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田园散文
文章内容页

五月枇杷黄似橘

  • 作者:傻逼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4-29 11:01:01
  • 被阅读0
  •   当下正值枇杷成熟的季节,市场上各种枇杷琳琅满目,它们占据了整个市场的C位,俨然成了市场上的水果主角,一串串又大又黄的枇杷附着枝叶、沾着雨露,夹在墨绿的枝叶之间,黄绿相间十分醒目,就像一副色彩明艳的水彩画,看着认人直咽口水,忍不住就想买几斤,不然枇杷的影子总在脑海中晃悠挥之不去。

      说起枇杷还有一段故事,它与乐器琵琶有着不解之缘,据《释名·释乐器》记载,琵琶原本是一种游牧名族的木质乐器,弹奏时推手称‘枇’,引手称‘杷’,所以称之为枇杷。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文化盛行,乐器繁多,古人为了将枇杷与琴、瑟等乐器在字形上进行统一,才确定将木字旁的“枇杷”改为王字头的“琵琶”。而水果枇杷因为叶子长得像乐器枇杷,所以也被称作枇杷。可以说枇杷传承了古典乐器琵琶之神韵,而果实也承载着自然四季之雨露,为果中唯一独具四时之气者,被誉为“百果中的奇珍”,有“四时吉祥”的寓意。“枇杷秋养蕾,冬开花,春结子,夏成熟”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枇杷从开花结果到成熟上市,几乎要用一年的时间,果实孕育的时间相当漫长,所以好吃也是有道理的。“五月枇杷黄似橘,谁思荔枝同此时”,宋代梅尧臣对枇杷偏爱有加,说吃了枇杷连同季节的荔枝都不想了。孰不知,荔枝可是一代美人杨贵妃的最爱,“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可梅尧臣偏偏看不上荔枝,其实不仅仅梅尧臣喜欢枇杷,历代文人骚客对枇杷都是情有独钟的。宋代诗人李纲就在《德安食枇杷》中谈到他的感受:“芳津流齿颊,核细肌丰温”;唐代诗人杜甫也把枇杷描得香气诱人:“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宋代周必大在《枇杷》诗中更是感叹世人对枇杷缺乏了解:“琉璃叶底黄金簇,纤手拈来嗅清馥。可人风味少人知,把尽春风夏作熟”。默默吟诵着有关枇杷流传千古的名诗佳句,顺手拿起一个大大的枇杷,剥开金黄的皮,立即露出晶莹剔透的果肉,并且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轻咬一口汁水横溢,肉汁自然滑入喉咙,瞬间渗透到你的五脏六腑,酸甜可口沁人心脾,那种味道简直妙不可言难以言状,怎一个“爽”字了得。

      枇杷不仅是一种口感绝佳的水果,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枇杷可润肺止咳,预防流感和润肤护眼。《本经逢原》有记载:“必极熟,乃有止渴下气润五脏之功。若带生味酸,力能助肝伐脾,食之令人中满泄泻”。《本草纲目》提到,枇杷花具有“止渴下气、利肺、止吐逆、去焦热、润五脏”以及“治头风、鼻涕清涕”等功效。可以说枇杷全身是宝,除果实外,枇杷叶,枇杷花、枇杷核等都有各自功效,我们常见的“枇杷露”“枇杷膏”“枇杷止咳糖浆”等都是由枇杷加工而成,可见枇杷的确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记得小时候,每当家人生病,母亲总会去找点枇杷叶、或者枇杷根来做药方,掺入其他草药中熬煎,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们更加喜爱枇杷了。

      八十年代老家的枇杷树还比较少,所以大家都很羡慕有枇杷树的人家,每当枇杷成熟的时候,有枇杷树的人家通常会把枇杷树看得紧紧的,生怕有人去偷吃。而想吃个枇杷尝个鲜,只好想方设法跟主人家套套近乎,或者主动帮助干点农活,以此换取主人家的枇杷赏赐。看到我们都很喜欢吃枇杷,后来父亲也在后院种了几颗枇杷树,经过全家人的精心管护,没有几年枇杷树就开花结果了,看着黄澄澄的枇杷挂满了枝头,我们全家个个都很开心。我们也把采摘下来的枇杷分给左邻右舍,大家一起感受枇杷的美味,一起感受比枇杷更甜的妯娌温情。再后来我们兄弟姐妹都成家立业,为了工作和生活一个个相继离开了家,只有枇杷树一直陪伴着父母守护着家。随着时光的流逝,父母也日渐变老,眼看着满树的枇杷他们却无力采摘,每当这个时候,父母都会在电话里跟我们聊起枇杷的事。我们也心领神会到父母的心思,是父母很久没有见到我们想我们了,希望儿女们常回家看看。枇杷经过了秋霜冬雪的淬炼,再历经春风春雨的洗礼,最后在初夏的暖阳中结出酸甜可口的果实,可人们都只知道品尝枇杷美味时的开心,却很少关注枇杷树在孤独时光中寂寞的背影。枇杷树四季育果默默付出的一生,不正是父母含辛茹苦抚育我们成长的真实写照吗?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不计回报地为儿女们操劳,背后承受了多少孤独、寂寞、艰辛和付出,如今年迈的他们依然在思念牵挂着儿女,他们最朴素最简单的愿望就是希望儿女们常回家看看,但就是这么简单的愿望作儿女的都难以做到,想想也觉得无比愧疚。

      “四月八,吃枇杷”,又快到农历初八,又快到母亲的生日,想起小时候母亲常说的这句谚语,我决定放弃五一外出旅行的计划,趁假期回一趟老家,尝尝那心心相念的枇杷,走走那长满青苔的青石小巷,听听那亲切的呼唤、熟悉的叨唠,摸摸父母那双饱经风霜日渐干瘪的老手和满头的青丝银发……

    【审核人:雨祺】

        标题:五月枇杷黄似橘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tianyuan/1765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