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叙事散文
文章内容页

毛委员词踪寻访记

  • 作者:湘诗飞翔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1-11-29 16:56:42
  • 被阅读0
  •   我于2021年冬季成行的闽西南上杭县临江镇之旅,在有意与无意之间,收获了一份感怀、三份喜悦;具体而言,是在有意之间收获了一份感怀,并在无意之间收获了三份喜悦。有意之间,是指我抵达临江镇的第一天,就赴临江楼,主动寻访毛委员1929年革命词章《采桑子-重阳》创作的历史踪迹。

      毛委员就是毛泽东同志,他于1928年7月当选第六届中共中央委员,所以战友们都称他为“毛委员”(到了三年之后的1931年11月,他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才开始有了“毛主席”这个经典的称号)。我这次在临江镇寻访毛委员词踪的过程中,还于无意之间巧遇了一些使我喜悦的景、事、人;那么,我且按照寻访过程的时间顺序,先说喜悦,再说感怀。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唐代诗人杜牧的这两句诗,咏赞了长江岸畔的扬州附近初冬时节仍然葳蕤的山川草木;如果用来形容汀江岸畔的上杭县冬季的绿水青山,那是再贴切不过了。正是冬日,北方寒冷而花卉枯萎之际,我来到了温暖如春的闽西南的上杭县;汀江绿水迢迢,青山草木的苍翠之景,遥望隐隐似黛,近观葱茏如画,给了我赏心悦目的喜悦,是第一份喜悦。

      上杭县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县城临江镇,滨临汀江而建;汀江千百年的澄碧水质,温润了这座很有历史故事的客家镇街。历史故事常常寓意很宏大。我来到临江镇第一天巧遇的现实故事虽然很细小,却让我感受到了心旷神怡的喜悦,是第二份喜悦。

      这第二份喜悦,竟然关联到了台湾地区歌手李宗盛先生的原唱歌曲《十七岁女生的温柔》,因为当时街边的店堂里面正在播放这首歌曲。我上午抵达了临江镇,住了宾馆,吃了午餐,中午便信步来到了大街上,要去参观临江楼,寻访毛委员词踪。临江楼位于临江镇,这我晓得;可我不清楚详细的地址,必须询问街边的行人。

      恰恰是在街边店堂的《十七岁女生的温柔》的歌曲声中,来了一位十七岁模样的漂亮女生,有着柳叶眉、丹凤眼、鹅蛋脸;她袅袅婷婷,正好路过我的身旁。我立即向她询问临江楼的具体位置。她停了脚步,眼神温柔,胭唇翕动,说了一串“叽哩呱啦”的口语;我知道这是客家话,但我听不懂,只好提醒她说普通话。

      她愣了一下,白皙的脸颊似很羞赧地绯红了,连忙说起了普通话:“噢?你是外地人?不好意思,我以为你是我们本地的客家人……”

      我记住了她用普通话介绍的临江楼的具体位置。她临走的时候,似乎要宣传客家人的优点,所以又很热情地告诉我:“其实啊,我们客家话很接近普通话咧。”我自然要以“我听不懂”这个理由,否定她的“客家话很接近普通话”这个观点。

      她有些急了,急出了一个似很聪明的主意:“那我说话的速度尽量慢一些,你就会听懂我们客家话,你就会相信我们客家话很接近普通话。”接着,她用很慢的语速,说了几句客家话;但我仍然不知所云,这让她很失望。

      忽然,她扬了扬柳叶眉,用普通话聊起了一个很自信的新话题,同时用纤纤手指划向周边的街路:“我们客家人啊,讲卫生,爱干净。你瞧这些街路,多么整洁咧。”实际上,我当天早就发现临江镇的大街小巷都十分清净,每条街路也都整洁如砥,没有垃圾乱缵的邋遢现象;正因如此,我很诚恳地赞同了她的这个新话题。她笑逐颜开,心满意足地与我道别,并说自己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要去学校上好下午的课程。

      这位客家女生的袅袅婷婷的背影渐渐远去了,我在心里自言自语:“这临江镇,毕竟是毛委员曾经创作革命词章的地方,传统优良,所以现今的中学生都能积极宣赞家乡、热爱家乡啊。”

      中午两点钟,我赶到了位于临江镇临江路52号的临江楼,一瞅大门前的告示牌:中午休息,下午免费参观的时间为三点钟至五点半钟。我又一瞅,隔壁的院子是上杭县图书馆的直属分馆(也是现今“书香上杭”文化工程的主要平台),现在就可以进去,免费看书;我遂迈步进院,到里面的阅览室浏览书籍;这一浏览,出乎意料,我竟然浏览到了当天的第三份喜悦,因为我看见图书卷帙琳琅满目的书架上,赫然摆放了我的长辈文友石楠老师创作的长篇传记小说《画魂-潘玉良传》最新版本。

      “闽西南的上杭县图书馆已经馆藏了石楠老师的长篇名著”,我要以即时即景的方式,将这个美好的文化信息告诉石楠老师;于是,我立刻打开手机拍照,接着使用微信把照片传给了千里之外的皖西南安庆市的石楠老师,并且很快就收到了石楠老师表示感谢的语音回复。

      下午三点钟,我走进了临江楼的大门。建造于二十世纪初年的临江楼是一座带有庭院的三层楼房,整体的木质结构基本上保持了原貌,这在何为先生1977年发表的散文名篇《临江楼记》里面有着详实的描述;现今我之所见,楼貌未变,但在楼院大门之处,加挂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识牌。

      此刻,楼前马路石墙下边迤逦流淌的汀江,水量泱泱充沛,碧波静静荡漾;近街远山,小草大树,都是安宁、祥和的景象。然而,九十二年之前的1929年,汀江流域则是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烽燧之地;那年阳历10月上旬,毛委员因为患了疟疾之症,故由红军士兵从战场前线抬上担架,冒着枪林弹雨,抬到了后方的临江镇临江楼来养病,住进了二楼的前厢房,连续住了二十多天;九十二年之后的这个宁静的下午,我缓步走进了前厢房,肃然瞻仰昔年毛委员养病的遗迹,深有感怀。前厢房的木床、木桌、木椅,皆系旧物,曾经见证了毛委员养病的过程,并且见证了1929年重阳节那天(阳历10月11日,阴历九月初九日),毛委员文思澎湃,挥毫引墨,写了恢弘劲朗的革命词章《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彼时养病的毛委员,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期:他提出并且坚持的军事韬略(以游击战开辟农村根据地,以农村根据地包围城市),尚未得到战友们的拥护,所以他失去了红四军的前委书记职务和指挥权;但他并未悲观、消沉,而是通过《采桑子-重阳》这首革命词章的创作,表达了自己为理想而奋斗的英勇气概,以及对闽西南根据地的赞美之情。这用现今的格言,叫作“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若用古代的格言,则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果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他的军事韬略逐渐得到了战友们的拥护,他也恢复了红四军的前委书记职务和指挥权,进而成为全党、全军的核心,坚强领导了全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战争与建设事业。

      正是有了1929年毛委员不平凡的革命词章《采桑子-重阳》的创作与传播,临江镇的临江楼遂由很普通的建筑物而升华成了不平凡的“革命楼”“文化楼”。现今的临江镇,也已成为上杭县建设“书香上杭”“卫生上杭”的样板;正如这汀江碧水,上善若水,水润风清,蔚然善成。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毛委员词踪寻访记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ushisanwen/588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