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成长日记
文章内容页

母亲 | 刘睿

  • 作者:林晨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3-05-14 09:57:21
  • 被阅读0
  •   说到母亲,我有着与人不一样的情感。

      生父母不详。养父母,养我长大,育我成人,在我心中他们就是我的父母。

      我从未感受到母亲对我的溺爱,因为她不十分喜欢我。小时去邻居家玩,如果天黑没回家,回来家门反扣,要叫很长时间,并要问清以后晚上还敢不敢出去了。

      长大了,同学叫着看电影,她也会很不高兴,说她一辈子不看电影也活得好好的。为了不让母亲生气,我自是尽量少出去。因为母亲一生气就不说话了。父亲一上班,家里就我和母亲两人,而从小话多的我,为了不让母亲冷落我,老在说“妈妈我错了,我再不惹你生气了”,这时母亲会再次数落我的过错,也就不生气了。

      我第一次听说我是要的,那年我五岁了,因随父亲与母亲举家从乌鲁木齐支援农八师来到石河子农八师被服厂,一个生产劳保服装的工厂。一次与小伙们玩时,有一小孩子说别跟她玩,她是“要的”。我很生气地回家对母亲说:“妈妈,他们说我是要的!”我清楚记得妈妈非常生气,对我大声道:“谁说的,带我去找他。”我被从不对我厉声说话并如此生气的母亲的气势给吓着了,那时并不解其中含义。

      真正让我感觉自己真是“要的”是上高中时,已不太耐烦老是哄母亲了。我清楚地记得我对母亲说:“我是你女儿,我做的不对了,你骂你打都行呀。”因为看别人家的母亲都是这样。想想,真的,母亲还真没打过我。更不用说那整天不爱说话却爱笑的父亲对我疼到骨子里了。这样就让我想起小时候小朋友的话,也肯定地认为自己一定是要的。

      母亲与父亲一样没有上过学,拿他们的话说叫“大字不识一个”,但他们口中从无粗话。从小到大在家从未见他们吵架、互骂。记得小时偶尔在外学的粗话在爸爸面前说出,爸爸拉下脸来对我说:“一个姑娘家家,说话这么难听!”我从此再无第二次。

      没有文化的母亲,不仅有自己的故事,而她给我讲的故事影响着我的一生。

      听母亲说,她祖籍是天津杨柳青人赶大营来到了新疆,她是在新疆的库尔勒出生的。母亲爸爸开着一家金银首饰店,妈妈在家里照顾孩子。在母亲四岁那年,由于南疆维吾尔族人闹反,口号是“杀回灭汉”。据说那是只杀男的。母亲的爸爸被叛乱分子用所谓的“大头棒”砸死在自己店的柜台上。而母亲的妈妈知道后,不忍看到自己刚出生一个月的儿子惨遭杀戮,竟把比母亲小两岁的小女儿背在背上,怀抱着刚满月不久的儿子,悲愤地跳进了孔雀河。幸而我母亲被一户好心的邻居维吾尔族人家收留。后来,与母亲父亲一起做生意的人,把消息带给了母亲在乌鲁木齐开煤矿的舅舅,不仅讲述了母亲一家的惨状,还对舅舅说:“你们还有一个外甥女在南江,难道你们就不管了吗?”就这样,母亲在她4岁多的时候被接回到了乌鲁木齐。在母亲舅舅家,幸好还有她年迈姥姥的陪伴,从此母亲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吃饭不能上餐桌,小小的年纪就开始做家务。母亲说她第一次擀面条个子太矮,只能在脚底下踩个凳子。十多岁了,冬天出去挑水还没有棉裤棉鞋穿。想想这多可怕呀,这是在新疆啊,几十年前的冬天岂是一个“冷”字了得。

      在母亲十四岁那年,由媒人撮合,她舅舅做主,嫁给了一个手艺人,也就是我的父亲,当时父亲他二十一岁。

      新疆解放后,正值年轻的母亲积极参加街道的社会活动,接受着新思想。

      据我推算父母抱养我时,母亲二十九岁。父亲常埋怨母亲不该不顾他的反对举家搬来石河子,因父亲出生在乌鲁木齐,总想着要回去。

      但母亲来到石河子,就找活干。她常说的一句话是“人没有累死的,只有闲死的”。开始把大包的工作服领回家缝扣眼、扣子,而我更多的是帮她穿针。母亲每次干活很认真,看着她在每一针上打着扣,缝出的扣眼整齐又好看,纽扣缝得很结实。

      后来工厂缺人,母亲进工厂当了临时工。每当我放学到她工作的车间要钥匙时,都会看到她工作的大案子三面堆着劳动布的工作服,而个子十分矮小的她拿着又大又笨重的电烙铁在一件件地烫熨成品工作服。可我从小到大,从没听母亲抱怨过工作的累与苦。作为临时工,她工资是很低的,一个月28元。但她很满足每月能领上属于自己的工资。而她说的是“毛主席说妇女要解放,经济不独立,怎么解放。”当听到出自她的口中这句话时,我对于没文化的母亲真是刮目相看。她还常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就受穷。”

      在我上小学五年级时,母亲病了,医生诊断为子宫肌瘤。后住院要手术治疗,手术后医生把手术盘端给躺上病床上母亲看,站在床边的我看到一个很大的肉球。在住院期间,我每天放学就守在医院,科里有一个河北籍的从护校毕业不久的女护士,高挑个儿,长得很好看,大大的眼睛双眼皮的,梳两条长辫子,很像当时的电影演员王晓樘,而且说话声音很轻。她对我住院的母亲从换药,到吃药,再到饮食都关怀备至。母亲从出院后极力请她到家里来做客,到后来她带同事、带男朋友来家里,母亲都很热情;一直到她成家以及最后到她有了三个孩子,母亲依然常常叫他们一家来家做客吃饭,抑或包好饺子冻上送到她家,直到她随夫迁去内地,两家有了几十年的交情。母亲常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记得小时候,母亲给我讲了唯一的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家儿子从别人家拿了一根针,孩子妈妈说‘真好’。后来她儿子偷别人的东西,她还说‘真好’。后来她儿子偷别人的东西,她知道了又说‘你真能干’。到最后这个人家儿子十八岁了,因偷东西被判死刑,这个儿子向他母亲提出最后的要求,临死前要吃母亲最后一口奶,结果咬下了母亲的奶头,并责怪她从小不管教他,让他要死在今天。”这个故事的真实与否从未想过,但我母亲的良苦用心,让我永远铭记。

      在我的记忆中,她一直坚持工作到若干年后,有机会转为正式工一直到退休。这期间,母亲从未与同事或邻居争吵过。

      随着母亲年龄的增长,反而与我感情日渐深厚。

      当她终因小脑萎缩,走路会偏向一边,加之眼睛视力不好。而父亲股骨颈摔断后行走也不便,照顾不了母亲。于是,我们让父母亲搬来与我们一家人一起生活了七年多。我但凡出门,母亲都会叮嘱一句“多穿点”。从小到大,我家二老都喜欢吃榆钱,我年年弄回来。父亲和母亲就会仔细地将花瓣片片摘下,我清净用白面蒸好。二老喜欢用大油、葱花加盐炒着吃。

      母亲是一个明事理的人,家里有好吃的,都是来客人才吃。其实家里常来的就是父亲的两个徒弟,还有后来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护士姐姐一家人。母亲总是高高兴兴做一桌菜。因为母亲做菜很好吃,也很讲究。她说:“同样的东西,有的人做出来就不好吃。”等我自己成家后,才深有体会。

      妈妈一生因没生孩子曾被人背后指点,我能看出她听到后心中的苦衷。但她从不怨天尤人。

      82岁高龄的母亲,走路赿发困难,我就不让她下床,但她开始不习惯,不在床上解手,即便下床也得我抱下床。一天,我对她说你都下来14次了,她回答说:“你记那么清楚干什么?”再后来她吃饭我凉好后给她喂一勺,她说:“你就喂喂吧。”

      两年后她走了,什么也没说。就像她自己说的“有些事烂在肚子也不能说”。

      母亲善良、勤劳,但并不善言辞,但她以自己的方式,呵护教育我成长,且影响着我的一生。

      我很庆幸此生有这样一位把爱放在心里的母亲。

      (创作于2023年5月11日)

    【审核人:雨祺】

        标题:母亲 | 刘睿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chengchangwenzhang/6247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