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广东省廉江中学读书时曾经写过一篇100分作文,想不到这篇作文会引起一场人间悲欢离合的轩然大波,还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并且使我和高哲民老师结出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50年前考廉江高中比现在考大学要难得多,招生比例非常少。1965年塘蓬中学考上廉江高中的学生,三(1)班仅一个男生,三(2)班仅一个女生,真是凤毛麟角。那时候能读廉江高中的都是经过糠筛箩斗眼的尖子生,当时的初中生都把考入廉江高中当作读书奋斗的目标,安铺中学有个初三的学生甚至在一篇作文里写下了这样的豪言壮语:
曹植七步成诗章,
我的理想在何方?
毕业之后填志愿,
攻读名校到廉江。
教我语文的是高哲民老师。高老师是潮州澄海人,个子高大,两眼烔烔有神。他天生聪明,读初中时就在《澄海报》发表处女作《出海》。1954年,只有高一学历的他参加高考,评卷的几位老师把他的作文《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评为满分,被华南师范大学破格录取。他读书期间又勤于笔耕,在《长江文艺》发表的中篇小说《是姐姐错了》曾轰动整个华师。甚至很多年以后,校园仍流传着“唐伯虎三笑结良缘,高哲民一文娶美妻”的佳话。他因此得到100元稿费,那时候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高老师除了擅长写作外,还多才多艺,会编剧,会拉二胡,又写得一手好字。他业余时间喜欢打乒乓球、篮球,也爱好下象棋。他在班中威信高,模样好,又才华横溢,终于博取同班女同学梁友炤的芳心,两人遂结为终身伴侣。1958年他们毕业后被分配到廉江中学任教,高老师担任廉江中学高中部语文教研组组长。
一天早上,高哲民老师布置全班同学在两节课时内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题目自拟。因为我们刚读完《文天祥》的课文,我便以《试评文天祥》(以下简称《试》)为题,对文天祥的人品和他的《正气歌》作了简要的评论和分析。接着,我又由此引申出把中国各个历史朝代的二十多个重要皇帝从故纸堆里掂出来,用文字表述的砝码,将他们称一称,或褒或贬,或赞或骂,对他们的功过是非抨个淋漓畅快。作文是用毛笔写的,洋洋洒洒,一挥而蹴,两节课时内我就把一本50页的作文簿几乎写完了。
当高老师在课堂上对我的作文进行评讲并评为100分满分时,全班同学都对我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见解啧啧称赞,并向我投来了羡慕的目光。我顿时高兴得热血沸腾,心花怒放。
我课桌的前面坐着一位叫球的漂亮女同学,她穿着淡红色印有孔雀开屏的裙子,奶白色短袖蝉衣,剪着短发,额前的刘海疏密有度。当她翻过头来对我回眸一笑时,我以为她对我是暗送秋波了。那时我正值青春期,情窦之花刚刚绽放,望着她挺拔高耸的乳峰,勾起我无限情思。我鼓足勇气大胆地给她写了一封甜蜜的情书,又把信笺折成一只小飞鸽,趁她不在时夹放在她的英语课本里。
星期六晚上,高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他的办公室也是卧室,总共才十平米。六层的书架整齐地堆放着各种书籍杂志,似乎蕴藏着无穷的魅力。书架顶端放着一把蟒蛇皮制的精致二胡,窗子两边贴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对子,显得分外醒目。
高老师首先赞扬了我对文天祥的评价,接着又很有兴趣地问我怎么知道那么多皇帝的姓名和故事。问我《试》文里提到的齐桓公和盗跖的名字是从哪里得来的,还问我读过哪些书,喜欢什么书。当我回答说喜欢读《故事琼林》《史记》《三国演义》《林海雪原》这些书时,高老师很诧异,对我的博闻强记感到非常惊奇。高老师说读完这些书的高中生并不多。高老师问我将来的理想是什么,我毫不思索便回答说想当记者。高老师听了非常高兴,鼓励我继续学习写作知识,不懂的地方多问他。谈到深夜,高老师又拿出一张纸,开列了一连串书目,大约有20多本,里面有四大古典名著,还有《三国志》、《红岩》、《一千零一夜》和《战争与和平》等中外名篇。他嘱咐我要多读书,读好书,对增长知识和提高写作能力都有很大帮助。我感到高老师对我特别关心和厚爱。
我将要依依不舍地惜别高老师时,小心翼翼地问了他一句。
“高老师,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你说吧。”
“我原来花名册编在(2)班,书本和学习资料也是在(2)班领的,怎么跑到你(1)班来上课呢?”
“这里有个小秘密。听教你语文的陈皓老师说,你读初三时写的小说《油嘴婆》很好看,他看了还不过瘾,又叫同学用毛笔抄写出来,贴在学校食堂的墙壁上,给全校师生欣赏。陈皓老师还将你写的小说改编成话剧,在毕业典礼上演出。你有写作天赋,我想培养一些喜欢写作又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学生,便把你从(2)班挖到(1)班来了。有意见吗?”
“能得到高老师的亲身教育和辅导,我是非常高兴的。只是我的脑子笨,怕辜负高老师的期望。”
很深夜了,我走出高老师的办公室时,天空布满愁云惨雾,眼看一场凄风苦雨就要来临。
球原来邀请我星期天到她家玩,因为我要去县图书馆借阅高老师开列的书籍,结果没有去。
球左等右望不见我来,她很苦恼。第二天我看到她放到我课桌抽屉里的字条,是用汉语拼音字母写的:
Lù shàng xíng rén shǔ bù qīng,
Piān piān bù jiàn nǐ yǐng shēn。
Mò fēi jiā zhōng xián chùzuò?
Mò fēi pěng chá dài kè rén?
Mò fēi duì wǒ yǒu yì jiàn?
Mò fēi lìng yǒu yì zhōng rén?
Hē nǐ ruò bù chēng shuāng duì,
wǒ zuò ní gū bù jià rén﹗
这个天姿国色的美女加才女,如果把她这首绝妙的情诗翻译出来,现在也不知道要迷倒多少男生﹗
文化大革命的运动波及到廉江中学了,全校停课,学生都大串联到北京等地取经,回来就批斗老师。学校物理实验室外面人行道的墙上,贴满了“炮轰高哲民”、“油炸高哲民”、“100分作文是白专道路的黑样板”等大字报。有的大字报写道:“难道《试》文标点符号都没有错一个吗?借评历代皇帝指桑骂槐攻击伟大领袖,借唐朝盛世含沙射影否定社会主义,该篇作文要评0分。”有的大字报还将“高哲民”三个字打了×,落款为“揪高哲民小分队”“解剖高哲民小组”等,批判高老师的大字报满天飞。
一连几天夜里,我翻来覆去睡不着。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高老师每天都要为学生呕心沥血,现在却遭到学生无辜的批斗。我的一篇作文,又给高老师增添了莫须有的罪名。我还不能帮高老师一点忙,哪怕是安慰的一句话都不能说。我的眼睛在流泪,我的心在淌血。我睡的床铺窗外面是一口井,一天凌晨三点多钟,井里一声巨响,原来是廉江四大才子之一的梁崇梓老师要投井自杀。同学们闻声赶来把他捞起,他浑身发抖,像个落汤鸡。天刚蒙蒙亮,又传来杨春生老师上吊自杀身亡的消息。
廉江示范农场有个省署编制派来的领导人,长得魁梧威猛,有一次竟把自行车的车胎坐爆了,从此人们都叫他的外号“爆车胎”,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叫李允新。他是中山大学毕业生,他的儿子把我的《试》文抄回给他看,不料造反派抄家时搜出《试》文,硬说是他写的黑材料,不问青红皂白,把他打得死去活来。直到他儿子跑来作证说是从班上抄来的作文,他才免遭更多棍打脚踢的皮肉之苦。
俗话说怒鸡怼笼,揭发批判高哲民老师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我就自然成了资产阶级的徒子徒孙。同学们开始渐渐疏远我了,有的还投来鄙视不屑的眼光。
一天我正在看张贴高老师的大字报,一个姓庞的同学把揉圆了的纸团塞进我的裤袋就飞快地走开了。我打开一看,如鱼骨卡喉,心里凉了半截。这是一份抄写我上次写给那个女同学的情书,一字不漏。球把我写给她的情书散发给同学们看了,羞得我无地从容。
同学们从手抄我的作文到手抄我写的情书,我在班中的威信从高峰跌到深谷,冰火两重天,这都是100分作文惹的祸。
1970年我参加铁路工作,在高老师的鼓励和辅导下,我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给报刊杂志投稿。我除了写通讯报道,也写小说、诗歌、古今奇闻轶事和科学小品,还搞摄影和歌曲创作。一年多来,我在部、省级刊物上发表的作品就有100多篇了。每当看到刊出我稿件的铅印黑字,闻着油墨散发的芳香,领取爬格子的润笔费,我心里就情不自禁地涌起对高老师的无限感激之情。
不久,我被《铁路工人》报招聘为记者,从此走上了专职写作的道路。一次,很多记者和通讯员同坐一节火车厢去参加报道积极分子大会。当人们知道我的名字时,整个车厢的人都走来和我握手,我感动得热泪夺眶而出。一个锃亮秃顶的人对我说:“读了你写的《八卦》,我以为你有60岁了,看了才知道你刚20出头。”殊不知《八卦》就是以高哲民老师为原型创作连载的一个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在飞驰的列车上,我思绪万千。假如当初高老师不是爱惜人才,把我从(2)班挖到他教的(1)班,假如没有高老师一生对我的专心教育和耐心辅导,假如……,我人生走的将是另外一条道路。一个老师确实能影响或改变一个学生的人生走向。我鲜红的记者证有高老师的一半功劳,我刚才流下的滚烫热泪,就是高老师长期哺育我的心血结晶,恩师无私的爱,比爹妈还亲。
1981年春节期间,我带了些鸡蛋和在广州图书馆用手工抄写的《是姐姐错了》去探望高老师,因为抄家时把他发表的作品全部抄走并焚毁了。师生久别重逢,格外高兴。高老师头发已经花白,背也微驼了。我请高老师给我发表文章的剪贴本作序,他欣然命笔。高老师毕竟是写作高手,他在我剪贴本的扉页上行文流水,一气呵成,十多分钟就把“滴水集”代序写好了。这是高老师留给我的珍贵纪念。他说我并没有辜负他对我的期望,还勉励我要为祖国的新闻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1969年至1977年高老师曾碾转到石颈中学教书,高老师既编剧又排剧,教学生们唱歌,跳舞,学小品,学相声,学乐器,还把学校的宣传队和协助把学校的篮球队、乒乓球队搞得红红火火,石颈中学几年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学校。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恢复高考,高老师重新调回廉江工作,并担任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高老师日夜研究教学方法,和老师们、同事一起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几年间廉江的高考升学率就有显著提高。
由于高哲民老师工作出色,成绩卓著,1982年当上了廉江县教育局局长,1984年又当上了廉江县副县长,1985年被选调到湛江市教育委员会任副主任,1997年被广东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聘为督学,他是湛江市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编者之一。1996年任湛江寸金书院名誉校长,1997年任廉江市锦华学校名誉校长。他退休后仍心系教育,为贫困山区儿童捐款助学。高老师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
2017年同学聚会,我和那个女同学球在罗二大酒店的走廊里狭路相逢,昔日的美女校花,已经变成脸黑珠黄的老太婆。两人相视良久,无语。还是我先开口:
“分别后你生活可好?”
“一般啦,听说你做了大老板,当土豪啦,廉江电视台还播放了你给村民发钱的新闻。”
“别胡扯瞎吹,和你比起来,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她还是听出了弦外之音:
“你这鬼灵精,还是和以前一样,好讲笑话。”
“50年前你怎么把我写给你的稳私信散发给同学们看?”
“那时,那时,……你现在还记恨我吗?”
“没有,那是文革把人性扭曲了,十年浩劫把人变成鬼,连国防部长的老婆都吵闹离婚了,何况你呢。同学情永久难忘,半个世纪以来我对你的思念是任何X+Y的方程式也无法解脱的。”
她赶快打破僵局圆场:“同学们都在歌房了,我们一起去K歌吧。”
唱完歌,她又邀请我参加她组建的同学微信群,她是老骥伏枥,与时俱进了。我欣然应允。她立即和我私聊,首次发来的却是三国时蜀吴要联合抗曹诸葛亮和周瑜的拆字诗:
有木也是槽,
无木也是曹,
去掉槽边木,
加米便是糟。
当今之计在破曹,
龙虎相争岂不糟?
我明白她要借这首诗暗喻我们要不计前嫌,共同团结起来把这个微信群搞好。我也马上用她的名字“球”作了拆字诗回复,一来以此修复弥补往年两人的裂痕,二来表示对她组建同学微信群工作的支持和赞赏:
有王也是球,
无王也是求,
去掉球边王,
加衣便是裘。
群主聚沙沙成塔,
众友集腋腋成裘。
2016年5月25日,我的良师益友高哲民老师因病逝世,噩耗传来,我如丧考妣,肝裂肠断。我悲痛的眼泪,流满了脸庞两颊,又浸透了胸前衣衫。恩师和我永别了,但浓厚的师生情谊,使我终生难忘。
星移斗转,时光荏冉,敬爱的高老师已仙逝作古,我写那篇100分作文离现在也半个世纪了。昔日廉江中学那些低矮的瓦屋教室,已经变成了一幢幢高楼大厦,张贴高老师大字报的颓墙已经荡然无存。教学设备现代化了,师生人数也增加了二十多倍。廉江中学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唯一不变的,是那个“团结勤奋求实进取”校训的牌匾,虽然经过百年风雨的侵蚀洗刷,在阳光的照射下,依然那么流光溢彩,璀璨夺目,仿佛在诉说着新的师生情谊的故事。
2023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