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周金祥:山道泥泞(6)

  • 作者:周金祥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7-30 00:07:12
  • 被阅读0
  •   九一年九月一日,小周拿到课表,初三一个班化学、初一一个班数学,加上初一两个班植物和美术,周课时20节,担任初一(一)班班主任。其中植物、美术为副科,周课时少,每班分别两节、一节。上了几天课,小周找几位初三同学反馈情况,不尽人意。化学课,小周习惯高中教学,刚开始,深度广度把握不好,语速较快。知道问题后,小周马上做出调整。

      初一数学没什么问题。小周读书时数学很棒,七九年中考数学满分,八一年高考数学98分(满分120)。初一的正负数、整式运算,因式分解等对小周来说是小菜一碟。

      在赤湖高中,小周教过农业基础知识,植物也基本没问题。美术,是小周的爱好之一,水平很业余。美术欣赏课,为学生介绍名家、名画,小周会穿插一些故事。实操课,介绍画法要点后,小周在黑板画一样图,让学生临摹,或者,在讲台放一实物,学生照葫芦画瓢。

      小周教学,喜欢学科之间相互借用。如,用物理的库仑定律,解释化学中原子得失电子能力与原子半径关系。化学的十指交叉法,用数学的比率理解,差量法用数学分比定律解释等。一个傍晚,某学生来寝室问小周一道化学计算题,小周不到两分钟就解决了,学生满足地走了。

      一旁教物理的高老师伸出拇指说:“真的是高中下来的名师,简单明了,深入浅出。这道题昨天我也听张老师讲过,半个小时学生还不知所云。”

      “过奖了,我认为教学重要是教给学生方法,不断追求用简单方法解决复杂问题,大道至简。这道题我用的是十指交叉法,就比设未知数解方程简单多了。”

      期末考试,化学平均比隔壁班高过10多分,而初一数学比彩教的班,平均高三十一分。学校教师会,校长公布成绩,并点班不点名地做出了评价。会后中午老师聚餐,彩一直独斟独饮,不言不语地喝着闷酒,突然将一桌菜掀翻在地。

      嘟囔道:“吃吃吃,叫你们都吃。”说完,彩自顾自走了,留下近二十个老师面面相觑。校长解围说:“别理他,神经病。大家继续吃,人分其他桌去。”老师们继续喝酒吃菜。

      彩是校长长子,师范毕业,喜欢修理。他买来万用电表、烙铁、焊锡,跟着物理林老师学修收音机、电视机等。成天在寝室,拆装摆弄,测测焊焊,夜不睡,早不起,年纪轻轻就落下了严重胃病。林老师接到活也会叫彩一起参与修理。彩本来数学功底一般,加上不务正业,学生成绩当然不行。大会挨批,面子上还是挂不住,聚餐时终于发作。

      学校后面过路有两家饮食店,卖些早点、夜宵什么的,而没有文具、日用品店。小周发现商机。教师节后,小周自己拿出三百,向岳父借了五百,姑姑借了四百,放在寝室开起了小店,同时也放岳母家卖些百货。开始,货物品种不多,数量有限,学校只买些纸笔本、小刀、橡皮等文具,糖果、棒棒糖、葵花籽、沙琪玛、方便面等副食,以及蜡烛、牙膏、牙刷、肥皂、洗衣粉等日用品,顺带向老师出售烟酒。后来品种数量慢慢增多。

      烟,主要是佛子岭,通常按条卖老师,有人会赊欠,发工资结账。清是老烟民,烟瘾重,几乎是一根接一根猛抽,一天四包,常两条一拿。也有老师一次一包地买,如彩一天一包桂花,现金购买。酒主要是三花、饶州和全粮液。全粮液多是学校来客用,老师平时喝三花或饶州。烟酒临时缺货,去岳母处拿,反正都是小周的。学校时不时停电,这时蜡烛派上了用场,有时临时少货,为师生照明,更为抓住一切赚钱机会,小周吩咐梅看店,自己飞也似的骑车去王村取烛救急。

      有的学生,周末回家钱带的少,但米是足的,米按每斤五分柴火费给食堂换成饭票,学生不缺饭票。为适应学情,小周也收饭票,折合每斤四角,当时米市场价每斤五角。所以常有学生用饭票换物品,小周来者不拒,大小无欺。这些饭票小周自己用不完,也会按每斤四角五分卖给老师。还有剩余,期末从食堂退米(柴火费退不了),灌包卖给缺粮百姓,常有贩子收购。

      学生买东西,喜欢跟风。一会儿,几蛇皮袋沙琪玛,不到周末就售罄,小周盼着周六快来。突然,沙琪玛不时兴了,时兴起泡泡糖,批来的两袋沙琪玛两周都没卖完。小周只好对沙琪玛降价处理,当然不会亏,只是赚多赚少。

      泡泡糖兴了一个月不到,又转向辣片。小周不能老降价,想到国庆节县城摸奖平田某某摸到八万八,来了个新招,抽奖。小周将不同面值的现金或白纸塞入泡泡糖包装纸内,抹平。在窗口贴出抽奖告示。不到两天,滞销的泡泡糖一售而空。

      五一后,就开始买汽水,就是放糖的碳酸饮料。汽水用玻璃瓶装,压上带橡胶的铁盖。小周为追求最大利润,田畈街汽水厂四处送货,要的多便宜,小周一下子要了200扎即2000瓶,堆走廊,放假前没有销完,遗下学期。

      九二年九月开学,小周搬新做教室中间的寝室。该房子是砖木结构人字梁平房,东西各两间教室,中间一个方庭和四间寝室。小周住右前带窗的一间,沙发、炉、部分货物如汽水、雪碧等放大庭。天气炎热,遗留的三十扎汽水不到两天售罄。临时进货,肯定远水解不了近渴,那时没有电话,进东西要亲自前往。小周急得走进走出,抓耳挠腮,突然发现大庭的雪碧,眼睛一亮,有主意了。

      小周将雪碧启开,将雪碧灌汽水瓶,压盖。每瓶雪碧可灌三瓶,算起来价格还要划算些。雪碧成分与汽水差不多,都是碳酸饮料,口感相似。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需要,又解决了雪碧的滞销。不久送汽水的来了,小周将空瓶返还,又进了一些汽水。

      临近元旦,特别时兴贴画。画像都是当时的一些电影明星,学生买去,贴书封面,或贴笔记本。小周没料到如此畅销,未到周末就断货了。小周想了想,办法来了。他将厚白纸裁成长方形,在上面画钢笔画,主要画梅兰竹菊,右下角写日期和签名盖章,显得很雅致,可以做书签。学生听贴画没了,很扫兴。小周拿出画的钢笔画书签,有几位同学来了兴致。结果小周画得快,学生就买得快,比贴画还畅销。下课后,小周窗口围着一大群学生,等小周的画。甚至有同学说:“老师画的是我的,都不许争。”

      小周笑着说:“大家都别急,先去上课,容我慢慢画,下课后都可以买到。”

      当时的盛况,虽说不能算“洛阳纸贵”,也可以算盛况空前,得益于小周略有些美术功底。这就是知识经济,而国家知识经济的提出是五年之后了。

      后来小周还批发些书销售。有学习资料,如练习册、单元卷等。也有小说杂志。学习资料,成绩好的同学会买,属于刚需,利润较高。而杂志,利润低不说,还不好销。学生也会算账,认为小说、杂志是一次性读物,看后就弃之不用,不划算。不像学习资料,可用于学习,提高成绩。小周看着进来的一堆闲书发愁。一次,小周去城里打货,看见一老爷爷守着连环画摊,头脑灵光一闪,有了,可以解决闲书问题。

      回来后,小周在窗口贴出告示:图书租赁,按书厚薄二角起租,一元封顶。租时,先付书价1.5倍押金,还书退回,遗失不退。根据书的厚薄规定看书时间,每超一天加收二分之一租金。特此公告,某年某月某日。

      通告贴出,陆续有人租书,喜欢小说、杂志还是大有人在。这样,学生不用花钱买,而是租书,可以花少量钱享受更多的文化大餐 。小周既为学生提高了阅读量,自己又赚了钱,一举两得。

      学生书写字主要用钢笔和圆珠笔,铅笔用于画图等。其中圆珠笔用的最多,所以笔芯消耗大。也有些学生喜欢钢笔,甚至有练硬笔书法的。以前钢笔是有塑料或橡胶笔胆的,吸好墨水再书写,小周蓝墨水和碳素墨水卖的也不错。钢笔的质量取决于笔尖,笔尖常用铱金,所以叫铱金钢笔。钢笔早时叫自来水笔,著名的品牌是英雄牌。小周批发来的钢笔有多种价位的,利润可以,但销量不大。

      国庆后的某个上午,小周坐寝室,来了个中年男子,推销钢笔。该男子带江浙口音,主要推销中低档次钢笔。经过讨价还价,小周以不到开口价的四分之一拿下了货。这批钢笔看上去精美、华丽、上档次,小周卖的价高且销得很快,着实赚了一把。

      小周寝室,常有两个特殊学生轮流坐庄,分别是永城乡长、常务副乡长的儿子。他们经常旷课,学校管不了,老师更不好管,所以成为小周店的常客,偶尔也会逗小周儿子鹏玩。

      学生的箱子等需要上锁,小周也就卖锁。小周批发的锁质量不是很好,有的还没卖就坏了。乡长儿子华有事干了,见我一人在寝室,就进来坐到办公桌边,叮叮当当摆弄起锁来,一弄就是半天,有时也会同小周聊天。多数坏锁在华的敲打下就好了,又可出售。老师们戏称华为铜匠师傅。

      只要华不在,常务副乡长儿子红就赶快进来,玩起了坏打火机。小周批发的打火机质量也不怎么的,常有未售就坏的。这些坏打火机,在红的拆装摆弄下,就可以打出漂亮的火苗。

      华与红都可以称为能工巧匠,但他们井水不犯河水,互不来往。不过确实为小周节约了一些成本。两年不到就都走了。

      王村小店放岳母家后房,一只柜台两只货架承载大部分货物,主要是副食品及烟酒酱醋日用百货,也有针对小学生的文化用品。平时,岳母负责打理,拿货收钱,没怎么出过差错。岳母没什么文化,年轻时做过几年毛巾厂女工,识得几个大字。她口算好,且记忆力强。几乎每个傍晚小周会来王村,岳母就将赊账情况报给小周,叫小周记好。若一两天小周没来,岳母会叫读小学的小姨子胜记载。这里有一本账本,始页是编号和户名,里面按序一户两页四面,户名写在顶格。账要记好日期、货物、数量、金额等,一次一个小编号。

      农村,有以物易物,如拿鸡蛋换酱油,用花生换烟酒等。更多的是赊欠。打煤的出煤发工资会来清账,而一般的是卖了芝麻、花生或大豆、稻谷来清账。本地自觉,没有欠着不还的,也很少拖账过年的,当年欠账年底都会清,个别的淸不了会与小周结好账,并说些好话。

      小店虽小,货物渐渐齐全,小到针线纽扣,大到锅碗瓢盆,农村日用基本可以满足。烟酒利润很低,尤其烟,不到百分之十。其他的多在百分之二十左右。只有日杂,如瓢、盆、镰刀、棕绳等利润常百分之五十上下。蜡烛还是旺销。农村逐渐用上电,蜡烛一般不是户家照明,而用于煤矿,不过小周不再送货,都是矿工自己来买。

      节日临近通常很忙,好在学校放假,小周夫妇会全力服务王村小店。端午节及过年,白糖都旺销。批发包装的白糖价格较贵,不划算。小周提前做好准备,批来散装白糖,买来一斤装白糖塑料袋,每次称七两半白糖装入袋中,再封口。所有店一样,都是七两半,没有足秤,价格是每斤的批发价,买的多还会便宜,毛利不到百分之二十。封口简单,点燃蜡烛,塑料袋口包住锯条,手握两端,将含锯条的袋口在烛火上走一遍,搞定。

      双抢时,天热,啤酒旺销,常一扎扎卖,小周在,价格上比较灵活。八月节,小周从平田月饼作坊进了些饼,说定了没卖完的退还作坊。月饼便宜,质量不好,原料芝麻粉换成芝麻枯饼,糖精代替了糖,没有城里的卖得好,剩下很多。

      年前更忙,王村甚至邻村一些农户常在小周店里办年货。腊月开始,小周就逐渐囤积一些年货,县城批发也是可以赊欠一部分,年后结清。腊月二十五后,就逐渐忙起来。一户过来常要花半个多小时,所以除小周夫妇,小姨子胜也会帮忙。小周岳母、大小姨要做家务,岳父不懂行,二小姨读书少,而唯一的舅子基本什么事不干。农户采办的东西大到成条的烟、一扎扎酒、一袋袋馃子,小到料酒盐酱醋,还有葵花籽、白糖、味精、鸡精、红纸…...红纸常不带走,岳父会帮忙写成春联。所以,年前岳父也很忙。

      二中以前是乡办林场,主要是种植桐子树和茶叶。有一瓦房,办学前住着看守的老夫妻。小周来永城二中。儿子快一周岁了,是乱滚、乱爬及学步的时间。小周住的寝室就是以前瓦房的所在地基。大门口,有一废井,一丈来深。鹏会从寝室摸着墙壁来到大门,再从大门爬到外面。为消除危险,小周忙找来一口破锅将井盖住。

      梅去八里外的黄杨小学上班,中午常不回来。小周有课,常同事帮忙带着,华、淸、爱三未婚女教师帮忙最多。鹏一岁就能说一些话了,总是姐姐、姐姐地叫着,很讨人喜欢。这不,鹏蹲在食堂大庭大叫:“清清姐姐,拉臭臭,擦。”

      清皱着眉头,拿来卫生纸说:“小坏蛋,爸爸在的时候不拉。”擦好后,清去厨房搞些煤灰处理粪便。有时,鹏会赖在她们身边,甚至要抱抱,两只小手擦着眼睛,肯定是玩累了想睡,抱着抱着就睡着了。

      实在无人,小周就将鹏丢食堂,由大师傅照看。高师傅,一边做饭,一边带鹏。为防止鹏乱跑,高师傅常将鹏放废旧的泡饭大饭盆里。鹏站盆里刚好露出眼睛。坐或站着,有时拍打盆底或盆壁,玩的很开心。

      九一年十二月中旬,小周将鹏送去周家试着给父母照看。也许父母子女多,习惯放养,对鹏的照看不是很细心。还没带到一个月,父亲就将鹏送回学校。到冬天,山里人喜欢烤火,不知怎的,鹏的屁股被火烫了一大块,父亲送来时也不吱声。还是小周给鹏擦身子才发现,屁股烂了比铜钱还大的一块。小周见状差点流下了眼泪,大声地责备起父母。恰好,梅下班回来,见状哭了起来,边哭边骂我父母,骂的比较难听。鹏安静地看着父母,不哭不闹,还安慰妈妈说:“不哭,宝宝听话。”

      都感染了,说明烫的不是一天两天。烂那么大,肯定很痛,但鹏从不哼声,真的能忍。小周去姜村找了乡医,乡医给了一小瓶碘伏,再去王村一农家要了点蛇油。小周每天小心地为鹏清洗创口多次,洗后涂上碘伏,晚上创口处敷上蛇油。一个月后,鹏的伤口慢慢好了。

      九二年五一过后,学校组织一日游,选择九江彭泽的龙宫洞。小周一家三口一同前往,鹏免费,梅自费。星期六凌晨三点,小周一家就起床。叫醒鹏费了一番工夫,捏了一会鼻子才弄醒。鹏醒后还闹着要睡,听说要去外面玩,终于有了精神。不到三点半,小周一家来到食堂门口的班车上,人就差不多坐满。

      三点五十,教务主任阳点名,告诉校长说:“人齐了。”

      校长面向司机说:“出发。”

      满载教工及部分家属的班车开始启动,“隆隆”的声音打破山野的沉寂,明亮的灯光划破黎明前的黑暗。汽车缓慢地行进在坑坑洼洼的泥土公路,好像摇着摇篮,来到鄱田公路,路才好些,司机加快了车速。经田畈街、谢家滩,全程泥沙路,一路颠簸,不到一百公里花四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彭泽县天红镇,龙宫洞景区游客中心所在地。

      景区东西老贵,两碗面条花了十六元,吃的小周心都痛。虽然带了两杯水,天气太热,小周还是咬牙花十元买了两瓶矿泉水。

      早餐后,小周一家与同事们,在导游导引下,经九曲廊桥,沿石阶前行,见一天然石门。高山竹木苍翠,野草青青;门下溪水潺潺,势如龙腾。两金色巨鲤,浴出龙门,迎接来宾。

      过龙门,拾级而上,见洞口上方,阳刻红漆篆体“龙宫洞”三字,非常气派。猫腰入洞,十余米陡坡格外惊心,洞渐高渐宽。至洞底,迎面三位白发银须老者,叫“寿星迎宾”,由三根并立石笋组成,三尊 “老翁”,正拱手迎客。右边一块巨壁,因含二氧化碳的水流侵蚀,洞壁上留下斑驳多姿图案。翻卷的,像海波起伏;蠕动的,像羊群飞奔;堆聚的,像白云朵朵。更有似莲、似幔、似球、似珠……。通过五光映射,形成乳白、翠绿、鹅黄、桃红等十色美景。举目观顶,前宫悬挂着难以计数的钟乳石,姿态万千。中,一形游龙摆尾,似天外飞来,称“游龙回宫”。旁,一形如海鸟,前仿佛宫灯,唤“海鸟观灯”,活灵活现。

      经多彩长廊,拾级而上,穿窄道,过“百岁桥”,至东宫“仙游楼”。占地五百多平的楼台,琼楼玉宇,气象非凡。穹上朵朵莲花盛开,倒映碧水池中,浮光掠影,妙趣天成。正面兀立的大石乳,宛如龙王端坐,周围嫔妃宫女,载歌载舞,热闹非凡。溪流绕台而过,似有巡海船队正起锚远航;尚如巨龟刚醒,眨眼伸头张望。台前,有一洞中之洞,称作“海藏宝库”,内置珍珠玛瑙、珊瑚玉石、金盔银甲、刀矛剑戟……下至深处,至“鼓乐厅”。厅中乳石形同瀑布,是“龙宫编钟”,由数百片乳石构成,轻敲有悦耳之音。

      继续前行,绕过溪河,不多远即是西宫。正面是一“定海神针”压一石龟。两壁天工巧成的钟乳,若翡翠,若玛瑙,若琥珀,若灵芝……玲珑百态的钟乳石任人想象,别有情趣。最有趣是一众钟乳,恰似一群宫娥彩女,簇拥含眸微笑的西宫娘娘,伴着歌舞,献花献果,喜迎远方来宾,此景谓“后宫垂幔”。更为称奇的是,那座巍峨挺拔的“金钟宝塔”,高三十余米,塔身晶莹剔透,几十人难以合抱,由洞顶倒悬空中。其下连着无数带状钟乳,宛若雪瀑飞泻,蔚为壮观,美不胜收。一路还有“托塔天王”、“宝莲灯”、“象鼻山”等。

      更往深处,来到正宫。正宫宽敞,其长70米,宽60米,高50米。导游介绍说,这是龙王的“水晶宫殿”。地面铺着天然的水波纹地毯,宫顶倒悬着无数的宫灯。中央是“龙王宝座”。周遭钟乳晶莹透亮,如宝莲灯齐放。右边布满花纹的石柱,好似银龙腾空,故称“玉柱擎天”;左边的龙鼎,正红烛高照,香烟缭绕。一面龙鼓摆放左侧,供早朝之用。

      出龙宫洞往北,踏林间石阶,赏鸟语花香,约摸一刻钟抵达玉壶洞。该洞全长近千米,水洞占一大半。入洞即乘舟,甚为独特。轻舟荡漾,桨声欸乃,人影波光,仙风入怀。一种宁静、舒适、清新的感觉,让游人疲累骤减,气爽神怡。沿途可赏“龙虾戏水”“群象饮泉”“倒栽灵芝”“蓬莱仙境”等钟乳景观。正是“船在洞中走,人在画中游”,如梦似幻的感觉回味令人流连忘返。

      舟停登岸,过一座高高的石桥,举目前眺,远方的出口处,一座宽敞的大厅令人惊叹。这座天然洞厅可容千余人。顶部拱圆形,正中倒挂的石莲花,花瓣肥硕,花蕊清晰,胜似水莲。岩墙石壁,坚固严实,光滑圆润。造化之神奇真不可思议。。

      洞中方一会,人间已半晌。出洞日已当顶,时已近午。洞外是半山腰,山上种满弥核桃。栗色的弥核桃挂满果树,甚是诱人。一路,小周或抱或背着鹏,偶尔同事换换手。鹏见洞中美景乐的手舞足蹈,“爸爸爸爸”地叫的很欢。出来后,鹏喊饿了,小周也感觉腹空。父子路边坐下,一边吃着芝麻粉、喝着水,一边等梅。芝麻粉是小周岳母备的干粮。梅陪着其父走在后面,不一时四人会合。梅扶着喘气的父亲坐下,一起吃喝。

      继续前行,沿山路石阶先上后下迂回而行。下山时,一岁半多点的鹏坚持自己走,小周只好牵着鹏的手一路下行。不要小看鹏,步幅不大频度很快,三步并着两步,小周父子基本可跟上队伍。

      下山后,小周等四人炒了几个菜,一起用餐。三素一荤,分量少,只几小块肉,算荤,却花了八十八元。景区真是抢钱,小周心痛的牙齿都凉凉的。午饭后集中,四点半返回,到学校已近九点,鹏早趴在小周怀里睡着了。接下来的几天一有人问鹏:“鹏,你到哪里来啊?”

      鹏会大声答道:“打油来。”他还不会说“旅游”。

      随学校发展,学校小店越来越多。过马路,有一排小屋,七八家店。食堂高师傅也开了小店。高师傅有一儿两女,儿与小女正读小学,大女儿帮其母打理小店。稍大些,鹏常端着小搪瓷碗,碗内装半碗饭,来到校外,过马路,去到各店门口,勺子敲着碗,抬起黑亮的眼睛,叔叔阿姨地叫着。这家给一小块肉,那家给一勺子汤,都戏称,收税的来了。鹏特别喜欢去高师傅家店,对高的儿子龙总是“龙哥哥、龙哥哥”地叫着,尤其对其小女儿更亲热,一口一个“细鹅姐姐”叫个不停。龙读小学五年级,细鹅读二年级,他们也喜欢三岁不到的鹏,尤其细鹅。

      九四年四月的一个周末上午,小周去县城为王村小店进货。梅去王村看店,叫鹏一起去,鹏说要同细鹅姐姐玩。龙和细鹅带着鹏。玩着玩着,鹏说要喝水。龙倒了小半杯白酒给鹏,鹏喝了一口,说:“辣,不喝。”

      龙说:“喝下,给你一颗糖。”

      鹏为了糖,也真是拼了,真的全部喝下。细鹅就骂她哥,说:“连三岁孩子都害,不是人。”骂完,细鹅牵着鹏向学校走去,正赶上梅回来。梅问“细鹅,鹏怎么了?”

      “还不是混蛋龙,给鹏喝酒了。”细鹅答。

      梅放下自行车,忙抱起鹏向家里走去,细鹅也跟了过来。梅将昏昏欲睡的鹏放床上,对细鹅说:“细鹅,你照看一下,我下去找医生。”

      “姨,你去吧。”细鹅坐在床边。

      医生来,号脉、照瞳孔,说:“无大碍,睡醒没事。”

      傍晚,小周回,见鹏满脸潮红,呼呼大睡,问了梅缘由,嘟噜了一句:“这个龙也是,玩笑不分轻重。”

      晚七点,鹏醒,嚷嚷着要喝水。小周给了鹏一大杯水,鹏一饮而尽。鹏又叫着:“肚肚饿。”无法,小周打开蜂窝炉,做了一碗面条。

      九四年下半年,小周将鹏送去下面张杨村幼儿园。该园放幼儿教师家,是典型家办幼儿园,不到二十个学生。一个少妇兼园长、教师和保育员,管理着这些孩子。去了半年,鹏一个字都还不会写,只会几首儿歌,认识一些拼音和阿拉伯数字。老师有个不到半岁的女儿,鹏天天帮老师照看孩子,天冷还摇着箩窝,边摇边像模像样地哼摇篮曲。也难怪,鹏只四岁,还不懂读书。第二年,鹏就没有去幼儿园。往后,小周有空会同鹏讲故事,教鹏读书识字。九六年,鹏六岁了,随母亲去了官田读小学。

      小周见学校店太多,盈利不大,于九四年春就不再在学校开店。小周的理念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

      (未完待续)

    【审核人:雨祺】

        标题:周金祥:山道泥泞(6)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23840.html

        赞一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