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神奇的清溪沟,位于重庆市江津区蔡家、柏林两镇和贵州习水县坭坝乡交界的清溪沟。清溪沟是条沟内有沟的大山沟,全长约10公里,具有山高、沟深、水秀、生态奇特等特点,沟内还有座远近闻名的华盖山。
这里不仅有非常奇特的生态,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植物,还有着许多耐人寻味的动人故事……
发源于贵州习水坭坝乡观音阁(今桃都)的清溪河,传说过去河水一年四季都是浑浊的。一天,县令到这里视察,见河水很浑,便随口说道:“这溪河在山沟里,应该叫清溪河”。于是清溪河便由此得名。
清溪沟吸引人们的是,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植物,这里的气候都非常奇特。长达近10公里的清溪沟,两边都是连棉起伏的大山,森林茂密,山上的石头多为丹霞石。奇怪的是,在柏林镇华盖村镜内的烟厂沟口到黄莲沟一带,半山腰上的石头好多都像人头(当地人叫人头山),那鼻子、那眼睛、那嘴巴、那神态都很像人头,有的像是战场上的勇士,有的像井下的矿工,有的像美女,硬是活灵活现,非常逼真,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太神奇了。
清溪河的水在枯水季节是非常清澈的,水质非常好,河里的黄辣丁、船钉子、青波、翘壳等各种野生鱼类非常之多,游人行走在岸边随处可见鱼儿游来游去。为防止夏天洪水的冲击,人们在多处河段修筑了堤坝,形成了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水湖,为本来就就美的清溪沟增添了多道风景点。
沿河两岸的牛尾竹非常漂亮,晃眼看像茨竹,细看却不是,竹子的节头距离近一米,长得很苗条,高约10来米,丫枝不下垂,巅上形如牛尾,故名牛尾竹。岸上还生长着不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珍稀一级植物——桫椤,地涌金莲等。
据当地人介绍,从贵州漏滩到清溪沟水库大坝,沟里一年四季无雾,两岸森林茂密,气候宜人。按理说沟深峡小空气应该是很潮湿,但这里恰好相反,空气干燥,屋内物品从不发霉,玉米(当地人称包谷)收回家里会自然凉干不霉烂。
更为奇特是,在这荒无人烟的烟厂沟,历史上还有过繁荣时期。这是由于清朝时期,湖广填四川曾有过大规模移民。根据考证表明,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多个省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这是由于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人口最多。
据当地老人梅孝书介绍:“儿时听老人们说过,居住在柏林的先辈们都是从移民来的,且是捆绑来的。当时一群移民被送到柏林老场时,移民需要“方便”,送差的才解索松绑,后来人们才有了‘解手’一说。”
清溪沟过去是贵州通往太平、李市、白沙、江津、重庆的必经之地,地处大娄山余脉,山清水秀,气候湿润,土地肥沃,物华天宝。移民安定下来后,为养家糊口,发家致富,繁衍生息,利用山区温润气候,在山上开发资源,发展产业,大力种植蓝草(当地人叫大青叶)、烤烟等经济作物,用蓝草制作蓝靛,开办蓝靛(染料)工艺生产厂,销往川黔两省染布作坊印染家织土布;开办烟厂,烘烤烟叶制作圈烟销往各地;利用这里的矿石开办炼铁厂、铧口厂;利用木材资源开办桶厂等,让烟厂沟繁荣热闹了起来。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柏林中学在“开门办学”时,烟厂沟还是学生们的劳动生产基地,三个年级的高中学生都在这里住过岩洞,建过房屋,参加过种玉米、黄豆等生产劳动。离开时,每人还要运木料下山,用于学校修教室,建礼堂。当年在这里接受过劳动锻炼的学生,大都走出了大山,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
清溪沟两岸山势陡峭,夏天容易爆发山洪。过去因交通闭塞,人烟稀少,住地分散,过去在烟厂沟到黄莲沟这一带,住有习水坭坝乡大沟村和江津柏林乡华盖村的20来户人家,曾发生过不少感人的故事。
1972年,踏水桥前面核桃树岔路口有一家商店,是贵州坭埧公社供销社为方便山民生活设立的代销店,店主人叫李月书,是个未婚少女。“文革”时期,很多商品都很紧缺。一天晚上,一伙强盗去偷商店,李月书从睡梦中惊醒,发现强盗进屋。为保卫国家财产,她奋不顾身,斗智斗勇,不怕牺牲,与歹徒单打独斗,一举将三个歹徒绑送到坭坝乡派出所,保护了国家财产免受损失。因她的英雄事迹感人,被评为贵州省劳动模范。
1976年,踏水桥旁边岸上一户姓简的人家,房屋后是万丈高岩,有一天山上垮岩,可岩石像是长有眼睛似的,分别从房屋两边滚入河中,分毫未碰房屋半点。当地人说这是他们心地善良,喜欢助人为乐才免遭灾难。当地人这样评说的背后,是因踏水桥因桥体低矮,河里涨水就不能通行,简家人住在河边,熟悉这里的水性,经常渡人过河,做了不少好事。
为开发清溪沟旅游资源,当地政府修通了公路;青年民营企业家封越有,在烟厂沟口办起了“清青乐园沙滩车露营基地”,吸引了来自成都、重庆、泸州、遵义等地的游客。“今年试营效果不错,游客都说这里生态很奇特,下次会再来。”封总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