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顷刻间,几十年的光阴飞逝而去,目下,我已是85岁的耋耄老人了。
化州市中垌镇莲塘尾小学,是我启蒙受教育的学校。日前,刘付国龙校长热诚邀请我去跟老师们讲讲校史。我作为学校历史的见证人,责无旁贷,便随即答应了。次日上午,学校政教处主任李飞武和林桂玲老师,驱车来寒舍接我。车程途中,巧遇缘分,万分惊喜。李主任的父亲,竟是上世纪70年代,中垌公社老同事、武装部长李逢新的儿子;林桂玲是中垌中学79届我得意门生刘付水福的外甥女。车程虽是短暂几分钟的谈吐交流,但友情却是绵绵长长的。
借着停车的间隙,李主任叫桂玲老师陪我逛逛校园。观赏中,桂玲老师热情洋溢介绍,侃侃而谈校园文化。校园墙面文化,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消防、防火、防溺知识等安全教育知识活现墙上;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内涵丰富,书香满园,各具特色。校园地上,花化、绿化、美化、硬底化,一并俱全,成为品质校园、美丽校园,花香校园。她兴致勃勃自豪地说,市教育局今天上午派员检查开学准备和校园文化建设,深表赞许,值得推广。这是全体老师辛勤付出成果的体现,校长、老师们,你们辛苦了,我也倍感欣慰!
接着,校长热情满怀请我进入会议室。煞时,迎来的是老师们经久不息的掌声,我激动不已向老师们致意!举目一望,哇!除了3位男的,20多位都是青春靓丽欢声笑语的巾帼老师,或许,这也是母校的一大特色吧。
应校长的要求,我简单诠释了学校的发展历程。
莲塘尾小学创建于1935年,是生源范围内几条村庄群众合资、有识之士捐资,建成的一间四合院学校,上下座分别有两个教室,中间有个正方形的灰砂地堂,地堂东侧有口不深不浅的水井,西侧有棵枝繁叶茂,长年不衰的大柚树,东西走廊旁边是先生宿舍,上厅正中是莲塘尾等村六世祖庵堂,校门口有一个绿树成荫绕着的运动场。我很小时就很想读书,有时借趁中垌圩路过,不时地在学校下座的窗檐下偷偷地听先生讲课,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听得我津津有味,听得入迷,下课钟声响了,才偷偷地离开。但由于早年丧父,27岁守寡的母亲强忍悲痛,以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带着姐弟三人(出生刚满四个月的弟弟,活活在大姐的背兜里饿死),吃粥呑水。所以从不敢向母亲提出读书的要求。八岁了,有一天,母亲对我说,亚龙(注:乳名,明天送你上学去。两位姐姐听了,为我高兴,我也兴奋得一整夜未眠。次日早,母亲打两个鸡蛋,扯来几条生葱给我煮汤饮(生葱寓意聪明,两个鸡蛋圆圆的,寓意科科能考100分),后送我到学校,交给李子衡先生。子衡先生早已闻知寡妇带仔的艰辛。尔后,给我起了书名李家坤,对我母亲说,国有乾,家有坤,叮嘱不要轻易改名。开学典礼时,董事长李泽林先生(莲陂墩村人)训话时,勉励我们要尊师重道,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用之材,为国效劳,为校争光。我专心聆听,铭记于心。
那时,学生不足60人,李子衡、黄严、李统文,共三位先生。不知何故,一年后李统文被公安局逮捕,只剩两位先生。一二年级复式,子衡先生包班,三四年级复式,黄严先生包班。子衡先生知识渊博,语言通俗,深入浅出教学,很受学生欢迊;黄严先生底蕴深厚,教学颇佳,但却“严"于过甚。我清晰记得,有一天下第二节课间,他班三个同学小便时吵架,粗言秽语,我怕了,小便完了,就匆匆离开。此时,刚好黄严先生见状,逼我们走到厕所,面向厕所,手执一条桑枝,往厕所里粘满了屎水。我急忙申辩理由,不关我事。他怒目而视,不由分说,令我先舔两口,无奈,捂着鼻子吞了下去,接着,那三位同学也同遭此遇。那时,细小的心灵受到很大创伤,也很生气。但长大了,才明白,刚解放,未师改,先生用的是旧式奴化教育,还是情有可原。读完三年级后,两位老师都认为我学习勤奋,成绩优秀,便推荐我去县五小(即现在的鸭塘小学)读高小,校长是我的恩师王育群。我不负众望,心无旁骛,专心发奋读书,考试时,各科成绩都是4分或5分(那时实行5分制,3分及格,5分滿分)。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杨村大队党支部召开支部扩大会议,决定扩大学校规模,发动群众,群策群力,自力更生建校。学校从原来两个复式班,变成了一座各年级一个班的完全小学,学生增至200多人。师资力量还是可以,教学也颇为得法。除两位外地老师,都是母校原来的学生,也曾是我的学子任教。如李福文(后分别任化州及茂名市公路局长,茂名市交通局长)、李亚林(后任兰山、新安镇党委书记,财政局、教育局副局长)、李盛林(后任化州公路局书记)、李森尧(后任中垌中心学校副校长,林尘中心学校校长)、李一兴、李普尧等。
从国龙校长介绍中得知,学校已具规模,校园占地面积18000多平方,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现有教职员工27人,其中高级教师3人,一级教师11人,12个班,学生500多人。在党支部领导下,校长与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合作,倾尽全力,殚精竭虑,带动师生把学校建成香化、花化、绿化、硬底化的品质校园。教学综合素质评比全镇名列前茅,成为全镇实验性示范性学校,面上小学的一面红旗,被化州市评为十佳学校、德育教育先进单位,被茂名市评为美丽安全校园。
启蒙教育的母校,历史悠久,历经沧桑,风雨洗礼,焕发了新姿。告别母校时,我在校铁栏门前伫立良久,思潮起伏,感慨万千,满怀留恋。那深情的点点滴滴回忆,在心中涌起一股股暖流,浩似悠悠流水情长。母校,给予我启蒙教育,是我成长的起航点,在她的怀抱里,度过我青涩的童年时光;母校,是我成长路上的一座丰碑,镌刻着我步步行走的足迹;母校,像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植根在我心中,更是我永恒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