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张引娣:碾盘琐忆

  • 作者:土书呆子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3-05-05 20:58:07
  • 被阅读0
  •   周末,阳光很好,我忽然就有了一种冲动,离开水泥钢筋的束缚,出去与树木花草共呼吸一下。

      说走就走,我开车出了城,顺着大道向北,一小时后就上了山道。路过一个村子,就把车停下,步行转转。村里有几家的大门开着,倒是没有见人。走了一会,却看到了一个大大的石磨碾盘,旁边的墙上,醒目的红色大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下子,有关碾盘的记忆全都鲜活起来。

      早年,村中的碾盘在村道中间,旁边是一棵大槐树。那时,没有电视手机,这里就是大家的广播站。一吃过早饭,太阳就抛来了笑脸。吃饱了饭的伙伴们,顾不上擦嘴,都跑出来占据磨盘。来得早坐在面向太阳的一面,来的迟的,淘气调皮的,硬是挤上去。剩下的人,要么围着磨盘,要么就只能在背阴的地方坐。等有人掏出一本没有了封皮的《地道战》,手往上一举,马上就有伙伴们围过来了。这时不管有没有太阳,只要没看过的,都想尽办法挤过来,站着的、坐着的、弯着腰的,都头对头津津有味地看起来。看过的人这时就神气了,“哼”一声清清嗓子,对着挤不进去的伙伴们一招手,“来来来,我给大家讲讲。”只见他压低声音,有声有色地讲起来,“抗日战争期间,日寇对冀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根据地人民为抵御和打击日寇而想出了不少巧妙的办法,地道战就是其中之一!”忽然高出许多分贝,“这时,英雄的民兵队长高传宝,带领高家庄群众,在日寇据点和炮楼下面挖地道,……”听的人一个个仰着头,眼睛一眨不眨,仿佛随着民兵们在地道里穿梭。

      不一会儿,洗完锅、喂饱猪的婶子端个簸箕来了,里面放着一串串鲜红的辣椒。经过冬阳的洗礼,水润的辣椒已经变得干瘪透亮。

      “让一让,让婶子把辣椒一碾。”

      小家伙们不情愿地起来,走两步蹲到一边,围在一起继续看着。婶子麻利地扫干净碾盘,就倒下辣椒,用一把小小的笤帚拨开摊匀,插上推杆,也就是一根粗粗的棍子,招呼自家的臭小子来推碾盘。这时,轮不到自家人推,几个好朋友嘻嘻哈哈争着推。他们撅着屁股,跑得呼哧呼哧。婶子笑着说:“停下,停下,碾碎了,让我归整一下。”他们非要多跑两圈才喘着气停下来,婶子把辣椒翻腾一下,下边没有碾碎的翻上来。再推的时候,就没有人争了,臭小子们三分钟的热度过了,一个个笑着往后溜,“啊呀,不行了,不行了,推不成了。”

      婶子笑笑说:“一个个小牛犊撂挑子了。”

      自家的小子只好噘着嘴开始推了,磨盘转的速度明显慢了,婶子就在后边帮忙。再推个十来圈后,就开始拿细箩箩一下,下面的细辣子收拾好,做哨子浇头、拌辣子水可是少不了;上面的粗辣子,拿热油一泼,就是陕西八大怪之一的油泼辣子。平日里,管它有菜没菜,只要有碟油泼辣子,就是一道美味,白蒸馍夹上红亮亮的辣子,吃起来嘹咋咧。

      这个时候,说不定会有其他的婶子在后边排队。要么端一碗花椒,要么也是几串辣椒,大家说说笑笑中就把一季的调料碾好了。如果没有人的话,旁边用纸包着盐,手里捧着馍的小馋猫就上场了,聪明的他们,早抽空回家拿来了盐与馍。他们趁着婶子的辣椒没有扫干净,撒上自己拿的盐,把馍往开一掰,摆在碾盘上面,再推上三四圈,自制的辣子馍片就成了。吃一口砸吧一下嘴,吸溜一下,再吃一口,更香,惹得其他人直流口水。他们围着碾了的,央求着:“吃一口,吃一口嘛。”当然,自己的馍片,给谁不给谁,由自己说了算。十几个臭小子,吃到的眉开眼笑,没有吃到的垂头丧气,还有个别气性大的回家拿馍,自己也碾。不过这时,味道就没有先前的浓了,婶子已经打包走了,碾盘上粘的辣子毕竟太少了。

      到中午饭后,冬日里碾盘周围就是一帮半大的小子,继续疯玩。摔四角的、打陀螺的、碰拐拐的,应有尽有。一个个穿着黑色或灰色的光棉袄,妈妈手纳的棉拖鞋,流着清鼻涕,玩得不亦乐乎。一会儿是笑声连天,不一会儿就如脸红脖子粗的大公鸡,为了输赢争得不可开交。没事,隔不了几分钟,又都掺和到一起去了。大人也都懒得管他们,自己寻些柴禾,把炕烧热,躲到火炕上去了,很少来这里受冻。

      要是夏天,大人就多了,特别是吃午饭时,各家的男劳力们,把碗都端出来了。大家围着碾盘,吸溜着面条,看谁家的婆姨擀的面又长又劲道。再摆上一圈龙门阵,上至天文,下到地理,说东道西,皇帝老子,平头百姓,真似百家讲坛,讲的听的都忘了时间,直到婆姨让孩子叫才从匆忙放碗。男人们下地后,婆姨们洗完锅,会拿着鞋底,或是鞋帮,来这里为老的小的纳鞋。她们围成一圈,双手飞快地穿针引线,嘴里边在说着家长里短,她们可不想老爷们那样,说的全是和自己没有关系的。女人们会交流,今天做的搅团特别好吃,是搅到时候了,昨天的南瓜包子不太好,青辣椒少了一点,或是张婶缝的上衣很合适等,这些有关吃穿的小事。

      如今,现代化的机械代替了碾盘。人们把辣椒、花椒等拿到机子跟前,五六分钟,就变成红红的辣子面、香香的花椒料。孩子们也不用争抢着看小人书、吃辣子馍片了,网络上的绘本,超市里的零食应有尽有,别说围在一起玩耍,村里跑的小孩都屈指可数。大人们也不用凑在一起谝了,抖音和快手里边,不仅有人给大家谝,还给大家唱和跳,这碾盘承载的无限乐趣就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中了。

      一方碾盘,从春到冬,从早到晚,记录着乡间生活的苦乐。它,回荡着七零后、六零后小时候的欢乐,倾听者端着老碗吃饭的汉子们的心声,领会着贫穷年代女人们对生活碎屑的渴望……

      今天,看到这个碾盘,忽然有一种感觉,乡间生活必将重新生机勃勃。

    【审核人:雨祺】

        标题:张引娣:碾盘琐忆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6136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