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叙事散文
文章内容页

孙令辉:乡村年事

  • 作者:菜鸟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3-08-09 00:10:44
  • 被阅读0
  •   壬寅虎年除夕,回到老家过年。

      老家在三亚崖州乡下,一个跟足球明星梅西同名的村庄。村庄不大,只有二百七十余户人家。与足球无缘,未沾明星的光,但村庄是“全国文明村”,文明村里喜事多。

      三表哥建新屋,赶在虎年春节乔迁新居。按当地风俗,那是必须要去祝贺的。建新屋是三表哥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前些年,看到村里的楼房一幢一幢春笋般拔地而起,三表哥憋足一股子劲,致富路上暗暗发力,终于如愿建起一幢三层高、面积350多平方米的楼房。不瞒你说,梅西村像三表哥家一样的楼房,比比皆是。这几年,村民把富余的房子改建成民宿,冬季吸引众多“候鸟”在村里租房过冬。乡村民宿带旺了人气和财气,村民像喝醉酒一样面放红光,心里乐陶陶。

      三表哥三表嫂笑意盈盈地带领我们参观,脸上始终容光焕发,一种满足和幸福的神情。客厅后面的厨房,大理石灶台上一只蒸锅冒着热气咕咕作响,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肉香就是年味啊。此时,三表嫂说:“村里通了天然气,烧菜做饭很方便,比烧煤气罐还便宜。”

      全村国庆节前接通了天然气,是三亚首批“燃气进村”试点村之一。村民脸上荡漾着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是啊,能不高兴吗?想想过去的那些年,村民一直都是砍柴烧火煮饭,村北面山岭上的树木,因此惨遭肆意砍伐,山上草木长年枯黄,一派了无生机、肃杀颓败景况。生态遭到人为破坏,干旱天气连年光顾,村民生产生活都成了问题。后来,政府严令封山育林,村民不能上山砍柴了。起初,村民有成见怨言,一时难于理解,不烧柴拿什么来做饭?煤气罐下乡,虽增加了生活成本,但村民从砍柴这份苦差事中得以解脱,腾出更多时间谈谈家常,唠唠农事,慢慢地乐于接受了。从那以后,村民打死都不愿上山砍柴了,山岭因此逐渐返青丰茂起来,雨水也渐多了,年景风调雨顺,村民种瓜得瓜,种果得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乡村振兴政策顺民意、得民心,村民在奔向小康路上热情高涨。村民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都说党和政府政策好!

      从三表哥家转回来,村里两名志愿者在家门口等候我们。他俩看到停在院子里的车子,晓得我们回家过年了,特意等在家门口将一份禁燃烟花爆竹的通告递给我,教育我和家人带头执行。我毫不含糊,点头应诺。

      三亚城区禁燃烟花爆竹,早几年就实行了,农村过年不允许放鞭炮,这是首一年。农村的红白事都要燃放鞭炮,尤其春节最盛。现要禁止了,老百姓一时能接受吗?开年、祭拜先人时放一小挂鞭炮,讨得喜气,图得吉祥,应该是允许的吧?带着疑虑,我往村里走走看看。这一走,我看到村民家家户户贴对联、挂灯笼,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小市场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杂货店、临时地摊货源充足,各色年货应有尽有;就是看不见摆卖烟花爆竹的。这时,我走近一位摆摊卖年货的熟人,跟他闲聊。当我提出要买鞭炮时,反倒被他大声劝导:“全村到处都挂横幅宣传不准放鞭炮,你真没看见吗?今年都无鞭炮卖,你还是买电子鞭炮吧。这东西好,省钱,环保,年年都能用。”他说话声音很大,引起不少旁人投来异样的目光。虽讨了个无趣,但我庆幸,村民觉悟高了,事好办了,志愿服务、居家养老、助学帮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新风新事在村头村尾蔓延、飘荡,刷亮了村庄上空那一片蔚蓝。

      这个年,我没听到像往年一样烟花鞭炮昼夜此起彼伏地炸响,也没嗅到那难闻的、呛人的硫磺味,只听见从邻居家偶尔传来的、微弱的电子鞭炮的声音。少了鞭炮声,村庄安静祥和,空气新鲜。安全、环保、健康、文明,这样的年更有年味、人情味!

    【审核人:雨祺】

        标题:孙令辉:乡村年事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ushisanwen/8514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