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方莜东:相会在文都

  • 作者:赵大河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5-23 00:11:45
  • 被阅读0
  •   2023年的5月13日、14日,是个值得同步悦读家人记住的日子,也是值得文都桐城铭记的日子!来自全国各地同步悦读作家文友共75人,相约来到中国文学之乡——文都桐城,为赴那场文学盛宴。

      这次同步桐城采风行程内容大致为三大块:座谈会、文学晚会、实地参观。

      初夏的桐城,阳光和煦,微风不燥,鲜花绽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5月13日一大早,先期到达桐城的白夜主编、吴新生老师、北京来的作家杨军老师,正在桐城国际大酒店迎接同步文友。负责登记接待的胡金萍、雷小丽等为陆续抵达的文友登记服务,安排住宿。

      当合肥文友书忘带到达酒店时,桐城文友黄友斌即上前与其握手,互致问候。早一步抵达的孙仁寿老师当即抓拍书忘带登记时的画面细节,并制作成微视频,场面十分温馨。

      当最后一位镇江文友马艳云于13时抵达酒店时,已过了午饭时间,她无怨无悔,只为心中的文学梦。

      见想了想见的人

      同步白夜主编无疑是我想见的人。早在2017年秋季,我的一篇描写家乡嬉子湖的游记,被白主编刊用,白主编还为我改了文章标题,使拙作更为醒目明了。文章推出后,文后有不少陌生文友留言点赞鼓励,使人感动不已。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同步的家风让人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

      王崇彪老师,这位公安作家,系故乡桐城人,著作等身,为人谦虚低调,这次在国大是我们第一次见面。记得王警官每次都为我在同步的拙作留言鼓励,让我深受鼓舞。在13日下午的座谈会结束后,我们桐城籍同步悦读文友在会场内合影后,我问他现在住哪?才得他住马鞍山。说来惭愧,这么久竟不知王警官住马鞍山!

      欧阳健子主席,多年后才再次相见!记得第一次见欧阳主席,是在1993年12月底,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00周年,桐城县文联在县委小礼堂,举办了诗歌朗诵会暨颁奖会。陈所巨、叶濒、白梦、洪放、欧阳健子等作家诗人参会。会上,有不少作家朗诵诗作,接着对桐城文学作品进行颁奖。一等奖作品欧阳健子的诗作《重读诗人毛泽东》获得评委及与会者高评!当时我还写了篇新闻报道,介绍文联活动及欧阳健子诗歌获奖情况。自此,我记住了欧阳主席。当时他还在高中当教师。后来也在开会时见过两次。此后几年至今,欧阳健子主席一直从政。近两年,欧阳主席曾微信线上邀我去他办公室坐坐,因种种因素,未能如愿。今天在同步座谈会上,桐城市文联主席欧阳健子,也是这天参会中我认识最早的文友领导,多年后线下重逢,倍感亲切!在14日中午,在城区大关水碗店就餐时,我特意走到欧阳主席桌边,郑重敬他一杯酒,欲言又止,一切尽在酒杯中。

      《作家天地》的郭翠华主编,我是第一次见到她。郭主编在同步座谈会致辞中并就文学要有温度谈了感想,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翌日去嬉子湖镇的“裁襟励子”文化园中,当我说自己是本地人,是江觉迟的中学校友时,郭主编欣然与我合影,这体现了郭主编的平易近人,我很受鼓舞和鞭策。

      桐城市作协主席江觉迟,她在同步座谈会的发言及在嬉子湖镇“裁襟励子“文化园的解说,令人深为感动。她首先对郭翠华主编关于文学要有温度,深表赞同,并作了她援藏经历介绍、回乡建文化园和写书的情况,现场用电子屏大屏幕展示了有关西藏支教、支援家乡的图片及视频。

      江觉迟,安徽桐城人,出生于1974年,系安徽省非遗文化“裁襟励子”传承人。其祖母苏蕙华,裁襟励子的当事人,当地被传为美谈。其祖母“裁襟励子”故事被刻成浮雕,展示在桐城市区文化广场的文化墙上。

      江觉迟2005年赴藏共17年,收养100多位失学藏区孩子。写了《酥油》,后被拍成电影;《雪莲花》是《酥油》姊妹篇,计四五本书。她的大爱和奉献精神,感动无数人。正如网红教授郑强所言:西藏乃我华夏文明,乃至文化、水源,甚至空气的源头;我们不仅要教育少数民族孩子长大后建设西蔵,更重要的是,要教育汉族学生毕业后支援和扎根西藏……

      在座谈会江觉迟谈2019年回家乡做了两件事:建一座文化园,写一本书。目前这两件事基本完成。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当我14日上午随队来到嬉子湖镇的“文化园”时,听了觉迟的现场解说,看着如此气派而又充满文化气息的建筑时,仿佛看到一个筚路蓝缕者的艰辛和快乐,也体验到她倾注着怎样的心血、汗水和深情。

      还有一位想见的老师没见到,那就是安庆的石楠老师。桐城国际大酒店会宾厅,晚宴与“同步文都共此时”文学晚会同时进行。令人惊喜的是,晚会传来安庆作家石楠的祝福题词:“祝同步文友在文都收获满满”。大家共同阅读祝福词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孙仁寿、杨光夫妇也是我想见的人。最早我从同步上读过不少孙老师的佳作,可以说,篇篇是精品文章。这晚配乐诗朗诵《我的南方和北方》,由孙仁寿、杨光夫妇激情朗诵。他们家2017年被被为全国“最美家庭”。随着他们磁性的声音,和主持人胡静老师的适时介绍,现场观众深受感动和感染,陶醉其中。

      怀宁籍的姚春华老师是我5月初刚加的好友,她晚会上的海子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由姚老师深情诵读;也许,她是用这种方式向怀宁老乡表示怀念……

      胡静老师、叶子老师,虽然很早是微信友,这次是第一次线下见面,倍感亲切,在国大门厅即刚见到她即与她寒暄起来,并分别合影留念。胡静晚会的精彩主持及诗作《因你的来,世界温情的存在》,让我欣赏不已!

      还有本次采风活动的组织者吴新生老师,近一个月的艰辛,用任何语言描写都显得苍白。我只说一件事,我曾无意中说过:就餐点菜时可否点个桐城特产——桐城水芹,没想到吴老师记住了这道菜,在国大的晚餐及次日中餐吃大关水碗中,都分别有桐城水芹菜的身影,让人感动!

      还有吴显为老师,黄友斌老乡,虽交流不多,但印象深刻。还有北京的杨军作家;还有,两位为采风拍照的许萍老师、叶裕老师……

      去了想去的地方

      14日上午,我们沿着绿荫掩映的公路,来到江觉迟家乡文化园。据说这公路两旁的一抹绿色,是时任嬉子湖镇女镇长、现任桐城市委常委的殷锐当年所为,称为“十里绿色长廊”。现在看来,当年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功效显现。不仅养眼,更养心。

      在桐城老城区,我们先后参观了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文庙、六尺巷。

      在文博馆,我2020年冬开馆时曾去过一次,这次去,馆内新辟多项展区及文物。为使外地同步文友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我与镇江市的文友马艳云谈文物的特点、类型,谈我曾见到镇江文博馆的文物展品,及镇江主要景点;与肥东文友李燕红交流时,陪她听文博馆的吕姓讲解员的提纲挈领的文物讲解;还分别与当涂文友唐朝媚沟通交流,与怀宁籍的姚春华同步,谈桐城明清时期,名媛诗人多达数十人等,以减轻她们的陌生感……据了解,桐城有“国保”单位两家,包括文庙、张廷玉墓;“省保”单位十一家。

      在桐城文庙,门楼是三开间的亭阁式建筑,门楼正面镂花平坊上悬有长方形“文庙”金字匾额,为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赵朴初书丹。文庙原名叫圣庙。门楼右前侧黑色大理石碑上刻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桐城文庙 国务院”字样,系2013年3月公布。据城区老辈人讲,当年圣庙侧前方以前曾在一石柱,柱上镌刻有“文武百官在此下马”字样……足见文庙的地位之高!

      文庙是元、明、清、民国时期桐城地方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建筑,距今近七百年的历史。同时,文庙又是一座学宫,是桐城县学和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庙学合一”的体制,对桐城崇文重教的传统风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95年的《桐城县志》云:明清两代桐城考取的进士240名,举人有640人之多。有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传统。现存文庙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以长约80米,宽约4.5米的甬道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分别为门楼、棂星门、泮池、泮桥(状元桥)、大成门、大成殿及两厢两庑,呈南北和东西对称布局,格局堂皇,规整有序,好似一组凝固的乐章。

      由于行程紧凑,我们同步采风团没多停留,径直沿甬道走向大成殿。

      大成殿内供奉孔子、四配、十二哲的坐像。讲解员介绍:孔子坐像上端的“万世师表”是康熙御书匾。

      尽管文庙我以前曾来过两次,但随这么多文友同行还是头次!据了解,2011年前后,时任中央常委的王岐山书记曾到访桐城文庙。时任博物馆馆长、张英宰相后人的张泽国陪同,同是文史专业出身王岐山书记对张馆长的讲解表现出浓厚兴趣……

      在六尺巷,文友们走过绿荫掩映的长长的巷子,摸着褐色墙壁,体味张正扬唱的《六尺巷》歌:“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的歌词,读着张英的诗:让他三尺又何妨?仿佛触摸到先贤的的“礼让”情怀……又似乎回忆起王岐山、吴仪等中央领导曾到访六尺巷时的情景……

    【审核人:雨祺】

        标题:方莜东:相会在文都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6294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