写起来,这应该是我们人生一种美丽的旅行。

      山水有情,君游之;山水有诗,君吟之……

    【审核人:站长】

        标题:跟着陈哥去行吟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shenghuomeiwen/2987.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