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谈雅丽:梦入潇湘夜雨图

  • 作者:林翠华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3-11-21 11:01:24
  • 被阅读0
  •   到达零陵古城已近傍晚,天色昏朦,车如慢舟过渡,于苍茫的夜色中看到千年古城楼沉黑厚重的城垛,望见横于墙楼的“零陵古城”四个苍青大字。从城墙洞里穿越,仿佛溯流时光回到千年百年前的古典时光。

      大雨渐至倾盆,敲击小街楼屋一阵喧响,我独自走神,想着到哪里可以找到那位“汲清湘燃楚竹”的渔翁,乘一叶扁舟,寻“欸乃一声山水绿”的桨楫声。耳边传来百米外的潇水向南奔流的喧响,它流至几公里外的萍岛,与湘水合流成了真正的“潇湘”之源。

      我迫切渴望在“潇湘夜雨”中走一走,在潇水大桥头听一回水声,冥想不远处的萍州书院传来“风声、雨声、读书声”。

      深夜十一点,仍撑着伞在潇湘夜雨中漫步的是我,不惧骤雨特立独行的我。从湖南最西北端来到最南端,一路上我不断叩问自己,心灵深处是否仍执著于传承濂溪一脉的文化根基,是否有湖湘文人中果敢霸蛮的性格特质,是否骨子里仍延续有水的灵性与柔情。走到古城墙头,就是走进历史的钩沉中;走过潇水大桥,大雨落入混浊的河床,两岸停泊飘摇的船只,雨水交织的江面波浪滔天,哪里有千帆过尽的释然。我在想自己是潇湘的归人还是过客?是否可以借不绝的夜雨开始我对生命的另一种吟颂?

      今夜,我在潇水之畔,做了一个漫游河流的梦,梦中有我从前行游湘江源头,行至愚溪、萍岛的经历;有我今日相遇永州大野的新鲜与好奇。我的梦境有关滴泪成竹的娥皇女英,有关中唐的漫天飞雪,有关湖湘文化的源起与发展,有关周敦颐的理学、柳子的愚溪、元结的山水、怀素的狂草……

      我的梦这样轻盈,又这样深沉。在梦里,潇湘女神展开浪花洁白的双翅,将我带到一条时间之河上,带我飞越不可逾越的沧海桑田,带我进入“潇湘”夜雨的画图中——

      我抵达的是“山水”永州的青山碧水,是“经世致用,敢为人先”湖湘精神的源泉。

      一

      三百多年前的春天,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踏进永州,在此游历六十三天,足迹踏遍了零陵、冷水滩、江永、蓝山等地。他对永州山水情有独钟,尤其倾慕“永州三溪”,所作《楚游日记》中关于永州的笔墨就多达两万多字。

      “永州三溪”是指浯溪、愚溪和濂溪。浯溪有元结在祁阳县的乡间别墅,他写下的《大唐中兴颂》述安史之乱,后由颜真卿书刻于摩崖之上,元文、颜字、奇石,世称“摩崖三绝”;愚溪是柳宗元谪贬零陵的地方,他在潇水之畔创作《永州八记》等多篇散文,奠定了他作为唐宋八大家的基石;濂溪是周敦颐的故乡,他创立了理学学派,因家曾在道县濂溪,世称“濂溪先生”,所创学派为“濂溪学派”。元结、柳宗元、周敦颐他们三位都是湖湘文化源头的代表人物。

      当年,徐霞客进入祁阳境内时忽患疾痛。船入潇水,客船靠停零陵小西门渡口,他强撑病体上岸去寻找愚溪。依他考证,愚溪以前称为“冉溪”或“染溪”,是柳宗元将之改为“愚溪”。在零陵,徐霞客抱病游玩了柳子祠、钴鉧潭、西山,然后在永州城北的萍岛“八舟入湘口”“去潇而专向湘”。这位明代旅行家对柳宗元是如此崇拜,甚至抱病考察愚溪的真正所在地,也可见柳宗元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成就柳子的,莫不与其永州十年所经历的贬谪生活和潇水并入湘水前的最后一条支流——愚溪密切相关。

      元至五年,柳宗元在《愚溪诗序》说:“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这一年,柳宗元离开永兴寺后搬迁到愚溪附近居住。他在愚溪的定居地有两处,一处为愚溪之上愚丘东北六十步愚泉旁“买而居之”,成为“八愚”所在。另一处是柳子在元和五年冬《与杨诲之书》中所说“方筑愚溪东南为室”。柳子迁居到愚溪之后,才暂且放下胸中块垒,真正移情于永州的自然山水,从而成就其千古文章。

      我们到达永州时天已渐晚,零陵古城夜灯辉煌,人群熙攘。说是古城其实只是依古街古道修葺成的一座新城。一座朴拙的青石拱桥,听见桥下有小溪淙淙流响,原来脚下就是愚溪,是柳宗元命名的小溪,这条溪曾与柳宗元朝夕相伴,多次见诸于他的文章之中,也是潇水注入湘水前的最后一条支流。

      石桥对面就是柳子街和柳子庙。永州人亲切而又敬重地称呼柳宗元为柳子。为了纪念他,于北宋仁宗至和五年在愚溪边建柳子庙,这是全国唯一一座为纪念柳宗元而修建的庙宇。柳子街是一条千年古道,曾是湘桂古道上的主要通道。在隐约的灯光中,古道的青石板已经被时光磨得光亮,凹凸不平,让遥远的商贾故事顺着月光流向我们。

      夜听愚溪淙淙流响,柳子坎坷一生的命运,让人无比感怀。清晨,我沿千年古道去寻找小石潭和钴鉧潭。沿溪行,溪声潺潺,几百米远有个分岔路口,路牌上写着“小石潭遗址”路标,从路口进入一条杂树野草掩蔽的小道,溪岸高悬,溪水清澈见底,如珠玉跳跃,河底布满参差错落的大石,几栋民居掩藏在杂树之中。难怪柳子在《愚溪诗序》中用愚溪自比,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用处,可它却映照万物,清秀明澈,发出金石般的声响。正如柳子,用淡泊恬然的千古文章映照他的人生境界。

      愚溪水清、石多、树密、藤柔,宛如一幅清新质朴的画卷。山水明澈鲜润,绿树掩映溪水,小石潭和钴鉧潭西小丘只有石碑遗址,没有潭影旧迹。时光改变了溪泉的流向和位置。柳子以永州山水发愤抒情,将愚溪一脉的永州浮出在中国文学版图上。愚溪边的柳子庙庙殿空荡,庙楼翼角高耸,碑林森然肃立,正如柳子风波不定的一生,被贬十年,谪居生涯孤寂苍凉,老母病亡,稚子夭折,最终中年早逝……

      过溪口愚溪桥,此时云烟迷离,人声渐起,回望元和五年的春日,柳宗元奉诏回京,行至桥边,面对与他休戚与共的永州山水、八愚亭台、野老亲朋,他潸然泪下,悲不自禁,伏在缓缓移动的舷头默默低吟“岸傍古堠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而我在此怀思,唯见愚溪清秀莹澈,载千古文章环佩叮当,一去潇湘而永不复返。

      二

      两条清澈的河流,奔腾在湖湘的大地山川。潇水南来,湘川西至,两水汇聚,环抱双洲,合成“潇湘”。蘋洲就在潇湘二水交汇处,作为潇湘的核心地带,也成为“潇湘”的依托。去岛上的蘋洲书院,要从零陵古城坐船到萍岛,此岛四面环水,岛上古树参天,只有一个渡船码头。

      我们租下船,解缆开船,往萍岛方向行驶。江岸乱石岣嵝,水色深青。漫游潇水,经冷水滩,往洞庭湖顺流而下。潇水青绿,两岸是低矮的丘陵和葱绿的树丛,江水绿意盈盈。螺旋桨打碎这块碧绿,然而江水无痕,又迅速将其合拢,一朵朵洁白的浪花如一只只白鸥在江上跳跃、飞翔。萍岛如一片硕大的萍叶浮于烟波浩渺之中,岛被绿树团团围绕,书院静居其中,文韵清气漫流。顺着青石板台阶拾级而上,大门金字匾额上有“潇湘”二字,旁有石鼓书,写有“萍洲春涨遗址”。两旁的楹联写着“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这里是湖湘文化的源流之一,我在此寻找湘江源头,是为了寻访湖湘文化之源,算是洞庭归客。

      萍洲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由零陵人眭文焕父子创建,后被毁坏,湘军将领王德榜席宝田于1886年重建书院,周崇傅为山长,次年书院考取了八位贡士,从此与岳麓、城南、石鼓并称“湖湘四大书院”。空阔庄严的讲堂上有孔子、周敦颐的画像,想是当年书生百人,列位而座,有琅琅书声历经时空隐隐传来。讲堂边设六角亭,亭中有平展的甬道,两旁植桂花树。这些桂花古树枝叶茂盛,经历了千年光阴,听多了书声涛声,便得了智慧和灵性。此时阳光正好,将斑驳的树影打在石板路上。横贯桂花树道的金桂长廊,是岛的东西廊道,东连潇水西接湘水,与南北中轴线上的步云道相交。当我立足其间,水声潺潺,波影粼粼。

      从桂花道往二水交汇处走,一座宏伟的奎星阁巍巍耸立,楼阁高耸入云,俯瞰江水。走到萍岛北端广场,一块巨大的花冈岩石碑立在萍岛前方,“潇湘”两个鎏金大字闪闪发光。两旁的花岗岩扶手和廊亭,将我的视野延长到芦苇深处,云水开阔之处。

      我们眼前正是湘江开始之地,潇水、湘水合二为一,水深而清,江流湍急,蜿蜒而来,直奔远处,水面空旷开阔,碧水连天,萦回奔腾,如风雷停驻,更如柳子诗中所言:

      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

      会合属空旷,泓澄停风雷。

      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隈。

      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

      三

      岳麓书院有对联曰:“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对联中提到的濂溪,是潇水的支流,也是周敦颐的故里。周敦颐在濂溪悟道,终成北宋理学的开山鼻祖,其理学思想成为湖湘文化的一脉源流。

      晚清王恺运书写的这副对联虽然狂放,但却是对濂溪学、湖湘文化在全国地位最简明的概括。周敦颐一生最伟大的成就是,在孔孟儒学的基础上,吸纳佛、道之精华,发展出“理学”。岳麓书院的对联赞誉的正是周子理学“上承孔孟,下启程朱”的深远影响。

      传说中周敦颐极具人格魅力。周敦颐说“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士大夫可以追求成为圣贤,乃至天地境界。新儒学的开创者、宋代理学的奠基者程颢青年时问学于周敦颐后,“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终成大儒。程颢的弟子见了周敦颐后说:“如在春风中坐了半年。”

      顺着湖湘精神的指引,我想在永州道县寻找这一代理学宗师的足履,到达湖湘文化的根基地——濂溪故里,这样我就能穿越时空,找到立志求道、如沐春风的感觉。

      濂溪故里在道县清塘镇楼田村,我们走进道州濂溪书院,一眼就能看见大门前汉白玉的五座牌楼。书院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青砖乌瓦,错落有致、开阔大气。大门前漆黑牌匾上写着“道州濂溪书院”,对联则是:“心传承孔孟,道学启程朱。”周敦颐开创的理学,到了张栻、朱熹这里,已经是第五代,周敦颐是湖湘文化的奠基人,此对联呼应了岳麓书院门口的牌匾。

      整座书院宽敞明亮,文气裴然。依次建立的状元桥、钟鼓楼、爱莲亭、太极亭、清风楼,反映了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和文化成就。周敦颐一生留下了两篇最重要的义理著作给后人,一篇《太极图说》,一篇《通说》。《太极图说》不满三百字,却是探求义理的精品;《通书》不满三千字,以“天人贯通”为特点,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书院亭阁外悬挂“万古儒宗”的牌匾,周敦颐是当之无愧的。

      我们在书堂内静坐,静静聆听不远处传来的钟鼓声,它在提醒我们这群追求名利、心情浮躁的人,要沉潜下来,寄情山水,研究学问,要如周敦颐先生一样为人做事:“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从濂溪书院出来,明媚灿烂的午后,忽然下起了一阵太阳雨,晴雨交加,异常奇特,这雨滴落在我们的头顶,像是为我们洗去奔波的尘埃,又像是周敦颐给我们一种神秘的暗示:你们来了?我在。我在,礼与理在,动与静在,天与地在。

      周敦颐为官尽心于政事,断案公正清明。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期间,转运使王逵断案失实,周敦颐敢于力争,最终使王逵折服,纠正了一件错案。他长期做州县小吏,但不卑小职,处世超然自得。他尘视名利,雅好山林。周敦颐住所的窗前杂草丛生,他从来不锄,别人问他,他回答:“与自家意思一般。”与生生不息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周敦颐还说:“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故常泰,无不足。”如孔子所言“君子坦荡荡”。周敦颐正是以自身的为人处事之道丰富了湖湘精神。

      我走到周敦颐故居,青瓦石砖的古建筑群:众人门楼、爱莲堂、神堂屋、五星列照宅……那些明清建筑将来或会毁塌,唯有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如不竭的源泉源远流长,激励后世的我们。

      在故居门口,两个孩子手举一捧莲蓬:“买一束莲蓬吧!五块钱一把。”我想起了周敦颐最著名的散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在细雨霏霏中离开,觉得有什么必然会长存于我的心中,使我更坚定所选择的文学路途。

      我在愚溪感受到了柳子淡泊恬然的书生意气,在萍州书院听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在周敦颐故里重温理学的渊源,正是在这样的“潇湘夜雨”中聆听到了深厚的湖湘文化的启示,那是无穷、无限、无尽……在向一个莘莘学子展示生命焕发出来的光芒。

      谈雅丽,湖南常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参加诗刊社第25届青春诗会。获首届红高粱诗歌奖、华文青年诗人奖、台湾叶红女性诗奖、东丽杯鲁藜诗歌特等奖、湖南省第二十八届青年文学奖、第十届丁玲文学奖等奖项。出版诗集《鱼水之上的星空》(“二十一世纪文学之星”丛书)、《河流漫游者》(湖南文艺人才“三百工程”丛书),散文集《沅水第三条河岸》《江湖记:河流上的中国》。

    【审核人:站长】

        标题:谈雅丽:梦入潇湘夜雨图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11672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