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人物散文
文章内容页

马先勇:一门忠烈满乾坤——记肥东革命忠烈李继章、李亨汉、李家炳

  • 作者:马先勇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6-18 22:58:03
  • 被阅读0
  •   安徽省肥东县白龙镇河塘村褚老圩,距合肥市区约40公里。

      合肥地区唯一的一座抗日纪念馆——合肥市青龙厂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以下简称新四军抗日纪念馆)坐落在该圩境内。抗战时期,褚老圩是新四军四支队、江北游击队司令部驻地,新四军江北抗日指挥部驻地,也是合肥中心县委所在地。这里成长一位新四军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功勋卓著的一代名将。

      白龙,这是一片美丽的红色热土,曾经抗战时期主战场指挥领导机关驻地之一。这里一家出了三个忠烈:李继章、李亨汉、李家炳。

      李继章是李亨汉的哥哥,李家炳是李继章的大儿子。他们为着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劳苦大众的翻身得解放,追求自由、和平、幸福的道路上,献出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1951年10月,皖北人民行政公署追任三人为“革命烈士”。在这个革命烈士之家,有一位12岁就参加革命的“三八式”革命军人李家荣。李家荣是烈士李继章小儿子,他骁勇善战,身上几处留有弹片无法取出,由于战伤部位多次旧病复发,于1970年去世。

      兄弟双烈士,父子双烈士,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很少见的忠烈之家,在安徽省乃至全国也是极其十分罕见。

      在家谱姓氏普查中,令全国岐阳李氏自豪,他们都是明朝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李文忠的后代。

      1935年,李继章与李亨汉兄弟俩,由于受共产党的进步思想的影响,在村子里积极宣传革命道理,并办起了红枪会、大刀会,劫富济贫,与国民党土匪作坚决斗争,深受周边贫苦农民的称赞。国民党的爪牙土匪头子谢少臣(又名谢黑头),对李继章向共产党提供国民党和土匪的行动情况极端仇视。1937年3月的一个傍晚时分,谢少臣带领土匪100余人,机枪两挺,放火烧了李继章家十多间房屋并烧毁周边十座村庄。为了保存红枪会与爱国青年的力量,李继章和李亨汉带领红枪会、大刀会人员30多人,连夜徒步到梁园投奔谢绿轩领导的革命游击队。李家炳、李家荣兄弟俩也跟随其父亲、叔叔一道参加了游击队。李继章参加游击队后,被调整到新四军便衣队,李亨汉调整到新四军手枪团,李家炳被调整到新四军四支队九团,担任团部养马员。由于当时李家荣参加革命时年龄且有12岁,被调整到江北游击纵队新四军四支队八团当了一名勤务兵。自打他们分开之后,父子兄弟再也没有机会相聚,三人先后在战场上牺牲,只有李家荣看到了新中国的诞生。

      李继章(1903-1940)战友们都称他“李大胆”,但他胆大心细,无论执行什么侦察任务,或是干其他革命工作,总是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平时他警惕性很高,机智冷静,遇事沉着果敢。

      1938年11月的一天,国民党顽匪偷袭我肥东县梁元革命根据地,顽匪三三两两分散向村子袭来。李继章听到一农民说塘埂上看到几个人影,立即警觉起来,从老乡家里取件破衣服,肩上扛着一把铁锹,化装成地道的农民,来到距顽匪百米之地,数了数顽匪约有300多敌人。等冷静下来后,他迅速返回村里,向营长谢绿轩汇报了此时所看到的敌情。正当游击队集结时,国民党顽匪已开始向我游击队袭来。由于游击队行动迅速,采取边打边撤战术,一直撤到滁县、定远池河一带,才避免了部队遭受重大损失。正是他的勇敢、机警,使游击队的行动屡获成功,顽匪胆战心惊。

      李继章后来被调到新四军江北纵队四支队新八团一连担任侦察班长。1939年4月,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4月,李继章所在的新四军四支队新八团来到定远藕塘一带,开辟以藕塘为中心的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部队为了摸清当地国民党残军和顽匪的情况,上级委派李继章与战友陆宝山(侦察员)一道侦察敌情。当他们行至定远池河西北石板桥时,被国民党顽匪发现团团围住。国民党顽匪最怕新四军的便衣队,抓到李继章与战友就逼问,你们是不是新四军的便衣,他们坚决不承认。于是顽匪把李继章和他战友陆宝山吊起来严刑拷打,还向李继章眼里灌注青灰、辣椒水,用蜡烛油滴在李继章的耳朵里,百般折磨,打得他们遍体鳞伤,体无完肤。顽匪反复逼问他们之间是否认识,是不是新四军派来搞侦察的,但他们始终都没有承认相互认识,只是一口咬定在讨饭途中邂逅相遇,没有暴露出半点党的机密。狠毒的顽匪拿李继章没有办法,次日将李继章带到被捕时的石板桥河滩上,顽匪头子命令他的手下站成一排,端起枪向李继章瞄准。顽匪头子咬牙切齿地问道:“你到底说不说?”李继章努力地站直了血肉淋漓、被五花大绑的身体,大义凛然地怒视敌人:“你们这样是没有好下场的!”一阵排枪响后,李继章英勇地倒在了池河这片热土上!顽匪还不解恨,惨无人道地放出一群狗,撕咬李继章的的遗体……

      河水呜咽,青云垂泪,围观的村民哭声一片……

      陪斩的陆宝山看到班长倒在血泊里,心如刀绞,却又不能丝毫表露。他拖着受伤的身体挣扎着回到营部,哭昏在营长谢绿轩的怀中。营长得知此消息,立即调集部队一面攻打顽匪,为李继章报仇;一面组织战友为其收尸。顽匪听到部队追来,逃之夭夭。当战友们来到河滩上时,李继章只剩下一个头颅和一条大腿,场面惨不忍睹。部队领导用白布裹成人形字,送回家乡肥东杨店乡南岗村安葬。李继章牺牲时才37岁。

      李亨汉(1911-1949)李亨汉25岁就随其兄李继章一同参加梁园游击队,先后在新四军手枪团、四支队八团团部任通讯员,历任班长,排长、营长。1940年6月,他所属的八团与七团联合攻打了王子城,击毙击伤顽匪600余人,后因国民党调集部队增援,敌强我弱,我新四军方停止追击。同年5月,李亨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1年部队整编,他又被调到新四军二师五旅十四团任连长。由于身经百战,战功显赫,他又被提任为营长。他随部队转战皖东北定远、滁县、施集等地区,先后参加大小战斗30余次,多次荣立战功。

      1949年1月合肥全城解放,成立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农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厅前称),组长汪制均,副组长李亨汉。同年6月29日,组长汪制均交给李亨汉一项任务,叫他以回乡探亲的名义,秘密摸清楚白龙地区国民党、地方土匪分部平时活动等情况,不幸消息泄出,临行到家乡的一个傍晚,被国民党特务和地方土匪30余人团团包围。为了掩护身边带来的警卫突围。警卫战士陈锦义〈江西人〉、杨金洲〈山东人〉,他在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牺牲时年仅38岁,两个警卫被国民党顽匪抓到后,活活埋死了!

      李家炳(1925-1947)李家炳13岁跟随其父李继章参加梁元游击队后,先后在新四军四支队九团团部养马,任团勤务员。1943年调任新四军二师六旅炮兵连任班长,排长,连长。1945年1月,他所在的六旅担负着路西防务任务,并继续在路西南部的根据地周家岗、界牌集、响导辅、宁庙、青龙一线防守,保卫路西的胜利成果。1945年3月,他参加了新四军二师组织的黄瞳庙战斗,4月又攻打了王子城、建圩子、谢家圩、王景圩等战斗。由于他在战斗中指挥有方,不怕流血牺牲,受到上级领导多次嘉奖。1945年9月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打通苏北至山东根据地的通道,他又随大部队北上。1947年在攻打山东陇海战役中英勇牺牲,牺牲时才23岁。为了查实李家炳的下落,李家荣在部队到处打听,一直也无法与李家炳联系。全国解放后,李家荣才从李家炳的老首长白世华(时任营长)、汪制均(时任一连一排长)、王文高(时任一连二排排长)的口中,得知他牺牲的准确消息。

      李家荣(1927-1971)李家荣12岁随其父亲李继章参加梁园革命游击队。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4月在新四军四支队任勤务员,1939年10月调至新四军二师六旅一营营部任司号员;1942年3月调至新四军十四团团部;后又调到二营营部任司号员;1947年1月调至新四军七纵六一团五连任排长、连长、1949年5月调至二十五军七十五师司令部任通讯参谋;1951年11月调至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二二三团通讯连任连长;1953年调至二十四军七十四师二二一团炮营战炮连任连长;1954年任二十四军七十四师二二一团二营八连连长;1955年7月调至防空军三一三团九连、任连长、营长。直至1958年因身体多处战伤,不能适应部队工作转业回到地方。

      李家荣所在的六旅一营,1941年底奉命到淮南津浦路东休整。经过大半年休整,于同年7月1日开始反“扫荡”,发起了津浦路东天长至仪征至扬州公路反击战。他所属的部队首先攻击长江边上的十二圩伪军据点,歼敌100多人。接着又攻打仪征、扬州,并攻打了日军增援的一个小队,经过三个多小时激战,日军全部歼灭,并缴获机枪5挺,步枪八支等武器。为了进一步牵制日军,他所在的二师六旅在独立营的配合下,又对大李集的伪军据点进行强攻,伪军的援军也被李家荣所在的六旅一营击退。

      同年10月,他所在的二师六旅接到津浦路西形势紧张的通报,国民党要向我新四军中心根据地定远藕塘一带进攻。为了援助路西反顽战斗,他们旅又返回路西。1943年9月,李家荣所在的六旅被撤消,他又被调到新四军二师五旅。1944年11月的一天,顽军用四个主力营分二路向我根据地占鸡岗打来,李家荣所在的五旅奋力反击,打得顽军血肉横飞,敌人四个营两千多人全部被消灭。占鸡岗战役的胜利彻底改变了津浦路西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局面。

      1945年3月,五旅又接连攻击了界牌集、五山东等十多个日军据点,九月又到了淮南地区向日伪军大举反攻,连克盱眙、嘉山、来安、刘府等十多个据点,歼灭伪军一千多人。1947年五旅改番号为第七纵队,李家荣又来到了二十一师一团,同年11月上旬,他参加了淮南保卫战和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11月下旬,第二十一师六十一团突破万年闸,痛歼守敌,保障了主力兵团直插陇海路,对黄伯韬兵团形成包围。

      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百万雄师高呼“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发起了著名的渡江战役,并于(4月23日)攻入南京。李家荣的部队作为渡江第一梯队,在江家套东西一线,首先突破长江中段防线,在长江南岸插上第一面红旗。5月下旬,李家荣所在的部队又奉命参加上海战役,切断了宝山与吴凇的联系,切断了国民党海上的退路,为全歼上海之敌创造了有利条件。

      1952年6月,李家荣所在的部队接到中央军委的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李家荣又随大军赴朝参战。1953年7月,美国军队恐怕志愿军继续进攻,无可奈何在“三八”线接受停战条件。李家荣又随部队回到国内,于1958年转业回到地方,1970年9月,由于战伤复发去世。

      陈英(1930—2003)最值得人们弘扬还有一位拼尽全力支持革命事业的军属——陈英。正是因为有了她,李氏英烈的后代才得以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李氏英烈的长辈才得以善终,李氏英烈的血脉才得以延续,英雄们才更多了一份勇猛,少了一份牵挂。她!就是李家荣的妻子陈英。

      似乎冥冥之中有所安排,家境贫穷的陈英自幼就被李继章收养。自从1937年3月那个大火连天的傍晚之后,李家一下子从一个大户人家沦落到了饥寒交迫的边缘,全家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就落在了一个当时还是10来岁孩子——陈英身上。儿孙“造反”,“生死未卜”;财产尽失,家道败落;“政府”讯问,谢匪欺压,至此老人们一下子相继病倒了。此时,无论是青黄不接的春末,还是寒鸦满树的冬野,南岗周边的乡间小道上总是走动着一位衣衫破旧而整齐的要饭女孩。要饭,拾柴,求医,举债……陈英就这样维系着一家人的日子,日子如此艰难地捱着;而社会上的风吹草动和剿“匪”传闻又是那般地揪动着这个女孩早已憔悴的心。

      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而陈英的处境却越来越艰难。为了逃避国民党顽匪和谢匪的迫害,陈英带着长辈们开始了东躲西藏的流浪生涯。远亲家落三天脚,窝棚里过一个年,白日要饭防恶狗,夜护长亲常惊魂。她多么盼望亲人多打胜仗,国家早日解放,好全家团团圆圆,过个安稳年哪!一双双军鞋千层底,可那沉沉黑暗,沓无音信,满怀相思与谁托?盼星星,盼月亮,可陈英盼来的不是亲人的笑脸,而是亲人相继牺牲的噩耗,陈英悲痛欲绝,却不能表露,她还要去安抚失去了儿子、孙子和丈夫的曾祖父,曾祖母和祖母。

      终日以泪洗面的长辈们一个一个“走”了,这时陈英最为艰难的日子。在乡亲们的帮助下,陈英相继安葬了身边最亲最爱,相依为命的亲人,孤身一人守者空荡荡的家。

      这哪里还是“家”呀!好心人劝她离开这破碎、没有希望的家”。可是她坚决不同意,她说:我不能忘恩负义,不能辜负养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一定要守住李家大门,一定要等到最后一个亲人“二哥”打胜仗凯旋回来。这其间,陈英又多次前往定远藕塘、滁县周岗革命根据地一带,打探到了李亨汉还有一位遗腹子的下落。

      1954年,李家荣从朝鲜归来,深深被陈英一位弱女子,拼尽全力照顾并安葬一家三代人,誓死守住英烈家门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将陈英接到部队完婚。

      1971年9月,李家荣去世,家中的生活仿佛又回到了从前,陈英为了培养家庭八个小孩,她省吃俭用,弹精竭虑,把孩子们一手抚养成人。继承先辈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在组织的关心和陈英的教育下,她的孩子们分别走上了工作岗位。其中,四人分别被陈英送到部队、入了党,并在部队荣获“军旗前照相”、“国防勇士”“优秀士兵”等荣誉,而其他几个孩子在工厂也分别获得“先进生产者”等光荣称号,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这一切与陈英的培养教育分不开的。

      如今,陈英老人安睡在故乡青山绿水间,终于可以含笑九泉,歇歇了……

    【审核人:雨祺】

        标题:马先勇:一门忠烈满乾坤——记肥东革命忠烈李继章、李亨汉、李家炳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xieren/21784.html

        赞一下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