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适彼乐土

  • 作者:美文苑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1-12-10 11:25:36
  • 被阅读0
  •   王怀宇,男,1966年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文学院院长。在《十月》《作家》《钟山》《中国作家》等刊发表作品五百余万字,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长江文艺·好小说》转载。出版长篇小说《血色草原》《风吹稻浪》等六部;出版小说集《家族之疫》《小鸟在歌唱》等八部;另有戏剧、电影、散文作品《春去春又来》《平安是福》等。曾获冰心散文奖、田汉戏剧奖、长白山文艺奖、吉林文学奖、梁斌小说奖等奖项。有作品被翻译成英、法、韩等文字。

      责编稿签

      “适彼乐土,爰得我所”,以诗经《硕鼠》里的诗句为题,王怀宇用略带伤感的语调描画了主人公杨树林在追寻理想道路上所遭遇的迷茫、困惑和无奈。小说以平淡真诚的语言行文,流畅自如,娓娓道来。通过对个体经验的提取、加工与想象,作者构筑起一个逻辑完备的故事场域,在这里,人情复杂缠绕,人性深不见底,透过纷繁的世事和一地鸡毛的日常,我们看到的是文本背后的理想主义光辉,看到的是一个历经社会百态而固守本心、放逐在当代荒原的传统志士,高贵的理想与纯洁的爱情是其仗剑天涯的信念和勇气。行路难,多歧路,长风破浪会有时,乐土就在不远的前方。

      ——胡丹

      《适彼乐土》赏读

      王怀宇

      1

      杨树林研究生毕业那年还是新世纪之初,尽管社会上到处都急需人才,但他的就业过程还是费了好大一番周折。

      为了找个理想单位,杨树林经常去人才交流中心转悠。招牌林立的人才交流中心里虽然每天一派热闹景象,但看上去求贤若渴的用人单位却又是百般挑剔,竟然对招聘对象的学历、身高、性别以及相貌都有着明确要求,既具体,又苛刻。有些时候,条件再好的男生,也比不过高颜值的女生。不像是在招聘人才呀?分明是在现场选美。

      杨树林已经先后和几十家用人单位接触过了,对方几乎都在用同一种奇怪的眼光打量着他。外语、财务、计算机等专业的应聘者成交机会要大一些,而像杨树林这种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基本上无人问津。

      杨树林四处打探,奔波了两个多月,几乎所有的亲切握手和笑容可掬都表达着同一个意思:我们确实很想得到你这样的人才,但我们手上编制有限,实在是爱莫能助啊……

      一天中午,杨树林正在吃着简单的盒饭,一家废品公司的工作人员拍了他一下并塞给一张招聘登记表:“一个月两千块,我们公司可以接收你嘛。”

      杨树林先是受宠若惊,细看表格后又顿生疑虑。就问眼前这个一脸横肉的矮胖男人:“你们废品公司用得着中文系的研究生吗?”

      矮胖男人笑嘻嘻地说:“我们老板说了,中文系研究生干活儿不一定行,但是能够满足我们公司所有人的虚荣心。给废品过秤的人都是研究生学历,那我们公司得多牛啊……”

      “让我去过秤?”杨树林半信半疑地问。

      “看你转悠多少天了,闲着也是闲着,跟你闹着玩呢,还当真啦?可真是个书呆子,哈哈……”矮胖男人看来是喝多了,边说边大笑起来。

      杨树林将拿在手里的招聘登记表慢慢地撕成碎片,瞪着矮胖男人说:“你信不信,我会让你在公司里消失!”说完,杨树林很凶地转身走开了。

      矮胖男人一脸狐疑地愣在那里,若有所思地张了半天嘴,没再说出话来。

      杨树林一路想,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在这个注重现实的世界里是多余的,人们早已经不需要虚构和想象了,人们只需记住真实的存款密码和重要的电话号码,只需要抓住眼前利益,只在乎精确地把握现实……

      最后,杨树林是在极度绝望之际,极其幸运地碰到了某厅招聘公务员的临时空缺儿。原因是那个事先板上钉钉的人有了更好的去处,据说是签证出国了。杨树林这个原本陪榜的应聘者才得到了意外的递进。最后,他以笔试最后一名的身份挤进了某厅面试名单。

      有真才实学的杨树林当然会加倍珍惜这得来不易的面试机会。很快,杨树林就来到某厅面试了;很快,杨树林就顺利通过面试了;很快,杨树林就被通知可以去某厅A处报到上班了……

      连杨树林自己都感到运气太好了。回头想想,好像哪个环节都不是很真实,但事情确确实实已经发生了。十几天前还像个无头苍蝇乱转的杨树林突然间找到了人人羡慕的单位,流浪学子一夜之间变成了机关干部!

      沐浴更衣,生活重启。

      阳光灿烂的上午,杨树林怀着美好憧憬走进了某厅大院。门口还站着两个威风凛凛的保安,偶尔有小轿车从身边出出进进……他站在门口心跳了好半天,在这么好的地方上班,过个三年五载的,就能当上科长了吧……中文系硕士毕业生杨树林不由自主地重新踌躇满志起来。

      杨树林能顺利地来到某厅A处上班,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了。让杨树林唯一感到不舒服的就是,人还没来呢就事先撒了一个大谎。面试时,杨树林说自己虽然是个外地人,但是在市里有房住(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因为某厅当时无力解决住宿问题,就尽量不要家在外地的毕业生。一向做人诚实的杨树林从不说谎,心里就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儿别扭。

      某厅A处算上杨树林一共五个人:处长温立群,副处长李大伟,主任科员大老孙,副主任科员曹晓慧,助理科员杨树林。除了两位处长,干具体活儿的只有三个人。杨树林到来之前,转业军人出身的大老孙归处长温立群调遣;艺术专科学校毕业的曹晓慧归副处长李大伟调遣;杨树林到来之后,他顶替了曹晓慧的位置,归李大伟调遣。曹晓慧就成了一个自由人,哪边非常忙了就归哪边调遣。但非常忙的时候毕竟不太多,所以年轻漂亮的曹晓慧就经常能落得个无事一身轻的悠闲状态。说实话,杨树林一开始就对曹晓慧非常有好感,一身轻就一身轻吧。他心中暗想,看来自己真是交上好运了,不仅找到了好工作,还能碰上这么年轻漂亮的女同事!

      温处长的父辈是某厅的老同志,据说他像他父亲,为人随和,善解人意。但杨树林和温处长说不上话,因为杨树林从报到那天起就直接归李副处长调遣。而能说上话的李副处长是从下面市区考公务员上来的,同样是中文系毕业,就如同杨树林肚子里的虫子,总能摸透杨树林的所有心思。不知为什么,杨树林从一开始就很怵李大伟。

      为了尽量给领导和同事们留下个好印象,杨树林来到A处以后工作非常卖力,给领导写起讲话稿来也非常认真。

      开始时由于缺乏经验,多数情况下,杨树林还要按照李大伟的意思改上几遍,直到李大伟满意后,讲话稿才能递到主管厅长手里去。

      后来有了经验,杨树林写讲话稿就越来越得心应手了。有时,李大伟几乎一个字也不用动,就能直接送到领导们手里去了。有了朗朗上口的讲话稿,领导们开会时就显得很有水平,会后就对李大伟的工作表示相当满意。李大伟习惯于察言观色,能从领导们的表情中读到一种叫“充分肯定”的东西。这东西关乎李大伟的前途和命运,比金子都值钱。

      李大伟表面上从不表扬杨树林,心里对杨树林还是非常认可的。有时,李大伟就会认可得很有负担,就得故意打压打压杨树林。“这才哪到哪呀?不行,你还差得远呢。”

      杨树林毕竟刚到某厅工作,在很多问题上都显得缺乏经验。和同事们闲聊时,有时就表现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表面上,同事们好像都很同情杨树林。有些人还为他长吁短叹,打抱不平。而实际上,总是被人同情对杨树林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每回闲着没事聊天,大家的话题总是从杨树林的不如意开始。好像只是一掠而过,接着就是对现行的种种时弊的大书特书和浓描重写了。话题马上就会淹没在关于物价飞涨、道德沦丧、竞争不公、腐败堕落等等的偏激热议之中。面对一发不可收的种种负能量话题,杨树林也只好无奈地点头称是。几个有名的喷子明明是在胡说八道,杨树林也不敢去纠正他们。杨树林远不具备什么话语权,不能也不敢扫大家的兴致。最后,人们的话题又总是绕回到杨树林这里来。冷不丁听上去,就以为是杨树林在搬弄是非。

      有人说:“小杨啊,某厅这地方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前途,死工资,你干脆趁着年轻辞职淘金去算了。说实在的,你真就不如到一个中外合资的大企业去干文案,据说一个月至少能挣五六千块钱,还另有奖金呢!”

      还有人说:“小杨啊,你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听说还会写点儿什么,天天泡在厅机关里,用不了几年棱角就磨没了。真不如自己在家写点儿流行的电视连续剧呀……上这带死不活的班儿干啥呀?都是一群大庸人……”

      人多嘴杂,时间长了,很多人,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就觉得杨树林对现有的工作不是很上心,当然就更谈不上爱岗敬业了。

      之后,一些喜欢整事的人就更说什么的都有了。说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安于现状的,绝大多数都是心怀野心的。说杨树林好高骛远、心浮气躁还是相对友好的好言相劝,而说他高傲自大、目中无人就是别有用心的人身攻击了。一不小心,杨树林就给人留下一种不安分守己的印象。

      众所周知,厅机关的人大都是有靠山的。像杨树林这种没啥根基的人实在是举步维艰,在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可谓进退维谷。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得罪谁。有时交下了这一个,就有可能得罪了另一个。

      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杨树林才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身为小人物,中午闲着没事时还是少说话或者不说话为好。好在他还能暗自在心里喜欢着那个叫曹晓慧的女同事,这对初来乍到的杨树林来说已经足够了。

      按理说,杨树林幸运地来到这么好的机关单位,应该珍惜机会、好好工作才是。可令杨树林倍感意外的是,他来到某厅上班没多久,就暗暗打起了跳槽的主意。不是说杨树林在A处当秘书写材料伺候人不舒服,只是他觉得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好像白读了。同样是文字,写讲话材料和自己爱好的文学创作可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杨树林实在不想写那种鹦鹉学舌式的文章,更不想让自己多年研读的文学专业白白地荒废掉。

      杨树林不久就发现了某厅下属单位中有个《文化新天地》杂志社,到那里当个文字编辑,业余时间又能搞搞自己喜爱的文学创作,还是挺好的。对呀,找机会跳槽啊!不是说树挪死人挪活吗?杨树林的这种想法并非不现实,《文化新天地》杂志社毕竟是同一系统的一个基层单位。在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中,从上面调到下面去还是相对容易的。

      杨树林没事时就在心里暗想:先干着,等慢慢有了机会一定跳槽……

      ……未完待续

      本文刊载于《小说选刊》2021年第12期

    【审核人:站长】

        标题:适彼乐土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634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